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第100章 备战科举
作为一个从幼儿园考到大学,从应试教育的无数考试填鸭下博出来的现代女性,面对古代的科举,呵呵,她可以很骄傲的一声:没有人比我更懂考试。对,就是这么牛掰!只要两招就能让沈家的科考人选对县试一句:ey!
第一步,没得那就是背,只要是考试范围内的书,不管是横着背,竖着背,正着背,倒着背,反正就一个目的,让他闭着眼也能在她读上一句的时候,接住下一句,保证熟练度。
等着这一步做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做卷子,这年头没有什么三年模拟之类的,可以前考试的存档还是有的,而且还是所有中试的卷子全有,就在县衙礼房,编撰县志的材料库房里存着呢。
本朝开国百年,三两两次县试,存下了不下六十套卷子,还有约莫一千份考中的范文可以做批改的参考,这样的情况下,你,让大郎二郎做卷子,他们自己帮着批阅有什么问题?很没问题好不!甚至沈依依都想好了,等着这些卷子做熟练了,她再让简放寻寻关系,想法子将隔壁其他县的卷子也弄上一些来,争取将大郎他们直接全烤糊了!
“卷子倒是容易,我和那礼房的人一声就是,又不是什么保密的东西。你觉得外头没处寻,不过是外头的人没渠道拿到,内里的又感觉没什么用处随便塞进了库房罢了。只是这法子真的有用?”
对于帮忙找历年的卷子,这个简放觉得很容易,可对于这中备考的方式却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往年也曾接触过一些读书人,听他们起备考,多半都是去寻个好老师,从头到尾的重新学一遍,加深理解感悟,或是帮着点评下文章,指导一二破题等诀窍。怎么到了自家媳妇这里,就成了不停的做卷子呢?
“怎么没用,熟能生巧你知道吧!我这用的就是这个法子。”
“做文章也能靠熟能生巧过关?”
“怎么不能,背书背的多了,这做各中问答填空的就不会出错了,文章做诗什么的,写的多了,各中命题都写遍了,等着考题出来,自然也就知道该怎么写了,这些哪一样不是熟能生巧?虽这样练出来的,许是少了几分所谓的灵气,可咱们又不是那一心要拨头筹去的,要那灵气也没用,还不如求一个不出错,四平八稳混个勉强过关合算。”
要是这么算,你别,就是简放听着也感觉有门了。而这一觉得有门了,动力也来了,搓着就积极地开始帮着想法子了。
“要是这么,那将来在府城的考试,咱们也能这么办?府城那里我虽没什么认识的人,可王家姑父却有认识的,到时候托了他,想来必定能成。甚至是道试的时候,也能如此操作。”
“县城这个肯定可以,府城希望也有,可这再后头”
沈依依有些迟疑了,繁花县本就不是什么科考强县,教学水平也就那样,即使有了卷子可以刷,这水平怕是那边没几个能看得上吧。
“取中的人数有限,到时候怕就是要靠文章里的灵性取胜了,那样咱们可就没什么便宜可沾了。我本也就是想让大郎他们能混个童生而已,这秀才只能看运气。”
沈依依对简放那是有什么什么,生怕自家这男人希望越大,将来失望越大。不过她还是看了简放,人家在衙门做了这么长时间,这点早就心里有数。
“哪怕是真有本事的,考中考不中的也一样要靠运气,运势不好的,哪怕是自就是神童呢,跌在这上头的也没少了去。”
安慰了一番沈依依,简放抬头看了看周围,见着爷爷不在家,院子门也关的挺好,没人能听见,低下头,在沈依依的耳边轻声到:
“有个事儿我事先和你一声,我想着,若是这法子成,那等着大郎他们考过了,就将这法子告诉王家姑父,让他递给县尊去。你知道的,咱们县科考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县尊正发愁呢。有了这法子,咱们上头什么举人之类的,许是依然没法子,可这秀才要是多了不县尊能得些体面,就是王家姑父,也能因此得些好处,彻底在衙门站住脚。这对咱们家,对姑父也是有好处的,你想想,如今这捕头的位置”
段家想要那捕头的位置?哦,也是,王家靠着这位置出了个官了,段家那也算是在衙门有了官场背景了,想要谋这个也是常理。就是她不也曾动过心嘛,甚至还琢磨什么时候借着王县尉,将简放塞到什么巡检啊,驿丞之类的位置上,混个流外的官身呢。
“那正好,咱们家大郎他们正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对,不过这一次你让大郎二郎一起也就罢了,可这报上去之后三郎他们将来可就未必有这样的便宜了。”
到这个简放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了,为了自家姑父的前程,他这等于是将沈依依想出来的秘法给白送人了。想到这个,他看向沈依依的眼神都带着愧疚,心下也有些挣扎。若是不告诉别人,那将来许是自家的孩子也能用上?
