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告别故乡踏上征程

A+A-

    汪敏学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算是靴子落地,不再顾虑。前些哥哥看不惯汪敏学在树上摘柿子,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火气,毫不客气恶狠狠很可怕的样子发脾气:“我看你将来吃屎撵不上热的。”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前,汪敏学不想见哥哥,生怕哪根神经不对劈头盖脸来一通伤害自己,如今情况有变,汪敏学理直气壮,心想再看我不顺眼,马上就要开学了,有学上,有地方去了,哥哥对汪敏学态度从此也温和许多,认为兄弟们哪个有点出息都是自己的功劳,汪敏宠得到消息高兴万分,认为弟弟给家里争光了,汪敏秉则:“真没有想到弟弟还有这个不俗的命!”

    当晚汪敏学做了一个梦,梦境里许多同学吆五喝六吆喝乘船上学走了,唯独自己呆呆傻愣愣站在阳台护栏杆里,望着连绵起伏层峦叠嶂大形状各异的山脉,一望无际像蛇一样平静的江面,以及孤帆远影。

    队里召集人到汪敏学家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里开关于土地承包的会议,不再是联产到劳责任制,是一竿子插到底。会议气氛活跃,县委书记带队,县领导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宣传了党的政策。县委书记讲完话,许多有种地经验的农民踊跃发了言。一位年过花甲的农民也就是汪吋星抱着双臂,两相互交叉在袖筒里,靠在墙上:“政策非常好,也很及时,到位,我们种田人看到了希望,日子总算有了盼头。”并提了许多合理建议,县领导充分征求意见,积极开展工作,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展开讨论,布置了具体的土地承包方案,定了时间表,会议开了几个多时。

    会议结束,周太舟才和汪敏学闲聊,周太舟:“不凑巧,正赶上开会,会议对我们来太重要,又不能不听。”汪敏学:“我很理解,一直坐在一旁听,的确是新生事物,我对会议内容也很感兴趣。”

    周太舟半信半疑议论:“如果按县上领导法真正落实下去,我们山里要要起变化了。”

    “没有问题,这是国家政策,一定能贯彻执行下去的。”

    “那就好,但愿如此吧。”

    汪敏学把话题一转对周太舟:“我的入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我特意来告诉你。”

    周太舟问道:“要到什么地方去上?”

    汪敏学回答道:“是个不的城市。”

    周太舟:“以后多通信联系,我也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个啥样子的。”

    汪敏学道:“好的,我在那里上学,你一定会有会去的。”

    临走时,汪敏学特意去拜访周太舟,周太舟问汪敏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吭气。”

    汪敏学回答道:“好的,那是一定的。”周太舟:“路上多注意安全,听外面比我们这里冷,多带点衣服。”

    “你放心,我会很好照顾好自己的。”

    从周太舟哪里回到家里,母亲:“我给你做了一双鞋,上学好穿,试试看看大合适不?”汪敏学试了试感觉正合适,又脱下来,母亲放到要汪敏学将要带走的木箱里。

    汪敏学又来到城里找刘蕾的哥哥,汪敏学来到刘蕾家门前,暑假期间,屋里刘蕾一人正在看书,汪敏学问道:“你哥哥在吗?”

    “哥哥不在,不知道这阵子到哪里去了,进来屋里坐一会儿,不定他马上就回来了。”

    汪敏学坐在低矮凳子上,刘蕾泡完茶寄给王敏学:“先喝水。”

    汪敏学接过茶水:“你爸爸、妈妈不在家。”

    刘蕾道:“都上班去了。”

    “现在读几年级?”

    刘蕾道:“初中刚毕业,升高中了。”

    “好好学习,女孩子考上学比男孩子强,身价倍增。”

    刘蕾和软道:“都还不是一样的。不是讲男女平等嘛!”

    “你现在还不明白,只要用心学习以后自然而然会深深体现出来的。”

    “你比我大不了几岁,又啥不明白的。”刘蕾笑回道。

    “你感到学习吃力不?”汪敏学问道。

    “学校抓得紧,学习上要多吃力,暂时还没有感觉到有多吃力,以后不知道会是啥情况。”

    “记忆力如何?”

    “还算将就过得去吧!”

    刘蕾家当时住在老城,还是木板房。汪敏学坐了好久,东道西,一直没有见到刘蕾哥哥回家,站起来对刘蕾:“我还要忙其他事情,就不打扰了,你哥哥如果回来你给他讲一声,我找过他,我明天准备坐火车走,如果一路走是最好不过的。”

    “行,回来我一定告诉他。”刘蕾满口答应道。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汪敏学客气。

    “要么再多等一会儿,不定你一走他就回来了。”刘蕾挽留道。

    “不啦!我还有忙别的事情,再耽误恐怕要误事。”汪敏学回道。

    当时刘蕾长相很一般看不出有多么诱人的地方,汪敏学对刘蕾印象可以忽略不计。

    汪敏学从城里返回家准备好行李,在哥哥汪敏宠的陪伴护送下,先是坐慢车,在候车室等车时,座位旁边一个出差的人客气地问:“帅哥坐这趟车干什么去?”

    汪敏学回答:“到大城市念书去。”

    “伙子出过远门没有?”

    “从来还没有出过远门呢!”汪敏学回答道。

    这个出差的人便给周围的人当新闻传播,没有嘲笑的意思,只是好奇,汪敏学对这件事一直记忆犹新。

    由于汪敏学没有出过远门,上车后一路不停地,向外张望,夜晚也不例外,坐在飞奔的列车上,脑子在不停地想大城市会是个怎样的城市?!不由得回想起临走时姨夫交代过:“大城市车辆多,人流量大,横穿马路时,要一站二看三通过。想问路时,不能‘嗨’或者‘哎’‘呀’的,对人没有礼貌,要叫师傅,人家爱听,不然人家会认为你没有涵养,会待理不理的”

    车次少,人很多,车里非常拥挤,想移动脚步都非常困难,很不方便。列车到达一个车站停车时,一个女孩带着许多行李,从列车窗户外被车下的人连人带物,一鼓作气推了进来。上车后,这个女孩哪里都不去了,就站在汪敏学身旁,一步都不想动。汪敏学非常生气,心想好心让你从窗户进来,反倒成了累赘。女孩站了很久,当汪敏学发现女孩嘴唇乌青,满上脸煞白,支持不下去,实在不忍心,给这女孩让了座位,女孩很是感激,这个女孩不是别人就是由玲。

    快进站时,列车播音员在轻松愉快音乐伴随下大致介绍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和发展变化情况: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今朝更好看!

    列车到站后,汪敏学下车一眼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顿时热闹非凡,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新鲜,好像大城市呼吸的空气也和我们那里大不一样。

    乔福国和另一名老乡提前几天到校,汪敏学到那天两人到火车站站台接的。汪敏学踏入这个城市将来会发生怎样动人的故事,全然不知,也只有随着光阴的流逝,才会逐渐清晰明了。

    汪敏学和望湖俩碰巧被分在一个班,学一样的专业,同一个宿舍居住,朝夕相处,很自然接触也多了起来。两人经常在一起笑笑,没有啥大的不得了的矛盾,要矛盾在他内心有嫉妒汪敏学的某些地方比他优越些,虽然话木有直截了当出口,汪敏学明显能够感受得到。一次在教室里耍闹,望湖把凳子从汪敏学身后悄悄移走,使汪敏学一屁股坐在地面上,屁股疼了好久,不能忘怀。

    望湖普通话得不标准,荒腔走板,听起来觉得好难受,即使这样,望湖竭力对人讲普通话,对汪敏学,用地方方言,对方会听不明白,听不懂,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