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02血脉根基
张明月在车上了两个电话,第一个是让助理薛平平, 马上赶到步行街望月服饰店, 照顾一下父母生活, 并且给他们下手,免得他们本来已经累的狠了,还要惦记上班开店。
第二个电话就是让洪一凡和魏玲准备资料, 两个时后开会。
孙丽直接把车开到玻璃厂仓库, 这里除去洪一凡一开始组织的考核建筑外, 另外又修建了一批员工宿舍,一排全是整齐的二层楼。
水泥四百块一吨,一级河沙200块一方,菱角碎石子200块一方,钢筋2900块一吨。混合之后,就是每平米造价500块, 市场价格一万块的洋楼。
过去的几百年, 讲究的是冬天冰冻三尺,不能盖房的。不过现在不一样了, 大型工程车切开冻土, 就如同菜刀切割豆腐一样轻松。
不分春夏秋冬,预先定制模板, 组合工程车一夜就可以铺好一条马路,一夜就可以建好一层高楼。近来几年国内的建筑速度真的不是吹牛, 国外发达国家都很难比得上, 首先国外发达国家的那些员工, 他们就没有国内这种大干苦干连轴转的精神。综合调度能力也比国内菜。
中国建筑队已经走向世界,广受好评。
张明月住在第一号洋楼,先是补充了一个时的睡眠,然后简单洗漱之后,就直接去会议室开会。
通知好的各部门人员早已经在等她了。几个助理一起把一副扩大彩印的地图挂在了墙上。张明月走过去,在一路的问好声中,先是在那副地图前站了十多秒钟,她甚至伸出手去,把手掌轻轻按压在地图之上,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沉。
收敛过情绪,张明月坐了主位,开会。
首先任命魏玲老总为校长,在棉三厂的范围内开办一所培训学校,免费的课程,第一培训淘宝开店的流程和技巧,配二十台电脑,想要学字学上网的,也都可以教一教。
第二就是也可以培训一些房屋置换,房屋抵押,新房贷款的知识,出国留学的知识,大病报销的知识,棉三厂范围内的子弟,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到学校听一听。
授权洪一凡在棉三厂范围内选址,开办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前期可以做一点二手房的业务,主力还是要先把棉三范围内的产权和相关法律问题都研究透彻。
张明月开会很快,三十分钟安排完毕,散会。洪一凡和魏玲留了下来。洪总问:“老板是想在这个范围内拿一块地?”
张明月笑:“是一块地,越大越好。”越大越好,就算不能吞掉棉三厂这块地,她也要竭尽全力,吞下最大的一块。
又叮嘱了洪一凡和魏玲几个注意事项,就让他们出去工作了。
孙丽早就在一边探头探脑了:“老板,三明治热了几次,都不好了,我又让人出去给你买了米粥。”
张明月:“行。”
孙丽拿着一个巨大的保温箱,把三明治,热牛奶,米粥,油条,咸菜丝儿,一样一样拿出来。
上午十一点过五分的时候,张明月开始食用她今天的早饭。
米粥上面凝结了一层油皮儿,用白瓷勺子划开,米香四溢。吃到一半的时候,电话响了,是张妈妈来的。
“月月,你现在哪里?昨天累坏了吧?实在不行,就请假休息两天。可别做出病来!”
