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乡试

A+A-

    岳麓书院

    萧睿宸每日都是卯时一刻起来,先去院中打拳半个时辰,回来后整理房间,然后洗漱,再叫上范鹏举起床,和苏科几人一起吃过饭后去学舍。

    不过自从萧睿宸和邱恒关系好起来之后,邱恒等人也跟着一起,特别是邱恒,他本身就喜好拳脚功夫,知道萧睿宸每日晨起都要打拳,自然也是一起加入的。

    上午一般都是学习策论、经义、律法、算学等,下午就是秀才们自己读书。

    如今已经是六月了,距离秋闱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岳麓书院中,没了往日的热闹,大家都在埋头苦学,希望能在这次的秋闱中取得名次。

    每逢到了乡试前后,青州府是最热闹的,可以是人满为患了。

    各地的秀才、监生、荫生都聚集到此,城中的客栈都是满满当当。距离考场近的一些人家,也会将家中多余的房间租出去给这些个考生们。

    萧睿宸一行人提前了半个月就到了青州城,虽然已经来了不少人,但是还有选择住处的余地,便找了一处离贡院比较近的客栈住了下来。

    因为岳麓书院的考生们都在一处,人比较多,便包了客栈的一个院子,而且这住宿费都是书院出,根本不需要他们自己花钱,但是伙食费却是需要他们自己负责的。

    虽然是包了一个院子,但是还是四人一间屋子,范鹏举、苏科、李修贤和周顺四人一间,萧睿宸和邱恒、凌霄、曹彬三人一间。

    他们一到青州府,第二天一大早便将乡试续办好了,办理续的人特别的多,去迟一点,估计都要排到晚上了。

    书院并不拘着他们,允许学生们出门,不过却要在日落之前归来,其余时间自己安排。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士子们都会结伴出去郊游,或是组织诗会酒会。让书院的学生们,参加一下,也没有坏处。

    但是岳麓书院有个规矩,那就是对外不可透露是岳麓书院的人。这个规矩,他们出发到青州府之前,书院里的先生就已经告知他们了。

    因为秋闱也是个多事之秋,岳麓书院又学子众多,难免给人拉帮结派的嫌疑,所以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萧睿宸和邱恒等人也出去逛了逛,还顺便参加了两场诗会。

    其实萧睿宸和邱恒对作诗都没什么兴趣,就是去凑个热闹罢了。不过萧睿宸也有他自己的目的,诗会上最是消息灵通,这样他也就能耳聪目明一些,也能方便一二。

    等到晚上大家都回到客栈的时候,便会一起交流白日里的所见所闻。

    &p;p;p;ldq;这秋闱还真是好多人啊&p;p;p;ellp;&p;p;p;ellp;&p;p;p;rdq;高景感叹道。

    &p;p;p;ldq;能不多吗?像我们阳川府这次就来了将近两百人。整个青州可是有八个府,有些府比我们还大,人更多,这样算来,至少有一千五百多人来参加秋闱。&p;p;p;rdq;周顺道。

    其他人一听,在心里暗暗算了下,赞同地颔首。

    &p;p;p;ldq;反正你们要做好准备,乡试可不是院试,等你们真的进去了,就知道有多恐怖了。&p;p;p;rdq;一个曾经参加过秋闱的人道。

    &p;p;p;ldq;是啊,上次我在里面时,到了最后一天,感觉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了。&p;p;p;rdq;另一个参加过的人也在一旁道。

    其实这次岳麓书院来参加秋闱的人,大多数都是已经参加过秋闱的,有的甚至是参加过两三次的。

    &p;p;p;ldq;上次,我记得最后一天,我带去的吃食都已经馊了,最后只能自己喝水充饥,差点都要被人拖着出考棚。&p;p;p;rdq;何文才想起三年前的秋闱,脸都发白了,看起来心有余悸的样子。

    范鹏举听后,顿觉头皮发麻。上次院试已经够煎熬了,这次居然比上次的院试还要恐怖,他都有些心生退意了。

    &p;p;p;ldq;文才师兄,上次秋闱录入的名额有多少人?&p;p;p;rdq;李修贤问道,他之前查过资料,按规定,每个郡的考生录取名额都是有定数的,大致按各郡人口和丁赋的轻重制定的。像青州这样的应该会录入一百几十名左右。

