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95章旧事

A+A-

    朝堂上发生的事,传到外头来,不过须臾的功夫,早朝散,不到一个时辰,苏阁老长子苏追当朝为镇远将军厉晦翻案一事,帝王震怒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朝野。

    便是阿梨,也得知了家里出事的消息,当即叫冬珠吩咐下人套车,自己要立即去苏家。

    还未出门,便被匆匆赶回来的谷峰拦住了。

    谷峰恭敬拱,将人拦住了,道,“阁老有话,请世子妃在家中好生养胎,不可掺和苏家之事。”

    阿梨一听,脸都白了,她只知道兄长在朝堂之上,惹怒了陛下,被当朝下了狱,但并不知其中利害关系,此时听谷峰带回来的话,爹爹竟连她回去都不许了,一颗心当即提了起来,只怕这事不了了。

    谷峰见世子妃白了脸,忙缓了语气,低声道,“世子也道,请您在家中歇息,您尽管放心,他一定会不遗余襄助阁老和苏将军。”

    阿梨还未话,便又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是旁人,而是婆母侯夫人。

    侯夫人匆匆赶来,见阿梨还没出门,先松了口气,挥退下人,拉了阿梨在身边,道,“我知你心焦娘家,但你一个妇人,便是回去,也帮不上忙,更何况你腹中还揣着一个,只怕回去了,还要旁人照顾。不如留在家中,头的事,自然有三郎。”

    阿梨被这般劝过,只得点了头,回了世安院,叫嬷嬷回了娘家,打听打听是何况,又将带来嫁妆中的银票金银尽数取了出来,全塞给嬷嬷,道,“我也帮不上么忙,你将这些给我祖母,务必让她收下。祖母若不收,你便与祖母,那我就亲自过去。”

    嬷嬷应下,赶忙一阵跑出去了。

    阿梨坐在屋里,一整个下午,都坐立不安,连岁岁都察觉到了母亲的不对劲,乖乖靠在母亲身边,一声不吭陪着。

    直到日头彻底偏西,头才传来丫鬟请安的声音,“见过世子。”

    听到这声音,阿梨犹如见到救星一般,下意识噌地一下站了起来,跑疾步奔了出去,见到进门的李玄,悬了一日的心,忽的便落了地,仿佛有了归宿般。

    李玄见阿梨这幅模样,知道她定然吓坏了,但今日一整日,他都在宫中,除了让谷峰回府简单传个话,确实没法子太多。他抬挥退下人,上去拥住阿梨。

    两人抱在一处,阿梨的泪便掉下来了。

    她现在有了身子,嬷嬷都盯着,不许她哭的,她先前一直忍着,想着便是哭哭啼啼的,也没什么用处,可是此时见了李玄,眼泪却一下子不受控制了。

    李玄轻轻拍着阿梨的背,轻声哄她许久,拉着她坐到榻边。岁岁方才就被嬷嬷带出去了,屋里只剩下夫妻二人独处。

    等阿梨止住了泪,李玄开了口,尽可能把话得委婉,道,“阿梨,你先别急,你哥哥的事,还未必严重到那个地步。今日朝堂之上,你兄长提出要为先镇远将军厉晦翻案,陛下的确动了怒,但你兄长军功在身,方得胜归来,是有功之臣,陛下只以他罪臣之后的罪名,暂时夺了他的官职,入狱待查。但厉家叛国一案,被这么当朝一闹,不重审都不行。”

    阿梨对朝堂之事知之甚少,却也从李玄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了当时的千钧一发。她有些紧张地仰脸,嗓子眼有些发紧,“若是翻了案,哥哥便无罪了,对不对?厉将军若是被冤枉的,那哥哥罪臣之后的身份,便不存在了。”

    李玄点了头,道,“是,所以你不必过于担心,若能翻案,一切都好。”

    其实这事起来,李玄是赞同苏追的做法的,虽然冒险,可却也不失为一个法子。这种事,若不是当朝提出来,陛下怎会被逼着不得不点头重审?毕竟事关先帝,厉晦叛国一案,是先帝上过的明路,身为人子,自然要维护先帝的身后名。

    可今日这么一闹,不重审是绝不行的,苏追本是有功之臣,死也要让人死个明白,否则岂不寒了武将的心?

