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冰花酥

A+A-

    老邢拿到元宝糖后根本舍不得吃,别看这糖他没花钱买,但是在他心里,这糖比花了钱的更值钱!

    看得到买不到的痛苦,老邢觉得太难受了,他定下了新一批糖后,还像上次那般去外面跑一圈回来再拿货。

    在他离开后两三天的功夫,陆陆续续就来了好几个跑商的要买糖,一个个看着唐记的糖居然不止字糖一种,都捏着大把大把的银票想要多多地买。

    唐记现在人就这么多,不可能算唐熙,苏忻也不被唐董算在内,加上亮子和椿婶一共十二才个人做糖。

    而就这么些人要分别做四季字糖、佛字糖、红枣软糖、橘糖四种糖,换句话就是每一种糖仅能分到三个人做,就算每个人都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出来几百斤、几千斤糖来。

    “唐掌柜,我们不求多,就四百斤,听之前你卖给老邢的是一百文一斤,我出一百一十文怎么样,都快赶上你们唐记散卖糖的价格了。

    ”一个跑商头子把唐董拉到一旁低声,他还单独拿出来了一张十两银子的银票,意图用银票“收买”唐董。

    奈何唐董不为所动,所有的单子都慢慢排队吧,给了定金就算数,不看数量只分先后,把这些跑商一个个急得上火。

    这些糖不管是字糖还是什么红枣喜糖、橘糖,只要把糖运出去,他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仅仅买糖的时候贵十文这种成本在爆利前根本不在话下,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早早地发现唐记,让老邢抢占了先。

    字糖的名气随着老邢卖出去的八百斤字糖渐渐传出了名声,路过或者专程到崇安县买字糖的跑商越来越多。

    有些人还想了法子,他们不能服唐记的掌柜尽快拿到订单,就找上崇安县本地人帮忙到唐记散买糖,一次十斤、二十斤,虽然价格稍微贵了一点,但是能提前买到糖,一开始还真叫有个跑商买走了一百多斤。

    散卖的糖唐董是有单独安排的,会提前留一些出来,卖出去一百多斤后唐董意识到不对劲,平时一天散卖的各种糖加在一起都只能卖出去几十斤糖,今天才刚过去一上午,怎么店里那一百多斤糖就不够卖了?

    了解了买糖的情况后,唐董立马开始限量,除非是家里要开席面,不然一个人最多买五斤糖。

    糖的价格不便宜,更何况是唐记的糖,普通人家哪里舍得一次性买好几斤,就算是家中要开席面的,也最多买个两三斤,一桌放几颗让每个人能尝一块就够了。

    唐董出了这个条件后,那些不想排队等订单的跑商没办法了,只能老老实实地排队等着,再是眼红也没办法。

    在四季字糖、红枣喜糖和橘糖开始正常零售和批发几天后,最为复杂的佛字糖终于做出来五百斤了,唐董亲自带着五十斤佛字糖上了城外的普方寺,和普方寺的方丈谈了笔买卖。

    就像苏忻的,在唐记洗清了偷方子的污名后,普方寺没有理由拒绝唐记,唐记的佛字糖不以挣钱为目的,但药材的成本并不比糖低,苏忻和唐董商议后定价一百文一斤,和普通跑商买唐记的其他字糖一个价。

    这个价格不便宜,但是佛字糖不论是味道还是图案都让普方寺的方丈非常满意,而且佛字糖还有凝神的功效,最后他同意了唐董报出的价格,就以一百文一斤买下唐记的佛字糖,并提出一个月供应五千斤的约定。

    五千斤糖,普方寺的和尚们就是天天、顿顿吃糖也不可能吃得完,他要这么多糖定然不是自家吃的。

    唐董没有多问普方寺会怎么处置这些糖,他考虑了一下自家作坊产糖的能耐,最后将数量定在了三千斤,如,果做多了也一并送来普方寺就成。

    其实订不订供应的数量不是很重要,毕竟唐记已经答应了把他们的佛字糖独家供应普方寺,只是普方寺的方丈担心唐记的人做别的订单去了,把他们普方寺要的佛字糖放在一旁,毕竟他听现在唐记的字糖被人追捧得不行。

    后来,唐董从别人那里知道,普方寺的香客们一旦一次性捐了十两银子的香油钱,就能获得一份普方寺特别回礼,里面有大师开光的护身符,以及一盒子的佛糖。

    佛字糖被普方寺的大和尚们改名为了佛糖,档次又提升了一级,不少夫人、夫郎冲着这送的几块佛糖大笔大笔地往普方寺捐香油钱。

    在崇安县是普方寺有佛糖,到了隔壁的梁平州,就变成了普元寺送佛糖,以此类推,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很有可能也有佛寺送普方寺运过去的佛糖。

