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两份人情

A+A-

    “不是。”顾后直接否认了。

    “那是因为我们这里山好水好,你们喜欢田园风光?”姜玲的声音弱下去,这个好像也被否过了。

    顾后的目光落在那边的老人身上。

    “我们是为他来的,具体的情况不便透露,不过,和他建立关系对你将来有好处。”

    姜玲听到这话愣了下,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转过头上下打量他,仿佛重新认识他般感慨:“你在我心中的形象崩了。”

    年纪居然是个拍马屁的高,真是不能好,而且还用她们家的东西送人情,哼!

    “我是什么形象?”顾后眉头微皱,眼睛斜向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这样,你总要付出才会有回报,而付出后获得回报有什么问题?”

    姜玲被他的话绕晕了,而她发现这个异常聪明的孩似乎在情感认知上有点问题?过于理性,会把所有的得失计算清楚,当作公式处理。

    “话是这么,但是算得太精也不太好,难道你和所有人建立关系都要先计算过确定不亏才做?”

    “不是所有。”顾后完看着她。

    “行了,知道了。”姜玲摆摆,表示明白,她就是最大的亏本买卖,这点她很清楚。

    那边,詹校长终于有了收获。

    “这个孔雀绿釉花觚烧制得太完美了,色泽细腻,莹润透亮绝对是工艺的巅峰,能用这种器物陪葬的,生前绝对显赫,可惜死后墓穴不保”

    詹校长以托底,动作轻柔地拿起只好看的花觚,在姜玲看来就是只弧线优美的长颈花瓶,上面是个大的圆碟开口,中间细长,底部微微放大。

    姜母发现事情不对,很快便接受了厨房变成考古现场的事实,还从屋里搬出张可以用的椅子,给已经研究得入了迷的老人坐。

    “谢谢”詹校长这才想起有其他人在,想到自己在这里捣腾出这些东西还没受到阻拦,心里对这家人已经有了好感,毕竟财帛动人心,普通人看到那些金子就不能冷静了,哪还有心给他搬椅子。

    姜玲不知道自己母亲已经给她加分了,只是被他的话吸引,缓步走过去,然后看到各种色泽瑰丽的瓷器,孔雀绿、珊瑚红、天青、翠青且不器物有多精致,光是颜色就足够夺目。

    “好看么?”詹校长的声音从旁传来,带着满满的骄傲,“单色釉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姑娘,你这次有眼福了,这些在博物馆都很难看到的。”

    苍老的指缓缓抚过花觚的边缘。

    “这里有个缺口,可惜了。”詹校长眼里浮起丝怒气,“盗取它们的人太不珍惜了!”

    “什么盗这些东西是有人偷来的么?”

    姜母惊讶地瞪大眼,随即慌忙解释道:“这些可不是我们弄的,我们昨天才搬过来。”

    “没有你们,也不是村子里的人。”

    詹校长放下瓷器,叹了口气,他在这里这么多年,村子里这些人是什么情况还是了解的,如果真有盗墓贼,日子不会这么紧巴。

    姜母闻言松了口气。

    “这些东西”詹校长犹豫不知怎么开口,谁知姜母主动道:“这些不是我们的,你要喜欢就拿走,或者送到派出所也可以。”

    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她是没有任何兴趣的,甚至觉得是祸患,怕它把不该招的人招来。

    姜母的思路很正确,就是苦了姜玲,台词被抢,尴尬得不知该什么了。

    詹校长原本以为要花大力气服她,没想到能这么顺利,一时之间也是感慨,他想了想,还是向她明道:“最适合它们的地方是博物馆,我会把它们送去首都的博物馆,以后会有捐献的证书,还有奖金,就是审批的流程有些长,要多等等。”

    “嗨呀,要什么证书,本来就不是我们的东西。”姜母随意地摆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样大方的态度,更是赢得对方的赞赏。

    姜玲没有想到母亲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想办的事给办成了,一张椅子,一份捐赠,直接把好感度刷满,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反正她现在是树荫底下好乘凉了。

    詹校长想了想,找顾后要了大哥大打了电话,叫了些人来,把东西全部登记好带走了。

    临走,给姜玲她们留了电话号码,如果有别的发现,欢迎打电话给他,姜母满口答应。

    “这孩子现在念学么?”

    詹校长状似不经意地问了句,听姜母给出肯定的回答,连连点头,“好,有你这样重视教育的母亲,孩子将来的发展肯定不差。”

    姜母听到他的夸奖笑得眉眼都看不见。

    詹校长了几句勉励的话,突然提道:“等她考上重点中学,我会和在那边任职的学生下,让他多照顾她,学业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帮忙,当然,前提是要她考上了。”

    姜母听得半懂,但是对于他的好意还是连声道谢。姜玲则是不同,内心微微惊讶,这就把关系搭上了?虽然不知道他的学生任什么职位,但是能被他这样出来,这份“照顾”的分量肯定不轻。

    姜玲直到他们走得没影了,才敞开声音问:“他到底是谁?或者他还有什么身份值得你这样?”没有随身带大哥大,肯定没有顾后家富裕,但顾后家为了和他搭上关系,特意搬到这山村。

    “他本身是个受人尊敬的学者,之前在首都教学,退休后来这里办学校,用他的话是来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为了单色釉而来,办学校只是顺带。”顾后简单地了他的情况,单看表面没有有用的信息。

    “首都教书,他教的是什么?”姜玲抓住重点,“他的学生现在主要在哪个行业?”总觉得不会是重点中学的老师或者管理者那么简单。

    “经济学,各个行业都有。”

    顾后的回答让她了然。

    扼住经济命脉的桃李满天下。

    这种人太厉害了。

    姜玲脑子里闪过好几个计划,最终将目光投向顾后:“为什么把这份人情让给我?”

    “不是让给你,是把一份人情变成两份。”

    “”还真是不做赔本买卖。

    姜玲想了下,觉得他的也有道理,心里那份怪异的感觉暂时搁下,回头看那个掏空的灶台,里面的稻草已经全部取出,干干净净连点渣都不剩。

    詹校长不愧是专业的。

    总之,送走了老人和文物,姜母很高兴家里的灶台又能用了,摸着重新打开的出火口,笑得满意,詹校长真的把它修好了。

    就结果来,正是她想要的结果。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