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坑我?

A+A-

    那海属于最正统的蒙古族,依旧笃信大蒙古帝国的游骑兵战术天下无敌。

    而察合台汗更是已经成为了***王国,军事贵族除了蒙古人之外还有很多皈依之后突厥人。

    这两大汗国都是骑兵为王,而且极度反感蒙古族汉化。

    表面上,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因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汗位争夺而造成的。

    可是实际上,帝国汗位还远不至于将如日中天的大蒙古推向分裂,几大汗王与忽必烈之间,更主要的矛盾还是出在汉化。

    忽必烈想把蒙古族打造成中原王朝的继任者,从野蛮走向文明。

    可是各大汗王则认为,蒙古帝国不需要改变就已经天下无敌了。而且相当一部分蒙古宗王在西征的过程中皈依***,接受了极端教义的洗礼,对汉文明更加的排斥。

    这一点,从阿难答身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原本的历史中,忽必烈其实非常倾向于把帝位传给这位优秀的孙子。可惜,阿难答也是个绿绿,而且是很狂热的那一种。

    他曾经扬言,要把整个中原打造成***国家。

    连忽必烈的孙子都如此,足见其影响有多大。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蒙古帝国分裂成了四大汗国和元朝。

    但是话回来,钦察也好,察合台也罢,排斥汉文化其实无可后非,毕竟身处的地域不同,因地而治也是聪明之举。

    可是,有点治过头了,甚至掉坑里去了。

    蒙古人在中亚、西亚的统治,可以完全承袭了阿拉伯地区旧有制度和理念。

    但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反智的行为,彻底暴露了突厥人的自大,甚至是脑残。

    之前过,阿拉伯人用几个世纪翻译全世界的典籍名著,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巴格达智慧馆,也就是阿老瓦丁为赵维翻译的那些东西。

    这可以是阿拉伯世界留给全世界的最大财富。

    可是,从十世纪开始,阿拉伯的翻译运动就停止了,智慧馆不再是国家的核心,甚至被渐渐遗弃。

    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突厥人在阿拉伯世界的崛起。

    他们推翻了阿巴斯王朝,建立起自己的苏丹统治,崇尚极端教义,认为非阿位伯世界的一切文明都是异端,包括阿巴斯王朝翻译的希腊古籍。

    以至于翻译运动彻底停滞,智慧馆蒙尘,曾经享有崇高地位的学者们渐渐落魄。

    最后,盛极一时的巴格达智慧馆也在一声大火之中化为尘埃。

    当然,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后世欧洲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是什么?正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哪来的?正是来源于巴格达智慧馆的遗存。

    但不管怎么,地处巴格达的智慧馆彻底沉沦,学者们远走他乡,突厥人的反智行为也就此流传到了十三世纪被蒙古人征服之后,从而影响了几大汗国的治国方略。

    也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在中亚汗国不受重视,像阿老瓦丁、亦思马因这些非常有能力的科技人才不得不来到东方,寻求忽必烈的赏识。

    与忽必烈极为重视匠人,重视技术不同,那海那些人还深信大蒙古帝国的游骑兵无敌于天下。

    别火炮,连一窝蜂、回回炮,他们也没有啊!

    一听真金就一万骑兵,就像饿狼看着肥肉一般杀过来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元军根本就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

    铁穆耳大一挥,万炮齐发,那海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颜色。

    是的,当他回头之时,就见他引以为傲的二十万大军个个抱着脑袋,到处乱窜。

    而远处的湖面上,一道道火光冲天,维京人的舢板瞬间崩裂,木屑与血肉齐飞。

    那场面,那海想叫真主,可是真主也管不了大炮射程之内的事儿,只能眼睁睁看着数百艘舰船,在炮火中烟消云散。

    “唉”看着火炮逞威的铁穆耳,不喜反叹,“可惜了!”

    好几百条船,虽寒酸了点吧,但起码也是海上飘着的不是?而且是扶桑东岸的海军力量,这可是大元所急需的。

    毕竟元舰再怎么先进,暂时也进不了大西洋啊。

    但是没办法,铁穆耳也难,这仗就没法打。

    打死了那海,皇爷爷能剁了他。不打死那海吧,这货还上头,愣要往炮口上撞,总不能就这么放了吧?

