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赵四去哪了
第3章赵四去哪了
面对秦理的这个问题,几个人选择了沉默,最后还是谢玉堂开口了,“秦县令,您的对,主要是哄抬物价之后他不再过去,到最后百姓们卖不出去,吃亏的还是百姓。”
看得出来,谢玉堂在邻水县的人缘不错,他这番话出来,立刻有几个人随声附和起来。
既然统一了思想,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变得轻松愉快了许多。
很快关于常见草药的价格便拟定出来了。
秦理命人抄了一份,交给程晓亮带走,“再有人去收草药,你直接告诉他要按照这个价格。”
带着这份价格,程晓亮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北山村。
对于他来有了这份价格,白和就很难在这村里收兴风作浪了,而谢玉堂的处境一定会缓解不少。
价格搞定了,可是村民们里药材已经卖完了,要想继续跟谢玉堂合作,那就必须得再带领村民上山挖草药。
而这一次程晓亮选择了更加严苛的制度,人参王周围的人参也不许再动。
经过几轮的采摘人参已经被采的差不多了。所以必须要适当的留一些。
所以为了不空而回,他们不得不往更高的山峰爬去。
好在,这山足够大,物产足够的吩咐,虽然没有了人参,灵芝这样珍贵的草药,但是一些寻常的草药却是不会让村民们空。
这边村民的生活工作进入了正轨,程晓亮知道自己又该前往长安城了。
长安城外
曾经沈万年的府内
一溜烟儿地建起了几十座的烘干炉,看到这宏伟壮观的一幕,程晓亮不由得感叹。
这执行力果然是强的一笔呀,也就难怪太宗皇帝能够成为千古一帝。
更让他感到诧异的是,太宗皇帝专门派了黄博来协助他管理。
见到了程晓亮到来,黄博上前施礼,“程郎君,我们已经等候你数日。”
程晓亮点点头,心的摘下自己的包袱。
包袱里装的是他在后山风干好的四种蔬菜,这是要用来测量烘干是否完全的重要标准。
他打开包袱把每一包菜一一对黄博交代清楚,黄博听了之后忍不住感慨这么绝妙的办法,自己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耗费了足足一天的时间,程晓亮才让这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这边安顿好了,他可以抽点时间去看一看自己的菜摊子。
来到东市眼前的一幕,让他有点儿目瞪口呆。
摊子前面赵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陌生中年男子。
陌生男子的菜卖的很快,不到中午菜就卖光了,趁他收拾摊子的空隙,程晓亮凑到跟前,低声问道,“你是何人?赵四去哪了?”
中年男子闻听,抬头看了看程晓亮,先是一愣神,旋即带着几分惊喜,“敢问您可是程晓亮,程郎君?”
程晓亮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中年男子神情间立刻多了几分恭敬,“程郎君,咱们换个地方话。”
完中年男子三下五除二收拾好了摊子,跟相邻的摊位打个招呼,便急匆匆转身而走。
程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随着他转了几个圈,最后却转到了花的住处。
睹物思情,程晓亮又一下想起了惨死的花,心里不免有些沉重。
来人推开院门,站在一旁对程晓亮做了一个请的势。
程晓亮也不客气,大踏步迈进了院子。
中年男子回身关好院门,这才紧走几步来到程晓亮面前弯腰施礼,“石梁见过程郎君。”
石梁!好陌生的名字,似乎赵四也从未对自己提起。
“我问你,赵四去哪了?”
石梁犹豫了一下。
见他不答话,程晓亮的语气也严厉了几分,再次发问。
“你回答我。”
石梁又待了几个弹指,最终才下定了决心。
“程郎君,本来二爷和四爷不让我跟您的。”
二爷,程晓亮大概推断的出,应该就是赵四提起过的二瘸子。
可是把他俩称作爷,可见这个石梁的地位似乎更低。
“他俩到底去哪了?”
“程郎君,他俩要追杀萧腾,为花报仇。”
这。
听到这个,程晓亮气的一跺脚。
杀人偿命不假,可你偿命总得分个时候呀。
萧腾前脚出长安城,后脚被人杀,这傻子都能猜得出来是谁干的。
“他们去哪了?走了多久了?”
石梁犹犹豫豫的道,“昨日便走了,要往蒲津渡,在那里截杀萧腾。”
蒲津渡,程晓亮是知道的,这可是唐朝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渡口,去往黄河北岸,多半要经过此处。
可是这么重要的地方,朝廷自然是会派重兵把守,有什么风吹草动,喊一嗓子就会招来官军。
所以两个人在这个地方动,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程晓亮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骑马奔向蒲津渡口。
从长安城到蒲津渡差不多要走两天,,快马加鞭也要一天。
按照石梁所,昨天赵四他们骑马走,今天应该到了。
所以自己要尽快蒲津渡,或许还能阻止这一切。
程晓亮推断的没错,此时的赵四和二亲自已经到了蒲津渡五里外的十字路口。
路边有一个凉棚。
棚子里几张简易的桌子,一个须发洁白的老者,在卖着止渴的凉汤。
从早上到现在,两人已经喝了不下五碗汤,喝的肚子里咣当咣当全是水。
盯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二瘸子忍不住的低声问道,“老四,你确定今天真的能来吗?”
赵四点点头,又端起碗来喝了一口,“这已经是第五天了,就算走得再慢也该到了。”
二瘸子站起身来,“都憋出个球来了,我出去走走。”
看着二瘸子一瘸一拐的在路边溜达,赵四无奈的摇摇头。
自言自语的道,“沉不住气,难成大事。”
事情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般容易,两人从午中午又等到了天黑,依旧没有等来他们所期盼的人。
客栈!不存在的,对他俩来在野外住宿那就是家常便饭。
白发老者准备收拾摊子打烊回家,见两人还赖着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