张明月:“我挺好,一点事儿都没有,下午就回去了,我就是担心你们别累坏了。”
张妈妈:“我跟你爸爸,身体好着那,就是担心你。什么钱不钱的,还是身体最要紧,这些亲戚朋友,都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你也别怪他们。咱能帮的就帮,帮不了的,也没办法。”
张明月:“我没有怪他们,我可喜欢他们了,都是积极向上,努力上进,努力赚钱的。我一定会好好帮他们的,大家共同富裕。”
电话那头的张妈妈还以为女儿在气话,安慰她:“你放心,一千万多是多了点儿,你爸妈能给你保的住,现在这可是太平年月。你不想出的,一分钱也不用多出。”
张明月:“咱们家怎么会那么气?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亲戚邻居,叔叔阿姨的,我肯定让所有人满意,等我下午回去,跟你们细。”
张妈妈又叮嘱了几句女儿,又夸赞了去店里帮忙的薛平平,这才挂了电话。
张明月细嚼慢咽吃完了早餐加午餐,又在棉三地图前站了一会儿,她当然深爱着自己的亲友们,也深爱着棉三厂的土地。
亲友们想要赚钱,想要发财的愿望是迫切了点儿,现在都冲着自己来了,一千万的富豪,出来都要让人笑掉大牙,真正的土豪是棉三的土皇帝孟家啊。
她忍不住又伸手拍了一下地图,这片土地和亲友,就是她的血脉根基。八百亲友不算多,八千亲友也不算多,大家发财的愿望如此迫切,什么事情干不成那?现在大家就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孟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这一世,她要撕下最肥美的一块儿肉来。这一世,她要煮出一大锅肉汤,让所有的亲友们都吃饱吃撑。
亲友们计算着烟酒糖茶的价格,亲友们评估着新婚夫妻双方的身价。亲友们鸡毛蒜皮,锱铢必较。家家都有一本账,算盘珠子啪啪响。却不知道,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最大一份家财,被孟家三代暗暗侵占了。
张明月又美美睡了一个午觉,把损失的精力都补足了,另外一边,洪总和魏总的基本工作也处理的差不多了。
冬日的太阳懒洋洋的,下午四点钟,一排车子从玻璃厂出发,直奔棉三厂。张明月自去爷爷家,其他人分头行动,筹办免费培训学校。
爷爷家里是个两居,地方,破烂多,客人多。奶奶年纪大了,精力不够,直到现在还在卧床休息。
大伯昨日大喜大悲,一开始还回光反射的数钱,现在睡了一觉,反倒撑不住了,现在已经躺到下午没有起床,反正他下半辈子就靠侄女儿了,每天躺着也可以。
张妈妈惦记她的服装店,已经去服饰店里了,张爸爸去厂子上了大半天的班,现在回家照顾老人。跟张爷爷一起在客厅里陪着客人。
慧子嫂也在,她烧水沏茶,在亲友里的口碑十分好。
要战斗力最爆表的,竟然是大伯娘,她孜孜不倦的从事着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喋喋不休的向众人推销着康利的牙膏和洗涤灵。
因为大伯娘的给力,大半的亲友都坚持不住,溜走了。尽管这样,爷爷的客厅里还是剩下了十多个人,烟雾缭绕,几乎转不开身,一个人要走动,都必须其他人站起来配合着才行。
张明月到家,看房间里实在太满了,就开大门,直接往门口一站,也不进去,张家明月,棉三之花果然如同磁铁一般,客人们被吸引,都一起跑到走廊里,围着她话了。
慧子嫂赶紧趁着机会开窗户,通了通风。
张明月脸上挂笑,点头哈腰,一辈的姿态做了个十成十。认真听取亲友们的意见。那些啰嗦着个不清楚的,还帮他们总结。
“您的意思就是想要学开淘宝店?这个好,绝对没有问题,我已经聘请了专家,办了一个培训学校,不用交钱,明天就开课,您今天先回家好好休息,明天记得早上九点过去报名就好。地址呀?把您电话写下来,明天早上会有人电话通知您的。”
“您也想学淘宝,没问题,记下电话,明天有人通知您去报名,本钱?本钱也不用担心,这个是丰俭由人的,大钱开大店,钱开店。”
孙拿出笔记本来,记下两个电话。
“您想买房?找我借钱?哎呀,王大爷,这个钱我确实没有,我自己也买了房了,再有,剩下的都开办免费学校了。不过我没钱,银行有钱呀,您留下电话,明天有人通知您去报名,培训学校会详细给你解释怎么贷款买房的,只要首付百分之三十就行了。什么首付也没有呀?那也不要紧,把您旧的房子抵押了,不就有首付了吗?明天会有人联系您的。”
想要买房子的亲友三个,孙记下了三个电话。
“三姨夫想给我表姐找工作?没问题。记下电话,明天到培训学校,专家会给她量身定制工作的,暂时找不到,也可以先培训技能那!”
