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一劳永逸

A+A-

    宋珩也跟着皱眉,轻声道:“傅世子初初得知真相,就给陛下来了信,求他高抬贵放过程初柳,放过他们这对有情人。如今他重伤初愈,听刚醒来又发了急件入京恳求。我看,陛下多半也有将错就错、成人之美的意思。”

    事实上,皇帝本来也打算顺了亲外甥的意,让程初蝉这个“外室之女”按计划替嫁,反正平阳伯府不为自家闺女讨公道,他这个男方人也不亏。

    可问题是,北齐太子死了,晏子安得了器重,还成了新太子!

    要是真把假郡主嫁过去,被晏子安认出来,不定会以此为借口发兵南下。即便不到兵戎相见的地步,恐怕也要心生恨意,以致两国关系愈发僵硬,和亲也就得不偿失了。

    勒令边军将真郡主押送回京和亲,这也不是不行,可皇帝有点怕把长姐的独苗苗气死了,断了静安侯一家的香火,将来没脸见端平长公主。

    要不,直接让和乐郡主“病逝”,换个人和亲?

    可要是“病逝”,将来他外甥要以什么名分娶那程四姑娘?还有,本来老实配合替嫁计划的另一位程姑娘又该怎么安置?总不能又以平阳伯的多情名声为由,给他生生造出两个大闺女来吧?

    皇帝正为外甥这事头疼不已,北齐又来信了,果然是为了那桩婚事来的。

    齐帝在信中一派诚挚,先是缅怀过往和盛帝的“兄弟情谊”,拉一拉家常,然后痛陈自己接连丧子的苦楚,完了又把新太子晏子安夸了一通,更感谢盛帝大公无私,这么多年替他教养出了个好儿子,将来新太子一定会承他这份情,两国边境永归和睦,云云。

    总之,套话了一大篇,才进入正题,就是要把之前那桩婚约续上。

    齐帝大骂之前的废太子不争气、德不配位,要娶盛国郡主,居然还不主动把身边妻妾全部遣散,可见全无诚意。相比之下,新太子就洁身自好多了,又因在盛国求学经历仰慕盛国文教,做梦都想把才华横溢的和乐郡主娶回家供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呢!

    盛帝只得去信跟端平长公主讨主意。

    长公主远在东南大营,早就知道儿子“英勇负伤”,本还担忧里夹杂着一丝欣慰,见信后气得一整天没吃下饭。

    臭子还真是能耐了啊,本来不声不响的,答应了她的安排,她还当他是死心了,结果临出发前一天才来跟她定什么三年之约。

    她想着,三年后那姑娘也成老姑娘了,若她真能耐住寂寞等他三年,她也不是不能松口。

    可这姑娘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先是勾得北齐质子求娶,后被其裹挟北上(天知道这慢慢数百里路上有没有发生什么),在边境上痴痴缠缠,如今还能动臭子为她舍命相换

    最要命的是,她身上还挂着个郡主名头和一门显赫婚约呢,臭子想虎口夺食也不是这么干的呀!

    恰好静安侯回来用饭,得知此事隐情,也大皱眉头。

    长公主的意思是,这女子颇有祸水资质,还招惹上了敌国新太子、未来君王,若真遂了儿子心意隐姓埋名娶回来做儿媳妇,只怕后患无穷。

    那晏子安未必能干得出为得到此女大兵压境的事,她也不信世间有这样愚蠢的情种,可,要是晏子安在此女身上做文章,借此发兵滋事呢?

    长公主倒不畏惧晏子安未来的权势,不愿惹麻烦,而是因为,她跟程初柳压根不熟,没情分可言,也看不出此女有什么过人的品行潜质,在京城那几年她也没得过此女的任何孝敬好处,凭啥叫她为着个陌生女子跟北齐结仇?

    儿子是情种,她脑子可还清醒着呢!

    长公主一拍桌子,就要派二十侍卫北上,以养伤借口把傅文瑄带回来,顺便帮他长痛不如短痛。

    静安侯恨不得打儿子一百军棍,也觉得皇帝不该心软,却也不认可妻子的铁腕。

    可,继续替嫁不现实,把真郡主送去嫁人儿子恐怕要疯,报假病逝又容易惹来晏子安记恨。

    条条路都堵死了,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

    既然堵死这几条路的关键都是晏子安,那么,让北齐换个新太子不就完了?

    晏子安若倒台失势,或是直接嘎嘣死了,不管这亲还和不和,送谁去和,问题都不大了。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儿子娶媳妇那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决心把晏子安干掉,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收到长姐密信时,皇帝呆滞片刻,而后抚掌大笑,心道长姐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彪悍。

    关键是,端平长公主也挺识趣,不会傻乎乎自动请缨去干这事,而是让皇帝定夺。

    年节时太子那么一番辞确实动了皇帝,再加上晏子安这神出鬼没归国、巴结齐帝、斗垮兄弟的段也让他记忆犹新。

    这是个狠人,若让他成为北齐君主,大盛将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前几天还在为死对头齐帝病情好转的消息烦恼的皇帝心情舒畅许多,毕竟,齐帝活得好好的,晏子安就没法立马上位。

    再者,晏子安归国短短时间,兄弟们死伤过半,虽然明面上看着与他无关,甚至他自己也遭人暗杀,可总有人心里雪亮,看出这是头孤狼,心有测测。若齐帝也跟着死了,他杀父弑兄的名头就要摁不住了。但凡他聪明点,都知道该徐徐图之,至少让齐帝多活个一年半载再翘辫子,他还能趁这段时间笼络朝堂势力,一举两得。

    对大盛来,刺杀敌国太子是个艰巨任务,寻常法子一年半载的时间恐怕不够用。

    除非,借和亲的婚礼之际下!

    皇帝主意既定,当即招来张千,着人秘密安排下去。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皇帝经过此事看太子愈发顺眼,觉得儿子跟自己站同一阵线,便也没瞒着他,还偷偷拿这事来考校他会怎么应对。

    宋珩闻讯后斟酌再三,终于做出决定,主动进宫求见皇帝,并讨了个密旨下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