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回行业受限另立项目
冷饮行业局限性很大,加之项目单一,要靠绝对大的销售数量,才能产生相应利润。冷饮生意无论如何再怎么好,城里、乡下就这么大的地域范围,单靠天气维持店里正常运转忽高忽低,上蹿下跳,很不平稳,要是遇上阴雨连绵会发生较大亏损出现入不敷出现象,等待天气逐渐好转,还得弥补天气原因造成亏空,补窟窿,然后才能赢利,天气好坏牵着人的鼻子走,非常的被动。汪敏学充分认识到,解决唯一行之有效办法必须寻找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别无好办法。
盛夏酷暑即将过去,秋天渐渐就要来临。一天晚上,阴沉沉的,汪敏学和唐民在靠近河店外不大院子里放了两张钢丝床,分别躺在钢丝床上乘凉,海阔天空闲聊当中,下起了零星雨,汪敏学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对唐民:“完了!冷饮生意看来今年做不成了,干脆明天和我一起到一趟外省一个地区,亲自到养鱼专业户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对两地市场做对比分析,看能不能从中发现商,有新发现?”
“老板怎么安排我执行就是。”唐民。
“明早晨六点有一趟列车,出门该带东西准备好,早早休息。”
“好的老板,我马上就去准备。”
两人一下火车就匆匆赶到鱼塘,此地区地面平整,雨水充足,空气湿润,适合鱼类养殖,养殖户比较多,有些养殖户为了招揽更多游客和鱼类大商贩,沿着鱼塘四周建了亭子、房子,并将房子开设成就餐旅馆实行一条龙服务,有地方用来种藕,荷叶很大,郁郁葱葱。汪敏学看到一个美女站在岸边用拽着荷叶,做各种各样动作姿势,另一个美女站在门前院不停拍照,两人轮番进行,汪敏学不由自主想到了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汪敏学和唐民没有顾得上找养殖户谈生意,而是沿着鱼塘四周观望,垂钓爱好者里高举着长长的鱼竿站着或蹲着悠然自得在鱼塘旁边垂钓,汪敏学又联想到一次和同学望湖站在鱼塘边观看垂钓,望湖背诵唐代诗人船子和尚的颂钓者中的诗句:“
千尺丝轮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明月归。”
接着又道:“其实呀,真正的钓者并不在乎鱼,而在乎的是一个意境,这并不是每一位钓者都懂得并且能悟的到的!但这项活动作为休闲消遣的目的,才是大家的共同点。”
汪敏学对唐民发表感概:“难怪有人,爱好钓鱼,钓鱼还能够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你看在鱼塘周围钓鱼那帮人,专心致志的那个样子,把世界上一切烦恼忧愁不幸统统都能忘掉,愿者上钩的鱼被钓上岸,垂钓者爽心悦目,我以后没有事的时候也来学学钓鱼。”
“钓鱼那些人,要么是退了休的,要么是工薪族上班休假的等,没有事情做,咱们一天到晚忙着做生意,哪有这方面雅兴?”唐民回道。
“我也只是想想而已罢了,谁让我甘心情愿选择了这条艰难困苦,而又布满荆棘坎坷的人生道路!?”汪敏学叹息道。
“你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倘若有个像样的工作,睡梦中都会笑醒!”唐民。
“你以为只要在单位上班便能高枕无忧,单位一定是人间天堂?!我之所以辞职不上班有我的苦衷,只是许多事情没有详细告诉你。”汪敏学。
“随波逐流,让干啥就去把啥干好,我不信,能有啥苦衷?!”唐民。
“你没有亲自体会,感受不到,不单单纯粹是工作那么简单,夹杂着其他因素。”汪敏学。
“那我就不好多了,我是从我的角度考虑问题,至于别的,我不大清楚,也就没有发言权。”唐民。
“你的看法我能够理解,咱们俩经历不同,某些看法存在差异。”
汪敏学和唐民又经过一番调查了解,进行对比,找到了一家养殖户商谈,落实到位产运销每一个细节,再进行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达到双方都能够乐意接受的价格、条件,协议达成后,并签订了产供销一条龙合同。
鱼运往城里,投资的冰柜再次发挥作用,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天,鱼的销量很大,实在忙不过来,由玲负责店里经营,卜志信、汪敏学亲自到市场去卖鱼,城里许多人见他俩卖鱼,不认识的还好,认为自己就是个贩卖鱼的个体户,要是认识的人特别是熟人的确有点不好意思,有人笑他俩,悄悄议论:“真稀奇,好不容易从地方考出去,完成了学业,不安心好好在单位上班,居然想到来市场上卖鱼,当起二道贩子,很少见。”这些话卜志信听到不清楚有何感想,反正汪敏学听到后有点不出来的一种苦涩。
起来,汪敏学在城里市场卖东西,是第二次。前面一次是汪敏学还在上高中,寒假期间,家里喂养的牛和别人家喂养的牛在山坡上迎面短兵相接用犄角相互顶撞,斗殴,不分胜负。汪敏学家喂养的牛,不慎,踩到了一个体积不大的园石头,失去平衡,从山坡上滚了下来摔死了,三哥哥剥了牛皮,母亲:“牛肉这么多,自己吃不了,你俩明早进城,卖一些出去。”到了第二天清早,汪敏学和三哥哥用了一辆自行车,把牛肉装在麻袋里,驮到城里河堤来卖,三哥哥表现出无所谓,称秤,收钱。汪敏学只是偶尔帮三哥哥忙,特别怕见到老师同学熟悉面孔,大多数时间,站在一旁只是看,直到卖完驮来的牛肉,三哥哥心里明白汪敏学不好意思,难为情,什么话也不多一句。
经过和外地区养殖户多次合作,信誉良好,相互取得了信任,到了一个电话外地区养殖户便把鱼发到店里来的程度。
由商品变为货币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这是汪敏学读书期间读到的一句话,当时理解的不是很深刻,在实际运用当中才真正体会。为了顺应市场,把握市场脉搏,在城里农贸市场又租赁门面和农户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这种做法,很奏效,人们皆大欢喜,营业额大幅提升。
一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天气突然降温,农民的西瓜不好卖,也没有地方存放,面对这种困境,汪敏学灵一动,对农民:“我们愿意用商品换西瓜,你们觉得划算就来店里换。”没有想到,立竿见影,商品顿时销售一空,可西瓜堆积如山,天气又不好,于是汪敏学打电话对梁老板:“老板,帮帮忙,我这里进了一大批西瓜,积压了,光在城里销售有一定困难,要是不帮忙,烂掉了可惜,损失将会很大,价钱您放心不会多高,哪怕不赚钱也得出售。”
“你把西瓜运往我们这里来销售就是了,我是做冷饮生意的,这点忙还不是菜一碟。”
“那太感谢您了,帮我解了围。”
“朋友嘛,应该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你认为呢?!”
“从内心我还是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