找工作的记下两个电话。
“什么?孩子出国留学要借学费?这个是好事呀,我出五千。我现在也困难,再多了没有了,您记下电话,明天去培训学校报名,有人教您怎么抵押房子贷款,怎么申请国外学校奖学金,怎么在读书期间办理工许可。”
孩子上学,记下两个电话。
“什么,咱们七叔叔要筹钱做手术?哎呀,啥重要也没有命重要那,我出五千。另外这事儿,我看得我爸做主,咱们先成立一个募捐组。大头还得找厂子里报销。您把电话给我留下,回头儿我去银行取了钱,给您送去,再找几个亲戚,大家一起商量一下。”
看病求助,记下一个电话。
“什么?想让强子表哥和我谈恋爱?四代血缘亲属可以结婚,不违反法律规定!”张明月被噎住了几秒钟,咬牙切齿的:“行,把我电话给强子表哥,我们两个好好谈。”
谈对象送走了一个。
顿时天地之间,一片清净。房间里的烟气也放完了,张明月走进去,看见还有爷爷的两个老哥们儿一起喝茶。
上前问好,两位大爷都出了他们的要求。
张明月:“年纪大了,怕子孙不孝顺,以后想让我给撑腰?大爷,您真是觉得我腰粗呀?行,我给你们撑腰。其实也不用找我,真要敢不孝顺的,咱们棉三厂一人一口唾沫,他们也顶不住!”
爷爷铁哥们的问题也解决了。张明月热情留饭:“昨天不是剩了好多菜吗?我给你们热一锅,大家都吃点儿?”
大爷们:“好孩子,你不用忙,到饭点儿我们就回去了,年纪大了,血压高,不能大鱼大肉。”
张明月:“那行,你们慢慢聊天!”
轻松简单的搞定,巩固了自己的血脉根基,与孟厂长的紫禁之巅,终极决战,又添一份本钱。
都是棉三血脉,得民心者,得天下。
揽着爷爷的肩膀,问过他的身体。然后去卧室里看奶奶。
奶奶见孙女进来,就掀开被子穿衣服:“月月回来了?我给你做饭。”
张明月按住奶奶:“不用的,奶奶,您看你孙女儿也出息了,您也七十了,该享福了,以后我给您请两个保姆,一个扫地,一个做饭。”
奶奶擦眼泪,哭着笑了:“不用,咱们可不用保姆,咱们又不是资本家。奶奶手脚还行,干的动。”
张明月:“不光请保姆,我还要让奶奶住大别墅那,过几天咱们就搬家。”
慧子嫂敲门进来,给奶奶带进来一颗降压药,一杯热水。
张明月连忙接了,递给奶奶喝,一边着:“大嫂,可是辛苦您了,这才结婚第二天。”
慧子嫂:“自家人,什么辛苦?就是你送我的那套首饰,我刚才知道,竟然要几万块。可真是有点太贵重了。”
张明月:“应该的,你不是还给我买新衣服了吗?”
慧子嫂笑了笑:“我们原本不是定了过几天去新马泰蜜月旅行的吗?我想着,要不咱们全家一起去,让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散散心。”
张明月拍手:“这个主意好!晚上大家一起吃饭,商量这个事情。”
这几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旅行很流行,简称新马泰,或者单位组织,或者新婚蜜月,或者退休庆祝,经常会考虑来这么一趟路线。
可是到晚上商量之后,就只有大伯和大伯娘去。爷爷奶奶是真的年纪大了,出国吃不消,张爸爸张妈妈是一心的忙着上班开店。
张妈妈悄悄评点:“我看大嫂这今天一直定在咱家,她的意思,恐怕还是要做咱们家的媳妇。”
张明月:“在咱们家挺好啊,还能帮你分担任务那!”
张妈妈:“我就觉得别扭,她这可不是看你大哥的脸,她这个是看你的脸。”
张明月笑:“计较那么仔细干嘛那?反正咱也不看良心,咱就看行动,给咱们一份实惠,咱们就回她两份实惠。”
这么细算是有点尴尬了,嫁人不是嫁的老公,嫁的是老公的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