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建立小团体
“老板娘,我能借用一下您的厨房吗?等您尝过我做的饭菜后,如果还觉得我在撒谎的话,那我立马就走。”
“诶,这是干啥子呢?哪能让你一个姑娘烧菜啊,你要是真做不好,也是可以留下吃饭……”
“我是认真的,老板娘。”
“……”
叶春梅一噎,最后叹了一口气,“好吧好吧,那我领你去后厨。但是我们好了啊,老王得在旁边看着。要是你出状况,你可不能再做饭了,安全第一。”
叶春梅跟她丈夫王荣枝简单的了事情的经过后,他倒是爽快的让出了位置,还鼓励道:“你慢慢来,多做点哈。”
三十分钟后,一道简单的煲茄子和酸辣土豆丝香味就让人垂涎三尺。
“老王,快,去盛饭!丫头,快坐下吃饭,哎呦,这酸辣土豆丝,这煲茄子,做得简直就是天上的神仙吃的似的!”叶春梅尝了几口后,就迫不及待的想开饭了。
也幸好这时候店里没人,要不然她吃饭也没法吃个痛快。
王荣枝笑呵呵:“诶。丫头,你先坐着,我去盛饭。”
白亦本来并不饿,但是她来的点正好是他们吃午饭的时间,自然也没法让他们别吃饭和她谈事情。更何况看叶春梅那副样子,不让她吃饭估计她都能跟你翻脸。
“嗝……”叶春梅了个饱嗝,“丫头,你刚刚的事,我同意了!”
“哈?”王荣枝闻言从饭碗里抬起头,哭笑不得的道:“春梅,我们店里每天的进货量也没多少,你答应了岂不是像是欺负人?”
“诶,你咋话的呢!”叶春梅拍了一下王荣枝后背,“就冲这丫头的厨艺,你要是有她一半,哦,不用一半,三分一就行,我们家生意相翻倍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叶春梅完转头笑嘻嘻的对白亦道:“丫头,你叔叔刚刚那句话话糙理不糙。我也不骗你,我家这店虽然开了有好几年了,但是每天的生意其实也就够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不过我也不要求像你刚刚的人流量翻倍才从你家进货,只要你家的菜不比我现在的菜进价贵,而且质量不会更差,我就从你那进货。”
“不过嘛,我有个请求,就是像你刚刚的,你得把我家这厨子!”叶春梅拍拍王荣枝后背,“把你刚刚的那几道菜教会。至于你教不教其他人,我想管也管不了。毕竟开饭馆这种事,都只能更凭本事了。只要你认真教,老王认真学,那就行了。”
“这简单。”白亦对叶春梅这豪爽生出了几分好感。和这种没心眼的人交道,就是轻松。
白亦和两人又交流了一些细节,教给了他们除了做菜外,还教他们通过新菜试用,前三天给个折,让客户尝试后响口碑的方式吸引客流量的营销方式。
叶春梅不大懂得白亦所讲的其中的商业规则,但是这些建议光听着就挺有吸引力的,心想:不定真能让自己店面的客流量在三天内翻倍呢?
即使没法翻倍,光白亦的手艺,让店里的生意红火点也是轻松的。
商量好了所有事情,白亦便和他们约定明天和白爸爸一起拿些菜过来给他们瞧瞧,合适的话以后就每天送菜过来。
此后白亦也用同样增加客流量的方式,和第三家饭馆建立了合作关系。
第三家饭馆在G市的西边,和在市中心美食街的白栋梁、市东边的叶春梅不一样,第三家饭馆是以吃为主。
饭馆老板陈建如今三十出头,因为长相和家中有重病父母的缘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单身至今。
陈建因为每个月都需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供自己的父母治病而发愁,所以听到白亦三天内让自己店面的客流量翻三倍的时候,立马就答应让白亦当场做几样吃试试。
陈建吃完之后,二话不就答应了白亦的所有要求,连讨价还价都没有。更甚至还承诺,如果他的饭馆真能在三天内收入翻三倍的话,他从白亦家进货的价格还可以再提一点。
白亦听到他的允诺,倒是摇头拒绝了。陈建一看也不多,尽心尽力的跟着白亦学了厨艺,认真的听着她的营销策略。
最后在白亦临走前,陈建看她的眼光早已从最初的惊讶、惊喜、震撼到如今的麻木了。
如果你现在告诉她,其实白亦是豪门家的千金,他也毫不怀疑。
一天搞定了两家饭馆,回家的时候,白亦嘴都是弯的。
倒是回去的路上,白爸爸总感觉这件事进展得太顺利,有些不踏实。
他可没忘记,前几天他去白栋梁那送菜的时候,看到一辆牛板车上一个凶神恶煞的男人呸了他一口,骂骂咧咧威胁他。
虽然白栋梁宽慰他“不用把那种人放在眼里”,但是他总感觉像是要出事。
白亦听完了白爸爸的话,皱着眉头道:“阿爸,我明天和你和你一起去白叔叔店里一趟。”总得自己看看情况,才能确认那些人有没有威胁。
白爸爸一听乐呵了:“行。你白叔叔还念叨着你这次考了个双百,什么时候有空去教教他们儿子呢。”
到家后,白爸爸立马就把白山、白的爸爸白冬天和村长三人召集到家中。
原本白爸爸只算找白山和白冬天,不过后来念着村长之前帮过自己,而且要是能和村长好关系,以后让整个白家村对外输出农家乐产业也比较容易,便也找上了村长家。
白亦家那破旧的客厅里。
白爸爸原本是想把白亦之前过的合作方式复述一遍,结果因为他对很多白亦的专业词都记不住,得狗屁不通。
在场的几个人都听得云里雾里的。最后还是白亦出门,去掉了专业名词,用大白话再讲了一遍。
三人听完白亦的话,瞬间明白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这是要建立合作团体呢。
最后还是辈分最大的村长敲了敲拐杖,严肃的道:“妞妞家心善,我们这些人也不能忘恩负义,要是将来有谁不仅不知好歹还倒一耙,那就别怪老头子我翻脸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