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郭允厚的对策

A+A-

    很快,英国公、定国公、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等朝中文武重臣,便联袂出现在了乾清宫中。

    来到朱由检面前,在内阁首辅黄立极的带领下,一众文武大臣,一起向朱由检行跪拜之礼,大礼参拜道:&p;p;p;ldq;臣等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p;p;rdq;

    &p;p;p;ldq;众卿家平身。&p;p;p;rdq;朱由检坐在乾清宫正殿之上的龙椅上,居高临下,微微抬道。

    &p;p;p;ldq;谢皇上。&p;p;p;rdq;黄立极等人,再次行礼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p;p;p;ldq;来人,赐座。&p;p;p;rdq;

    很快,宫中太监,便搬来了几把椅子,分别放在了一众大臣的身后。

    众人再次向朱由检致谢之后,这才按照品阶,分文武两班,心翼翼地坐在了椅子上。

    &p;p;p;ldq;诸位卿家,今日有何大事,需要朕与诸位卿家,一同议定?&p;p;p;rdq;等众臣坐下之后,朱由检这才环视着众人,朗声道。

    朱由检话音刚落,黄立极便已经起身,左跨一步,朝朱由检躬身行礼道:&p;p;p;ldq;皇上,当前急务,无非两件,一是皇上登基继位大典,二是先皇大行之事。此二事,需用银钱三百四十万两,如今国库,却只剩十余万两,不及十一。&p;p;p;rdq;

    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道:&p;p;p;ldq;唔,此二事,的确为当务之急。诸位卿家,可有应对之策了?黄爱卿,你有什么好法子?&p;p;p;rdq;

    &p;p;p;ldq;陛下,臣昨日退朝之后,苦思良久,只是&p;p;p;ellp;&p;p;p;ellp;此二事在急不在缓,臣之策,就缓不救急,根本解决不了眼前之急务啊皇上。&p;p;p;rdq;黄立极微微犹豫了一下,旋即道。

    朱由检缓缓点了点头,然后又转头对户部尚书郭允厚道:&p;p;p;ldq;户部呢?可有对策?&p;p;p;rdq;

    见朱由检问起,郭允厚急忙起身,左跨一步,出班躬身行礼道:&p;p;p;ldq;皇上,臣昨日退朝之后,曾去户部查阅先帝登基之时,钱粮开支账册。&p;p;p;rdq;

    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郭允厚这才又接着道:&p;p;p;ldq;先皇登基旧例,继位大典,所有封赏,银钱财帛,合计两百万两、匹,皆出于内库。&p;p;p;rdq;

    到这里,郭允厚便又停了下来,飞快地偷眼瞧了朱由检一眼,然后才又硬着头皮道:&p;p;p;ldq;臣斗胆,请皇上依先皇旧例,从内库之中,拨付钱帛,各一百万,以为登基大典之用。&p;p;p;rdq;

    朱由检微微沉默了一下,瞧着郭允厚道:&p;p;p;ldq;郭爱卿,就算朕登基这笔银钱,可以从内库之中拨付,那皇兄山陵地宫呢?营建山陵地宫,合计需用银一百四十万两,这笔钱,从哪来?&p;p;p;rdq;

    对于朱由检的问题,郭允厚早就已经考虑到了,听了朱由检的话后,当即便又道:&p;p;p;ldq;皇上,营建先皇山陵地宫,非是一日之功。&p;p;p;rdq;

    &p;p;p;ldq;山陵地宫所需之一百四十万两银钱,也无需现在就全部拿出来,臣以为,可先行从顺天府、山西、山东布政使司等地方衙门,调运粮草,直入山陵工地,以粮代钱,暂解燃眉之急。&p;p;p;rdq;

    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郭允厚这才又硬着头皮道:&p;p;p;ldq;待山陵地宫营建完成之后,再结算银钱,那时,今年秋税,明年夏税,差不多也都能收上来了。&p;p;p;rdq;

    这个法子,其实还是拆东墙补西墙,嗯,准确的,应该寅吃卯粮,将今年下半年,以及崇祯元年上半年的夏税税款,基本上都用在了先皇山陵地宫的营造之上。

    如此一来,虽然暂时缓解了国库空虚,无钱可用的燃眉之急,可一旦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那就只能继续一年一年的往下吃去,将明年、后年,甚至是更后面的年岁里的税赋收入,都提前给花用了出去!

