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这年头,管家理事本来就是后宅主母的本分,多学一点数学知识,才不至于被那些账册弄得头昏脑胀。这年头虽许多账房都掌握了一定的记假账的技巧,但是如果通晓一定的数学和财务知识,细心一点,假账并不难发现。
很快,这些人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以至于一些书商立马自个刻板印刷了一批算学书开始出售,对于这种盗书,顾衡也没什么办法,后世起码还有权法呢,都拿盗没太多的办法,何况是现在。他这种都已经出了好几年了,如今才有盗,已经算是不错的。要知道,像是江南那边,那些热销的话本,一两天的时间,就有粗制滥造的盗到处出售了!寻常的科举所需的书籍,一直到如今,还是雕印刷比较多,都得用上识字的老师傅,因为这些最好不要有什么错漏,回头追究起来,很是麻烦。何况这种东西销量大,一套雕能用很久。
而这等话本,用的就是活字印刷,印刷用的纸也是最便宜的那种,至于错别字什么的,更是到处都是,毕竟,挑选活字排的时候,出现错漏是难免的,尤其是搞盗的,他们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何况,这种东西,一些错别字完全不影响,反正花钱买盗的,就是些有钱的市民而已,他们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抠字眼的。
顾衡暂时并没有打算改良什么印刷术,不管是什么样的印刷术,都得有足够多识字的人才能支撑,问题是,除了江南那边因为一直以来文风昌盛,识字率相对高一点之外,其他地方的识字率一直比较感人。至于搞扫盲,如今还真是不太现实,除非圣上肯出台一个规矩,比如什么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之类的,如此,可以叫那些寻常的读书人去教导普通百姓,完成扫盲任务。三百千读完,差不多常用的字也就都认识了。
但是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多了,在这个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代,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来安置他们,那么,就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
所以,如今的中原,需要的其实是一场工业革命,当然,最好还有农业革命。跟欧洲那些被各种饥荒,各种税赋,各种战争搞得民不聊生,但是却很少会出现民众造反情况的地方相比,中原的百姓可从来算不上什么老实的顺民。从夏朝开始,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宁可跟夏桀同归于尽,后来,陈胜吴广又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打破了血统制,不像是欧洲还有其他的地方,想要成为上位者,你就得有贵族王室的血脉才行。搞来搞去,欧洲那边的王室就算是打成一团,但是论起血统,追溯一下,都算得上是一家子。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喂饱工业人口,那么,工业革命估计还没开始,下面饥饿的百姓才不会做什么哀哀饿殍,而是要效奋臂螳螂了!
顾衡虽保留了一部分精力用在跟未婚妻的交流上,但是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这几年从海商那里收集到的作物上。
土豆玉米什么的暂时还没看见,但是红薯总算是找到了。这玩意在原产地并没有得到重视,因为那里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红薯什么的,对他们来可有可无。
那些海商也搞不清楚这玩意是怎么回事,便干脆带了一筐红薯回来,路上因为海水还烂掉几个,顾衡派出去的人发现这玩意跟顾衡的描述有些相似之后,便花了一百两银子将那一筐红薯都买了下来,用最快的速度运到了京城。
顾衡筛选了一下之后,便将那一筐都种了下去,然后等到发芽抽枝之后,便直接将枝条截取下来,用扦插的方法种了下去。
顾衡没见过红薯种植,只是听过而已,他在不同的土地上都试种了一点,命人观察记录,自个也常常溜达过去看一看。红薯不像是土豆,因为营养成分不够全面,其实是不适合取代稻麦作为主粮的,但是这个可以作为主粮的补充。何况这个时代,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中原算不上什么膏腴之地,一直以来,中原的百姓都是处在饥饿的威胁之下,为此,不得不寻找驯化各种能吃的东西。有钱人才能考虑营养搭配,没钱的人只要保证不饿死就不错了!
