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各显神通
第23章各显神通
云逸飞调到蕲州后,皇上真的睡了个好觉,不由的对木玉所谓的玄学道法越来越感兴趣。
帝王霸业,都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千秋万代,历代帝王皆是如此,连那些千古名君都少不了炼丹修道。所以,梁武帝也未能免俗。
于是,木玉被册封为国师。虽然张孝正极力反对,我们大梁马上得天下,怎么会学西南子夜城,弄些神神叨叨的的东西,那子夜城不是也被南召灭了吗?但是,张孝正人单力薄,再加上淮王、吏部、礼部都同意,又是太子操持封赏大礼,所以,这国师还是给了木玉。
不过,凤羽鳞毕竟是凤羽鳞,可不是前朝那些草包皇帝。虽然对木玉的玄学道法有些相信,但是,还是有点疑虑。于是,又找来木玉细细聊了一番。
“国师,朕这几日睡眠确实很好,连带着精神都好起来了。”
“恭喜皇上,皇上福泽万民,自然有上天护佑。”木玉马屁拍的山响。
“国师不愧是国师,”皇上一脸自得的笑意,又道:“只是朕有一事不明,云逸飞任禁军统领有好些年头了,为何朕往日里没有这失眠多梦的症状?”皇上瞧着木玉,眼里微微现出寒意。
木玉一拱,沉声道:“皇上,微臣虽然不事农桑,但是也听闻,天象四时多变,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有旱涝不均,凶年饥岁。无他,时也事也。皇上以往无碍,概是以往和顺吧,皇上近年和云将军犯冲,概是近年曲折较多吧。”
皇上微愣片刻,脑子又想到凤羽杉落寞的背影,还有他七窍流血,惨死狱中的景象,不由的微微叹了口气,低声道:“国师,所言极是。以后,朕的身体就有赖国师了。”
“皇上,微臣责无旁贷。”
自从魏王身死后,西北边境的拓跋氏就开始不断试探了。拓跋明本就是诡计多端之人,所以在几次的型骚扰中,竟然还胜了几次。
西北是魏王的封地,往年他基本都驻守于此,所以西北军对魏王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能清的。魏王战功赫赫,又含冤身死,仅仅是南召的一封信,就被按了个莫须有的通敌叛国,然后惨死狱中。西北军实在是无法接受,自然影响了作战能力。
幸亏西北军中有李广静、薛涛,和程峰,这个猛人铁三角组合。虽然他们依然沉浸在痛失王爷的悲痛中无法自拔,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否则西北大营早就被拓跋端了,恐怕连洛云城都保不住。
猛人铁三角组合化悲痛为杀,一次次死命厮杀拓跋氏,厮杀完就报给金陵城,不管大战战,只要拓跋来袭,一律上报。他们就是想让金陵城的人知道,这些年他们打了多少次仗。这些年,如果没有魏王,金陵城的那些王公贵族,恐怕现在都在拓跋铁骑下哀嚎求饶呢。
不过朝堂凶险,三位将领是厮杀疆场的人,自然想不到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他们的一封封战报,竟然被当成了守卫边境不利的证据,这可把铁三角给气坏了。
以赵硕和淮王为首的几个大臣,上书,西北边境关系江山社稷,需要派一个战力雄厚的将领。于是乎,吴京与被满朝堂夸成了一朵花,然后被大家敲锣打鼓送到西北大营去了。至此,金陵城里魏王的嫡系将领基本都被调离,空缺的位置都安排了淮王和赵硕的人。
从此,朝堂上一片和谐之声,议事的时候,往往是赵硕和淮王打头阵,然后众臣一片附议之声。张孝正独木难支,怼了好几次,也没有什么成效,索性就闭紧嘴巴不怼了,只是偶尔憋不住的时候,还是会怼上一怼。
皇上逐渐被淮王和赵硕的人包围,一般的臣子别私下面见皇上了,就算是在朝堂上也难上几句话。还好太子因为前些日子表现颇好,晨昏定省,还能和皇上上几句。
赵硕渐渐把持朝政,淮王酒囊饭袋,完全就是被赵硕当枪使,什么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都窜托他去做,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木玉一如既往的得宠,皇上的身体,当年在战场上伤了根本,一入冬难免会各种病痛缠身。渐渐的,皇上上朝的日子也不多了,金口玉言都是经由木玉的嘴巴出来的,百官见到皇上的日子更少了。
可是,让人纳闷的是,皇上虽然宠幸赵淮木玉一党,但是一直未提易储之事。难道真的是端木容与当日在朝堂上的一番话起了作用?
