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遇

A+A-

    于慧没想到自己为了突破研究课题的壁垒,连熬了两个通宵做实验,昏倒后一觉醒来,居然成了一个七十年代末期、从魔都下到晋南的知青。

    能够重活一次,慧很庆幸,而且,重生于这个年头,慧也很满意。

    尽管还要当一年到两年知青,但熬过去,就可以参加高考,作为被后世高考摧残过一代人,她对高考是又爱又恨,若是没有高考,就没有她后来重本生的身份,就没有那么好的工作。

    都知道七七年和七八年的高考题目很简单,后世参加过高考的人,谁不羡慕那几届的毕业生,那些鱼跃龙门的幸运儿,后来的发展大都十分随顺,不是企业高管,就是zengf高官或者专家教授。

    他们是十年人才断层后涌现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吃过苦又肩负重任,有那样耀眼的成就也是理所当然。

    好好干,熬过这一年,迎接自己的,就是光明灿烂的明天!

    慧在方城县招待所的床上睁开眼,就给自己打气,她兴致勃勃地洗漱后,来到各公社接知青的地方。

    “余乡余乡,鱼米之乡,有鱼有米,吃喝不愁。”

    “咱们余乡,南接山,北靠川,同蒲铁路中间穿,还有省级公路,四通八达。”

    “余乡春天来了花满山,秋季庄稼大丰产,一年四季风雨顺,瓜甜果香又新鲜,咱们夏天有西瓜、甜瓜、杏子、李子、桃子,秋天还有柿子、枣子、梨子、核桃、板栗”

    一个个子很高、身材魁梧的大汉,正大着嗓门跟身边一群知青话,院子里的知青一个个的猛咽口水,生活在这物质十分缺乏的年代,那些好吃的,实在太令人向往。

    其他各公社的干部,都被他气势压制,几乎所有的知青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他那里报到。

    慧打听了一下,就欣喜地跑过去,自己恰好就分在这个余乡公社,终于不怕挨饿了,哈哈。

    余乡公社的书记梁明,就是那个大汉,一点也不像个深沉稳重的干部,却如集市上的莽汉,他看了慧的介绍信,又看了看慧那又瘦又的身板,大一挥:“你去知青办那里报到,就,我们余乡不接收。”

    “啊?为什么?”不等慧多言,就有别的知青过来,把她挤到了一边。

    慧气恼地想推开自己身前的几个大个子,无奈人力薄,眼看着自己和梁明的距离越来越大,心知想要去余乡已经不可能,慧气得连连跺脚,却无可奈何。

    怎么办?虽然一年多的时间很快,可也得有个吃饭的地方吧?慧被这迎头一棒打蒙了。

    “梁明也太过分了,这么赤裸裸地把人赶走,哼!他想把包袱甩给谁?”

    距离梁明不远的一个干部,气哼哼地嘀咕。

    看到招待所住的知青三五成群地跟着接知青的干部走了,慧心里暗暗着急,她心里隐隐觉得,被留下肯定不是好事。

    可是,她又瘦又矮,显然不是个干农活的,谁肯要她?

    慧在招待所的院子里转了一圈,看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面容比较和善,就走过去:“书记伯伯,我虽然没多少力气,可我会修电、农也凑合能修修,请你收下我吧。”

    那干部狐疑地看着慧。

    “我物理很好的,以前也跟着老师修过电,做电工我也可以。”

    “潜水泵会不会修?”

    “会,会!”慧连连点头。

    “若要不会,我可是会将你退回知青办的,知道不?”

