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臣有事要奏
宋矿瞬间明白李章的想法,的确是目光长远,可是能否成功,这却是一个未知。
他是有反复研究过上党郡地图的,东部临近司隶和冀州,可上党郡的东部已经不能用山区来形容,那是悬崖峭壁!
和新乡唯一的通道,那是一条从悬崖中开凿出来的道路,当然了,可以动用无数的人力物力金钱来打通,但是真的有必要吗?
答案是否定的,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拥有铁矿石和石灰石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所以从收益角度上来看,朝廷绝对不会选择上党郡这么一个陆路海路都不畅通的地方,投入了重金,和收益不成正比,完全没有必要开发。
上党郡绝对是避免战争的一个世外桃源,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上党郡完全不会被选择。另外,上党郡的人口太少了,少到朝廷想要重视都无法重视起来,所以,宋矿依旧不认同李章的想法。
宋矿叹了口气道:“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往往是很骨感的。兖州够大了吧?可是兖州旁边还有司隶、冀州、青州,冀州旁边还有幽州,总之并州的刺史府驻地太原都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想要朝廷支持你开发上党郡?句不好听的话,这是做梦啊,李章,有想法是好的,但是不能脱离实际,我知道你不认同,我也没想过一下子就服你,你有时间多看看咱们大汉的地图,你会发现你的想法很可笑的。”
李章没有看过上党郡或者并州甚至大汉的地图吗?
当然看过,而且每天都在看。
可是没看一次就觉得上党郡这个地方实在是地理位置太差劲了,他之所以坚持己见,也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总不能因为地理位置差,地方上的百姓就不管了吧?哪怕明知道地理位置差,还是要和朝廷争取一下的。
李章苦笑一下道:“咱们等着朝廷的答案吧!”
刘协发誓最近一个月时间是他穿越来大汉之后最为头疼的一个月,哪怕是诸侯林立他都没有如此头疼过。
各地的奏疏如同过江之鲫般的送至朝廷,每一封奏疏都是弹劾他派出去的县令。
要知道朝中可是有不少世家子弟在朝中为官的,官职有大有,当这些人联合起来开始逼迫刘协把那些学生们召回来的时候,刘协更是想死。
派出去的学生可是都从皇家银行贷款走的啊,而且还没人带走三万斤的粮食,约定好了三年期限把贷款还清,可是现在就召回来,没有花钱的还好,可是已经把钱花出去的怎么办?难不成还真要他们自己还不成?
刘协从未这样想过,只是为了让那些学生们尽职尽责,给他们加加担子而已,三年期限一到,哪怕是还不上的,刘协也不会让他们自己来还,只不过不会再委以重任罢了。
可是现在召回来,谁有能力谁没有能力都看不清楚,总不能让他们回到皇家学院继续学习吧?
而且开办皇家学院,刘协为的就是让这些人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成为现在这般班底的接班人的,没有从县令历练怎么可以?
今天又是朝会,刘协真的应了后世络上的那句话,上班的心情比上坟的心情还要沉重。
以前官员们没有利益纠纷,大家各司其职,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勾心斗角,或许有,但这些都是在暗地里,不会摆在明面上。
可是因为这些学生们把地方上搅合的鸡飞狗跳,涉及到这些官员们的家人时,这种稳定的局面再也保持不住了。
现在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支持那些学生,一派就差以死相逼让朝廷把那些学生们给召回来。
支持派曹操为首,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曹操成为吏部尚书,他的族人早就被安排妥当了,有的留在兖州军区,更多的是被他叫来了长安,有能力的就给安排个一官半职,没有能力的就给安排到皇家系的工厂去。
曹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难道其他人不算?
当然算,可是那些人和曹操又不同,前些年,曹操为了维持他的势力,他早已经把家里能变卖的都给卖掉了,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族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族人都会傻乎乎的倾尽所有的去支持曹操,不过这些人,在曹操眼中早就不算他的族人了。
可是其他人的官员却是没有曹操的经历,他们有老家,老家有良田,有钱财,有生意,人离乡贱,所以,搬来长安?不存在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长安好怎么了?就不去!
人可以不来,但是亲情始终是在的,所以现在当他们的家人受到皇家学院学生们的‘迫害’,他们当然要站出来。
刘协一到,那些坐在朝堂上一个个无精打采的官员们顿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双眼放光的看着刘协。
就等着刘协上朝惯用的一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事情要奏?’
可惜,刘协偏不如他们的愿,他只是淡淡的看了陈宫一眼,“公台,荀彧的伤势如何了?”
陈宫、贾诩、刘虞三人和曹操一样,家眷以及族人都在京师长安,但是他们的身份却多有不便,只能保持中立。
若是,曹操加上他们三人都是支持派,那朝廷的各项工作只怕要搁浅了。毕竟朝中几乎有一半人都是反对的,要是让他们寒了心,工作还要不要做了?
陈宫心领神会道:“不容乐观呀。皇家钢铁厂新研究出来的不生锈钢板,好是好,可惜的是荀彧耽搁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术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不过,陛下也无须担心,医学院为了荀彧的病情上上下下准备了多半年时间,想来荀彧一定会转危为安的。”
刘协点点头道:“但愿如此吧,得找个时间去看看他才行,不然不免显得朕不近人情。”
陈宫老脸一红,声道:“今天天气不错,择日不如撞日,要不就今天去看看?”
刘协刚要答应,兵部侍郎便道:“陛下,臣有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