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这是病,得治
皇帝陛下沉默不语,实话,他觉得卫景晔此话也问出了他的心声。
大卫以儒治国,号称礼仪之邦,提倡的便是教化和仁政,是以面对周边各国一直都是持“恩威并重”的态度,所谓恩威并重,指的就是,不仅要从武力上威慑他们让他们不敢反抗,还要施恩让他们从内心服从、认同自己,但凡遇到战争,大卫无论是输是赢,都会选择在和谈时赠予对方大量物资,既可安抚对方,也可借此彰显自己宽大的胸怀,即便没有战争,但凡邻国遇到困难,大卫都会无偿支援,从而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此计在大卫国力强盛时,确实效果卓著,从大卫能被那么多国家奉为宗主国便可窥出一二,只是长久以来,随着大卫国力减退,影响力越来越弱,原本效果卓著的“恩威并重”只剩下了“施恩于人”,原本的“以德服人”也变成了“养虎为患”,当初的计策已经不适和如今的大卫了。
皇帝陛下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他作为帝王,若是公然提出反对意见,搞不好会被有心人推到儒家的对立面,是以不便明,而今次与夏国和谈,是皇帝陛下改变现状最好的会。
礼部尚书是皇帝陛下选择的代言人,只可惜,礼部尚书也不知是真傻还是假傻,虽然按照他的指示提出了反对意见,却也没有更进一步,这让皇帝陛下憋闷不已。
好在,卫景晔的出现,让此事终于有了转,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皇帝陛下抱着卫景晔,眼中怜爱之意藏都藏不住:果然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儿子靠得住啊!
礼部尚书也不是真傻,他当然懂皇帝陛下的意思,只是此事牵扯甚广,要知道儒家背后站着的可是千千万万个读书人,而以如今大卫的国情来看,这千千万万个读书人的背后,站着的又都是世家大族,世家大族的力量不可觑,单是右相被免职后却又毫发无损的官复原职就能看出世家大族的强大之处了。
而这些,绝不是他一个的礼部尚书能够抗衡的,他背后也站着一大家子人,该明哲保身的时候,也不能含糊,是以他虽然知道皇帝陛下的心思,却也迟迟没有
表态,不过卫景晔的话却让他看到了转,天下的读书人可以和皇帝计较,可以和他们朝臣计较,总不能和一个五岁的孩子计较吧。
于是,当众人沉默不语之时,礼部尚书开始为卫景晔解释起来:“殿下,我大卫以儒治国,向来讲究‘以德服人’,若是按照殿下的意思去办,难免会落人口实。”
卫景晔倒是奇了:“以物易物自古有之,为何会落人口实?”
礼部尚书微微一笑,并不答话,吏部尚书却仿佛是觑到了希望,当即便笑道:“殿下有所不知,那夏国乃是我大卫的附属国,若是我大卫逼迫太甚,未免会让其他国家有兔死狐悲之感,生出逆反之心。”
其余众人闻言,不禁纷纷点头附和:“正是这个道理,不能寒了其他人的心啊。”
卫景晔有些无语,这话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却是充满了悖论:“其他国家又没有像夏国那般主动挑起战争,为何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众人一听,不禁对视一眼:咦?殿下此言好像是有那么几分道理哈?
皇帝陛下微微一笑,摸了摸卫景晔的头,鼓励的意味非常明显。
吏部尚书一噎,显然没想到自己的话居然被一个五岁的孩子寻出了漏洞,面色当即就有些不太好看:“圣人曾‘以德报怨’,我大卫以儒治国,自然要遵守圣人教诲,是以虽然那夏国先行不义,我们大卫却不能与之太过计较,否则就是失了气度。”
卫景晔这下子真的有些不高兴了:“你莫不是欺我年龄没读过书?”
吏部尚书有些不明所以:“下官不敢,不知殿下何出此言?”
卫景晔便道:“你的这句我知道,出自论语宪问,不巧前几日父皇刚与我讲过,原句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由此可见,圣人明显是不赞同‘以德报怨’的,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变成圣人的了,这不是曲解了圣人的意思吗,你连书都读不好,怪不得官也当的这么不称职!”
卫景晔完,又转头看向皇帝陛下道:“父皇,你提拔这些官员的标准是什么,怎么什么样的人都能做官?”
吏部尚书听完,
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心中恼怒不已,再一看众人鄙夷的目光,更是气的险些就要背过气去,这些人平日里忽悠人的时候也将“以德报怨”挂在嘴边,怎么到了今日好像就他一个人无知一般。
皇帝陛下憋着笑,瞥了一眼吏部尚书,低头回道:“这是右相推荐的,父皇不好不给个面子。”
吏部尚书这下脸色全白了,皇帝陛下此言无疑是在,他能坐上这个位置,全靠裙带关系,并无半点真才实学,正所谓尸位素餐,不外如是。
吏部尚书当即跪下道:“陛下,微臣、微臣只是一时失言,还望陛下明鉴!”
