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种瓜子

A+A-

    关于地要怎么开荒,粮食种那些,宁蔚没有具体安排,因为他本身对农事并不算了解。

    第一年刚开垦出来的地不肥,不论是种水稻还是麦都不成,大家商议后决定种点玉米、红薯、大豆这些容易活的养养地,只要他们安排得合理,就算是没有种水稻、麦,同样能靠换成粮食填饱肚子。

    大概是种地激发了众多士兵的热情,宁蔚还按照编制给大家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承诺了到年底种得最好的有奖励,一时间军中的风气大改,从上到下一个个不论是训练还是做事都变得十分积极。

    到了二月底,宁蔚总算把军中的事理顺,让赵黑子留下照看,宁蔚则带着李木出发前往崇安县。

    在宁蔚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忻这边同样忙碌得不行,这正是后来苏忻没有再亲做糕点的原因。

    五香瓜子、酒鬼花生、酥皮花生、鱼皮花生在崇安县独家卖几个月后,市面上终于出现了仿制品。

    就像卖糖的许记眼热字糖一样,别的卖瓜子花生的人家也会眼红唐记的买卖红火,有了利益作为驱动力,自然也就有人想方设法地想学会唐记的东西。

    自从唐记重新开业后,这几样东西的加工唐董是找了信得过的人来做的,他可以确认自己人没有泄密,但这些零嘴炒货的做法本就不难,懂行的人研究研究便能做出相似的味道。

    这导致唐记的糖目前还是一样受欢迎,但是瓜子花生的销量减少了不少。

    既然有了别家的同类东西出现,打价格战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那就用新的东西来打动客人好了,苏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埋头鼓捣新品。53征的类型。

    瓜子除了五香,还能做其他的口味,比如绿茶和红枣,都属于有味道特

    可花生相对来不像瓜子那,般能做出更多的味道,因为它的颗粒大没那么容易入味,所以苏忻决定就做简单的盐水卤花生和蒜香花生。

    之前的花生是剥了壳的花生,但是新的花生口味是带壳的花生,做法不同,味道自然也有所不同,而且因为做法相对更简单,耗材也少,价钱应该还会比之前的那几种更便宜。

    这边苏忻正在忙着做新品,另一边唐董在出去采买时,则发现最近花生和瓜子都有涨价的趋势。

    不知道是因为在唐记的带动下买花生、瓜子的人多了起来,还是有人恶意囤货,好让唐记买不到正常价格的花生瓜子,总之这样下去,唐董在外面只能买到高价的。

    唐董有个怀疑的人选,那就是许记,和唐记仇怨最大的就是许记了,许记本身也会卖瓜子、花生。

    可是这只是单纯的卖买问题,许记并没有对唐记直接做什么,所涉及的也不是官府会管控的粮食的价格,唐董没法对许记做什么,就算真是许记做的,唐董也只能从别处想法子解决。

    唐董为此连着好几天都皱着眉头,比起做糖的收益,就算唐记以后不做瓜子花生的买卖了,影响也不大,但是他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把苏忻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花生、瓜子做法拱让人。

    如果不是他家忻哥儿做出来了这些花生、瓜子的口味,其他人根本想不到,现在外面的人却想把唐记的路子断了,着实过分。

    连着好几天看着舅舅愁眉不展,苏忻抽空问起他怎么了,是不是之前做了太多花生,现在卖不出去在库房放着忧心。

    唐记的花生瓜子都是挑选的好原料,味道又足,没有坏的,就是现在有人恶意抢生意,但是生意依旧能做下去,这没什么好愁的。

    想了想,唐董还是把不好买到生花生和瓜子的事告诉苏忻:“要是过段时日继续这样,我就找以前的朋友帮忙从外地买了运过来,我就不信他们还能把伸去外面。

    就算唐董不找他以前的朋友们帮忙,就请来唐记买字糖的跑商帮忙带些也是可以的,但是从外地运花生瓜子过来成本比本地自产的高多了,长期下去不是办法。

    且真正让唐董觉得棘的不是买不到花生,而是葵瓜子。

    花生作为南靖国这一片土地自古以来一直有种的一种粮食,种的人并不少大家也吃得比较习惯。

    但葵瓜子是百年前从西越那边传到南靖来的一种粮食,作用和花生类似,瓜子晒干了可以生吃也能榨油。

    然而大部分农民都不习惯种这种新的粮食,洛南省是当年朝廷推广葵瓜子时试种的地方,因为那时候农民没经验又不积极,最后产出不高,就没有大量推广到外地。

    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哪怕生瓜子的价格依旧远远高于生花生,种瓜子的地方还是很少。

