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假清高
午饭之后,苏家人就离开了姚家庄子,没有再待。
姚老夫人有饭后憩一会儿的习惯,不过刚吃了饭她要等会儿才会回房,这时候正好可以同宁蔚她上午的收获。
“蔚儿,目前看来,你想和忻哥儿结亲,一要看忻哥儿的意愿,二要把宁家那边的事解决好,若是忻哥儿不愿意,姑祖母是不会帮着你的,如果宁家那边的事没解决好,姑祖母同样不赞同。
姚老夫人心疼这个外侄孙,但是同样的,她也很喜欢苏忻这个辈,她希望这两个孩子如果结亲,能够过上安生的日子,而不是经常乱七八糟地闹上一通,外侄孙前面这些年吃的苦已经够多了。
宁蔚嘴角勾了勾:“多谢姑祖母,宁家那边我会处理的,忻哥儿这边还请您多多看顾。
往年,天气回暖之后,姚老夫人会在三、四月的样子离开姚家庄子回省城但是今年出了宁蔚这件事,姚老夫人干脆叫人跑了趟杜家,告诉如今的掌家娘子她先不回去了。
留在姚家庄子,姚老夫人三天两头地找苏忻到庄子来,宁蔚这会儿还没有回梁平,所以苏忻和宁蔚偶尔能碰个面,但是没怎么话。
虽然话没两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苏忻就是对宁蔚的印象越来越深,偶尔宁蔚一个眼神都能让他心跳加快,让他不住地皱眉。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概有大半个月,宁蔚才终于离开了姚家庄子,苏忻大大地松了口气。
不过宁蔚走了,姚老夫人找苏忻话的次数不减反增,反正她老人家在这边没什么操心的事,这个别庄住着也舒服。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去,苏瑜的亲事等了两个月,终于有媒人再次上门。
这一回,唐熙没有之前那么激动了,他非常淡然地情媒人把男方的情况大致一遍。
媒人见唐熙神情淡淡的,脸上的笑容丝毫没有变化:“苏夫郎,这一次的郎君很不错,德才兼备、勤奋上进,唯一就是他家里人丁比较单薄,看你们介不介意。
媒人所谓的人丁单薄,是这人没有兄弟姐妹,上面的双亲倒是还在,但是没有祖辈的,也没有叔伯,就是这家就三个人,确实单薄了些。
不过媒人的他勤奋上进也是真的,今年十八岁,已经考过了县试和府试,只要再把院试过了,那就是秀才。
其实以张生的条件,就算他家里人丁单薄,但只要他会读书,不至于拖到了十八岁都还没有定亲、娶妻。
等到了这个年纪是因为他之前过什么不考中秀才就不定亲这样的话,前面的县试和府试他都是一次性就过了,但是院试连着考了两年,他都没过,他爹娘着急了。
唐熙还没表态,媒人又嘴巴一开一合了起来:“这两年张生没考过院试主要是他运气不好,据去年是抽到了粪号,今年是赶考的时候没人照顾,路上着了凉,他明年考试若是不出意外,定然就是板上钉钉的秀才公,到时候夫郎家的公子嫁过去,那就是秀才夫郎,享福着呢。
唐熙心想,前两年的院试那么巧都出了意外,谁知道是他运气不好,还是就没有秀才命呢,媒人只是得好听罢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现在不能做定论
同样笑着,唐熙拿了一盒子糖塞到媒人上:
“多谢钱媒人,今天你来的我都记下了,等我家相公回来了我同他商量商量,明天上午给你回话。
掂量了一下糖的分量,钱媒婆脸,上笑容更真切了几分,这一盒子糖差不多得有半斤,按照唐记的价格得值个五六十文,她这一趟就算没能撮合成,拿了这一盒子糖也不算白跑一趟。
晚间,唐熙同苏高平起了这事。
苏高平没有否定:“咱们可以看看,我是觉得人丁单薄不一定不好,人多了才容易是非多。
“不过结亲怕的是遇到不讲道理的,或者看似讲道理实则胡搅蛮缠的,另外那些个自命不凡的读书人也要心,读了几天书脑子都读傻了,不知道变通的也不成。
苏高平的话指向挺明显的,就是苏家大房那边,,苏老太爷和苏老夫人就是不讲道理的,苏高义和简氏夫妻两人属于表里不一的,苏昌远则是读书读傻了
唐熙点点头,他当时听钱媒婆了张生的情况后就想过,现在张生还年轻,他家里的情况不错能供他继续考下去。
但若是他是个眼高低的,连着多年都没能考中还只知道读书考科举,不想着养家,那这门亲就不成。
苏高平认为可以见一见张家双亲,唐熙第二天上午就一个人出门去找钱媒婆明了,请钱媒婆安排一下看什么时间合适。
苏家是自己做买卖,只要苏高平不出门,那他哪天去和张家的双亲见面都成。
在钱媒婆的热情撮合之下,很快就确定了时间,三天后,在茶楼。53
