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调查

A+A-

    周正的意思唐董明白,他也是这般想的:“嗯,老曾他们那边是需要好好问问,除了他们,咱们也可以问问县里其他人,大家认识的都尽量打听打听,明天下午咱们还是在这里商量,把打听到的事出来。

    唐董不让大家到唐家商量事,是因为现在苏忻经常在唐家,兄弟们进出不方便。

    好在自从有了唐记,大家就习惯了在花生作坊这边做事,很少再去唐家,倒是没有人觉得奇怪。

    商量好了,从这时候开始,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来,没有人闲着。

    苏忻要试做元宝糖,椿婶和亮子继续做那个跑商的单子,八百斤字糖没有那么快做出来,苏高平和唐董等人找人查唐记的事,唐记布庄的事暂时交给唐熙来处理。

    第二天,唐董和苏高平一起出现在了唐记的花生作坊中。

    以前因为苏高平就经常来找唐董,他就和唐董这群兄弟比较熟悉,这会儿见他也过来商量事,周正等人没有惊讶。

    人齐了后,周正一脸气愤,迫不及待地将他昨天遇到的事出:“董哥,曾广他们这两天全都出去了,去他们家找不到人。

    肯定曾广也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地道,知道卢林迟早会猜到有他们做了什么,不敢面对唐董他们,就借口要跑商出去了。

    不过曾广他们虽然跑了,他们的家人也什么都不愿意,但是周正没有轻易放过这条线索,他找了曾广他们的邻居询问。

    耐心地问了一番,总算让他找到了一点有用的东西:之前有人见过许记杂货的伙计进曾广的家门。

    杂货铺的伙计上门很常见,比如在杂货铺买了东西,自己一个人拿不动多给两文请杂货铺的伙计帮忙送一趟什么的。

    但是让那位住在曾广隔壁的邻居觉得奇怪的是,那个许记杂货的伙计是独自一人空着进曾广家门的,也是空着离开的,只在曾广家待了几句话的功夫。

    伙计走了之后,曾广没一会儿也出门了,出门之前还在他家附近探头探脑地看了看,好像是担心别人看到他的样子。

    因为曾广和那伙计都有些奇怪,邻居当时多看了两眼有些印象,昨日周正上门询问时,他略一回想就想了起来。

    这位邻居的话透露出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许记杂货。

    许记是崇安县杂货铺子最多的一家,在县城三个方位分别有三家杂货就不了,他们家在隶属于崇安县的几个镇上也都有铺子。

    杂货、杂货,自然是什么都有卖,有米面、豆类、玉米这些粮食,还有瓜子、花生、核桃、松子一类的干货炒货,以及梅子、葡萄干、桂圆、红枣干这样的果脯果干,包括红糖、砂糖、饴糖各类糖块,油、盐、酱、醋等等调料,茶叶、烟叶、甚至碗筷桌椅,从吃的到用的,只要不是几天就会放坏的,他们都在卖。

    相比起用的,吃的是许记杂货最来钱的货物,因为吃的消耗快,不像用的买一次只要不坏就能一直用。

    而吃的中,炒货和糖块则是过年期间卖得最快,也是卖得最好的。535c

    然而今年,凭空出现了一个唐记,把许记的这两样买卖抢走了大半,尽管唐记卖得更贵,但是不少人还是愿意选择唐记的花生、瓜子和字糖。

    因为许记的花生、瓜子仅仅就简单地炒了炒,不像唐记的有各种味道,更好吃,家里男人可以下酒,招待客人也有面子。

    糖块就更不用了,唐记的字糖味道好,寓意更好,当别家摆上了字糖时自己家要是不摆点,好像就比不上别人似的。

    这样一来,稍微里?没那么紧张的,都愿意添一些买唐记的东西,许记的生意大受影响。

    周正从许记的伙计进出曾广家联想到了许记很有可能就是和曾广一起的,他没有立马找上门,而是回去找自己家附近的邻居帮个忙,到许记的杂货铺买点东西,同他们的伙计“闲聊”,探听下许家的糖和炒货买卖如何。

