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册后

A+A-

    枯燥而又乏味,但却极具仪式感和隆重感的继位大典,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期间文武百官跪了起,起了又跪,来来回回的折腾,不知道跪拜了多少次,行了多少次礼,磕了多少次头。

    这是华夏两千年帝国传统,一直流传下来的大典礼仪,虽然繁琐枯燥,而且十分的折腾,但却又不得不遵循古礼、礼制。

    当然,真正执行完三跪九叩,这一整套隆重大礼的时候,其实很少,除了继位大典以及各种节庆之时,一年到头,也行不了几次。

    平常的时候,多半都是一拜一跪,也就完事了,也只有在这种重大庆典的时候,才会真正严格的执行这一套跪拜礼仪。

    而除了在臣子拜见皇帝,又或者拜见长辈的时候,会行跪拜之礼外,其他时候,同僚之间,朋友之间,多半也就行拱之礼,就算是下官拜见上官的时候,也都是一个鞠躬了事。

    而不是像之后的清朝,动不动就双膝跪地,口称奴才什么的,不仅要拜皇帝、王爷,见了贝勒贝子什么的,甚至是拜见上官的时候,都得跪地行礼,整个一副奴才相。

    虽然,朱由检其实很不习惯这一套跪拜的礼仪,那些文武大臣见到他的时候,动辄便下跪磕头什么的,之前还让朱由检很是有些不自在。

    但是,入乡随俗,华夏几千年礼仪传统,一贯如此,自己又是大明天子,一国之君,你要真让那些文武大臣不行跪拜之礼,那些文武大臣,恐怕又要惴惴不安,以为大祸将要临头了!

    所以,就算心里还有些不自在,但朱由检还是耐着性子,慢慢的适应,和习惯了下来。

    继位大典之后,一身凤袍大礼服的信王妃周婉言,便在两队宫娥太监的簇拥下,顺着御街走了进来,走到了御阶下,跪倒在了地上,而伴随她前来的宫娥太监,则直接跪伏在了御街红毯两侧。

    朱由检身旁的王承恩,再次上前了一步,展开一卷明黄色圣旨,尖声念道:&p;p;p;ldq;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乾坤合德,风化之方圆攸在;日月俪体,生物之健顺所彰。自古君必立后,所以承祖庙、裕后昆,建极于万方者也。

    朕临大宝,御天下,妃周氏,忠敬贞淑,与朕同修嘉行。朕性时有过刚,皇后婉赞,补益弘多。皇后之贤,内外咸闻,宜正位中宫,母仪天下,为天下夫妇之典范。

    特布告天下,咸使闻之,此诏!&p;p;p;rdq;

    王承恩念完册后诏书,司礼官便再次拖长声音叫道:&p;p;p;ldq;拜!~&p;p;p;rdq;

    文武百官一起拜了下去,司礼官又接着喝叫道:&p;p;p;ldq;三呼!~&p;p;p;rdq;

    &p;p;p;ldq;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p;p;rdq;

    &p;p;p;ldq;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p;p;p;rdq;

    万岁千岁的山呼声中,朱由检走下御阶,走到周婉言跟前,躬身搀扶起周婉言,牵起她的,一步一步重新登上御阶,走到了龙椅面前,然后才缓缓转过身来,并肩站立,摆袖喝道:&p;p;p;ldq;众卿免礼,平身!~&p;p;p;rdq;

    &p;p;p;ldq;起!~&p;p;p;rdq;司礼官再次喝道,文武百官这才重新从地上爬了起来。

    册后大典之后,便是大赦天下诏和封赏文武百官,京师驻军等等,一整套流程下来,从上午卯时,也就是九点钟的时候,就一直忙到了午时过后。

    而在这期间,朱由检又临时增加了一项,那就是册封皇祖神宗宣懿太妃,为慈圣宣懿皇太妃,颁赐金册金宝,命掌皇太后凤印,迎居慈宁宫!

    这临时增加的一项诏书内容,倒是让满朝文武,全都愣了一下,就连坐着肩舆前来观礼,并没有出现在皇极殿大殿之上的宣懿太妃,也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

    倒是宣懿太妃身边跟着的高时明等太监宫女,听闻宣懿太妃,被尊奉为慈圣宣懿皇太妃时,喜不自禁,一起跪倒在地,朝慈圣宣懿皇太妃磕头行礼,道:&p;p;p;ldq;恭喜老祖宗,贺喜老祖宗。&p;p;p;rdq;

    宣懿太妃抬头望着远处只能看到个侧影的大明新君朱由检,眼神有些飘忽,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良久之后,才又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沉声道:&p;p;p;ldq;回吧。&p;p;p;rdq;

    高时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低声道:&p;p;p;ldq;老祖宗,您什么?&p;p;p;rdq;

    &p;p;p;ldq;我回去吧。怎么,这皇极殿的钟鼓大乐,把你的耳朵震聋了不成?&p;p;p;rdq;

    &p;p;p;ldq;老祖宗&p;p;p;ellp;&p;p;p;ellp;&p;p;p;rdq;高时明失声叫道,抬头却见宣懿太妃已经闭上了眼睛,微微靠在了肩舆上。高时明微微楞了一下,然后才又道:&p;p;p;ldq;摆驾保慈宫。&p;p;p;rdq;

    四个太监抬着肩舆,几个宫女太监,护卫四周,一队宫卫翼护外围,簇拥着宣懿太妃的肩舆,缓缓转过身去,朝保慈宫行去。

    肩舆上,微微闭着眼睛的宣懿太妃,眼角却慢慢地溢出了几滴浑浊的眼泪来,从眼角慢慢滑落,掉在了身上大红色的礼服上。

    正行着,一旁随行的高时明,却瞧见前面宫殿转角处,一个身影一晃而过,高时明急声喝道:&p;p;p;ldq;什么人!&p;p;p;rdq;

    周围护卫宣懿太妃的宫卫,也一起拔出佩刀,将宣懿太妃护卫在了其中。

    宣懿太妃睁开眼来,低声问道:&p;p;p;ldq;怎么回事?&p;p;p;rdq;

    &p;p;p;ldq;回老祖宗,前面转角处,好像有个太监晃了一下。&p;p;p;rdq;高时明低声道。

    &p;p;p;ldq;去看一下。&p;p;p;rdq;宣懿太妃心中一动,急声道。

    &p;p;p;ldq;是。&p;p;p;rdq;高时明急忙躬身应道,一招,几个宫卫闪身冲了出去,绕过宫殿,围了上去。

    很快,一个太监便被一个宫卫,如同提鸡子一般,提溜了出来,提到了宣懿太妃跟前,跪倒在地上,身子不停地轻轻颤抖着。

    宣懿太妃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朝高时明示意了一下。高时明上前一步,在那个太监身上摸索了一下,却从怀里摸出两截打火折子来,还有几块燧石。

    高时明见状,心中不由得一惊,急忙转身走到了宣懿太妃跟前,双将火折子和燧石都捧到了宣懿太妃面前。

    宣懿太妃淡淡地瞧了高时明上的火石火折,又扫了一眼地上跪着,正瑟瑟发抖的太监,淡淡地道:&p;p;p;ldq;送羽林卫吧,交给那个新上任不久的千户。&p;p;p;rdq;

    &p;p;p;ldq;是,老祖宗。&p;p;p;rdq;高时明急忙躬身应道。宣懿太妃娘娘嘴里所的羽林卫新上任不久的千户,自然就是一直跟随在皇帝身边,贴身护卫的王辅臣了。

    老祖宗虽然不过问前朝政事,后宫之事,也并不干涉,但对朝中的一举一动,却是了若指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