顾衡再次懊悔自己上辈子没学农学,要是学了这个,如今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别的不,多改良几种良种也是好的。不过,这是个长久的功臣,他要是学的这个,不定十年八年都出不了成果,谁能等得了他这么多年,到时候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如今红薯的产量其实远没有后世高,皮厚,个头,含糖量也不高,口感嘛,也不怎么样。后世大家都追求什么原生态,看到什么都怀疑是转基因,但是真要是让他们看到原生态的东西,他们估计根本吃不下。像是那些蔬菜就是典型,在被驯化培育出来之前,很多原本根本就是野草而已,不到饿到那个程度,一般人没人会吃好不好。水果更是如此,后世的水果拿到古代去,你那是西王母的瑶池里面长出来的仙果他们都是相信的。毕竟,虽叫差不多的名字,怎么看,都是高配!
顾衡不懂什么育种,他能做的,无非就是让皇庄里头的佃农将明显性状比较优异的植株种子保留下来,一代代筛选,最好是形成一定的传统,这样才能将优良性状保留下来。或许在这个过程之中,也会丢失一部分的基因,就像是番茄越长越大,产量越来越高之后,大家都觉得番茄没了番茄味一样,其实就是在选育过程之中,丢失了一部分基因。但是,在很多时候,鱼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贵族才能去考虑美味,保留那些产量低,口味好的品种,但是普通的百姓只在乎温饱。占城稻为什么能够击败传统的稻种,成为中原主流的作物,不就是因为占城稻生长期短,产量大吗?
因此,顾衡在皇庄中这几年秉承的原则就是,稻穗饱满,稻粒多的可以保留,茎秆更强壮的可以保留,至于什么双穗的可以被一些没见识的地方官员当做祥瑞的,自然也要保留,这些都会被分开打上标记育种,普通的那些,只会保留一部分作为对照组,其他的就直接当做是粮食吃了或者是卖了。
如今皇庄上的佃户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做法,他们其实以前也选种,只不过没有这么精细,而是粗略地挑选出一部分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不会细分到这样的程度。而如今,效果也可想而知,哪怕每亩地能多收一斗粮食,对于这些佃农来,都是极大的胜利。要知道,主家了,谁负责的土地有一定的增产,都会得到相应的赏赐。这由不得这些佃户不上心。
不过,再如何精耕细作,稻米的产量也是比不上都没怎么经过驯化的红薯的。
因此,当红薯的产量出来之后,整个皇庄都沸腾了。
杜氏这几年大多数时间都住在皇庄上,原本她正在饲弄着几株菊花,其实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不过,顾衡找了个积年的老农过来,嫁接过几次,这些菊花一株上头就能开好几种颜色的花,杜氏对此很感兴趣,这会儿正拿着剪刀修建上头的枝叶,想要将这盆即将盛放的菊花做个漂亮的造型出来,然后就听到了外面传来的欢呼声。
“怎么了,是不是恒儿又做出什么新东西了?”杜氏放下剪刀,问道。
一边帮着杜氏收拾她修建的枝叶的徐嬷嬷连忙道:“应该便是如此,奴婢这就带人去打听一下!”
杜氏点了点头,道:“去吧,打听好了回头告诉我!”不管是什么人,八卦都是本性。杜氏之前在顾家的时候,很多时候心有顾忌,有的事情,心中就算是好奇,也只能私底下等着不知道几的消息传过来。如今到了庄子上,杜氏就自在多了。这边不用考虑顾家的政治立场,也不用面对妯娌和儿媳妇明里暗里的试探,儿子虽很忙,但是是个孝顺的,有什么好东西都不忘给她送一份,还有各种打发时间的玩意,她甚至都懒得去想顾府那些破事了。如今在这里,她尽可以放飞自我。
徐嬷嬷当下带着几个人出去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就听到有人什么:“甘薯收上来了,一亩地看起来足足十二石!”还有人在那里喊着:“什么十二石,我觉得起码有十五石!”