    “知道,知道,我真的会。”

    虽然前世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电专业,但作为学霸一枚,修个电什么的,慧自忖还是没问题。

    “好吧,你去收拾东西,半时在这里集合。”

    “呼——”慧长出一口气,终于有个吃饭的地方了。

    从县城到青山公社,是坐着一辆四轮拖拉去的。

    慧坐在行李上,双紧紧抓着拖拉车厢,还有三个同行的男知青,一个叫赵建国,一个王海涛,还有一个叫季建波,看着她惧怕的模样,都忍不住露出几分嘲弄的笑意。

    慧狠狠白了他们一眼,什么人啊这是,枉然自己刚才还想和他们交好。

    快出县城的时候,路边有人对着拖拉大喊:“刘书记,刘书记——”

    拖拉一个急刹车,赵建国一头栽倒在王海涛的怀里,王海涛被撞得呲牙咧嘴的,三个男知青的脸色都有些愠怒,只是不敢表露。

    前来接知青的青山公社书记刘振林,对着叫喊的人道:“哎哟,老姚啊,这是去哪?”

    “去你们青山啊,能搭个顺车吗?”

    “可以,可以。”

    “来来来,让一让,今晚有电影看,哈哈,好不好?”老姚话很爽朗,让人顿生好感。

    三个男知青满脸欢愉,这个文化娱乐极度困乏的年代,哪怕看过一百遍的电影,都依然能看得津津有味。他们迅速把行李挪到边上。

    老姚和一个年轻人把放映抬到拖拉上,两人也坐了下来,三个男知青这回学乖了,和慧一样紧紧抓着车厢边缘。

    新上来的年轻人刚好和慧坐对脸,一不心,慧和人对视了一下,脸腾一下就烧了起来。

    实话,慧前世都快四十了,虽然没结过婚,可也谈过对象,竟然从没这样脸红心跳过。

    这个年轻人长得实在太好了,那双眼睛,也不是很大,但却很黑,跟无底的深潭一般,里面好像装满了故事,又清澈又有内涵,别提多心引人了,何况,他还有浓黑的双眉,挺直的鼻梁,完美的唇形,瘦削有型的下颌,蜜色的皮肤洁净细腻,哎呀呀,一个人怎么能长得这么好?简直是完美搭配,后世的鲜肉,跟他没法比,长得不够精致不,还显得太肤浅,没有内涵——

    等等,自己怎么就知道他有内涵?慧扪心自问。

    呿,他就是有内涵。

    慧的心里头,似乎有个人,不停地否定她头脑里冷静的想法,反正,这个人,让她心头如鹿乱撞,浮想联翩

    原来这就是一见钟情?

    啊,各种脸红心跳,心潮澎湃、羞涩难当、自惭形秽、自怨自艾

    年轻人见慧一副羞人答答的样子,极力往后移了移,可就这么的车厢,又这么多人,他的努力只能是聊胜于无,见避无可避,年轻人无奈地舔了一下嘴唇,那样子别提多蛊惑,慧瞥见了,心头又是一阵火热,真恨不得紧紧拉住他,从此以后,紧紧跟随!

    好丢人啊啊

    出了县城没走多远,路况就变得很差,拖拉颠簸得要死,黄土弥漫,一个个的头发立刻都灰扑扑的,眉毛都变白了。

    脸上干巴巴十分难受,剧烈的颠簸让慧腹中翻腾不已,一股一股恶心直往上顶,她实在忍不住了,大喊了一声:“停车!”

    拖拉还未停稳,她就站起来朝车厢外大吐特吐。

    因为探出身体,拖拉最后一簸差点让慧倒栽葱掉下去,还是年轻人眼疾快,一把拉住了她背后的衣服才幸免于难。

    “看这危险的!”公社书记刘振林恼火地嘟囔了一声,给驾驶员吩咐道,“把车开稳点。”

    “嗯!”司闷闷地应了一声。

    车上三个男知青,也趴着车厢吐得一塌糊涂,车厢里的气味十分难闻,拖拉心地让车前移了几米,才好了些。

    慧把胃都吐空了,嘴里酸涩难耐,青年人从背后拿出一个军用水壶,拧开盖子递给慧,脸上满是关切,一点嫌弃她脏的意思都没有。

    慧从挎包里拿出搪瓷缸,从水壶里倒出水,先漱了漱口,这才喝了几口,胃里的灼烧感消散了一些,她用帕擦擦嘴嘴,抬头郑重的给对方谢谢。

    青年收好水壶,微微一笑,白牙在阳光下闪耀着洁净的光芒,不出的好看:“谢什么,你太客气了。”

