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第一张契约书

A+A-

    过年前这个跑商买的那一批字糖被他运到了省城,将字糖转卖出去。

    他买的时候是一百文一斤,他卖出去却是一百五十文一斤,只是顺路运一点东西而已,一点都不费事,十两银子就到,这些年来他在外跑了不少,还真没有挣钱这么轻松过。

    尝到了卖字糖的好处,这回跑商的揣上更多银子,打算一口气买八百斤字糖

    这么大数目的字糖,唐记目前可没有现成的,毕竟糖的成本不低,唐记要是做太多字糖在上放着,能够动用的活钱就要少很多。

    过年前没卖完的各种字糖加起来有个三百斤,字糖作坊年后刚新开工,还没做出来多少。

    除了没有现成的字糖,唐董还觉得这么大一笔单子不能这么草率定下,他让跑商的等会儿就回去找苏忻商量。

    在唐记的事情上,苏忻是技术骨干,又经常出主意,唐董不知不觉就把苏忻当成了生意伙伴看待,而不是侄子,遇到事会想着他。

    “八百斤?”苏忻皱眉,当初唐记开业,他们就是准备的八百斤字糖,他和椿婶两人足足用了十几天才做出来。

    现在有了力气大的亮子,他做得熟练倒是能抵两、三人干的活,如果他们三人一起忙,再加上之前还没有卖完的字糖,三天时间应该足以。

    唐董听着苏忻算出来三天就能拿出八百斤字糖,忙:“那人他不急,不一定要现在就拿到货,他平时就是做跑商的,经常走这条路,如果我们现在拿不出这么多字糖,他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等他跑一趟回来的时候再来取。

    若是仅仅拿出八百斤字糖,唐董当然知道不困难,他是在担心这八百斤字糖之后,就目前来看,字糖还只在崇安县卖,外面的人基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若是那跑商的拿着八百斤字糖去了省城,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字糖,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跑商的过来买。

    唐董以前也做过跑商,他自然明白让跑商趋之若鹜的是什么,字糖目前就唐记有,一旦运去了外地,挣的钱不是一点半点。

    实在的,要不是唐董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再碰跑商,他都想自己出去跑一趟了。

    所以,这一次八百斤字糖他们可以做得出,若是下一次有更多跑商的过来买字糖,他们能忙得过来吗?

    苏忻听着唐董跑商的还要去外面转一趟回来才取货,就觉得更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他现在心思都在佛字糖上,既然对方都不着急,那他就不用去帮忙

    认为没问题的苏忻笑了笑:“舅舅,椿婶和亮子哥就按照他们现在的速度做字糖,五百斤字糖最多只用五天,你不用担心。

    谈及做买卖时,苏忻会冒出不少奇思妙想,但有时候苏忻在生意的事上又显得特别迟钝。

    就像现在,唐董的心思他就没有理解到。

    从开始到现在,苏忻对唐记食的定位是家庭式作坊,做多少卖多少,和他以前卖糕点时一样,要是做好的卖完了,后来的客人没买到,那没关系,明天再来一样的。

    唐董看出来苏忻没有和自己想到一处去,他没当回事直了自己的想法,问苏忻是怎么看的。

    苏忻这才知道自己想岔了,他想了想唐董所的跑商,觉得跑商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听上去和后世的代理有点像,但是又不一样。

    家庭作坊的形式足够唐记在崇安县立足,但是想往外发展,家庭作坊就不够看了。

    想要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更多人,人多起来就涉及到了人员的管理,还有技术保密,做出来的产品的销售等等。

    不过就唐记食现在的规模来看,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唐董目前担心的问题很好解决,多找几个信得过的人一起做字糖就成。

    唐董现在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他想要做什么,他只是在有跑商的人上门买货后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并且多想了一点点,不满足于当下。

    比起以后来买的人多了字糖不够卖,苏忻更关心跑商的人把字糖运去外地后,是怎么倒卖字糖的。

    既然唐董已经有了想把家庭作坊做大的想法,苏忻就想着帮点忙:“舅舅,我有个想法,如果那个跑商的人把字糖运去外地卖时明字糖是崇安县唐记的,我们给他的价格可以再低五文。

    唐董听着苏忻的话先是一惊:“九十五文?

