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秋闱
萧睿宸回到薛家沟在,只过了一个年,初三就回了书院,因为崔景焕要带着他们几个出去游历一番,增长见识,好为接下来的乡试做准备。
所以想要跟夏家长辈提亲的事情,萧睿宸也就没有出口,原因之一是当时他回来的时候,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个时间不合适,其二就是他也听了各路上门的媒人,不过据他观察夏沈氏和夏元正,得出结论,估计接下来的一年内,不会给夏书瑶定下亲事。
那么他完全可以等乡试过了之后,再提出婚事,那个时候他已经得了举人,相信夏家长辈没有理由拒绝这门婚事。
临走之前,萧睿宸给夏书瑶留了一封信,先上也没些别的,只了,等秋闱一过,他就会回来娶她。
之前他这么的时候,夏书瑶都没有当回事,可是这次看他这么的郑重其事的写下来,夏书瑶才知道,他是认真的,想要找他问清楚,可是人已经坐着韩斌赶得马车,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夏书瑶回到房间后,在她的妆匣了还发现了一根簪子,虽然没有所少钱,可是上边的样式却是一对并蒂莲花,将他的心思表明。
夏书瑶只看了一眼就立马盖上盖子,可是过了片刻之后,她又打开了盒子,拿出簪子,仔细的端详起来。
她其实对婚事也是迷茫,她不想随便嫁人,可是年纪又大了,家里阿奶着急,阿爹也跟着着急,如果非要嫁人的话,那么萧睿宸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她了解他,不是什么脸面也没见过的陌生人。
夏书瑶这么一想,反而觉得心情明媚了起来,她再也不用为了婚事发愁了。
开春后,柳正来薛家沟买圆薯种子,两人又商量了等到春耕后,就建学堂,地址也选好了,就在离薛家沟两里地远的一处平坦的地方。
这学堂虽是两个村子共同建的,可是薛家沟的人出的钱更多一些,只因为萧睿宸过了府试,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薛家沟的人现在都觉得读书是出路,而且村里还有个文曲星下凡的萧睿宸,这村里的后辈们,也都能有出息。
所以这学堂就离薛家沟更近一些,方便薛家沟的孩子们上学。
等到学堂建好后,夏元正自然被请去当了先生,他是最佳人选,家里的几个孩子都识文断字,而且还有个县试府试都是案首的萧睿宸。
夏思铭在二月的时候,也过了县试,虽不是头名,但是也在内圈,只是府试今年没有考试,只能等到明年再考,这对夏思铭来却是件好事,他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明年四月的府试。
夏元正现在出门,谁都会夸赞他会教导孩子,教出来的孩子个个都这么优秀。
从松乡镇道青州府得二十天的路程,所以萧睿宸一行人也就不回松乡镇,直接出发去青州府参加八月初十的秋闱。
夏书瑶来书院看夏思铭和夏思宇,年后学院开课后,夏元正就将夏思宇也送到了青山学院,夏思宇长了一岁后,性子也沉稳了不少,而且萧睿宸对他也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他听着村里的人总是夸赞萧睿宸,心里除了高兴和得意之外,还多了一些他也要像石头哥一样的想法。
两个弟弟个子长得太快,衣服通常是春天做的,秋天就短了,夏书瑶见家里的没有什么布料了,便到布庄去买,她如今给思铭和思宇买的布料都是学院学子们常穿的布料。
大多是些浅蓝或者是浅灰色的料子,这两种颜色最是受学子们喜欢,夏书瑶倒是觉得白色的料子也很好,之前她就买过,给萧睿宸做了一身衣衫,不过就是不耐脏,就算是萧睿宸再心,最后还是弄上了墨迹,不能穿了,从那以后,夏书瑶就不买白色的料子了,虽然好看,但是不实用。
夏书瑶让掌柜的扯了几尺布料,正好够做两身衣衫的,又给夏元正买了一些颜色更为深些的布料,他如今是村里的教书先生,自然要穿着得体。
反正要做衣服,就给阿奶和两个妹妹也扯了布匹,给自己也选了颜色偏深一些的颜色的布料,夏书瑶不是很喜欢那些浅色的衣衫,她每天忙忙碌碌的,还是深色衣衫好一些。
夏书瑶每次来买布料,都是在这家布庄,掌柜的对她也是熟悉,将布料都包好后,又给她一些碎布。
出了布庄,夏书瑶又去了书铺,她见阿爹的毛笔都有些掉毛了,便买了两只毛笔,并一些宣纸。
