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争吵
第十二章
还不待她完,池脩就出声打断了她:“我知道。”
声音极为平静。
像是一池已经不起波澜的死水,又似火山爆发之前的宁静。
可偏偏秦见微不识趣,她又道:“咱们当初不是都好了,以后见了面,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吗?”
池脩压住火气,给她包完伤口。
又听见这人故意拉长了声音,“还是您终于发现,就您这茅坑里的石头似的脾气,真的如我当初所言,找不到下家了?”
火气压不住了!
池脩站起身,把用完的伤药“砰”的一声用力摔在桌上,气得当即就想转身走人。
我他妈到底为什么要来看她?!
就在秦见微彼时还在奏曲的时候,安阳长公主和池夫人不知什么时候也从画舫中转移到了看台之上,一开始倒是气氛正好。
高台之上的秦见微仪姿出众,琴艺高超,轻轻抬,淙淙琴音就如清泉般缓缓从她下流淌而出,池夫人听着就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笑意。
台下的人也立时听了出来,她并没有弹上次的那一曲,反而选了另一首名曲——高山流水。
据荀子劝学篇和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学习琴艺,后来,为了让伯牙领略琴曲之中的“移情”,成连带他去了东海蓬莱山中。后来,经过体悟,伯牙果然琴艺大进,最后成了著名的琴师。
而钟子期,是当时一位很会欣赏音律之人,当伯牙弹起高山之时,钟子期便:“巍巍乎,若泰山。”而又当伯牙奏起流水时,钟子期又道:“洋洋乎,若江海。”伯牙便对钟子期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遂成知音。
这便是高山流水相传的来历了。
一开始的引子部分,秦见微用了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气氛分外静穆,接下来的音域又变得宽阔起来,不断跳跃变换,令听者如至高山之巅,见云雾缭绕。
起部的曲调明朗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就在池夫人,王山长等人还在专心欣赏秦见微的琴艺的时候,安阳长公主却盯着自家女儿正在奏琴的皱起了眉,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看错了,总觉得知知今日奏琴的右不太对劲。
待到秦见微奏到后一部分,开始连续运用“拂”、“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的时候,安阳长公主已经无比确认,知知的定然是出了问题。
这两年以来,秦见微没有一日落下过练琴,在家中弹奏这一曲高山流水时,技巧已经能达到“盖右滚拂略无停,而左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的程度了,然而方才,她竟然没能做到
安阳长公主想清楚之后,当立断地叫过侍立在高台上的下人,让她低声把刚才她还没来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一五一十地道来。
待到下人罢,长公主抬起下巴,望向场下的杨思慧,还有正在被杨凌强行扯走的章洁,眼神微冷。
偏过头,对身后的侍女沉声吩咐:“去查。”
侍女闻声应下,安静地退了出去。
回到此时,后殿之中,池脩正被秦见微方才那一番连讽带刺的话气个不清。
但是他又忍住了,决定放她一马。
老是这样放一马,那样放一马的,池脩都觉得自己成了放马的了。
这种熟悉的憋气之感,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感受过了,如今再次感受到,真是
池脩深吸了一口气,转回身子,目光沉沉地看着秦见微此时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尤其是见她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知怎么的,指责的话就脱口而出,“你这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是在试音的时候就被割伤了吧?”
“当时为什么不?”
“要是了,她们还会强逼着你弹吗?”
一句紧接着一句,丝毫不给秦见微插话的会。
好容易等他质问完了,秦见微心里原本的那点儿心虚也消失不见了,她扯了扯嘴角,嘲讽地望向池脩,盯着他的眸子:“你怎么知道不会?”
见他还要什么,又出了声,抢先一步堵住了他的话。
“先生们当然不会逼我继续,可其他人呢?如果我当时我的受伤了,你猜那个出声质疑我的人会什么?猜猜杨思慧会什么?”
到杨思慧,秦见微还瞪了池脩一眼。
池脩被她这一眼瞪得莫名其妙。
然而她还没停,又继续道:“他们会,我清嘉郡主,是不是因为心虚,不敢当众弹奏,是不是因为怕自己比不过杨娘子,所以故意借此避过她的锋芒”
越听秦见微下去,池脩那张俊美的脸上就越来越不耐烦,忍不住打断了她,“怎么会有你的这么严重,你们之间不过是娘子之间的口角罢了,也值当你把她们想得这么阴险?”
“我把她们想得阴险???”
池脩的话刚罢,秦见微“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心里的怒气翻涌不止,怎么都平息不下来,她微仰着头跟他对视,举起自己受伤的右,又好气,又觉得可笑。
然后她就真的笑出声了,“呵呵”两声,目光灼灼地问他:“看到了吗?到底是我把别人想的太阴险,还是有些人太蠢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