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战报

A+A-

    白医师一跃成为皇帝宠臣,端王府喜气洋洋,东宫龟缩不出,没有半点动静。

    边关战火重燃,依旧是西北边那些个游牧部落南下劫掠,某日夜里趁人不备偷袭方城,和提前混入城中的内应里应外合,险些杀大盛军队一个措不及。

    更要命的是,那内应悄悄潜伏在人群中,暗中放冷箭刺杀卫国公宋澈和一干嫡系亲信,箭上还涂了剧毒!

    若真叫其得,边城群龙无首,军队哗然大乱,蛮族攻城略地,百姓必将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方城陷于敌,若北齐再出兵掺和,邻近的几座重镇都可能受到牵连,昔年国土被窃的惨事将重新上演!

    这道八百里加急战报呈上御案时,皇帝只看了个开头就神色凝重,看到后面才渐渐松开眉头。

    战报中写明,幸得天子庇佑,卫国公等人早有防备,并没中蛮族毒计,还当场活捉了那几个放冷箭的内应,严刑拷打逼问出了蛮族勾结北齐进攻大盛的阴谋。

    卫国公率领边军,牢牢将方城守住,并没让城外蛮兵攻进来一个人,还略施计,挑拨蛮族和北齐之间的关系,既解燃眉之急,又能坐山观虎斗,轻轻松松化解此次围城之困。

    看完战报,皇帝龙颜大悦,文思如泉涌,当场写下一篇骈文褒奖卫国公和边军将士,卫国公府也接到了不少赏赐。

    一时间,蠢蠢欲动要去端王府“再续前缘”的墙头草又少了一批,气得端王、赵王妃二人破口大骂。

    年前庶务繁琐,因卫国公立功,上门送礼的人比常年更多,导致郑氏又想抓程初芍当壮丁帮忙。

    程初芍和宋珩都为卫国公顺利度过死劫感到开心,可她着实分身乏术,仔细思量过后,直接跑到老夫人面前提意见,让宋琼跟着郑氏打下,顺便学一学怎么管家。

    老夫人最近在娘家子侄中帮宋琼挑夫婿,也觉得这主意不错,直接拍板定下。

    她也知道程初芍近来在忙什么,事关孙儿康复大计,还能跟福宁长公主、李郡王妃这样身份的女眷交好,又能治病救人,可以是一举多得,这比什么家务都重要。

    推掉烦人的庶务,程初芍则安之若素,继续她的偷师计划,时而乔装打扮一番去找老头儿,时而光明正大出门拜访李郡王妃或其他夫人,没有一日得闲。

    虽然这忙碌在郑氏等人眼中有些不务正业,但,李郡王妃看着自己光洁如新的脚掌,竟抱着她喜极而泣,了几箩筐的感激话。还什么,要不是程初芍父母健在,她都有心收程初芍做个义女了。

    福宁长公主的妇人病也彻底康复,其他几位夫人的老毛病也有所缓解,唯一还没解决的棘问题就是那位疑似乳岩的甄夫人了。

    甄夫人是几人当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夫君在外地任知州,家里在京城没什么份量,不过,甄夫人自己年轻时和李郡王妃交好,故而一直在这个圈子里。

    许是两人并不熟悉、缺乏信任的缘故,当日,程初芍问她具体症状,甄夫人得不够详细,影响诊断。后来虽在老头儿建议下换了个方子,但,正如老头儿所,这方子见效慢,远不如针灸。

    程初芍也跟甄夫人委婉提过针灸的建议,可,后者一听要在她面前脱掉上衣、还要在胸乳上扎针,立刻连连摆,死活不肯答应。

    虽然有点遗憾,但程初芍也没法强迫人家接受治疗,只能退而求其次,教了甄夫人的贴身婢女艾灸法,送了她一盒精制艾条。

    这个治疗方案相对保守,效果也是有一点的,起码不那么痛了,可摸上去还是硬邦邦的,让甄夫人很是发愁。

    人都怕对比,年前的一次聚,甄夫人通过李郡王妃之口得知,当天给程初芍开过方子那几人的症状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李郡王妃本人,基本上算是好全了。

    细问过后才知,李郡王妃之所以好得最快,是因为她多管齐下,吃药针灸贴膏药,而症状又在体表,相较体内更容易拔除。其他几位夫人只是单纯地吃汤药,有的人还不大信赖百草堂的药,自己按着药方子去杏林春抓的。

    甄夫人就有些动摇,李郡王妃再一劝,她就彻底心动了。

    反正她一把年纪了,又不是闺阁少女,身材走样就走样吧,想来程初芍也没胆子对外宣扬。至于身体接触的问题,就当是平时婢女伺候自己洗澡算啦。

    想通之后,程初芍就开始给她针灸,还化用了不少偷师学来的精髓。

    甄夫人本来打算忙完年节再治病的,却被李郡王妃劝服,直接将家事扔给儿媳妇,自己撒不管,只一心调理身体。

    在程初芍的努力下,等到除夕前几日,甄夫人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虽然还能摸到肿块,但已经比先前缩些许。

    甄夫人既高兴又懊悔,只恨自己先前太矜持,浪费了大半个月时间。不然,不定还能赶在过年前好起来呢。

    年节既到,她也不好意思再麻烦程初芍跑来跑去,只约定元宵节后再开始第二个疗程,过年期间照旧以艾灸之法替代,也可巩固疗效。

    家家户户忙过年,卫国公府也忙碌非常,四处张灯结彩,年味浓郁。

    宋琼跟着郑氏打下,学了些东西,但更多时候是被那些繁琐的规矩、长长的礼单弄得头晕目眩。相比之下,被罗氏带着打点相关庶务的陈氏就从容得多了,显然是在娘家认认真真学过的。

    罗氏婆媳二人回到自己那房,少不了要笑话一番大房的狼狈,所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郑氏管家管得一团糟,娶个儿媳妇也是不中用的,将来这个家没准还真要留给二房来当。

    这些话或多或少吹到了老夫人耳朵里,后者特地把程初芍叫过去谈话,语重心长告诉她管家的重要性。

    程初芍也知道她不可能逃避一辈子,不过,她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跟打理产业、给人看病相比,打理庶务真的不是她的心头好,尤其是打理整个偌大国公府。

    她也不好无视老夫人的好意,只推明年开始可以慢慢接,届时宋珩康复了,她就不用一门心思扑在学医上了。

    老夫人对这个表态感到满意,只是有些担忧,孙儿明年到底能不能好起来。

    结果,大年廿八这日,宋珩就扔掉了拐杖,一身清爽地站到了她面前。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