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A+A-

    呯呯呯, 摄政长公主的书房被人敲响!长公主水玉看看天色, 夜色已黑, 外面玉兔高悬, 不知道何时自己的书案前都点燃了烛台,从思绪中走出来, 长公主听着外面于一的声音。

    “令主,于八前来述职。”于一的声音压的很低, 想来也是怕扰到长公主的休息。

    “哦!让他进来吧!”长公主道, 然后她一脸的疑惑, 不是让于八安抚遂林,照看遂林县侯,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令八给令主请安!给主子道喜了!”金统领, 也就是于八手举着一个大包裹对着长公主汇报道。

    长公主一愣,看着用披风包裹的事物,长公主拧眉:“于八, 不是让你照看遂林县侯,难道最近那里很是安宁, 没有豪强再去要药方了?”

    于八举着的双手不曾放下, 人开始了奏对:“回主子的话, 一直有那不懂事的豪强想要夺取药方,不过都让的给发了,倒是有些勋贵之家,属下用上了摄政令书。”

    “用就用吧,本身就是为了防止宵!可是你不在遂林村, 而是出现在这里,所为何事?”长公主疑惑的继续问道。

    于一在旁边看着于八奏对,都不把双手的东西放下,知道于八所的就是与此物有关,他连忙拿着了那披风包裹的东西,盛放到长公主的书案上。

    “令主,请容的详细与您明。”于八站了起来,开了披风。

    “长公主请看,此乃今日遂林祥瑞!”于八指着大红薯对着长公主道。

    “奥?”听着了祥瑞两字,长公主有了兴趣,“你且来。”

    “是!禀报殿下,此物遂林县侯称之为红薯,今天遂林村大丰收,此乃祥瑞果王,此种果实经过遂林县侯栽培,于荒地亩产可大一千四百多斤。”于八有些兴奋的道。

    “什么?多少?你确定?”长公主听了后,连忙断问道,旁边的于一也睁大了眼睛。

    “禀殿下,一千四百多斤,这个是今日所有荒地的平均的一个收成,种的好的可达一千八百斤,这些数字遂林村村民都知道,是遂林县侯当面称量,肯定没有水分。”于八斩钉截铁道。

    长公主的一脸涨红:“果然是大丰收!得到的粮食比粟米多了三倍有余,于八,你且继续来。”

    于八听了,赶忙从怀中掏出三老书写的敬献文书,高举过顶:“这是遂林村三族老,齐力所写的敬献文书,是将祥瑞送给圣人,长公主。”

    于一看着了,连忙接过,激动的递给了长公主,遂林村这种红薯的作物产量如果属实,那么往年的粮食危机就解除了,大玥应该就能达到先帝的预期了吧,一人五斗六亩鸡鸭各二的,民生富足的愿望了吧。

    长公主看着了三老敬献文书,怎么也坐不住了,这真真是祥瑞啊!想想下午时分,几位皇家供奉冲天而起的画面,长公主一擂拳头,好啊!哪里是山脉里面出现重宝,明明是遂林祥瑞生。

    “备马,列队,尔等随我再去遂林村,这次的粮种已经要拿到手,这可是关系着大玥千秋万代!”长公主激动的道。

    “于八,你可是知道此物如何做了食用?”长公主虽然激动,但是也不忘了解祥瑞详情。

    于八一听傻眼了,他这是知道这个东西能吃,但是具体怎么吃,他不知道啊。

    “额,殿下,请饶恕属下疏忽,光想着遂林县侯和村民的此物能食用,但是具体如何食用,都还没有,只是此物用水煮自然能食用,其他的做法,的也不知道了!”于八完就低下了头,这真是自己的失职。

    长公主摇摇头:“你忠心爱国,想来是得知祥瑞开心太过,没事,你不知道,遂林县侯自然知道,我们这就前往,告诉公主府长史,替明早去宫里告假,就外出采风三日就归。”

    于一听了连忙遣了内侍去通知长史。而他们金卫们则陪着长公主整装出发,前往遂林村。所不同的是长公主府的后面带着了几辆马车,马车上装的是些金银之物,让马车显得笨重,行走起来要去之前那次轻骑前去的时候要慢上许多。

    坐在马背上的长公主,简直想放声高歌,困扰着长公主和圣上有关明年春耕的种粮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玉兔归巢,金乌东起,只是可能被路上的队伍弄的有些羞涩,还没有露出全脸。远远的坐在马背上,长公主看着云山雾绕的远处,疲惫的脸颊都有些舒缓了许多,夜路奔波,尤其是夏夜里的蚊虫叮咬都不是舒服的,众人身上都披着一身露。

