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立威

A+A-

    金大鹏见事情没有按照他和李校尉的计划发展,便心生退意,准备去找李校尉商量对策。

    可是他刚要走的时候,就被傻大个给按住了,傻大个看着他道:&p;p;p;ldq;百夫长有命令,谁要是当逃兵,就地正法。&p;p;p;rdq;着就将刀架在了金大鹏的脖子上。

    金大鹏立马就吓得直哆嗦,别看他平时耀武扬威,那多是因为他姐夫是李校尉,大家不想招惹他罢了,傻大个不是真的傻,只是为人比较耿直,心眼儿实诚,所以在众人眼中他有些憨傻罢了。

    但是在夏思铭的眼中,傻大个不傻,而且是难得的心思纯净之人,所以他让傻大个执行的任务,夏思铭都很放心,因为傻大个必然会完成。

    傻大个没想着要杀了金大鹏,留着他的命还有用处呢,要搬到李校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夏思铭必须拿到李校尉通敌的铁证,还有人证才行。

    虽然金大鹏不一定能当人证,但是只要威逼利诱之下,以金大鹏那怂样,肯定会将李校尉给卖了,甚至可能出一些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来。

    张晨见事不好,早就已经偷偷的溜了,不过他以为自己做的隐秘,其实都是在夏思铭的默许下,被人给放走的,夏思铭就是要他去李校尉那里通风报信。

    而且李校尉距离他们也不过七八里远,这边的动静他多少能知道一些,只是知道的不那么详细,不知道到底是哪方站了优势,不过在李校尉的心中,必然觉得西突厥人占上风的,毕竟他已经率先派了亲信上山去通风报信了。

    张晨是一路也没敢耽搁,屁滚尿流的赶去报信,这期间他还被夏思铭派的人假装追杀了一下,不过张晨不知道这只是在做戏,还以为自己真的险象环生,才逃出生天的。

    夏思铭不让金大鹏去报信而是让张晨去报信,就是因为张晨这个人,比金大鹏的心深,而且他对夏思铭有很深的敌意,比金大鹏还要深,而夏思铭对张晨也是如此,胆敢算计阿爹,夏思铭早就将这件事记在心里了,虽然他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后来阿爹要娶继母的时候,阿姐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因为他是家中长子,有权利知道这件事。

    而要怎么做,夏书瑶也将决定权交给了夏思铭。当时的夏思铭只觉得气愤,可是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对付张晨的时候,张大娘就去世了,而后来,家里也发生了好多事情,这件事就暂且放在了一旁。

    没想到他会在军营里遇到张晨,这可能就是宿命,老天想让他们在这里将之前的事情进行一个了解。

    张晨城府深,他必然会将这边的事情如实告诉李校尉,甚至还会夸大,他的目的不过是想要李校尉带着下歼灭夏思铭,跟西突厥来个前后夹击,一举将他们歼灭。

    果然,张晨如夏思铭所预料的一样,他见到李校尉之后,将事情的不是特别的夸张,还现在西突厥和夏思铭算是势均力敌,如果这个时候,李校尉发兵,定然能将夏思铭消灭掉。

    李校尉当然不会轻信张晨,他又不是金大鹏那个没有脑子的,但是他听了张晨的描述,也知道夏思铭是有些怀疑他了,不能就这样放过夏思铭,不然终究是会留下祸患的。

    李校尉知道西突厥人的作战能力,各个都是骁勇善战的,虽然山上的西突厥人才只有五十多个,但是夏思铭的一百个新兵自然不是他们的对,他如果真的在这个时候攻打夏思铭,必然会轻松拿下,李校尉是不能容许夏思铭将他通敌的事情捅出去的,所以,虽然不信任张晨,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其实夏思铭已经做好了准备,以应对李校尉的攻击,而且现在西突厥的人已经被歼灭的差不多了,倒不是夏思铭底下的士兵有多能打,而是西突厥人没有任何的防备。又是火攻,所以才取得了战事上的先。而一场战争中,占得先很重要。

    而且西突厥人也并没有传中的那么可怕,大家都是血肉之躯,他们又安逸久了,以为就是北燕之前的一套,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谁知道,就在他们这种漫不经心之间,就已经失去了性命。

    而且夏思铭也不是没有后招,就在李校尉刚打过来没多久,身后传来了震破天际的大喊声,李校尉立马一脸的不可置信,他没想到居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习白骑着马,身穿铠甲,威风凛凛的看着他。

