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人物关系盘根错节

A+A-

    汪家弟兄中老大自寻短见,兄弟老二兄终弟及就和姜家独生女成了亲,剩下几个弟弟媳妇总共也只有两个女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归根到底,都是要出嫁的,不能再娘家待上一辈子。

    出嫁当日,亲朋从四面八方来送亲。家里人无外乎送给女儿嫁妆之类,土地房屋森林属于不动产,搬不动,挪不动,再了女儿出嫁后自己还得照常生活过日子。两女分别嫁到山里同一条沟里人家,女儿有眼科疾病,村庄不大,周围许多树木,所能看到的不高的几座山脉,白云蓝天,风景倒还是挺不错的。

    汪家兄弟一部分房子和另外四家人共了一个院子,房子对门要亲些,辈分要高。其余三家按血缘关系来讲不是多么亲近些,三家人解放前穷困潦倒,表面上都姓汪,其中一家之主汪吋卢原来不姓汪,是别姓,过继给姓汪一家,改名改姓过来的,汪吋卢家里旧社会是贫农,给地主当过长工,放牛、砍柴,做饭样样都干,解放后经常到学校里做忆苦思甜报告,讲道痛处,痛哭流涕,哽咽,目的宣传痛恨万恶旧社会,弘扬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好处。汪吋卢篾匠、石匠、瓦匠样样精通,经编织背篓、簸箕、箩筐、筛子、竹席、灯笼等等工艺省材料,精美漂亮耐用,人人赞不绝口,应了我国传统俗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解放了,翻身农奴把歌唱,娶的媳妇都是二婚,除了汪吋卢没有把拖油瓶带在身边,其余两家则不然,一家叫汪吋近娶得媳妇曾经做过富农的妾,前房带来一儿一女,汪吋近一只眼睛有问题,人倒是挺精明。汪吋星老婆带回前房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儿时患疾病,不能有效治疗成为哑巴。

    同庄园曾家兄弟三人,其中大儿子有三个儿子曾永意、曾永长、曾永强,女儿曾永燕算是老大,嫁给了周家,生了三子分别是老大周太奖、老二周太槐、老三周太舟,另外还有四女,可谓多子多福,儿女满堂。

    周家解放前是地主,经济条件相对要宽松些,很多人羡慕渴望他们家那时富足生活,在当时觉得有点奢侈,如蒸馍不掺其他面粉,必须是纯粹麦面,蒸熟要是冬天还要放到火炉里考黄才吃,穿衣要从城里买布料,必然自己织布要粗糙一些。土改时,只是保留了船只,在江河里搞运输,人站在河岸,经常可以听到逆水拉船振振有词嘹亮喊号子声,扣人心弦。

    曾永意和老婆张卉英个儿都高,曾永意话语少,不爱惹是生非,有点文化,毛笔字写得漂亮,逢年过节时庄园里许多人家的对联,离不开他来免费写。老婆张卉英好大喜功,爱面子,蛮缠不讲理,有两个儿子,四个闺女,儿子在上学,大儿子已经初中毕业了,到城里参加造反派组织,据知情人讲混得还不错,还是个头目。

    老二曾永长媳妇和汪吋卢亲姊妹,不姓汪却姓王。

    平静之中起波澜,接着发生了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曾永意的大儿子在城里搞两派争斗,被两造反派中的对立的一派,活活打死了,得到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不管怎么,人死不能复生,入土为安。周家,曾家派人进城,把尸体抬到周家船只上,运往目的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尸体抬到山上,进行了隆重安葬仪式。

    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曾家,周家心灵深处触动很大,是个不的打击。在山里人多势众,耀武扬威,横行霸道,想不到在城里受到了欺负。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本来周家势力就蛮大,无形之中又增添了一枝力量,可谓是如虎添翼,两家族在这里只能算得上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

    孩还的时候,汪家、曾家相安无事,礼尚往来,时不时还互相串门,拉拉家常,谈论外面所见到的新鲜事物。等这帮孩子长大成人,平静被彻底打破。

    且姜家两兄弟相继娶妻生子,姜家女儿大兄弟有五个儿子,两个闺女,次子被公社任命大队书记,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姜家大兄弟的大儿子初中毕业正赶上征兵,就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驻地就在南方一座大城市。姜家老大从山里走出去,吃苦耐劳无人能及,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深得战友喜爱,又一表人才,复员时居然带回男方大城市姑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城乡差距很大,大城市的来的姑娘到了山里且不砍柴放牧种地繁重的体力劳动,走路都成问题,有地方还需姜家老大背着走。一段时间过后,实在没有办法在一起过日子,两人虽然情感如初,总不能一日三餐不吃不喝,老大不得已又把姑娘送回原城市。后娶土生土长在山里通情达理的姑娘为妻,两人关系倒是无可挑剔,只可惜妻子不能正常生育,老大思想开明,至始至终没有丝毫抱怨,难能可贵之处。老二初中毕业,算盘珠拨拉的不错,当上了大队会计,同样娶了个从生活在山里的姑娘。老三,老四当了人民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严于律己,教书育人,老五到离家很远信用社工作。几兄弟其他方面不用分,人们记忆当中绝对算得上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楷模。