    苏忻解释道:“舅舅,我们只需要把糖做好,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做,就能把唐记字糖的名声传出去,这五文不亏。”

    唐董的脑子不笨,苏忻到这个程度了他要是还想不明白,之前那十来年的跑商经历他算是白跑了。

    字糖的做法不复杂,就是步骤若是没有人点拨不容易想到,所以在别人没有琢磨透字糖的做法之前,若是能将唐记和字糖的联系深入人心,这样一来以后就算有了别的字糖,唐记字糖始终能有一席之地。

    先前苏忻想着做佛字糖也有这方面的打算,本质来都是为了扬名。觉得好。

    唐董将苏忻这番话琢磨了一通,他觉得苏忻的主意好,真的好,越琢磨越

    商量完事情,苏忻继续研究佛字糖的字形花纹,唐董却没有立马返回唐记,他在房间里冷静了一会儿,将脑子里的想法写下来,琢磨了一番怎么同跑商的谈判后,他往唐记走去。

    之前跑商的卖字糖,确实没有刻意提起唐记,一来唐记完全没有名气,提了没用,他只用将字糖卖出去就完事,二来跑商的不想让唐记这么快就被别人知道。

    所以,跑商的听了唐董只要在卖字糖的时候加上唐记就能更便宜五文买到字糖,他犹豫了。

    目前知道唐记字糖的跑商人只有他,他占得了先,只要把这条路多捂-段时日,他就能多多挣钱。

    跑商的在想什么唐董知道得一清二楚,他等了一会儿,见跑商的还没有做出决定,再度放下一个诱饵一给这个跑商的一点点特权,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单子唐记会最先满足。

    也就是,如果以后有了别的跑商来买唐记的字糖,唐记会最先卖给他,然后才是其他人。

    能够更快拿到字糖,也就意味着他能够更早将字糖运到外地,就算只有一点时间差,只要利用得好,也能让他区别于旁人。

    给这个跑商的特权,不是苏忻想到的,是唐董自己在房间里琢磨出来的,这个条件的诱惑力不比便宜买字糖低。

    跑商的没有再犹豫,当即同唐董签订了这份契约书,约定他以后以九十五文的价格在唐记买字糖,并且以后他来唐记买字糖可以优先,同时,他将字糖运出去卖时,必须要加上唐记的名头。

    除了这一份在未来可能会长期有效的契约书,八百斤字糖这笔单子也要签契约,毕竟数目不,又是预定,没有定金和契约书谁都不放心。

    八百斤字糖,共计七十六两,按规矩该给三成定金,也就是二十二两八百文整。

    签字、盖印,唐记食开业后第一笔需要签契书的单子正式达成,唐董非常珍重地将其收在了他房里一个樟木做成的箱子中。

    这个樟木箱子中保存的东西不少,有些一看就是孩童时期用过、收集的东西,也有像刚才签订的契约书那类的文书。

    不管是什么,总归里面的东西都是唐董珍惜的,对他而言有纪念意义的,唯独角落中有一个粉色的荷包,一看就不像是唐董的所有物。

    犹豫了一下,唐董将荷包拿起来,有多久没有开过这个箱子,他就有多久没有再次看到这个荷包。

    荷包里只有一样东西,一张粉色的帕,帕的一角绣着一杂含苞待放的牡丹,所绣牡丹的颜色与帕相似,粉色的牡丹几乎和粉色帕融为一体,因此这张帕上的牡丹雍容华贵之色稍减,多了几分淡然。

    荷包和帕唐董已经收藏了很多年,他亲洗过,按理上面残留的味道早就应该不见了,但是每当唐董将它们凑在鼻尖时,却还是总觉得能够在上面闻到一点点独属于梅花的幽香。

    虽帕上绣的是牡丹,这帕的主人最爱的却是冬日里的梅花,清新淡雅,和她本人一样,仿佛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香味一样,让人闻过就永远忘不掉。

    时隔多年,帕主人的音容笑貌还在唐董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次唐熙起娶妻的问题,唐董都会不由自主想到她,对那些相看的女子、哥儿就没有了看一眼的想法。

    愣愣地看了一会儿荷包和帕,唐董闭。上眼,将繁杂的情绪压下,换上了他平日里最常见的、满不在乎的笑容。

    不让自己多想,那就找点事做,唐董将契约书收好,决定再去找侄子话,把他和今天这位跑商之间商讨的内容于他听。(,更多精彩,阅读追寻梦想,写作创造未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