    伙计没有多想,对询问的客人没有戒心,声今年这两样买卖都不如往年,现在他们的库房还放着不少货没卖掉,掌柜和东家都着急着呢。

    有了查到的这些消息,周正基本可以确定,这次的事是许家和曾广等人弄出来的,为了什么不用多。

    事实也差不多,许记比苏家还要更早发家一些,他们也算是颇有些家产的了,因为他们在铺子开起来后攒下钱就买了不少良田找佃农种地。

    许记杂货虽然不是专门的粮铺,但是因为自家的地会产粮,他们卖的粮食种类和价格不贵,一直以来生意都挺稳定的,有粮食续口碑和人气,再卖炒货、干活、糖块、调料这些挣钱。

    不过就算最近他们的收入少了些,若没有曾广等人找上门事,许记不会轻易做什么。

    曾广找上他们后,许记当家的想,就算没法把唐记的方子弄到,仅仅把唐记的生意毁了,对他们而言也没坏处。

    以许记的人脉和本事,是没法把知县都一并收买,他们只收买了师爷,请师爷能把这件事拦下来,借此拖着唐记。

    若是师爷没能把事情拦下来,唐记闹到了知县处,那也无妨,反正这种事关某家秘方的案子,不容易把事情明白。

    其实许记自从唐记开始卖字糖,他们就找了人做字糖,唐记要他们拿证据,他们是可以拿出一些的,要判案子大家慢慢地掰扯呗,许记耗得起。

    许记找人研究字糖的事做得比较隐秘,他们刻意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但是在周正和大海他们花了不少钱问人后,让他们寻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一许记已经可以做出字糖了,只是他们的字糖形状不如唐记,味道也不如。

    另一边,苏高平和唐董也从官府那边了解到,现在唐记的案子只有师爷被收买了,县丞、县尉、知县等人都不知情。

    那天到唐记来查封唐记的两个年轻官差,敢做出暂时查封唐记的事,是因为地痞们告诉他们,查封唐记的事是师爷同意了的,这个案子师爷要亲自调查

    知县大人不会亲自处理县里发生的各种案子,都是事前由师爷过一遍,同差役们接触最多的人是师爷,比起知县大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听师爷命令行事的。更好解决。

    县衙的情况和藏在背后的人都很快被查了出来,这个问题倒是比他们想的

    若是唐记拿不出别的糖作证,这事其实不太好办,但是唐记有苏忻在,他们能拿出更多类型的糖,一下就能将许记的谎言戳破,谁是谁非一目了然。53=

    将所有查到的消息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唐董沉思一会儿:“周正,你们继续找人查,看能不能证明许记是在咱们唐记的字糖开始卖了,他们才开始做字糖的,最好是找几个证人出来。到吗?

    周正点点头,问道:

    “董哥,那咱们现在就把事情闹大,让知县大人注意

    “我看最好不要。”苏高平在一旁提醒。

    昨天苏高平在场,他也听了苏忻金糖和软糖,这两种糖苏忻有把握做出,但是目前还没做出来,需要时间。

    若是现在就把事情闹大,知县大人知道后要审案子,唐记却没法立马就拿出证据反驳许记,知县大人不一定会有耐心等到唐记这边做好准备。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一次性就解决,不要拖拉,不仅仅是知县大人等不等,还有县里普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因为已经审理了案子但是没有确切的结果的话,大家在互相传消息时,可能就会从官府没有判,演变成唐记的方子来路不正。

    只有一次性将问题彻底解决,让知县大人没有犹豫的可能,让大家对唐记的印象深刻,以后才不会再出乱子。

    苏高平的想法唐董赞同:“哥夫的有道理,还有一点咱们也要考虑到,现在虽然已经查到了曾广他们和许记的关系,但是曾广他们跑出去了,想找他们人都找不到,不如就等他们回来了当场对质。而且我也想再等等看,会不会除了许记还有别的人和曾广他们勾连。

    周正仔细想了一番,觉得自己确实急躁了:“是这个道理,那我们就继续查,等着曾广他们回来吧。”

    按照以往的经验,出去跑一趟商也就五六天的功夫,他们暂且等等,最多十天,等曾广他们回来了,再叫他们好看。

    确定了唐记的事和曾广等人真的有关系后,周正对他们再没有了兄弟情分周正只当自己以前眼瞎看错了人。

    之前想着大家以前好歹是兄弟,他们不愿意跟着董哥情有可原,可以让他们继续跑商挣钱养家糊口。

    现在,呵呵。

    等唐记的事解决了,周正打算抽空亲自跑一趟外面,把以前他们跑过的路子都封了,也同县里认识的人打好招呼,让曾广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比心狠,周正比唐董更能狠下心得多。(,更多精彩,阅读追寻梦想,写作创造未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