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一波又起

A+A-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在京中掀起轩然大波。

    虽然平阳伯府出面辟谣,但架不住那该死的落跑质子晏子安真的回国了,还把北齐太子给干掉了,这个消息也就是这一两日传回来的。

    当然,北齐太子是不是被他干掉的还不可知,但,如今的北齐太子确确实实是死了。

    事情起因是,缠绵病榻的北齐皇帝某日从昏迷中迷迷糊糊醒来,却看到来侍疾的北齐太子正和某宫妃行不轨之事,就在皇帝本人的龙榻边上!

    身体本就不妙的北齐皇帝差点没被当场气死,好在此人也有些心,硬生生忍了下去,隔日召来诸多心腹重臣,一面重病围住宫城,一面拟旨把太子给废了。

    当日,北齐太子就羞愤自尽了。

    北齐太子死后几天,晏子安就平安回到国都,痛哭流涕,膝行到皇帝面前诉思念之苦。

    许是刚死了个儿子的缘故,北齐皇帝心肠柔软了些,看这个多年未见的儿子也有些顺眼。

    虽然这儿子的出身确实低微了些,但,能杀出重围孤身逃回国都,可见也是个有本事的。太子刚死,他身体不好,总要考虑立储一事的。多个能干的儿子,也是多一种选择嘛,有利无弊。

    潜伏在北齐的探子将这些事传回大盛后,皇帝沉默良久。

    平阳伯又进宫跪地哭诉了,从祖上对皇家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开始,再到对四女儿的人品剖析,就差没掏把刀出来剜心自证了。

    皇帝本来那丁点疑心也被平阳伯哭跑了。

    程初柳为人如何他不算了解,但,皇帝爱文赋爱才子,程初柳这样的才女怎么会沦为跟敌国暗通款曲的细作呢?

    就算姑娘年纪不大,被晏子安哄骗了一颗心,也不至于抛下一家人,干出通敌卖国的事吧?

    纵是她真有这个胆子,那重要军是什么?谁给她的军?平阳伯这个老糊涂?

    卫国公的来信很快填补了那道弹劾他通敌卖国折子的逻辑空白。

    晏子安之所以能顺利突破边军防线回到北齐,确实有大盛势力出相助,但这股势力神秘莫测,就连卫国公也没打探出来底细。为了阻截那些人护着晏子安离开,端平长公主的儿子傅文瑄甚至受了重伤,送信来时还昏迷不醒,高烧不退,非常危险。

    除卫国公之外,边军中也有其他人来信京都加以佐证,表示傅世子带人巡逻时确实发现了晏子安混迹在一行药商中间,正欲抓捕,却被突然出现的神秘杀所伤,混乱中晏子安逃走。留下的药商队伍中大部分人都不知情,唯有带头的那个嘴硬,还在严刑讯问当中。

    卫国公虽然执掌边军多年,但边军并非铁桶一块,皇帝也不可能放心让他在北边搞一言堂,少不了安插一些自己的心腹过去。

    这些人的辞跟卫国公互相印证,可见此事证据确凿,并没有可疑之处。除非那些神秘人乃是卫国公暗中豢养,否则,那所谓的通敌卖国罪名是不能成立的。

    可,发现晏子安行踪的傅文瑄又是领了卫国公的命令出去巡逻的,若卫国公通敌,有意送走晏子安,那他何必多此一举让傅文瑄去搜人呢?

    若卫国公是贼喊捉贼、故意混淆视听,可这样做除了暴露他豢养了神秘杀,还有什么好处?

    再者,傅文瑄出去了好几天才遇到晏子安,这几日期间行踪不定,难道他也能对傅文瑄的动态方位都了如指掌,精准无误地让他们遇上,再安排这么一场大戏?

    皇帝觉得,他那位岳父没那么蠢。

    看到晏子安负伤逃走这一条讯息时,皇帝总算松了松眉头。

    傅家那子武艺不错,他拼着受重伤也要挫晏子安元气,应该是从卫国公口中得到了指令,或是猜出了什么。

    除了明面上的折子,卫国公还递了封简短的密信给皇帝,很直接地,晏子安跑了,不过被他拐去的程初柳留下了,正每日以泪洗面地守在傅文瑄病床边,问皇帝是否要把人送回来备嫁。

    皇帝思索片刻,当即做了决定。

    反正北齐太子死了,这门亲事还不知做不做准,倒也不急着把人接回来。就算要嫁,京城也还有个假郡主顶着呢。主要是,傅文瑄是皇帝的亲外甥,这程初柳又像是和外甥有情,他怎么舍得从重伤垂危的外甥身边把人抢回来送去和亲唷?

    先头跳出来指责卫国公通敌卖国那人被皇帝大骂一顿,反过来以污蔑忠臣的名义将人停职,又着大理寺调查此案。结果不等大理寺弄个章程出来,那官儿就在家自尽了,很是干脆利落。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有人皇帝偏袒老丈人逼死忠臣,有人是奸人作祟、故意离间君臣。

    但,更多人关注的还是那场悬而未决的和亲盛事。

    北齐太子不是以个人名义、而是以北齐名义发的国书,求娶大盛贵女,以结两国之好。大盛这边也回了国书,定下婚事和婚期。两边都好了,结果北齐太子突然嘎嘣死了,这事该怎么办?

    婚事是取消呢,还是换个太子继续进行?

    鉴于年前打了次胜仗,大盛这边占了上风,这会儿倒也不心虚气短,只一本正经递去国书询问此事,顺便又就晏子安那事敲打一二。

    最尴尬的还是北齐国内,好的联姻对象死了也就算了,死得还这么不光彩,你瞧瞧人家大盛国书上怎么写的,整个就在不带脏字地讽刺咱们呐。

    反正咱们国君身子骨也不大行了,要不,还是赶紧立储,跟大盛把这婚事续上?

    可是,立谁呢?

    众纷纭,反正,没人愿意立刚逃回国、惹恼了大盛的蓝眼睛皇子,大多数人都觉得该在仅剩的成年皇子里挑,毕竟主少国疑嘛。

    就在北齐朝堂为此事吵昏了头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齐皇帝的病居然有了好转,而这都多亏了晏子安从大盛带回来的好药!

    北齐大臣恍然大悟,怪不得陛下不怪晏子安私逃呢,敢情是早就知道儿子要给他献药了。

    北齐皇帝渐渐康复,看晏子安的眼神也一日日温和,甚至还破格让他入朝观政,把其他皇子气了个仰倒。

    好不容易才把老头子熬快死了,你这混账突然把老头子救活,这简直是不给咱们活路啊!

    不过,这什么神药啊,老头子看了那么多御医大夫,都最多活俩月了,怎么就真救活了呢?

    为防万一,他们是不是也该派人去大盛收购点保命神药备着呢?

    此刻,被北齐皇帝温柔注视着的晏子安也陷入迷茫。

    他不就是献了点看起来花团锦簇、外强中干的所谓大盛特产保健品和几味调理身子的丸药么,那病恹恹的父皇怎么真就好起来了?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吗?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