    汪家老二娶姜家女儿所生的唯一儿子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继承了五个兄弟所有财产,无外乎,是土地房屋,以及山林等等。这儿子聪明伶俐,自幼爱学,也很争气,成年人,要个头有个头要长相有长相,在相对封闭山里来讲能够算得上文化人。

    当地有文化人太少,有人举荐汪家独苗在当地信用合作社工作。经过媒人媒撮合,汪家独苗娶一河之隔,喻家比自己十来岁众姊妹当中还不到十五岁的家中老三,现在来是童养媳,喻家兄弟姊妹五个,一个儿子,继承香火,成人后得病不幸夭折。老大嫁到一村庄,子女不少。老二嫁到山里,生一女,一儿。

    母亲爱子心切,反对儿子在外工作,一门心思总想把儿子留在自己身边,一刻都不肯愿意和心爱儿子分开,不离不弃,早晚能见到,心里得到安慰,不足为怪,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有这种思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无论子女是否愿意接受。儿子又是个孝子,百善孝为先,又不得不顺从,工作一段时间,硬是辞掉工作回家种地。

    辞掉舒适安逸工作回到山里劳动,周围许多人窃窃私语议论:“就那身板吃不了苦,出不了力,指望干农活养活一大家人,只有喝西北风的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刚回村里,不习惯,重活累活吃不消,的确应了一些人想象的那样。

    汪家娶喻家老三所生第一胎是儿子,不用有多么兴奋,这时姜家女角色转变,当上婆婆更不用有多高兴了。

    喻家还有一个姑娘正在读书,喻家女儿到离省城不远的一座城市学医,学成毕业后山里有文化的人奇缺,特别是到外地城市去上学的更是屈指可数,在山里当了一名乡村女教师。

    喻家女儿带着姐姐的儿子背上背下,既教书,又带孩子。接着老二、老三相继出生。汪家高兴那股劲溢于言表。

    喻家没有了儿子,从兄弟家过继来一个皮肤白,尊老爱幼,聪明能干,勤快懂事,深受大家所喜爱名字叫喻谦的儿子,一方面继承祖业,一方面传宗接代,绵延子嗣。不久喻谦娶了一个离住地不是很远,很好强的姑娘结了婚,第一胎是女儿,第二胎才是男孩。

    从城里派来了一批,到乡下来的插队干部,有一个年轻人戴着深度眼镜,略显瘦,个子很高,文质彬彬英俊潇洒气宇轩昂霍才顺的年轻人,到过部队,当过兵,文化功底深厚,是一名部队记者,姊妹四个,个子都不低,家庭收入微薄,条件不是多好,霍才顺是家里老大,下面有个妹妹,两兄弟,老二比较精明,狡猾、老四显得老实本分。

    喻家姑娘,个子高,皮肤白嫩,亭亭玉立,又在外学过医,聪明能干等优点集于一身,自然而然清高些,当地许多年轻人中意,都入不了喻家姐的法眼,只能望而却步,霍才顺得知情况十分留意,用旧时的求爱方式写信表达爱慕之情。喻姑娘接过信件,经过再三考虑,并征求家里人意见,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第一个孩出生前一阵子,辞掉工作,变成了专职太太。

    姜家女儿生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后长相不错,嫁的也还不错,老大嫁给身材高大外县在当地做官的男子,二女儿嫁给一名教语文的山村教师,女儿嫁给组织部主管人的地方官员。每次到娘家,都带米面油从不空着,变成老太太了对儿媳苛刻严厉,稍不顺心,跺着脚大骂,嘴不饶人,两人见面不正面话。老太太对每个孙子孙女疼爱有加,一次,三孙子到自己娘家走亲戚,被狗咬了,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动身行动,风驰电掣到娘家,娘家人见她来了,吓到魂不守舍,反复赔礼道歉,保证此类事件,以后不会再发生,方才消气。有好吃的,哪个孙子孙女在身边,自己省吃俭用,让给孙子孙女吃,对大孙子特别溺爱,和儿媳有矛盾,吵架,大孙子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偏向婆婆,周围许多人不理解会成这样。

    这时的汪家通过嫁娶在村庄里势单力薄,不过和大队书记连着亲戚,大队副书记女儿身体不好时不时,夜晚高烧不退,是个不折不扣动不动就得病的病秧子,有人迷信讲定娃娃亲冲冲,身体会健健康康,汪家第三子年龄正好和副书记女儿相差两岁,非常合适,经人穿针引线,结成娃娃亲,遇到生日,逢年过节,互相走动,礼尚往来,比亲戚还要走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