    更何况,当年的案子疑点重重,厉晦伏法后,厉夫人次日便自缢于将军府大门之,一袭丧服,临走前嘶声竭为亡夫喊冤,以死明志,当时便轰动了整个京城。

    如今苏追以厉晦之子的身份,请求重审,当年的事,一桩桩一件件,便都被翻了出来。

    朝中对于重审此案的呼声,居然比李玄想象中的要高出许多,只怕当年对于厉晦叛国一案,不少人都在心中有所质疑,只是多年过去,厉家又无后人,便也无人敢开这个头。

    但重审是重审了,能不能有个好结果,却又是另的。

    这些话,李玄自然不会给阿梨听,如今阿梨正怀着身子,是最不能操心的时候。他方才与岳父一起出宫时,岳父亦一再嘱咐,不许阿梨掺和到苏家的事里。

    李玄只隐下这些话,道,“厉晦一案,陛下有意交大理寺和刑部共审,我会想办法替你兄长翻案。只是岳父得对,你如今身子重,最好是不要掺和进此事,否则言官若盯着我与苏家这层亲眷关系,上奏陛下,我便不得不避嫌了。”

    苏家的事,事关阿梨,李玄不可能置身事,但他看得出,无论是苏追,还是岳父苏隐甫,似乎都不愿意他插。反正他这个身份,不方便做得太明目张胆,反倒行事隐晦些,关键时刻才好出力。

    阿梨一介妇人,并无么太多的法子,自是李玄什么,她便信什么,接连被爹爹和李玄这么劝,她也只得点头,答应下来。

    厉晦叛国一案,正式重审,不审看不出,这一审,倒真的审出点问题来了。

    午后,李玄坐在官署内,垂眸翻看着卷宗。

    他与苏家那层关系,李玄虽未刻意避嫌,但也没有太过主动,此案由大理寺与刑部共审,起来,刑部与大理寺一贯不合,唯独李玄是个例,他既在刑部待过,也在大理寺待过,两头关系都处得还算融洽。

    如今他要卷宗,旁人也都愿意与他方便,便是原本忌惮他为舅兄出头的刑部尚书,见他这般避让,都投桃报李,命人将卷宗及其它东西,一并送了过来。

    卷宗很厚,但真正值得看的,也就最后面那几页。

    那一年西北战乱,长秦关失守,西北前后一共折了两位大将。先是当时镇守西北的大将殷擎,战前酗酒,于军营中蓄妾,大败于阵前,被当时的监军一封折子递到先帝跟前,先帝震怒,直接撤了这位殷将军的职,命当时留在京中,陪伴身怀六甲的妻子的厉晦前去。

    厉晦领命前去后,接了殷擎的职,挽狂澜,夺回了长秦关,却仅过数日,便又丢了。此时又是那位监军出面,一封折子递到先帝跟前,这一回却不是渎职,而是叛国。

    当初的证据,是厉晦帐中丢失后出现在敌军中,后又辗转回了监军中的军报。其实并无铁证,但在当时那种形之下,接二连三的失利,前面又有个渎职的殷将军,帝王震怒,当即将厉晦叛国的罪名坐实了,也不等他辩驳,直接便派了勇亲王上阵。

    后来

    厉晦被斩首,厉晦妻子温氏殉夫,唯一的儿子则被当时还未做到阁老位置的苏隐甫收留了,以外室子的身份,带回家中。

    卷宗上所言,也不过如此,但当年真相,却是再难得知了。

    不过,光是凭那几封军报,便定了厉晦叛国的罪名,论起来,是不过去的。

    眼下当年那位监军已经来了大理寺,等候调问,若能弄清那军报是如何丢,又是如何到了监军里,翻案一,兴许并不是难事。

    纵使不能弄清,只要没有铁证证明,那些军报是从厉晦里亲自送出去的,那叛国的罪名,便不能成立。帐中人来人往,当时能进出主将大帐的,可不仅仅是厉晦一人,副将监军个个都能进出主将大帐,便是战前商议,也都是在主将大帐中。这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将军报带出。

    若无铁证证明是厉晦送出去的,他至多是个监管不的罪名。

    看过卷宗,李玄心中几乎下了定论,只怕当年当真是场冤案了。

    李玄看过卷宗,便出了门,轿子在明月楼前停下,他上了楼,推门而入,岳父苏隐甫正在里面坐着。

    李玄走进去,将卷宗的况尽数了后,苏隐甫毫不意外道,“厉将军是无辜的,当年我便认定如此,只是当时先帝震怒,谁求都无用,我白日上折子,还不到入夜,贬官的圣谕便下来了,谁都不愿遭帝王厌弃,有我这前车之鉴,原本想出声的,也全都噤声住嘴。”

    罢,苏隐甫看了眼李玄,道,“但我今日见你,不是要你替我打听此事。我另有一事求你。”

    李玄微微蹙眉,抬眼,“岳父请。”

    苏隐甫抵唇咳了几句,喉间那股痒意过去后,道,“无论发生么事,拦着阿沅,不许她进宫。”

    李玄微怔,旋即想到宫中那位谢太后,以为岳父是怕阿梨去求谢太后,虽觉得这话有些奇怪,却仍是点了头,“好,我不会让她进宫的。”

    苏隐甫罢,便不再什么,径直出去了。

    李玄起身送他,见他下了楼,没急着走,而是起身,站在窗边,低垂视线,看见苏隐甫上了辆青布马车,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得有些扭曲。

    李玄不知为何,忽的有种极其强烈的,不好的预感。

    果然,到了第二日,便出事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