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派工
生产队里开始三三两两的来集中,这是新一的开始,也是队长总结安排的关键时刻。
过去一的农活干的怎么样,还需不需要今再纠正、再继续;今农活该怎么安排;还有连续性的农活出现了什么问题,下一步如何安排;临时性的农活该让谁去干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早上集中安排。
生产队里的工作,出工不出工,效率高不高,全在合理用人用工。
这就要求队长的基本素质必须要高,还要更细心更智慧一些。必须熟悉队里每家每户、每一个饶特点和禀赋。只有深入了解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男女老少社员,只有了解更多中国北方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只有懂得起码气象知识,才能够更合理更科学地,全面统筹安排队里的每一农事。
即便是遇到老弱病残的特殊情况,也要一丝不苟地精细安排。
当队长其实也和朱老师、梁老师一样,需要事前备课、事中讲课、事后补课。比如,眼前的农活怎么安排,就像每一堂上课的教案;事前谋划每一个季度的农活,就好比教学中的单元章节备课;年前统筹年后的农活,或者更长远的农活,那就好像是在研究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年,甚至五年十年的教学规划。
书堂对于队长的管理是熟悉的,他经常拿自己上学时老师怎么教学作比较。
大约在钟声敲响之后十来分钟,社员陆陆续续都到齐了。只剩下极个别人员还没有到场。
这时不能再等了,这也是队里多年的规矩,根据后来者迟到情况,该扣工分就扣工分,该批评就批评。
这剩下没有到场的个别人,不是别人,正是二蛋和喜。这两个人也不是有多么难管理,更重要的是他们俩最顾家,只要有个空闲,就会跑到菜园子忙活。谁也知道,这俩把菜园子养种的最好。
这种唯家是从,唯己视出的行为,让老朱很恼火。
上两次遇上的时候,尽管没有太深地挖苦,起码来,话里面软中有刺,刺中带硬,他们俩应该听得清清楚楚。
这次又要迟到了,老朱心里暗暗盘算着怎么拾掇他们俩人。要这俩人跟自己半点过节也没有,平时谁家有点事还是挺积极的,就是太在乎自家的菜园子。
今其实老朱心里是打磷儿的。因为车队里有俩个人懂得农事,需要抽调出来,另外再补充两个人,补充的这俩人就是二蛋和喜。因为换人,主要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没有和火车站及县社领导见面了,自己也要亲自随运输车队去一趟。
老朱心里的注意已经拿定,心中的怨气也就消了七八分,恢复了心里的平静,脸上也露出了阳光。
他在马车旁边的石墩上坐下来,把已经燃烧的差不多的旱烟袋锅,在右脚底下的石头上磕踏了几下,烟灰里冒着零星的火星,很快火星也在脚下消失,就像他刚才心中的火气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收起旱烟袋开始安排一的农活。这个季节地里的农活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些活儿需要抢收抢种。玉茭棒子还没有长熟,谷子黄豆也不是雨收获。
他把到场的人分为六个组。
第一组秋玲、桃花、友钟等六人,秋玲是组长。负责村北扣锁弯儿三亩多地绿豆收摘。绿豆对在阴雨采摘不易炸角,不会产生浪费。
第二组二熊、满仓、兔爪等七人,二熊是组长。负责村东水浇地,被雨水冲刷损坏地块的修复。这里都是高产耕地,是社员们的保命口粮地,务必防止水土流失,确保高产稳产。二熊和满仓最近不用再去车队运送石头,他们二人砌石头墙技术好,维修地块需要这样的能。
第三组三福、大增、文明等七人,三福是组长。负责村南冯家坟南岗岗坡后山梯田水土流失情况治理。这里是春季梯田,尽管是旱地,但是,这里土地平整,土层较厚,每年群羊都要在此卧地多次,土质好,土地比较肥厚。只要再遇上下雨量大一些,这里也是不错的春粮产地。
第四组二妮、香菊、秋萍等六人,二妮是组长。负责村南南沟黄豆的收割。这黄豆因前期雨量不足,又长在旱地里,本来就该收割的时候,下起了连阴雨,今看来气尚好,那就抓紧收割。下了几雨,土层都泡湿了,如果再刮上一阵大风,恐怕都要匍匐倒地,到时候豆角都会发芽,那时候这几亩地的黄豆也就颗粒未收了。那就等着过年挨骂吧——每年社员们吃豆腐全凭这些黄豆呢。
上丘村这一代过年有一个习惯,每年腊月二十六左右都要磨豆浆做豆腐。离开了豆腐,这年就不好过了。当年条件不太好,但是,家里只要有了豆腐,就什么也不再上愁了。
豆腐可以配上大白菜,可以做汤,可以熬大锅菜,来了客人还可以配上大葱做成酒菜,还可以做炒豆腐、炖豆腐、烧豆腐,还可以配上韭踩做成豆腐丸子等等。
对这一组,他特别交代:“看着点,别踩了,踩了豆角,可就不好收回了。打捆的时候慢一点,别让豆角给炸出来”。
第五组剩下的是一些碎杂农活,组成了一个临时组,组长是秋菊。对个别老弱病残的人员老朱还进行了具体安排。
因为从秋菊性格上比较温和,又有细心、耐心,会体贴人、关心人,当然也用使唤人。这个组问题多,正需要这样一个女性来带队。
第六组不用管,他们是特殊工种,特殊待遇。一共有十二个壮劳力在北岗石头坑里炸石头。每早出晚归,比队里工分高二分。因为石头坑越挖越深,塌方的风险就越来越大,听有人提出来了,要轮流换班干,不能老是靠着几个人。
剩下个别需要调整的,现场进行调整,不能私下做调整。这样的安排大约过了一刻钟左右,喜从牛棚墙头冒泡了,他陈老朱不太注意,便偷偷溜到大门内侧挨着二熊蹲下来。
他从衬衣兜里掏出纸烟,他家有一个自制的木质卷烟模,割好废旧报纸,添上掺杂着芝麻叶和黑芝麻的旱烟,再在纸的另一端抹上一些香糊,圆木把往里面一推,一只纸烟卷就出来了。他是五队第一个抽纸烟卷的社员。
偶然会,夫妻在捡芝麻烙火烧的时候,不心把黑芝麻掉在晒在地桌上的旱烟叶里,妻子只把稠密的地方收拾了一下,剩下的没有再细捡,结果,这次搅拌的旱烟比以前任何时候的都好吸。不仅满口香气,吸起来顺溜,最大的特点是中间不熄火,黑芝麻油性大,易燃烧,有很大的助燃作用。
这样以来,当他自留地菜园子自产的旱烟叶掺和着黑芝麻时,吸一口就会满口清香,口感特别的好,再加上他总是随拾掇几张废旧报纸,利用他自制的木匣子卷烟,一年下来,节省了不少烟钱。
这可是一笔开源节流的收益啊。农户家庭致富首要的还是从节流开始。喜这位只有三十几岁的七口之家,过得蛮不错的。他三个孩子、爹娘加上妻子七口之家,放在别的家庭,根本过不成喜家庭这样。
从此之后,喜每次都会在旱烟叶里有意多散一些黑芝麻。半年多来,队里也有几个人学会了他的“发明”,比如,老朱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