第三百八十一章决定迎战

A+A-

    耀国向黎国下挑战书的事情果然在朝野上下引起震动,第二天上朝时,大臣们个个脸上都布满愁容。

    如今的黎国朝堂,能够带兵仗的人少之又少,除了沈傲天,还有镇守在边疆的几位将军,根本没有会带兵仗之人。

    如果战事重起,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谁去这场仗。这些文臣们,统统都是没有进过军营的人,有少数一些做过监军,或者在后方押送过粮草,做后勤工作,但也是对仗闻之色变的,单是做后勤就已经让他们害怕了。

    所以,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反战的。

    南宫御烨端坐在龙椅上,透过头上的龙冠垂珠,清冷的眸子缓缓扫过下面站出来劝他娶琳阳公主为后的大臣们,心里冷笑两声。

    他们的理由很不牵强,都是为国为民,什么现在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应该生养生息,不能再仗,黎国的国力虽然比耀国国力强劲,但也要注重民生,若是乱生战乱,只会让黎民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恐怕会有民怨。

    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答应耀国的条件,娶琳阳公主为皇后。

    白了,意思就是要南宫御烨用一桩婚姻去换国家短暂安定。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况且之前耀国还答应了送三座城池,如果换了他们,早就答应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就是转不过这个弯来。

    “皇上,为了黎国的安危,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请皇上娶耀国公主为后!”这是丞相的声音,他一边一边伏地跪下,声音在大殿里回荡着,十分洪亮。百官之首跪了,紧接着,其他的大臣也纷纷跪下。

    南宫御烨眯了眯凤眸,冷冷一笑,道:“娶耀国公主为后?众爱卿似乎忘记了,朕已经有皇后了,难不成,一个后宫,两位皇后么?”

    闻言,大臣们垮下了脸,立耀国公主为后,这是耀国皇帝的要求,所以他们就这样劝谏了。而且,他们本来就不喜欢沈阿氿这个皇后,只要她还在后位一天,采选之事就不可能实行,既如此,倒不如换一个人当皇后,日后采选之事会好办得多。

    南宫御烨又道:“况且,我黎国皇室,从来没有立过别国的女子为后,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各中原因,相信朕不,众爱卿也明白。”

    在黎国建国时就有了训诫,凡皇位继承者,不可带异国血统。试想,一个别的国家的公主当上了皇后,再诞下皇嗣,这个孩子注定不可能成为储君,更与皇位无缘,但是他身上拥有一半异国的血统,谁能保证他不会倾向他的令一半血统呢?万一他起了异心,又有母家势力的支持,后果可想而知。这关系到皇室血统的纯正性和皇位的继承问题。

    约莫百年以前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在黎国以北的一个国家岐国,皇帝娶了黎国的公主为后,生下一个儿子,皇帝十分宠爱这个公主,想要立公主生下的儿子为太子,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最后没有成功,只是封了个王,改立了长子为太子,但是长子才能平庸,样样都不如这个公主生下的孩子,于是这个孩子就觉得不公平,暗暗地起了不该有的心思,与其母亲联手,联合母亲在黎国那边的势力,在皇帝病危之时趁机起兵,弑兄夺位,并囚禁了皇帝。

    皇帝死后,公主的孩子继位,刚开始还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几年之后,一年不如一年,黎国的势力通过公主,在不知不觉之中渗透到了朝堂慢慢地控制住了整个朝堂,一步一步摧毁这个国家,到最后各地起义军突起,国家四分五裂,经过长年的战乱之后,被黎国吞并。

    丞相微挺了挺脊背,道:“皇上,此乃权宜之计,只是为使耀国退兵。黎国储君讲究立贤,将来立储,大可选贤。”

    意思就是将来立太子不选耀国公主的儿子就是了,这与娶耀国公主为后并不冲突。

    南宫御烨浓眉微蹙,淡淡道:“倘若出现百年前岐国那样的悲剧,那么朕岂不是成了黎国的千古罪人?”

    把这个前车之鉴搬出来,大臣们一时无言。

    一大臣道:“当时岐国的国君昏聩无能,才会让自己的儿子弑兄篡了位,皇上乃是英明睿智的明君,岂是那种昏君所能比的。”就是,皇上你精明能干,一定不会像当年的岐国皇帝一样败国。

    “臣等知道,皇上与皇后娘娘夫妻情深,皇上舍不得娘娘受委屈,但皇后娘娘乃识大体,善良宽厚之人,这是为了黎国以及天下百姓,相信皇后娘娘能够体谅。”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

    南宫御烨眼中的嘲讽之瑟更甚了,勾了勾唇角,心道,这群老狐狸,以为夸他是明君,就能够让他改变主意了?真是可笑。现在来皇后识大体宽厚善良了?之前不是骂她祸国殃民?

    “朕早就过,朕的皇后只有沈阿氿一个,之前朕不会因为她江湖人的身份而废黜她,如今也不可能为了娶耀国公主而贬她为妃,众爱卿不用再多言,朕心意已决,耀国想交战,黎国就迎战,没有什么好的。”

    南宫御烨此举,并不只是因为不愿意娶琳阳公主,也是为了国家。

    耀国并非真心联姻。耀国在西北,跟黎国交战已经多年,每次都是耀国先挑起战争,黎国不过是出兵反抗而已,几十年前,耀国国力强盛,与黎国算是不相上下,但是这几十年来,耀国日渐衰落,已经大不如前。

    先帝在世时就曾被黎国得元气大伤,但这几年仍然不知道安分,屡屡进犯。尤其是新君上位之后,就急着跟黎国谈和平,企图联姻,着实可疑。

    与其日日防备,倒不如彻底撕破脸,将冲突抬到明面上来,堂堂正正地较量。若能一举除了这个长期以来的祸患自然是好,若不能,也可以将耀国的锐气磨平,让它在百年之内不能再卷土重来。

    大臣们互相相视一眼,面露急色,还欲再言,头顶传来南宫御烨的声音:“今天就到这里吧,退朝!”

    完,起身下了玉阶拐入屏风之后,根本连片刻的停留都没有。

    回到庆云殿之后,南宫御烨便亲自修书一封,写了封应战书,命人快马送往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