    这就是夏思铭的后招,在所有人看来,夏思铭跟习白没有任何一点的关系,其实他们俩也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可是俩人是那种相互欣赏的,所以虽然私底下话不多,在夏思铭决定要求救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习白。

    而习白看到夏思铭的信之后,一点怀疑也没有,就相信了他的话,其实习白对李校尉也已经怀疑多时了,只是李校尉上面有人罩着,军中势利又有些庞杂,牵扯过多,没有证据,他也不能做什么,索性就不要打草惊蛇。

    李校尉自然不会束就擒,他立马展开了殊死搏斗,可惜最终的结果,就是当场毙命,而夏思铭一直在注意张晨的动向,见他又要趁乱逃跑,立马拿起了一旁的弓箭,瞄准张晨的背心,嗖的一箭射了出去,张晨被射中,立马倒地不起。

    这一战,夏思铭在军中立了功,也立了威,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了校尉。而习白,成了都尉,这已经是第二年开春的事情了。

    而身在上京城中的夏书瑶,新年的时候是在宫中过得,虽然燕帝不想这么快就承认萧睿宸的身份,因为他还是对萧睿宸的身世存疑,毕竟萧睿宸长得不像宁王。但是碍于弟弟的情面,还是将萧睿宸一家留在宫中过年。

    这对于一个臣子来,是莫大的恩典,也明臣子是极为受宠的。这半年多来,萧睿宸已经成为了宁王派系的人,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

    内阁首辅田景山为此倒是气闷了好久,还特地找了崔景焕了此事,崔景焕身为探花,也同在翰林院任职。对于这件事他也无能为力,只好道:&p;p;p;ldq;师兄,易地而处,如果我是明远,我也会跟他做出同样的选择。&p;p;p;rdq;

    田景山和赵王的关系众人皆知,其实如果要是仔细来,田景山算不得赵王的正经舅舅,赵王的母妃跟田景山是一个爹的没错,可是人家是嫡女,田景山是田老爷子去庄子上游玩,与丫鬟共度春宵后生下来的,要不是田老爷子的嫡子和庶子都没了,他也不会将田景山寻了回来。

    田景山母子当初可是被主母远远的发卖了的,只是姻缘巧合之下来到了青州,成为了一个庄户人家,他被寻回北燕田府的时候,已经十八岁了。

    &p;p;p;ldq;师弟也觉得赵王与宁王相比,宁王更胜一筹?&p;p;p;rdq;田景山面色平静,语气平缓的道。

    崔景焕却丝毫也没有紧张之感,要知道,田景山久居上位,已经是不怒自威了,一般的官员见到他连眼睛都不敢抬一下,更不要像崔景焕这般,与他坐在对面,视线平视着他了。

    &p;p;p;ldq;师兄心中了然,我又何必多嘴一惹得师兄不快呢。&p;p;p;rdq;崔景焕淡淡的道。

    就在下人都以为首辅大人要生气的时候,田景山突然笑了,&p;p;p;ldq;鸿志,你还是从前一般,倒是不曾改变。&p;p;p;rdq;

    崔景焕拿起一旁炭火上的茶壶,沏了杯茶,放在田景山的面前,什么也没有,只他心中明白,他早就不是从前的那个跟在师兄后面的稚儿了。

    崔景焕明面上是田景山的人,其实他一直忠心的人却是燕帝,因为他很明白,这个国家是谁的,不是宁王的,也不是赵王的,只是燕帝的,至于未来,那就不准了。

    但是他不想过早的将身家性命押注在某一个人的身上。

    崔景焕也曾私下里跟萧睿宸聊过,只是他也不知道萧睿宸的真实想法,有的时候他都觉得萧睿宸根本不像是一个刚入仕途的愣头青,他简直是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

    萧睿宸一直都知道老师崔景焕的想法,只是他现在没法将自己与宁王之间的关系告诉他,所以他只能与老师的模棱两可。

    对于旁人来是恩典的事情,萧睿宸却是极为不高兴的,他不想夏书瑶大着肚子还要去宫中,宫中规矩森严,见了谁都要跪拜,这燕帝哪里是宠信于他,在他看来是讨厌他罢了。

    其实燕帝知道他和宁王的关系之后,对他反倒是不如从前那般热络了,有些不冷不淡,似乎是在冷眼旁观些什么。不过萧睿宸不在乎,他也没有很想与北燕的皇室产生什么关系,如果他早知道他的生父是宁王宁玄叙的话,他当初应该不会留在北燕,他可能会去西夏或者是北楚,都不定。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