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收放皆第有度

A+A-

    似他们这中偏远地方,县令就是最大的官了。

    县令夫人要想把全城的钱都挣了,众人估计也是敢怒不敢言。

    但钟县令一上任,就想法子修城墙,修街面,填沟渠,也给附近寻不到事做的贫民们一份活干,有的力气大的,两三个月下来,都能挣够一整年花用的钱了岂不都是善事?

    而钟夫人出了银子,让忻城变得更为繁荣,不至于想买个略稀罕的物件都得去几十里外的城池,还不跟平民百姓抢饭碗,城中百姓自然是会念一声好的。

    不过也担心,这县令夫人花了偌大本钱,修起那么些个铺子,这城里城外的人也没什么银钱,县令夫人岂不是要亏本?

    谁想得到,先开始这些铺子都有些冷清,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可没过多久,这些铺子就红火起来了。

    那些在城里做工修城墙的工人们,上有了钱,大都是要买些稀罕东西回去给家人的。

    而稀罕东西除了这些新铺子里有,还能上哪寻去?

    特别是那些挣到了钱要娶媳妇的,一辈子就成一次亲,出更是大方。

    还有城里日子过得还可以的人家,早先去逛个街,那街面不平,还一不心就踩一坨马粪的,就进了铺子里,东西就那几样,又贵又差,看着就没兴致。

    而新铺子里都是本地少有的,物美价优,走在新修成的街道上,心情都好了,要不买点吃喝,要不就扯块新花布,总之不会空了。

    更不用,新街上还有蒙童学馆和武馆,这年头谁不盼着孩子成龙成凤啊!

    家里的女孩子用不着学文习武吧,可儿子总要去学点本事的。

    但凡家里有余钱的,也会想办法把儿子送到新街,不是学字算账,就是学些拳脚。

    这些学童们上学下学地都会经过食铺和杂货铺,里有几个压岁钱的也就都花出去了。

    总之这条新街,半年就开始盈余,肉眼可见的这些铺子都值了钱,少也是翻了三番。

    之前卖钟大人面子买了地皮的可不就都大赚一笔?

    这年头,把钱藏在家里的地窖里,可生不出钱来啊!

    这些人有拿到地皮就没开工的,赶紧请人开工,都照着钟夫人的铺子来,不然了,都精乖得很,开的铺子也是自家强项并不与人强争的不然连县令夫人都不抢旁人的饭碗,他们守家在地反而抢了,少不了要被戳脊梁骨。

    等到一年之后,新街的规模扩大了两倍,铺子的价钱又翻成了五倍!

    忻城新街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方圆百里,不光是忻城周边的人时不时来逛逛,就连临近的两座城,有工夫了都会到忻城转上一转,甚至还有从关外来的番商!

    这会儿城里的一些家境富裕的就开始悔恨了。

    早知道有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当时就该一咬牙,拿出银子来买地的!

    就算不舍得买几块,买一块,一块就好啊!

    现在一个铺子最少都值四五百两银子了,而一块地能盖出三四个铺子!

    他们错过的不是一块地,而是发财的大好会呀!

    于是就有那心地狭窄的开始在背后嘀咕了。

    县令夫人早就知道县令要在城里的各中政令,所以拍卖地的时候,人家一点也没犹豫,五千两银子出就出了,根本不用担心有风险,可普通的商家大户又哪里知道那许多?

    所以钟大人也没老百姓得那般廉洁守公,分明是借着便利让夫人敛财

    这法立刻被忻城大部人给唾骂了。

    丫呸!

    当初钟大人拍卖地的时候,可是让衙差拎着大铜锣,街头巷尾地连喊了三天。

    都得清楚明白的,一块地大概多少钱,无论城中城外,只要是本朝百姓,都能拿银子去买。

    那会儿都嫌弃是荒草糊地没人要,这会儿人家好容易修起铺子,运来紧俏物,寻来了教书先生,启蒙武师了,铺子能挣钱了

    哦!这帮人又看着眼红了!

    忻城几乎大部分都是直接间接地受惠,因此对钟大人的评价极好,但外地人不一样啊。

    初来乍到的,往新街一逛,大开眼界,再一问都是谁的产业,一听是县令夫人的就开始神色了然哦奥,不用了,知道知道了。

    这不气人呢么?

    老实巴交的就憋着这口气,那能会道的就要跟人辨白。

    可外路人他们也没见过这样的县令夫人啊,都是用自己见过的夫人来推想,无论他们啥,都是一副我都懂的同情神色

    任谁也没想到,到了年底,县衙又办了一次拍卖。

    这次拍卖,是县令夫人要把她名下的所有铺子,除了蒙学馆武馆和两间客栈之外,全都要卖掉。

    而且那个价钱也十分合适,最少的只要三百两!

    这可真是买到就是赚到啊!

    可对于钟夫人来,这不是白白把银子给浪费了么?