皇帝陛下却没理他,只看着卫景晔道:“皇儿以为如何?”
卫景晔撇了撇嘴,道:“父皇你想,若不是我刚好读过这一篇,岂不就被他骗过去了?我看他就是看我年幼无知,故意欺瞒于我,而且,他对我一个孩子都能这么做,搞不好哪天也会趁着父皇不知内情,做出欺上瞒下的事情来。”
这无疑就是在质疑吏部尚书的人品了。
对于儒学盛行、崇尚君子之风的大卫来,质疑一个人的人品,比杀了他还难受。
吏部尚书冷汗刷的一下子就下来了:“微臣忠心耿耿可鉴日月,还请陛下明鉴!”
皇帝陛下冷哼一声道:“身为大卫重臣,却处处为敌国话,这样的忠心耿耿,朕可消受不起!来人,将吏部尚书压下去,革职查办!”
吏部尚书双腿一软,立刻拜服于地,口中高呼道:“微臣冤枉,微臣忠心耿耿,一心为大卫着想,还请陛下明鉴啊!”
奈何皇帝陛下懒得听他辩解,一挥,任由侍卫将人拖了出去。
众人没想到好好的商议政事,转眼间变成了这般摸样,俱都面面相觑。
待吏部尚书的喊冤声渐行渐远,终至听不见时,皇帝陛下才道:“对于夏国的和谈条件,众卿如何看?”
众人对视一眼,俱都沉默,这事他们讨论了大半天,那夏国最大的支持者已经被革职查办了,他们还能如何看?
礼部尚书见状,上前一步道:“微臣以为,不能纵容夏国的狼子野心,那和谈条件不尊也罢。”
皇帝陛下点点头,看向其他人:“你们如何看?”
众人俱都拱道:“全凭陛下做主。”
皇帝陛下立刻笑道:“既如此,便驳了那夏国的和谈条约吧!”
礼部尚书道:“陛下,我等虽不支持和谈条约,只是此事终究得有个解决办法,若那夏国使者不依不饶,该当如何?”
皇帝陛下看了一眼听得极为认真的卫景晔,心中欣慰不已:“告诉那夏国使者,是他夏国不义在先,就不要怪我大卫不仁在后,想要大卫资助,就要以物易物!”
夏国使者得知皇帝陛下的回复,当即气的七窍生烟:“好个大卫,自诩什么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到底也不过是趁火打劫的人罢了,实不配做我们的宗主国!”
夏国使者此言,迅速传到了皇帝陛下耳中。
彼时,皇帝陛下正与卫景晔用晚膳。
卫景晔闻言,当即皱眉道:“此人莫不是脑壳有包?”
皇帝陛下好笑道:“晔儿何出此言?”
卫景晔道:“若不是撞坏了脑袋,如何会出这般胡话来!”
皇帝陛下却知道夏国使者此话何意:“那使者不过是想要博取那些酸腐儒生的同情罢了。”
卫景晔不解道:“怎么还会有人同情夏国?”事情起因不是已经经过戏曲演绎传播出去了吗,这事无论从哪里看,他夏国都不占理啊。
皇帝陛下显然对某些人的想法知之甚深,便耐心解释道:“这世界上总有些人把面子看的比性命还重,他们不肯正视如今的现状,还沉浸在大卫强盛时的幻想中,总以为大卫应该有大国气度,理当施恩于人。”
卫景晔无语道:“这是病,得治。”
皇帝陛下接连听到卫景晔两句“名言”,虽粗俗了一些,但细品之下却是余韵悠长,不禁大笑道:“晔儿的对,这是病,得治。”
可惜的是,这病却不好治。
没过两天,皇帝陛下便收到了许多弹劾折子,皆是指责皇帝陛下的。
中心意思大概是:陛下啊,那夏国顶多就是一只汪汪,汪汪咬了咱一口,咱不能咬回去啊,不然那和汪汪有啥区别?汪汪不听话,咱给他口吃的哄哄也就老实了,何必非要跟它一般见识呢,这让其他附属国怎么想?我们知道陛下这么做是为了出一时之气,可这样脸面上多不好看啊,这不降低了咱们大卫的档次吗,完全没必要啊是不是!
皇帝陛下难得的没有发火,反倒津津有味的将这些折子看完了,末了还道:“看样子,大卫有病的人还不少呢。”
皇帝陛下觉得,该是给他们治治病的时候了。
作者有话要:感谢在2020-05-260:34:2020-05-20:44: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好大一只鸡腿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