    苏忻想了想建议道:“舅舅,要不你去找拥有大片良田的地主大户们商议

    多多地在他们的地里种葵瓜子和花生,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咱们按照市价收

    相比起种粮食,种葵瓜子和花生的人要少很多,因为收益相对来没那么高,而且需求也更少,万一遇到灾荒的年头,只有粮食能活命时,花生瓜子的价格就更贱了。

    不过苏忻觉得,如果有人好了要按照某个价格收,就算多种了也不会掉价,只要不是灾荒的年头,让上有几十上百亩地的地主们种上几亩地的花生、瓜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我试试吧,就算地主愿意,很多佃农不一定乐意。”唐董不觉得苏忻的办法能成。

    其一,就算要种花生、瓜子也是在春耕之后,收获更是要等几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

    其二,地主把地佃出去后是农民自己决定种什么的,地主只会根据地的优良、差分别收地租,佃农会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种最能卖钱,或者产量最高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地主一般不会干涉地里的事。

    只有雇长工或者是让自家下人种地的情况下,地主才能直接决定地里种什么。

    “如果这样不行,那舅舅你辛苦些,跑几个村镇,让那些有自己地的农民多种花生、瓜子呢?”苏忻只是觉得找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比较省事,如果不行那就换成地少的普通老百姓也成。

    “嗯,咱们家的花生瓜子以后怕是得少做些,忻哥儿你要不就别忙活了,等下半年再。”唐董对苏忻笑了笑,原材料贵点就贵点,只要不用自己多往里添钱就成,做瓜子花生少赚些其实无所谓。

    苏忻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不管买不买得到,不管以后做得多或少,他先把东西做出来再吧。

    等唐董走了,翻炒着锅里的瓜子,苏忻突然想到他们刚才的想法似乎都有点偏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开垦得整整齐齐的良田中种瓜子和花生呢?

    良田是要收税的,就算南靖的朝廷税低,一亩地一年也要上交不少粮食或者税金,大家当然要想着种一些能抵税或者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为此,乡下很多人种菜都不会专门倒腾出一块菜地,而是在门前、屋后随便开点地就种了,葵瓜子和花生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乡下的地和宅子不像城里那么值钱,和村长、里正关系好些的人家,买地的时候塞点东西塞点钱,修房子时丈量有些误差,一亩地最后悄悄变成一亩半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些房前屋后自家的零散地上种点东西官府不可能收税,有些勤快的乡下女人就用这点地,不仅能种出够他们一家人吃的菜,还能时不时背一些到集市上卖了挣钱补贴家用。

    所以,让大家在门前、屋后这些零散的地方种点葵瓜子、种点花生,理论上是可行的。

    一户人家或许种不了太多,但若是一个村子的人都这样种呢,数量不就上来了?

    想到了这个解决的思路,苏忻炒完这一锅绿茶味的瓜子后立马去找唐董

    唐董越听眼睛越亮,他比苏忻还想得多,这孩子只想到了门前、屋后,他听了后立马把主意打上那些不被官府划为可开垦土地的地方,村子的边角、路边的土坡,只要是有泥的地方,只要野花野草能长,那就可以种!

    唐董觉得这个法子比服别人用良田种不准更有用:“忻哥儿,我这就出去一趟。

    葵瓜子的种子可不便宜,普通农民家不一定有种子,苏忻在后面提醒道:“舅舅,如果这些人没有葵瓜子的种子,咱们可以先借给他们,等到收的时候再让他们还就成。

    “年纪别太操心了,你舅舅我办事你还不放心不成。”唐董回过身在苏忻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捏了捏苏忻的脸颊。

    看着苏忻皱着眉不满地看着自己,唐董哈哈一笑,他虽然嘴上这样,在心里其实觉得苏忻的这个建议很有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更不用担心那些村子的人收了瓜子不卖给自己。(,更多精彩,阅读追寻梦想,写作创造未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