    不过这都是从前北魏的规定,如今青州隶属于北燕了,也不知道这名额会多寡。

    &p;p;p;ldq;上次正榜录取名额有一百三十人,副榜有十六人。&p;p;p;rdq;何文才记得很清楚。

    众人默然。所谓的副榜,即于正式录取的正榜外,再选若干人列为副榜。不能与举人同赴会试,仍可应下届乡试。

    副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去都城的国子监入学,那里大儒多,教学水平高。而且只要下次乡试考上了,照样可以去会试,如果会试考中了,那么便是进士出身,和别的正统举人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虽然有副榜,但是大家都知道,副榜是给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宦子弟的福利,而贫寒学子是很少出现在副榜上的。而他们之中,估计也只有邱恒几人有这种福利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能争的就是那正榜的名额,只是如今情况不明,也许今年会多点,最怕的是名额比上次还要少了。

    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但有过失而罢黜的官吏、街头艺人、妓院之人、父母丧事未满三年的,均不准应试。

    时间很快,一转眼就到了八月初六。

    初六这天,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这次乡试正副主考官是由朝廷直接下派的钦差大臣充任,他们都是翰林、进士出身的部院官,除了这两个主考官外,还有十八名同考官,一般由本郡巡抚、总督等官员充任,还有其它官员若干。这些考官入贡院后,因在闱中各居一房,故称房考官。试卷由房官先阅,加批荐给主考或总裁。除过考官以外,还有闱官,另有监临、提调官、监视官等。

    萧睿宸等人也来看了这个入帘仪式,其实大部分的考生都来了,因为大家都想知道考官是谁。直到见那贡院大门关上,围观的士子们才各自散去。

    不过也是白来一趟,如今为了防止舞弊,只有入帘时见到本人,才知晓考官是何须人也。

    八月初七,编好座位号,出榜通知。萧睿宸等人去领了自己的考牌号,回客栈安心等待,这个时候,就没有再出去了,都安静的在房中读书,做最后的准备。

    因为人数太多,要分批次入场,有些人半夜就要点名进场了,萧睿宸他们所在的阳川府是在黎明听到炮声后才进场的。乡试考三场,每场连考三天,这三天吃喝拉撒都在贡院里,贡院可不会供给日常用物,这些都是需要自备的。

    从前日开始,先生就吩咐众人检查好这次要带进贡院的东西,一定不要出现任何的错漏。因为一旦进去,就不能出来,而且为了防止内外串通进行舞弊,考场里面什么都不提供。万一真的没有做足准备,遗漏了物品,那就只能自己受着。

    贡院多在城东南建立,作为乡试的考场,大门正中悬挂&p;p;p;ldq;贡院&p;p;p;rdq;二字大匾。

    点名入场后,就是搜查,这些兵卒们可是个个都不好惹,所以萧睿宸很是配合,提前就将发髻拆了,外衫解开,将鞋袜也一并脱了,光脚站在地上。又打开了他带的包袱和考箱,将里面的东西一一都摊开。就连装米的袋子,也都将袋口敞开。

    因为这些他都经历过,所以并不扭捏,那两个兵卒也很快的就仔细的检查了一番,甚至连米袋子也伸进去翻搅了一番。

    萧睿宸看了一眼旁边的那位考生,显然是个没有经验的,居然还带了馒头饼子一类的吃食,都被掰成了好几瓣,而是那兵卒的刚拿完墨锭,那干粮上染了黑墨,不能吃了。

    这就是萧睿宸没有带干粮的原因。

    萧睿宸这里进行的很顺利,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这般顺利,有些士子因为翻乱了东西大呼叫,而这些兵卒也不是那栋好惹的,会故意的找麻烦,刁难于他们。

    走完程序后,萧睿宸跟着士兵走到属于自己的号房。

    &p;p;p;ldq;号房&p;p;p;rdq;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p;p;p;ldq;考场&p;p;p;rdq;兼&p;p;p;ldq;宿舍&p;p;p;rdq;。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p;p;p;ldq;吃喝拉撒睡&p;p;p;rdq;皆在&p;p;p;ldq;号房&p;p;p;rdq;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