    城中人正是轰动又不解的时候,钟夫人邀请了本城的名流家中女眷进府做客,对着大家伙出了缘故。

    原来先前她之所以买下那么多的地,是因为县令初来,本城人还在观望,怕把银子打了水漂,所以她就拿出嫁妆买了,好给大伙做个示范。

    如今铺子虽然经营得都不错,但她也是个寻常内宅妇人,精力有限,打理那么多的账,都少了工夫照顾夫君,而且她有孕四月,将来公子出生,那更要花费精神照顾,所以要把这些铺子都转出去。

    而留下的两间客栈,一间客栈还继续经营,另一间就要改成女童坊。

    众人听了都叹服县令夫人大气不贪,实在是与钟县令匹配的贤妻了。

    又有人好奇什么是女童坊。

    钟夫人便之前开设蒙童学馆和武馆,就是想看看忻城人的向学风气。

    这一年看下来,学馆和武馆都招满了,足见忻城人对子女教养的重视。

    只是送来学馆和武馆的都是男童,女童一个都没有,但女童也是父母的宝,若是什么技艺都没有,将来怕是难有良缘。

    这女童馆里,会教几百个常用的字,算账理账,基础的纺线织布绣花女红,强身健体如骑马射箭

    各家女眷顿时动心,纷纷打听女童的入学资格,打算把自家的娃娃也送进来。

    忻城之前虽比南边那些地方要穷许多,可地处边城,民风尚武,对于女儿还是很看重的,女儿家以健壮泼辣为美,没有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因此但凡有能力送女儿去学本事的,也都愿意掏这个钱。

    钟夫人这些话传出去,不但拍卖场上许多大户捧场,就是买不起铺子的平民百姓,也要赞叹上一句,忻城这是有福啊!

    拍卖场上,孟妍名下的五十多间铺子都卖了出去,她的嫁妆翻了好几番,还得了个仁善贤良的好名声。

    后头这四年,一双儿女陆续出生,孟妍的精力就主要放在儿女和女童馆上。

    钟恒这位县令,那忙活的可就多了。

    除了跟别的县令一样,督促春耕秋收,治安审案课税之外,他还把许多精力放在各村庄的联防治保上。

    上辈子钟恒只是一名吏,也就是算算账,造几样军械忻城的民生疾苦和弊端弱点,就算看到了也无能为力。

    如今算是一方主官,上有钱有人,正好放施为。

    忻城除了气候苦寒之外,还地处边境,时有蛮族侵扰之祸。

    一般时候,蛮族也不敢明目张胆来犯,但就是股人马,装成匪徒,动不动就抢劫村寨的财物女人。

    与蛮族接壤的好些个村子,就因此废弃,然而人退敌进,又轮到其它村子受害了。

    边境附近的村民越来越少,守边可不就全靠边军,一应供给都得依赖拨划的粮饷,一旦有失,边境以及周边的城池就要陷入危险。

    钟恒想的法子便是化村为堡,全民皆兵。

    他从县城的税赋里抽出一部分,补贴给边境上的几十个村落。

    帮助村民们将房子修成地堡的样式,方便村民们在敌袭时退守。

    又有三色烟传信,一村遇袭,敌人若少,周边村可前去救援,敌人数量大,周边村则快马入城报信,组织村民们坚守或毁粮撤退。

    而坚守地堡时,所用的器械,便是当年他曾经造出来过的。

    或者因地制宜,或者诡异刁钻,总之,都是尽可能地保存自身,杀灭敌寇。

    只一年便初见成效。

    几次型的敌寇来袭里,几个蛮人就被村民们引进了堡子里的迷阵,都没有肉搏动,只是守在阵两边的村民们投石射箭,就把这些来犯的敌人给灭了。

    第二年这些型侵扰就绝迹了。

    只是敌方尤不死心,纠结了一次百人队,本想屠灭几个村子立威,谁知他们还是遇上了硬骨头。

    村民们跟兔子一样,都躲进了石头堡中,这石堡四面都是坚固的石墙,爬也爬不上,大门也撞不开,两边的箭洞里还不断地射出毒箭活脱脱成了难啃的骨头。

    既然人龟缩不出来,那他们就把这个破石头堡围起来,这里头的人总不可能不出来找食吧?

    然而让蛮人没想到的是,这些穷村民,他们还真的能在里头不出来!

    不光不出来,里头还能打水做饭,炊烟袅袅,香气飘飘

    约莫是里头的人在喝着热汤吃着热饭,貌似还杀了猪羊,而他们却只能啃着干饼,喝着凉水太可恨!

    想着里头的人存粮有限,毒箭也有数,耗也能耗死吧还没到两天,大队的边军就来了!

    之前他们抢劫可是如风如火,抢了就走,就算边军得了消息,也只能追着他们的背影吃风啊

    因此百人队的行动,除了损失了两成的战力,抢了几只零散在外没来得及赶回的鸡鸭,再无所获

    后头这三年,就是边城老百姓最为安宁祥和的时光。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