夏书瑶现在也不打猎了,只是偶尔上山打些野鸡野兔的打打牙祭,如今出了种植圆薯和玉米外,家中最能赚钱的倒是书静和语冰了,两个丫头如今也能绣出整幅的屏风,虽然绣工还有些稚嫩,速度也没夏沈氏快,可是这半年两人也赚了二百两银子。
夏书瑶和夏沈氏商量过后,只拿一百两到公中,剩下的一百两,一人五十两,不过却是夏沈氏为她们保管着。
夏书瑶就想着应该再找些什么营生才好,她现如今花钱都不像之前那般阔气了,因为圆薯过了今年,明年就是县里统一收购了,这是在路和通来过家里之后,萧睿宸跟她的。
玉米暂时还只是她一个人种植,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持续不了多久,虽然不会像圆薯一样大面积被种植,但是也会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粮食,玉米就不再是黄金米了。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后,吃过晚饭,夏书瑶烧了水,简单的沐浴,然后回到屋中,躺在炕上,一直在琢磨着,她要做些什么营生。
只是想着想着,就想到了萧睿宸,从初五走了之后,如今已经是七月中了,半年没见,也不知道他在外面有没有照顾好自己?当初带的钱够不够花?
这个时候,他是不是已经要到青州府了,算一算日子,距离乡试还有二十天的时间。
青州府
七月二十日,萧睿宸一行人到达了青州府。
那古朴的城墙,好像是亘古就屹立在那里一样,高高的城墙,让站在下面的人,看着甚是渺,相比之下,阳川府的城墙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范鹏举几人都在感叹。
不过等到了客栈,众人又是感叹了一番,这价格,比阳川府的还要贵上两倍。
周顺原本就没什么银子,这一路上省吃俭用,又得了同窗们不少的资助,可是到了这青州府,他身上也只剩下了三两银子。
李修贤直接道:&p;p;p;ldq;我还是跟周兄住一间房。&p;p;p;rdq;
王力、程宏和高景三人一间房。
萧睿宸倒是还有足够的银两,不过倒是不好搞特殊,自己单独一间,正好范鹏举在旁边道:&p;p;p;ldq;那就还是我们三人一间。&p;p;p;rdq;
苏科没有出声,他一向是跟范鹏举更为亲近一些的。
萧睿宸点头道:&p;p;p;ldq;好。&p;p;p;rdq;
各自回房间休息。
第二日去官府办理考牌和文书。
接下来的日子,客栈离的考生越来越多,听就连马厩里都住了人了。
萧睿宸几个倒是也出门逛了逛,除了多了些新鲜玩意,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人特别多。
接下来的日子,萧睿宸都在房间里临字帖。
范鹏举见了便问道:&p;p;p;ldq;明远兄,别人都在看四书五经,你怎么还有心情在临摹。&p;p;p;rdq;
其实萧睿宸的字写得很好,只是崔景焕他的字锋芒太过,这种是主考官不喜的,萧睿宸也知道,不过这是上辈子练就的,只要他一时不注意,就会露出锋芒,所以,他想着在靠前,多多临些字帖,考试时能写得温和一些。
&p;p;p;ldq;先生我的字还需练习,承平兄也临上几贴吧。&p;p;p;rdq;萧睿宸落下一笔道。
范鹏举立马摆摆,他是最没有耐心做这些事情的,他的字很是一般,但是他只要在考试的时候,写得工整,卷面干净即可,没有萧睿宸这种追求完美的想法。
&p;p;p;ldq;明远兄自便,我去找周兄聊聊昨天那篇经义。&p;p;p;rdq;完,范鹏举立马就推门而出。
八月初十为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这次的主考官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各州府的学政是不能主持乡试的。
而此次的主考官是翰林院学士张清明为主考官,内阁学士卫全为副主考官。
张清明是两榜进士出身,卫全也曾是燕王钦点的探花郎,据两人的性格都是极为方正的。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
卯时开始,萧睿宸等人就已经在考棚外排队等待检查进入考场。乡试的检查极为严格,为了防止考生的身上藏有&p;p;p;ldq;夹带&p;p;p;rdq;,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不仅要脱衣检查,就连头发都要散开检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