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回拟定项目因势利导

A+A-

    汪敏秉土生土长,从当地风土人情思考问题,最有发言权,心里清楚一些人究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厌恶什么,一切能够从实际出发,话人爱听、想听,办事有效率,树立了威信,开展活动办实事就比较容易。

    会议的第二天,汪敏秉急急忙忙往家赶,路途中,突然刮起了大风,人呼吸都感到困难,各种树木摇摇摆摆,树叶泥土刮得乱飞。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衣服完全湿透,粘在身上非常难受。

    汪敏秉回到家里,用钥匙打开门,屋里蜘蛛布下了天罗地,房子有地方还正在漏水,来到衣柜旁,上面厚厚的灰尘,打开柜门,换了换衣服,用木盆接房檐水,木盆好长时间没有用,渗水,不过问题不大,没有一会儿,水盆盛满了,邻居家哑巴看见屋里有人,用抹布擦桌子、椅子、柜子等,哑巴很有眼色进屋从汪敏秉里接过抹布接着擦。生产队时,哑巴几乎每天出工,工分和妇女一个样,经常爱来汪敏秉家串门子,哑巴勤快,热心肠,很灵,有时急了哼哼唧唧里乱比划就是不能完全把话讲出来,哑巴是时候得病,不是先天性的。

    院子下面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雨过晴天后,观看彩虹,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一些人不按科学解释,对出现彩虹带有神秘色彩们是龙王渴了要到大河里找水喝。大家一起欣赏这一独特自然景观。

    有人见到汪敏秉:“你不在乡里待着回来受这罪,晚上黑灯瞎火,不方便。”

    “领导派人蹲点,没有办法呀!吃人饭受人管嘛!”

    到了晚上汪敏秉辗转反侧不能入睡,老鼠在楼上,屋里吱吱乱串,村里的狗和以往一样站在外面整夜发出凄凉的怪叫声,

    古老的村庄留下了许多抹不去的记忆!有太多的故事,想到父亲、婆婆、母亲相继离世以及整个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像过电影一样浮现眼前。

    这房子还是母亲去世时用过,兄弟姊妹搬走后,邻居家房子紧张,让邻居家免费住过一段时间,邻居家盖了新房子后,搬走后再也没有人居住。

    清早,雨停了,汪敏秉找到曾义周商量召集群众开会事宜,曾义周更了解具体情况。

    曾义周指派人喊开会,有村民“没有闲工夫,不去,现在都包产到户单干各干各的了,开哪门子的会?!吃饱了没事做!”

    解释:“严格讲不是开会,是大家在一起商量有些事情,去吧!对咱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要求无论如何得参加,去不去在自己,我可把话带到了。”

    “话虽是那么一讲,我还是要去听听,凑个热闹。”

    会议首先讨论用电的问题,这是基础,必须落实,接下来才是立项目,会议要求村民不能老眼光,对于土地种什么还要结合外面市场需求灵活把握,不能死脑筋一根筋。主要落实桑树苗、瓜果树的种植。

    有村民:“想干是想干,就是兜里掏不出钱,两空空拿什么去干?!什么都要钱,没有钱办不了事的。”

    汪敏学:“额贷款,可以找信用社。”

    “我们是庄稼人,哪个人敢给我们放贷?”

    汪敏秉:“贷又不是不还,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了,照的办就是。”有村民还是有顾虑,汪敏秉:“村干部要带头,树立信心,注意培养树立一批典型。”

    有村民问:“什么时间挖坑、立杆子、架线。”曾少周回答道:“钱收差不多,就干,也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有村民高兴的觉都睡不着。

    挖坑接下来立杆架线,很快完成。通电后,汪敏学从城里提来了一台收录,曾永强兴奋异常,觉得新鲜好奇,让人搬来锣鼓,自己坐在凳子上对着录音唱当地民歌,古老村庄人们欢天喜地焕发活力。没有多久汪敏学又抱回来一台黑白电视,节目虽少,围观的人很多。人们观念随着科技进步发生巨大的变化。

    桑树苗、瓜果树许多农户敷衍种植了一些。鲍少稳大面积种植,到了春暖花开季节,景色非常迷人。特别是蚕茧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户,乡里开会让鲍少稳介绍经验,鲍少稳站在台上:“养蚕其实大家都会养,注意事项都明白,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讲。蚕变成蚕茧后,我只知道一斤卖多少钱,有多少斤,有多少钱要装进口袋里了。那个兴奋劲头,溢于言表,一些人有钱不要,能怪谁?”

    电视剧、收录受到汪敏学从城里带来的影响,乡亲们有了钱首先买这些玩意。

    为了引进更好项目,汪敏秉问:“不清楚我们这里的土地是否适合烟叶的种植,烟厂可是对烟叶需求量比较大。”

    有人笑着回道:“这还不大清楚,要不去找找懂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最好来这里实际调查、论证,这个项目不能盲目上,关系农民吃喝拉撒的大事,一旦搞砸带来麻烦可不。”

    经过论证,完全可以种植。烟厂和农户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这样从根本上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使农户不心存疑虑,思前想后。

    烟叶种植,要满足土地条件、气候条件等,也不容易不是轻而易举能种植好,讲究很多,育苗场所选择,消毒意识,烟叶病害,水分管理,炼苗时间,壮苗未达标,培土意识,平衡施肥,采摘时间,遇到这种现象,农户们干着急,找到曾义周,曾义周找汪敏秉把汇报具体情况,汪敏秉:“先不着急,我们会尽快给农户解决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前料到了,已经有具体安排。”

    到底能挣多少,农户心理无底,种烟叶主要是秋季,没有影响麦、豌豆的收割。有的农户便放开一搏,主要相信汪敏秉的话,有的人谨慎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这样一来有的农户种植的多,有的农户种植的少,参差不齐。

    一时间,家家户户忙碌起来,建烤烟楼,运煤上山,好像部队在山里行军打仗一般。

    种植烟叶刚开始兴起,有这方面技术的人员相对较少,汪敏秉对曾义周:“在村里,找一些有文化的人,让他们跟着下乡来的技术人员好好学,不懂得多问,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曾义周当着大伙的面问:“村里的人谁愿意跟技术人员学?来报个名。”因为直接和自己的利益有关系,个个争先恐后,唯恐错过良。

    烘烤质量,烘烤后烟叶保管每个环节都很讲究,烘烤烟叶的过程需要用煤,农户有的人背,有的人担,有的人抬,硬是把煤运上山,吃得苦受的罪没有亲自体验无法想象。

    到了卖烘烤好烟叶的时候,大院里挤满了人,种植烟叶少的农户气得牙根痛,赌一把的农户赌正确了,喜出望外,见了谁都是一副笑脸,与其赌不如是汪敏秉提供信息起关键作用。

    烤烟农户受益于供求关系,经过辛勤的劳动,取得了相应回报,原来有黑白电视的农户换成了大彩电,没有黑白电视的农户直接买大彩电。

    农户蜂拥而上,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烤烟价格下滑,到了后来供大于求,农户赚得利润空间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