当日就算是尽力剪下枝叶进行扦插,也不过就是种了不到四亩地,分种在上中下三种不同的土地里,问题是,皇庄上就算是下田,也比得上外面所的中田呢,因此,产量是真的比较可观。
徐嬷嬷虽是家生子出身,却不是那等什么都不知道的,她从跟着杜氏,每年杜氏陪嫁的庄子交租的事情,她都会参与其中。杜氏的庄子正常情况下租子是五成,这已经算得上是宽厚了,毕竟,以杜氏的身份,她庄子上的佃户除了要交人头税,是不需要交田税的。
因此,一亩地到底能收多少粮食,徐嬷嬷心知肚明,这会儿一听什么十二石,十五石,顿时就觉得荒谬不堪。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人群往前走去,她倒是想要看看,那个所谓的甘薯到底是什么东西。
然后,徐嬷嬷就看到了这辈子她最震撼的场面,堆成山一样的还沾着一点泥巴的红薯被心翼翼地擦去上面的泥土,放到一个布袋里面一个个称重,没称一次,都会引起一阵欢呼。
顾衡对于这些红薯其实不怎么满意,个头不够大,就跟后世吃过的那种紫薯差不多大,皮还比较厚,老实,没什么吃头。不过,这个时代的人饿得多了,看起来估计连皮一起啃,也就不会在意皮厚不厚了。
但是,比起稻麦来,哪怕这些切开来晒成干,产量也比稻麦大多了,最重要的是,这玩意比起其他来,更能扛饿,就是吃着容易烧心,最好还是能够搭配着稻米和面粉一起食用。
在场这些佃户却管不了这许多,他们兴冲冲地将四亩地的红薯都称了一遍,然后数字也出来了,就算是下田,也有一千三百斤左右的产量,而上田足足两千斤出头,所有人都疯狂了,就算是去掉一半的水分,这个产量也足以叫人疯狂了!
徐嬷嬷看得目瞪口呆,她找上了坐在一边,还有些不满意的顾衡,轻声问道:“恒少爷,这是什么,产量这么大!”
顾衡道:“这是找海商从南洋那边带回来的粮种,叫做甘薯,也有叫红薯的,今儿个弄一点,给大家尝一尝!”
一群佃户也早就对此很好奇了,这个能够叫做甘薯,应该是甜的,后世的人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甜味的渴望,后世大家要讲究低糖饮食,而只要有可能的话,这个时代只怕个个都是甜党。
其实红薯这东西,要放几天才能变得更甜,不过,如今既然收上来了,还是可以让大家尝尝看的。
因此,顾衡叫人挑了一些出来,可以用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对于富贵人家来,还能用来炸着吃,或者是打成泥来做点心。
顾衡又叫人选了一些出来,叫徐嬷嬷带回去,让厨子做点精细的出来给杜氏她们一块尝一尝。今儿个算是晚了,明儿个还得挑出一些比较饱满的出来,连同菜谱一起送到宫里去。
徐嬷嬷不是那等毫无见识的人,在知道了甘薯的产量之后,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往回跑,她得告诉杜氏这件事,而杜氏呢,在听到这件事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家儿子彻底安全了!
没错,彻底安全了!在农业时代,谁能够让百姓填饱肚子,那就是圣人。孔夫子是圣人的,起码下面的百姓是未必肯认的,孔夫子的一堆徒子徒孙一直荣华富贵,但是百姓并没有从儒家的道理里头得到什么好处。要是墨家、农家还在,不得百姓对他们的观感更好一些。儒家从来都不是站在普罗大众这个阶层的,所以,有宋一代,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在官员眼中,他们这些学习儒家的士人才是民,至于百姓,那就是韭菜!
但是,民意这种东西,你是真不能忽视,在寻常的事情上,老百姓是真的很健忘,因为这些其实跟他们没什么关系,而如果顾衡能够让天下百姓都填饱肚子,那么,顾衡就是全天下的恩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封建王朝两三百年就是一个轮回的命运。毕竟,到了王朝末年,大家面临的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老百姓没有土地,没有饭吃,最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跑去造反了!
天下一乱,自然是群雄并起,然后就完蛋。不是所有的朝代都能够像汉室一样,都到了那份上了,还有个大魔导师来个陨石召唤术中兴大汉的。当然,唐朝那会儿也能勉强算中兴,可惜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若是能够彻底削去那些节度使的兵权,重新将权柄收归中央,中兴才算是名至实归,否则的话,其实战后的红利,很大一部分都是让那些节度使给拿走了。而中央的红利,还得跟一帮仕宦贵族分。
杜氏就算是读过一些史书,也很难想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是她明白,这甘薯若是能够在中原大多数地方推广开来,那么,顾衡就是足以青史留名的人物,就算是那等昏君暴君,除非是真的失了智,否则的话,顾衡注定富贵一生。
杜氏几乎是热泪盈眶,她连帕子都来不及拿,就用袖子擦拭了一下眼泪,又哭又笑地道:“快,快拿来给我看看!”