    所以只能如此,隔着二十万大军打海船。

    但愿那海还剩一点理智,不会做出什么鱼死破的事儿来。

    否则的话,铁穆耳心,那就得上一窝蜂了哈。

    现在不用,是因为那玩意太不人道,一轮齐射无差别覆盖,到时可就不是抱头鼠窜了。

    此时,铁穆耳看着湖岸边已然大乱的联军,还有湖面上渐渐沉没的海船,他终于有点明白父王的那些话了,眼界!格局!!

    这就是眼界,就是格局啊!

    皇爷爷心心念念要统一的大蒙古帝国,日夜愁苦挡在宏愿面前的强敌,在火炮面前,是如此无助。

    看向那海,似笑非笑,眼神亦有深意,“那海大兄,咱们现在可以聊聊了吗?”

    那那海抱着脑袋,趴在泥地里听了铁穆耳的话:“聊聊!聊聊!!现在就聊聊!”

    那到底是啥玩意?哪来那么大的威力?实在是不聊不行了,不聊这二十万人就“到处都是”了。

    眼珠一转,“贤弟的意见为兄接受,为兄这就走。带着人有多远走多远,再也不回来了!”

    “呵呵。”铁穆耳笑着摇头,“晚了!”

    指着湖上几乎没有一艘完整的海船,“刚刚想走还能走,现在想走,你怎么走?”

    “粮草辎重都在船上呢吧?啧啧啧,全没了。”

    那海:“”

    他竟无从反驳。

    确实,船一沉,他往哪走?走不了了。

    不但没船可坐,而且没粮可吃。甚至他信仰一般的骑兵战马,至少还有一半也在船上呢!

    “我”

    “唉”只见铁穆耳一叹,“弟本不想与大兄为难,可惜了,大兄气势太盛,竟生杀心,那就别怪弟。”

    着话,眼光一冷,可还没等铁穆耳完,那海已然大叫,“别,千万别!贤弟下留情!”

    不能让铁穆耳再下去,再下去,大炮就朝着人打了。

    “贤弟!贤弟!!”那海几乎扑了上来,“为兄愿降!为兄愿降啊!”

    指着身后,“我这二十万人愿为大元先锋!”

    铁穆耳一怔,眼神中隐隐有喜色一闪而逝。

    那海全都看在眼中,急忙又道:“还望贤弟告知太子殿下,那海自知罪孽深重,愿为太子殿下效死力!”

    铁穆耳终于动心了,“你真的愿意降?”

    “愿意!”

    “不反悔!?”

    “不悔!!”

    “那那此事还需我父王定夺,是杀是留,全由父王一心而定!”

    那海大喜,“那是自然!不过,贤弟大仁大量,还要美言和啊!”

    心中却道,还好还好,幸好铁穆耳没朝着人打炮,要是全炸死了,他连谈判的本钱都没了。

    那可是二十万大军呢!就算不提刀入阵,出劳力也是诱人。

    对面铁穆耳显然不知道他想什么,也不废话,让炮卒停火,自己回归大营禀报真金。

    一入太子帐内,就见真金比他还急,跑相迎,“怎么样?”

    铁穆耳把战况,还有那海愿降的意愿与真金一,太子殿下登时陷入沉思。

    来回踱步,半晌无言。

    过了一会儿,终道:“你的想法。”

    这话自然是问铁穆耳的,问他是什么意思,接不接受那海的投诚。

    只闻铁穆耳道:“孩儿的意思是接受!”

    “哦?”真金并无异色,“下去。”

    铁穆耳道:“孩儿是这么想的,为了配合皇爷爷的一统之志,那海和他的二十万联军是绝对不能杀的。杀光了,钦察、察合台两汗必成惊弓之鸟,日后再想收服,除非远征其国都。”

    “而如今海船尽毁,二十万大军又断了粮草,放他们走也没用,所以不如顺势招降。”

    “嗯。”真金点头,“那然后呢?那海要是降了,钦察和察合台不一样作鸟兽而散?”

    铁穆耳笑道:“父王且听孩儿细。”

    “降还是要降的,只是怎么降,降了之后如何安置却有学问。”

    “孩儿的意思是,可以借扣押之名让钦察、察合台拿好处来换人。这样可以稳住两大汗国,让他们生出破财免灾的侥幸,起码这二十万人有希望拿回去。”

    “然后然后可以让这二十万人帮咱们打时宗朝和残宋!”