    唐董听别人了佛糖后没有太在意,他把佛字糖卖给普方寺,图的就是普方寺帮唐记字糖扬名,就算改了名字,知道唐记字糖的人轻轻松松就能把唐记的字糖和普方寺的糖联系在一起。

    在佛糖“出世”后,伴随着字糖卖的范围越来越广,唐记的名气确实越传越响亮,来崇安县的人越来越多,唐记逐渐成为了崇安县一个非常出名的特色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暂且不提。

    苏忻在把几种糖研制出来,并整理出了批量做糖的要点,教会了大海等人做各种糖后总算不用像之前那么忙了,由于他不方便加入制糖大军中,他就听唐董的稍微休息几天。

    得了空的苏忻留在唐家没什么事做,他想着做糖的大家伙辛苦了,他闲着没事就干脆回了苏家,用那边空着的厨房做些糕点搞劳大家一下。

    从气味上会让人感觉幸福、产生食欲的糕点最明显就两种,一种是烤的,一种是油炸的,高温或者油都能让面粉、糖、油混合后散发出惊人的香气。53=

    思索一番,苏忻打算做冰花酥,做起来不复杂,但因为是酥类点心,味道和口感都会比较丰富,而且酥类要经过高温烘烤,也不容易变质。

    叫冰花酥是因为这种点心在制作时表面要撒一层白糖,白糖在经历了轻微融化和高温烘烤之后会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冰花的效果。

    今天苏忻没有别的事,他不仅让冰花酥表面有一层像是冰花的糖花,还把冰花酥的形状做成了六角雪花的样子,拿几块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摆好,比普通的点心耐看很多。

    冰花酥并不难,苏忻一个人在厨房没让人帮忙,和面、和油、包酥用了一个时辰,终于做出来了头几盘一并送进烤炉。

    “二哥二哥,你在什么,好香啊”烤到一半已经出香味,闻到了香味的苏嘉趁着苏瑜没留意,一溜烟跑到了厨房眼神亮晶晶地看着苏忻。

    “马上就能出炉了,等会你就会知道。”苏忻捏了捏苏嘉的鼻尖。

    丫头以前没有人管着的时候天天就爱自己拿着针线瞎鼓捣,现在有了苏瑜管着她,她反而变成了抓着一点会便偷溜,不想做针线。

    按照她的法,每天都做一样的东西太无聊了,她就想做自己想出来的,每天都不一样。

    但是唐熙和苏瑜商量了一番后觉得是时候压压她的性子了,不让她还不懂事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从此,苏嘉开始了跟着苏瑜每天都做差不多事情的经历,就算没有重复的事苏瑜也会变出重复的事让她来。

    “二哥,还是你最好了,不像阿姆和大哥那样,哼哼。”苏嘉待在厨房,望眼欲穿地等着烤炉中那不知名的糕点。

    “要是你想跟着二哥我做几次糕点,你就不会这样了。”苏忻笑了笑,“做针线活要一针一针地做,糕点也差不多,一次次和面、一次次压型,反复尝试,会做成功,也会失败。

    苏嘉可怜巴巴地看着苏忻,眼里的意思是,阿姆和大哥已经天天都在念叨她了,二哥你就不要再了,让她的耳朵休息休息吧。

    苏忻失笑,揉了揉苏嘉的后脑勺,让她猜一猜烤炉里是什么糕点,若是猜对了等会儿他就去找阿姆和大哥情,放她半天假。

    没有奖励猜糕点名苏嘉不一定有多大兴趣,但是苏忻给她吊了个胡萝卜在前面,这丫头一下就来了兴致,接连报出来了十几个她知道的糕点名。

    冰花酥这个名字苏忻不出来,就是唐熙他们都不一定知道,更不用连实物都没有看到的苏嘉了,一直到冰花酥出炉,她还是没有猜到。

    “这是什么?”从未见过的糕点形状让苏嘉好奇地睁大了眼,并没有因为她一直没猜对名字就失了兴趣。

    “这是一种酥饼,叫做冰花酥。”苏忻看着苏嘉打算直接上拿,伸把她不安分的拍开,“仔细烫,凉一会儿再吃。

    “冰花?”苏嘉嘀咕一句,

    “不让用拿,用眼睛看看总可以吧。

    趁着苏忻送第二轮酥胚进烤炉的时候,她凑了过去,仔细在冰花酥上寻找冰花,脑袋里想着冰花是什么样的,”和二哥做出来的一样吗?(,更多精彩,阅读追寻梦想,写作创造未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