    这个年代的人,很少礼貌用语的,在八十年代初,国家还为此开展过礼貌用语的教育活动呢。

    慧这后世来的,早就习惯这么,因此,显得很特别。

    青年显然对慧好感倍增,笑眯眯地看着她,打算聊一聊呢。

    慧赶紧低头,收敛一下心神。

    原主几乎相当于是个孤儿,性格很孤僻,她自己穿越过来十多天了,就没人搭理,好容易有个这么帅的暖男关心一下,让她欢喜地只想掉眼泪。

    见慧难过的样子,青年人想要安慰她,就没话找话道:“你也是知青吗?我看你好啊。”他的声音也很好听。

    “吗?我都十八岁了。”

    “啊?看不出来,那你是高中毕业了?”

    “没有没有,我母亲身体不好,休了两年学,我今年也才初中毕业。”

    “那你父亲,对不起。”他忽然停下不问了,还满脸都是歉意。

    “没关系!他走了,走得远远的了。”

    “你要照顾母亲,应该不下乡的。”

    “母亲去世了。”

    “对不起!”

    “没关系!”

    那边三个男知青朝这边看过来,脸上带着几分鄙夷的表情,大概是觉得,他们俩这么客气,实在太假。

    青年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几颗糖,就是那种一毛钱都可以买一把的、最便宜的硬糖,他递给慧道:“死者已矣,活着还要砥砺前行,希望它能使你心情愉悦。”

    慧只拿了一颗,剥开包装纸放到嘴里,一股甜意在舌尖弥漫开来,心里的抑郁不快顿时消散一空,他的关爱就像一股暖流,从头顶浇下来,瞬间全身都暖洋洋的。

    这不同于刚才心头的火热,那是青春的悸动,这是被关怀的感动,是铭刻在心的那种温暖。

    “我也是知青,六九年就来了。”

    “啊!老插了,可是你现在看着也没多大呀。”

    “我二十一岁,那年我十三岁,才上初一。”他眼光幽深地望着远处,嘴里喃喃地着,“下乡也挺好的,这里的人好。”

    “哦!”慧前世是农村长大的,后来一个人在首都奋斗,不知道有多想家。在村子里左邻右舍的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分享,不像大城市,人情如冰霜一般,一个人孤孤单单,什么都得自己扛,那种寂寞无助,特别折磨人。

    “你当时那么,就算有人帮着,那也很难吧?”

    “我刚开始去的农场,在场部打杂,打扫卫生,跑腿传话,两年后来到这里,和社员一样上工干活。”

    “能行吗?”

    “没什么不行的,农村辍学的孩子,有的比我还,也一样锄地、割麦子、拉架子车、施肥、浇地,先干轻松的,后干重活儿,慢慢就习惯了。我以前个子很低,都是那段时间锻炼的,一下子就长高了。”

    他着,还拉起袖子,把拳头握起来,展示臂结实的肌肉。

    慧被他逗笑了,也被他阳光乐观感染,一个少年,远离家人,每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儿,肯定很难过。别的农村孩子,回头就是家,累了困了,有个病灾的,还有父母家人关照,他呢?就算村子里的人热情,哪里比得过父母家人那么细心无私呢?

    看着他鼓励的眼神,慧禁不住伸握拳,对着空气挥动几下:“我想,我也会习惯的。”

    “哈哈,一定会的。”

    有人陪着聊天,时间过得特别快,拖拉再次停下时,慧才发现已经中午了,她竟然也没有再晕车。

    下了车,在一个食堂里,大家洗了一把脸,又喝了水,然后,每人一碗大烩菜,两个二两的馒头。

    饭桌上,年轻人给慧:“我叫谢长风,这就认识了?”