    真金听闻,微微挑眉,“怎讲?”

    铁穆耳一摊,“让他们做为先锋去与宋人交战,作为冒犯咱们父子的代价。那海自然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上。”

    “可是父王是知道的,宋人哪有什么实力,根本顶不住这二十万大军。”

    “到时,那海带人击溃宋军,前方就是辽阔的南方,他还会乖乖回来受咱们的气吗?肯定是借势跑了啊!”

    听到这儿,真金全明白了。

    铁穆耳的意思是,假意招降,实则纵放。

    明着放了那海不过去,只能拐着弯的放掉。还能借击溃大宋,算是一举两得了。

    “不错!”给出中肯的评价,大一挥,“就这么办吧!区区一个那海,就算再给他二十万大军,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嗤笑一声,“句实话,几大汗国可能还没现在的宋人有威胁了,真是越来越不中用!”

    “你去吧!为父就看看你这驱虎吞狼的计谋好用还是不好用。”

    “喏!”铁穆耳欣喜而去。都替那海委屈,抱着雄心壮志来的,结果一上岸就成了无足轻重的存在,太憋屈了。

    可是铁穆耳不知道,那海的憋屈这才刚刚开始。

    听闻真金接纳了他的投诚,那海暗松了一口气。

    可是一听要给元朝当先锋,去收拾宋人,那海就又不高兴了。

    他过肯为元朝当先锋,那是为了活命。

    可是,当先锋也是分级别的好不啦?他可是那海啊!钦察的国相啊!下二十万悍勇之士,把欧洲打了个对穿啊!

    你就算不拿咱当主力来用,起码也得是打窝阔台汗,或者降服伊尔汗的时候,让咱当先锋吧?

    对付一个残宋算怎么回事儿?侮辱我呗?

    可是没办法,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让咱去,那就去呗。

    而且,过后那海也想明白了,好事儿啊!

    打宋人,你得给我粮草吧?到时,解决了宋军,我再把宋人的粮草据为己有。合二为一,我不就有足够的粮草了?

    到时到时往南边跑呗,谁还给你当先锋?

    等到养精蓄锐,回头再战,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

    越这么想,那海心越宽,甚至鄙夷铁穆耳和真金。

    这对憨父子,仗着有炮不可一世,其实就是一对儿棒槌!傻不傻?居然还真信得过他那海。

    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海心情不错,投诚之后也不那么憋屈了。

    过了两个月,元军有探马来报,新都城以南两百里,有宋人踪迹。

    真金父子心中了解,果然来了。不过,自得之余也是感叹,宋人来的真快!

    依照原定计划,点将那海,率其部二十万精锐,调拨一月所用粮草,向宋军杀去。

    那海自然领命,临走时就没打算回来,连兜裆布都恨不得带走,甚至还想把幸存的那一半战马也带走。

    开始的时候,真金不想给。

    还剩下六万匹好马呢,这可是了不得的财富啊!大元想往扶桑运六万匹战马,那得多少人力和时间?

    但是一想,不给他吧,那海保不齐都不敢跑。毕竟在那海心里,骑兵就是他的天,没了骑兵,他还混个屁。

    有些肉疼的和铁穆耳商量,“要不给他一半儿?三万!”

    铁穆耳想了想,“给他三万!”

    于是,那海肉疼的带着三万匹战马,去迎击大宋了。

    他娘的,十二万匹战马,就回来三万匹。

    不过也还好,起码天高任鸟飞了。

    出了元军大营,那海就撒开了欢儿。

    “儿郎们,南方广阔无边,杀光宋人,独占南方!”

    二十万大军登时气势如虹。

    都憋着口气呢,元朝是打不过,可还怕你个破宋了?

    碾过去!

    两百里距离,三天急行军,终到一片开阔之地,是为与赵宋一战之所。

    那海信心满满,都不让三军休整,直扑宋营。

    结果,等对面的宋军摆开阵势,那海搭眼一看,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心:扶桑这么不好混的吗?

    还有铁穆耳,我操你大爷!坑我?

    对面八十多万人都望不到边儿的,怎么打?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