众臣不免猜测,赵淮木玉一党更加猜测,可是猜来猜去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皇帝不提易储,其他人能怎么办呢?就算是引导皇上提,也得有个由头啊。
木玉是国师,自然有国师的办法。于是,他想到了钦天监。钦天监观星象,预知天下大事,这储君之位自然是头等大事。
在木玉谋划钦天监天相有异的时候,丽妃正在加倍的巴结太后。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自从丽妃对太后殷勤备至后,太子和太后之间的关系明显疏离了,还不如对皇上亲厚呢。
目前后宫的态势是,丽妃母子和太后亲近,景玉俨然是太后的大孙子,而太子呢,反而向皇上那里跑的勤快了些。
再加上,入冬以来,皇上身体不太好。太子爷衣不解带的床前侍奉,每每让皇上神思恍惚,总是将太子看成但年白梅树下的曹阿芫,有几次还真的阿芫、阿芫的叫着。
皇上现在似乎特别喜欢太子来他这里,尤其是黄昏的时候。太子会特地带着御膳房文火煮好的粥,给皇上呈上一碗。
当年,他的母亲,皇上胃不好,晚上用膳清淡。于是,母亲多是变着花样的给他熬粥,一年三百六十五,她能天天不重样。她还会准备点菜,皇上喝粥的时候最喜欢配点菜,尤喜欢凉拌黄瓜的清脆爽口。
曹皇后的这些话,太子爷都刻在了脑子里,想忘都忘不了。因为曹皇后了太多遍,她太爱那个人,从就爱,对那个人当初有多爱,现在就有多心寒。
魏王妃曾在深秋时节,在魏王府里种出了黄瓜。太子爷也在冬日里,在东宫种出了一大片黄瓜,茅草搭成的棚子里,绿油油的一片。
当太子爷将第一根黄瓜用蒜末拌好,在黄昏时,和清粥一起送到皇上面前时。皇上的唇角是微微抖着的,喃喃的了一句,“你都知道?”
“父亲,儿子都知道,”
“是阿芫告诉你的?”
“是,父亲,母亲告诉我的,每天都会唠叨这些,您也知道她身体不好,总是担心自己早早就走了,所以将这些提前与儿子听,让儿子替她照顾父亲。”太子爷面上是温和的笑意,那眉眼像极了他的母亲,曹阿芫,曹皇后。
皇上的心里一阵阵的抽痛,当年的琴瑟相合,恩爱缠绵似乎又在眼前。他很清楚,在他的心里没人能替代曹阿芫,就算丽妃每日里拿着各种药材炖的羹汤给他时,他心底深处都不曾忘记过曹阿芫。
他不喜欢那些药材的味道,可是他从来不与人讲,只有曹阿芫知道,甚至太后和魏王都不知道。只有曹阿芫知道,他其实最喜欢外面平民的吃食,清粥菜就吃的很香。
大概也是遗传吧,太子也是如此,从就喜欢吃外面的东西。所以,每次魏王给太子买什么糖炒栗子,糖葫芦的时候,他的心里满是得意,不愧是朕的儿子。
“你是我的第一个孩子,那个时候,我心疼你们。可是,我总是在外打仗。所以,没有怎么陪伴你们。”
“父亲,您是天下之主,天下人都是您的臣子,您怎么可以偏爱儿子一人呢?”太子爷一脸笑意,半开玩笑,又略带哄劝的:“爹,快吃吧,都凉了。”
皇上乐呵呵的笑着,竟然一连吃了两碗。父子俩有有笑,整个寝宫里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和美画面。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