这一次见面比苏高平和唐熙预料的都更顺利,张家爹娘都是通情达理、很好话的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儿子在读书,就看不起做买卖的苏高平他们。
大致了半个时辰的话,苏高平觉得差不多了,钱媒婆也看着他们互相都有接下来进一步相看的意思,就插了几句话,结束了今天的第一次见面。
钱媒婆先笑着送苏高平他们离开,下楼的时候低声:
“苏老爷,苏夫郎,张老爷和张夫人都是极好相处的,在他们那一片的名声很好。
唐熙和苏高平对视一眼,见苏高平点了点头,他笑着对钱媒婆:“钱媒人,亲苦你了,我们夫夫想要再见见张生,不知道什么时间方便,麻烦你等会儿帮我们去问问张老爷和张夫人的意思。
“行行行,我等会儿就去问,苏夫郎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钱媒婆的脸笑成了花,不管是苏家还是张家都是出大方的,她要是撮合了这一对,给她的谢媒礼定然不会轻。
做了这么多年的媒婆,她自认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看苏家和张家的意思,这个亲应该能成。
果不其然,苏家提出了想看看张生后,钱媒婆同张家双亲一,张家就定了三天后这个时间。
三天不长不段,既不会让苏家觉得他们故意拖延时间,又能把家里收拾-番,给双方一些时间准备,明他们都很重视这次相看,苏高平他们也没有意见。
最近,苏忻发现了阿爹和阿姆变得忙忙碌碌的,进进出出提着不少东西,舅舅也经常往家里跑,且大哥也有些奇怪。
没等苏忻主动问,苏瑜就跑来找他了:
“忻哥儿,爹娘明天要去一个人家里相看,我有些拿不定主意。”
苏忻听后愣了下,心想这个时代讲究的不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套么,苏瑜不像他不想嫁人,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
当然了,苏忻对盲婚盲嫁并不赞同,但是这个时代若是提倡什么自由恋爱,恐怕别人会以为他的脑子出了问题。
于是,苏忻做出关切的样子:“大哥,怎么了?”
“我听阿爹和阿姆对方是读书人,而且已经过了县试和府试,就差院试没过了。”苏瑜抿了抿嘴。
因为苏昌远,苏瑜对读书人的印象不好不坏,但是总体来他不太喜欢读书人,总觉得读书人不大好。
苏忻也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没有太大的好感,但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高,有句话是不是了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所以句实话,苏忻没想到他们家这样的生意人居然会有读书人愿意结亲,他之前想的是阿爹和阿姆会给大哥找个家世差不多的、做买卖的人家。
苏忻想了想道:“意思是只要院试过了就是秀才了,若是能过了院试那是极好的,不管继不继续考,考中了秀才就能在咱们县里开个私塾给孩子启蒙,养家糊口不是问题。
“忻哥儿!”苏瑜听着苏忻的话脸色一红,他的这都是什么话,连养家糊口都出来了。
苏忻撇了撇嘴:“本来就是,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买卖、种地、学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难不成读书了一家子就不用吃饭,没有这样的道理。”
“大哥,我告诉你,阿爹和阿姆去相看的这一位若是因为他读了书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那你可千万要坚持住,不能因为阿爹和阿姆同意了就跟着同意。
“我不觉得读书有多了不起,咱们兄妹三人还都识字呢,要是这世道允许女子和哥儿也都能读书科考,哥儿状元、女子状元什么的不会少。
听着苏忻越越离谱,苏瑜哭笑不得。
“这些都是我以前琢磨的,大哥你就当听了个笑话吧。”苏忻没有要求苏瑜必须理解他的观点,&p;qt;不过千万要心假清高的读书人,如果阿爹和阿姆问起,大哥你一定要坚持。”
’(,更多精彩,阅读追寻梦想,写作创造未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