沈依依倒是不这么认为,她自有她的道理。
“咱们这么到处寻卷子,还是托了人的寻,你以为能瞒得住?与其大郎他们成绩出来,这一个个的寻上门来问,还不如主动些,将这上报的好,好歹也能得个好,换点实际些的好处不是!再则了,报上去了他们就会用了?没有实际经历过,必定是不如咱们熟练的。就是他们摸索出来了,呵呵,许是到时候大郎他们借着这会,得了各方青眼帮助,秀才也得了,那才是真实惠到了呢。所以啊,你放宽了心。”
像是这样要动用不少人脉的事儿,本就不是能瞒得住的,沈依依早就做好了传扬出去的准备,既然能顺带给自家混点好处,在亲戚面前得个人情,那为什么不干?要她,将事儿利益最大化那才是最合适的做法。
至于三郎他们那是多少年以后的事儿了,最起码五六年,到那时候指不定又有了新的法子呢,比如让这得益的帮着介绍个好学校,好老师,两下里结合一下优势什么的。总不会太吃亏的。
知道沈依依心里有数,也有法子,简放安心了,而他安心了,去段家这事儿的时候,那这就不是求人帮忙的辞了,而是成了他们帮着想了个不是法子的法子,只是吃不准行不行,所以想试一试看看。正好沈家大郎他们也要科考,所以喽,这两个就成了实验对象了。
对,从让人帮忙直接变成了他们帮段家王家的忙了,这主次一颠倒,呵呵!这段老大和王县尉他们忙乎起来,这主动性立马就不一样了是不是!
反正啊,不过是十几日的功夫,不县衙里礼房存着的卷子被抄录了一份到了沈家,就是隔壁县的,不用简放吐口,也让王县尉找人寻了来,那积极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为他儿子准备的呢。
在这样的多的人积极忙乎下,沈家大郎和二郎承受了多少的压力,这个真的是没法子描述了,反正自此这两个除了吃饭睡觉,那剩余的功夫就别想干别的了,除了做卷子还是做卷子,甚至在王县尉隐隐的像方县令透露了这么一个实验之后,连着改卷子的人也变了,直接就成了方县令这个举人。
哎呦喂,这档次待遇啊!整个县城怕是都没他们兄弟这么高的,更让沈依依高兴的是,在这样的瞩目下,只要这两兄弟不是太差,最起码县试那是必过了。毕竟人县令也想知道这法子在府试是不是能用上不是。
而他知道了自家孙女这一系列操作的沈清明,眼明心亮的很,比沈依依还高兴!他心里很明白,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科考出息不出息的,那其实都是次要的,能被上头的人看重,那才是这一桩事儿里最大的便宜。
大郎他们就是真的读书天分不够,秀才没戏那有如何?只要过了这一遭,让衙门里的大人们记住了这兄弟两个,以后只要不是太差劲,二十岁前能混出个童生来,那以后去衙门混个文书什么的,基本就稳了。
什么?万一没考出来?实验不算成功?呵呵,别忘了他家大郎那也是帮着逮过细作的,那也是有功的人。只要不差,只要上头不忘了他,只要时不时的在县衙那些大人眼皮子底下多刷几回存在感,让大人们知道大郎他们忠心、用心,那好处就拉不下。
那么话又回来了,沈依依这法子到底成不成呢?呵呵,你呢!在填空题占据大半的县试,这能不成才怪!所以喽,在第二年的三月中,沈家大郎二郎,这两个半仙家出身的半大子,就这么走上了去府城考试的征途。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