徐嬷嬷赶紧叫粗使的丫头将那一篮子红薯拿了过来:“夫人,就是这个!”
杜氏也不管上面还有一些泥土,直接伸拿来一个,用力掰断,看着里面乳白色的果肉,她微微闻了闻,似乎还带着一点涩味,但是又有一种清甜的味道,她不由露出了一个微笑。徐嬷嬷在一边殷勤地道:“恒少爷还给了奴婢几个食谱,让奴婢带去厨房给厨娘做出来,夫人正好尝尝看,这甘薯是个什么滋味!”
杜氏摆了摆,道:“去吧,多做点,你们也尝尝看!”
对没有怎么吃过红薯的人来,这玩意味道是真的很不错,怎么做都不会难吃。顾衡给的食谱都是做得比较精细的那种,比如加上银耳红枣做糖水,或者是切成块煮粥,还有就是打成泥,加上糯米粉什么的,做成点心哪怕时间其实很紧,但是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桌子上就摆了好几样用红薯做出来的主食和点心,那厨子还熬了点糖浆,搞了个拔丝红薯。
杜氏每一样都尝了一口,神情愈发惊喜起来,这玩意产量也高,口感也好,推广看样子不会有什么难度了。
她这般想着,竟是又流下泪来。
这些年,她的心理压力是真的很大,很多时候,甚至半夜都会在噩梦中惊醒。她梦见圣上要废黜太子,与太子兵戎相见,太子拔剑自刎,而自家儿子,也跟着自尽,或者是自家儿子因为太子被废,被圣上迁怒,最后死于狱中,最好的情况也是儿子被连累,最后郁郁而终。
而如今,太子的事情暂且不,这个她根本无法做主,但是,儿子的事情是解决了!这让杜氏只觉得胸口一块大石被搬了开来,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顾衡可没想到杜氏居然想了这么多,他是真没想过这么多,在他看来,这红薯算什么呢,产量听起来大,实际上也就是那样,放在后世,超级杂交水稻的产量都比这个大,所以,其实最好还是需要再驯化培养一段时间才行。
后世红薯一直没有被当做主食,因此,顾衡其实更惦记的还是玉米。玉米的产量也就罢了,估计这个时代也一般,除了抗旱和生长期相对比较短之外,玉米最大的好处其实是耐存储,不容易坏,不像是稻麦,放上几年,差不多就开始陈腐了。
顾衡不放在心上,但是,在皇庄上的几个太监却是坐不住了!他们能坐到总管太监的位置,一个个也是读过书的,自然明白一种高产,而且对于土地并不是很挑剔的粮食作物的意义。顾衡还想着第二天送进宫,他们却几乎是火烧屁股一般,带着红薯,还有相关的产量记录快马加鞭进城去了。
顾衡很想撇撇嘴,一个红薯都这样了,以后再有别的,岂不是一个个都要上天了!
顾衡有的时候想想也觉得这老天爷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越是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地方,越是容易长出那些高产的物种。像是那等地方的人,也难怪一般勤劳不起来,实在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吃的,根本不需要想办法种地,出了门,树上的果子能吃,地下的块根块茎也能吃,甚至,树干里头的纤维也能吃。不管什么生物,都是有惰性的,就像是动物园里头豢养的那些猛兽,它们在意识到躺着不动就有肉送上门的时候,就不可能再想着锻炼捕猎的本事了!人同样如此,既然靠着最简单的采集就能获得足够的食物,那么,为什么要考虑耕种呢?有这个时间,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吹吹牛难道不好吗?
而中原嘛,可就没这样的好事了,采集不到足够的果实与种子,那么就只能学着种植,没有足够的猎物让他们去捕杀,那么,就只能想办法驯养这些猎物。加上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中原的百姓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更加聪明灵巧,更加勤劳起来。没办法,不聪明灵巧,不够勤劳肯干的,那是要冻死饿死的。
这么一想,其实老天爷还算是公平,毕竟,得到了什么,势必会失去什么。而中原能够一直延续下来,跟这样的环境也是脱不开关系的。
顾衡原本还觉得其他人都大惊怪,但是第二天,圣上早朝都没上,就带着一帮文武官员跑到皇庄上来的时候,顾衡发现,自己低估了红薯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