    “这般瞅着,那遂林村倒是如隐山林的隐士啊!”长公主谈道。

    “那殿下就是那发现隐士的伯乐!”于一在旁边凑趣的道。

    于一的话逗的长公主一笑:“要真是如此便好了!只是可惜我认的这个妹妹脾气和世人貌似迥异的紧,前次给了腰牌想着她应当来拜谒,没想到左等右等,等到的是她进学天赋举子,真是让本宫意外不已!上次药方,如果不是我们得知,又是要失之交臂,今次祥瑞如果没有于八在,想来本宫就可能错过去了。真想知道这个妹有如此才干,为何不卖于皇家?”

    “想来遂林县侯有隐士之风!”于一笑着回到。

    “勋贵豪强霸占乡里,要是知道有这些好处,纵使县侯他们也敢动手,这些人被本宫那个愚蠢的弟弟养坏了!”长公主眼冒冷光的道。

    长公主从来没想到自己追逐前朝余孽,竟然让朝政流毒如此严重,以至于天灾来临,万民几乎死于旦夕。有时静下来她都在想是不是先帝放心不下她们,才有了天赋举子与自己偶遇路途。

    遂林村的村门自从求药的热潮过后,绵里得封县侯,就改为兵士守门,于八前去引路,长公主一行二十来人三辆马车,就向着绵府而去。

    一大早绵里就起来了,惦记厨间泡发的大豆,还有让石匠赶制的石磨,不等鸡鸣就起来。绵里从书房出来,直接往厨间走去,厨房的外间还有灯火,只见两个工匠还在忙碌,一个石磨已经在家仆的帮助下组装成型。

    绵里兴奋的跑了过去。

    两个工匠都和几个家仆赶忙行礼。绵里挥挥手:“石磨可是好了?”

    石匠赶忙回到:“侯爷,石磨已经制成,而且试用过,可以用。”

    绵里点头:“好好,你们赶紧把石磨清洗干净,本侯马上要用!”

    家仆们赶忙应诺,水的,拿抹布的迅速的开始清理起来,等绵里带着两个仆从端着大竹筒出现时,石磨已经可以是纤尘不染。

    绵里先是自己示意着放了泡着的大豆,然后就让一个竹桶在漏口接着,只见很多的白色的豆液都缓缓的流入到桶中,等绵里把所有大豆研磨完,厨间的厨娘们也已经在准备朝食。

    吩咐了厨娘将豆液煮开,绵里就拿着木桶盛装出来一些,然后就开始用昨夜找到的点豆腐的卤水,点上,直接白花花的开始漂浮,绵里赶忙自己亲自动手搅拌着,直到越来越多,才用棉布铺在了让木匠制的方格里,用勺子将豆花慢慢的铺满整个模具中,慢慢的装满后开始用棉布盖好,上了大块的木板开始垫上石头开始压水,这个过程厨娘们都仔细的瞅着,知道这是侯爷又有了新吃食。

    绵里等到豆腐不再出大量的水,感觉差不多了,把石块移开,只见豆腐已经成型。一大块看着白白嫩嫩的,看着就有食欲,绵里也没有想着做什么,直接切了两块豆腐,然后用蜂蜜放在了豆花上,又盛了一盆的豆浆,就端着了去了凉亭,此时天已经光亮,果然就见步琪已经由刘娘子陪着在院子里散着步。

    “娘亲,琪儿,快来用早饭!”绵里看着雨等帮着摆好了饭食道。

    “今日为何这么早?”步琪疑惑的问道。

    “想着娘子昨日受累,娘亲在这里也跟着忙了许久,我就做了些新吃食。娘亲与娘子吃吃看。”绵里着,先给两人分别盛了一碗豆浆。

    看着白色的豆浆,六娘子和步琪以为是牛乳,端着不以为意的喝了。

    步琪马上脸上就变了,牛乳虽然经过绵里的再加工腥味了很多,但是步琪还是不是很爱喝,如果不是为了腹中的孩子,步琪碰都不想碰了,因为喝的有些厌倦了,但是今天的很合胃口,还有淡淡的豆香。

    “这个牛乳不错。”步琪又喝了一口道。

    “这可不是牛乳,乃是新的吃食,你吃吃看。”绵里舀了了一勺豆花递到步琪身前,步琪看看六娘子,羞涩的接了吃了一口,立时被滑滑香甜的感觉征服。步琪接过来勺子自己吃了起来。

    对着绵里夸赞道:“好吃!”

    绵里笑着:“好吃就多吃些,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