    “认识了,我叫于慧。”

    “吃过饭就不能和你同行了,我要去那边的村子演电影。”

    “哦,那就再见啦。”

    慧没有觉察到自己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

    谢长风安慰她:“我会经常来青山公社的,还有,你要是有什么困难,也可以给我写信,地址是方城县电影院,我就在电影院后面的单身宿舍住。”

    “好的。”慧点点头,把自己吃不完的那个馒头,放到对面的盘子里。

    那边三个男知青,都对慧撇嘴,满脸的鄙夷,他们忘了上车的时候,还悄悄打量慧,只是没有会献殷勤而已。

    慧虽然个子的,鼻子眼嘴巴,但她特别白,皮肤跟白瓷一般百的反光,模样还是挺耐看挺吸引人的,这三个,不过是没会搭讪罢了。

    饭后,拖拉继续走,天快黑的时候,才来到青山公社,这里离山特别近,抬眼看到山坡一片一片的采石区,毫无规则,颜色很杂乱,整座山就像人得了病,长成了癞痢头,特别难看。

    知青都一脸失望。

    老姚顾不上别的,和公社里出来的一个青年,在公社门口的广场上升起了银幕,很快,放映架起来,音箱也通了电,老姚嗓门又大又粗,对着麦克风喊:“社员同志们,今晚给大家放电影,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特别好看,欢迎大家踊跃前来观看。”他把这话重复了好几遍,这才关了话筒,自己进了公社大院。

    这时候的熊孩子,可没有后世破坏力大的,即便很快就来了一群,又吵又闹,但没有一个去放映和音箱附近,他们都知道,弄坏了,父母根本赔不起,自己的屁屁都会被打烂掉。

    公社里面有食堂,刚好开饭,刘书记把知青交给秘书安置,自己去了办公室。

    这个年代,看电影是最好的娱乐,没有其他,三个男知青吃过饭都搬了杌子去看电影了,慧经过后世的娱乐轰炸,早就对这些不感兴趣,就跟知青办主任道:“你安排一下,我想休息。”

    于主任看着还不到四十岁,是个风度很好的大叔,他笑呵呵地:“咱们一个姓,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呢,在这里啊,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保证给你安排妥妥帖帖的。”

    “谢谢于主任。”

    “哎哟这娃,客气啥呀。”但于主任脸上笑容明显多了几分。

    “这样,今晚你就住在公社吧,跟妇联主任挤一挤。”着,他就朝公社大院南边的一排房子走去,慧紧跟在后。

    没想到妇联主任的孩子病了,刚好要回家,她把钥匙给了慧,就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走了。

    于秘书交代了一些安全问题,也走了。

    这就是一个极其简朴的房间,一张床,一个写字台,一把椅子,一个细钢筋焊接而成、刷了红油漆的脸盆架,连个文件柜都没有,更像卧室而不是办公室。

    慧用热水瓶提来开水,又端了一盆凉水,关上门,好好洗了一遍,刚才一路风尘,她觉得浑身上下像长了一层灰壳,难受死了。

    擦洗完了,又洗了衣服,晾在房门口两棵大树间拉的绳子上,慧把自己的床单铺在妇联主任的床上,拿了自己的被子、枕头,躺了下来。

    尽管外面电影声音很大,慧还是很快睡着,迷糊中,觉得自己依然在拖拉上,和谢长风侃侃而谈,特别愉快,早上起来,她的嘴角还忍不住往上直翘。

    穿越以来,她迷茫焦虑,患得患失,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心中安静祥和。

    慧起了床,把自己的床单被子叠起捆扎了,洗漱过后,她把昨晚晾晒的衣服收回来,虽然还潮乎乎的,也叠起来放到脸盆里,然后把脸盆牙缸毛巾等装进兜,就等吃过饭于主任给她安排好,走人。

    写字台上有一本杂志,慧拿起来看了一眼,汾水。(就是后来的山西文学)虽然里面的,文笔远远比不上后世的杂志,内容也很老套,但她还是很认真的看了起来。

    七点半,食堂开饭,慧按照于主任的交代的,往那边走去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