    这样一来,这个窟窿,也就会越来越大,直到最后,这个巨大的财政窟窿,将整个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完全吞噬得一干二净,再也填补不起来为止!

    到那时,大明朝可就真的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穷途末路,再也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不过,这一天应该还比较遥远,大明朝的财政,现在是比较困难,但却也还远远没有达到,会造成整个财政体系,完全坍塌的程度,财政赤字,也还没有到会压垮大明官府正常运转的地步!

    听了郭允厚的话,朱由检微微愣了一下,沉吟了片刻,才又道:&p;p;p;ldq;顺天府、山东、山西,这些地方衙门,还有多余的粮草吗?&p;p;p;rdq;

    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又问道:&p;p;p;ldq;还有,从地方转运粮草,会不会造成地方粮草供应不足,物价上涨?&p;p;p;rdq;

    听了朱由检的话,郭允厚躬身道:&p;p;p;ldq;皇上,山东、山西,包括北直隶(顺天府、北京),皆建有户部仓场,丰年购粮,灾年放粮,以平抑粮价,战时,还可直接拨付军伍,以充军需。&p;p;p;rdq;

    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郭允厚才又接着道:&p;p;p;ldq;三地仓场,常年储存三年之粮,虽遇灾年而不致民饿殍,倒毙于野。&p;p;p;rdq;

    听了郭允厚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微微点了点头,既然山东山西,包括京师顺天府的户部仓场,都储存有可供三年支用的粮食,想来调用一部分,供给修建山陵地宫的工人,应该也没什么大问题。

    至于修建山陵地宫工人的工钱,等到明年四五月份,山陵地宫修造完成的时候,自己改个财政,推行大明宝钞的计划,也应该完成了吧?

    到那时,就算国库还没有现银,只要能够拿得出大明宝钞来,只要天下臣民认同大明宝钞,那户部,就不愁没有钱!

    想搞这些,朱由检不由得又点了点头,然后道:&p;p;p;ldq;也好,那便先依爱卿所奏,从山东、山西以及顺天府,调拨粮食,先用粮食,代替一下工人的工钱,先解决了工人吃的问题。至于工钱&p;p;p;ellp;&p;p;p;ellp;&p;p;p;rdq;

    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才又道:&p;p;p;ldq;完工之时,一并结清!&p;p;p;rdq;

    到这里的时候,朱由检却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猛地想起另外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来,旋即,朱由检便又瞧着郭允厚道:

    &p;p;p;ldq;郭爱卿,工人工钱的问题,可以暂时先这样解决,但是,我大明军伍的粮饷问题,去又是如何解决的?难不成,也要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发粮饷?&p;p;p;rdq;

    听了朱由检的话,郭允厚微微愣了一下,然后才又躬身行礼,道:&p;p;p;ldq;皇上,军伍粮饷用度,每年岁末,兵部便会开出支用明细,上交内阁审核,票拟之后,送入司礼监批红,再转呈皇上御览用印。&p;p;p;rdq;

    &p;p;p;ldq;皇上用印之后,户部便会按照兵部所列各项开支情况,于当年二月之前,将钱粮款项,拨付兵部,再由兵部下发各军府。&p;p;p;rdq;

    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郭允厚才又道:&p;p;p;ldq;每年兵部粮饷开销,出入不大,而且是每年都必须要开支的款项,故而每年岁末,户部都会先行将兵部所需粮饷,提前划拨,单独列项储存,以免乱中.出错,造成军心不稳。&p;p;p;rdq;

    听了郭允厚的话,朱由检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还好,兵部的开支,户部已经提前划拨了,也就是提前将那一部分,当成支出项,单独列在了一边。

    否则,以户部现在这仅剩下的十万两现银,别修造山陵地宫了,恐怕连边关,特别是辽东边军数十万将士,一个月的粮饷开支都不够呢!

    无论是另外那个位面时空,还是现在这个位面时空,国防开支,无疑都是最大的一笔开支!甚至可以,国防开支,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再多的钱,都不够填的!

    后世华夏,太平盛世,国防开支都占了gdp的百分之七八,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百分之十。

    其他那些有个大战乱或者战事的国家,国防开支,更是高达百分之二十三十,甚至更多都有可能!

    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号称环球第一强国的米国,打阿复汗、伊纳克这样的国,都花了几千几万亿美元!

    可见,战争,打的就是钱,后世、现在,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