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弟的问题

A+A-

    茹清在院中待了会儿就准备弄早饭。只是厨房干净的厉害,除了墙角的破盆里还剩下几个有些干瘪的红薯,就只有装米的那个瓦翁里余下的一点粗面。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看韩家还建了砖瓦房,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没成想家底居然这样,连吃饱都成问题,更别提是好点的吃食了。

    农村人整天地里忙活,靠的就是体力,整天吃不好,住的再好又有啥用。像茹清,向来奉行的就是民以食为天,而且是尽量要吃好。

    “呜呜”

    正在厨房查看食材想着做个什么样的早饭的茹清突然听到一声细细的啼哭声,立马反应过来这是弟的声音。

    果真,茹清回过头就看到仁仁一只扒在门沿上,一只揉着眼睛正委屈巴巴的哭着。

    “我们家仁仁这是怎么啦,哭的这么难过,快告诉阿姐,有阿姐在呢。”茹清见弟哭的双眼通红,却又尽量压着声音,似不敢大声哭泣,顿时整颗心都揪起来,心疼的不行。

    “嗝”

    韩如仁虽哭的声,但也是用了狠劲了,被阿姐问话后停止了哭泣,却一时刹不住车,还狠狠抽泣了下,打了个嗝。

    “阿姐——”

    见茹清蹲了下来,仁仁不自觉后退了两步,一张脸原本就因为哭了一阵涨的通红,不知怎的竟是更红了。

    “阿姐”韩如仁将两只背到身后,整个人有些扭捏不好意思,“阿姐,仁仁变臭了。”

    完后眼神一直盯着茹清,“阿姐不要嫌弃仁仁好不好?”这话已经又带上了泣音,好似茹清一拒绝就要放肆大哭一场。

    听到这里,茹清已经大概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弟其实跟她一样,算不上有洁癖,但爱干净是肯定的。这娃娃一定是刚才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变成了“臭蛋”,因此有些接受不了了。

    茹清原本想着轻笑几声调侃他几句,但抬眸看着对方想哭又不敢大声哭,一副心翼翼,怕被责骂的模样,凝起的笑意顿时就消失不见。

    这孩子还是担心害怕的吧。父母去世,寄人篱下,唯一的姐姐在父母过世后整天郁郁寡欢,更别对他关心了。

    但无论怎么样,他还是最喜欢姐姐,所以内心会担忧恐惧,害怕姐姐会嫌弃自己,抛弃自己。

    茹清只觉得一颗心揪揪的疼,到底是发生了些什么才会让这个刚刚四岁的孩子过的这么心谨慎。她的仁仁啊——

    “姐姐是永远不会嫌弃仁仁的。”茹清没有躲躲闪闪,而是坚定的直视着弟弟的眼睛,认真的道。

    “仁仁以后有什么话要的可以直接跟阿姐表达,如果是仁仁错了,阿姐会好好的跟仁仁为什么错,错在哪了。当然,阿姐做错了事,也希望仁仁能帮阿姐指正。”

    永远不要觉得几岁的孩子就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知道的可能远比你认为的要多的多。

    茹清虽然不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什么育儿专家,但她在前世有带仁仁的经验啊。

    跟现在相同,前世父母去世时仁仁也是三四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还没有完全建立安全感,心理是非常脆弱的,而且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大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不然就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严重的话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伴随其一生。

    也正是因为意识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所以后世的父母家长才不会跟老一辈的人一样独断专权,他们都会有意的去跟孩子共情,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

    她之前也是有些高兴的过头了,竟是认为简简单单几句安慰的话就抚平了仁仁幼的心灵,若非这些所谓的“事”警醒了她,她还没有意识到呢。

    茹清又是自责又是保证,直引得仁仁羞涩不已。

    阿姐这是跟自己保证了永远不会离开自己吗?他听到这里整个人已经兴奋的不行,又听得姐姐两个人可以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高兴的连眼角挂着的泪珠都绽放出光彩。

    他不认为姐姐会有错,因为阿姐做什么都是有她的原因的,但是阿姐将他当做一个大人般看待,他就很开心。

    茹清看着弟高兴的一双眼睛眯成月牙,内心总算轻舒了口气。果真,育儿专家的还是有道理的,哪怕是孩子,也是渴望被尊重的。

    她将锅里烧开的水兑上凉水,一边给弟洗刷着身上的污垢,一边再次思考起现在的状况。

    看来离开韩家大房是势在必行了,虽然只是一天的时间,却已经让她清楚的了解了韩大伯家的每个人。

    都比较自私。

    韩大伯人看着老实憨厚,惧妻,但对于他们两姐弟却不见得有什么同情心。从修茅草屋那里就可以看出,着好像挺负责任的,但其实也是打心底认为她跟仁仁就应该住在茅草屋。

    韩大伯母就不了,彪悍,粗俗,爱贪便宜,对待她跟仁仁两人更是刻薄。一双儿女随了母亲,只想着自己的好处,对待别人的付出表现的理所当然。

    茹清仅跟他们相处了一天已经对他们充满了厌恶。现在为了她自己,更为了仁仁,她也要尽快从韩家搬走。

    这个事情思考时可行性其实还是很大的,为什么?

    首先茹清跟仁仁两人都是城里户口,每个月有着商品粮可以领。

    其次,原身父母的补偿款还没有发下来,不多的,但至少能够保证她跟仁仁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生活。

    最后还有原身父母的两个岗位名额。工人,这在七八十年代可是吃香的紧。厂里一直没有对此有相关的回应,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去城里一趟,将这些事情通通解决了。

    仔细想想,其实前途一片光明。

    茹清越思考脑子越清明,恨不得即刻动身。只是不能急,她得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才行。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