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率队北上

A+A-

    大同江铁矿那边的矿石产量相当大,船厂新造出来的几艘船都在忙着运输铁矿石。不过青岛这边的第二座高炉还没有建设完成,而第一座试验性质的高炉产量有限,估计今年用的矿石都已经运回来了,倒是可以暂时削减一下前往大同江的船只,只留一艘保持往来联络即可,另外几艘都可以先抽调回来。

    现在,宝应附近的流民和粮食都已经完成运输,骆马湖的流民也没有多少了,那边的船只需要也大幅度减少。只是那些都是内河船,基本无法用于鲸海基地的建设,不过船上的水们倒是可以抽调一部分回来补充到鲸海基地的建设中去。

    来往于南通和盐滩岛方向的船只基本没有可以抽调的可能,不过此前提到的几个方向上的船只,已经有将近十艘,抽调其中的六到七艘应该就够用了,剩下的几艘还可以留在家中应急。

    之所以想抽调这么多船只,章泽天是打算运送一批建材之类的物资过去,到时候建设基地的时候也方便施工。并不是当地没有可以使用的建材,那边的石头和树木数量都相当多,只是采集和建筑施工都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鲸海纬度高,冬天到来得早,现在虽然是盛夏,但容许他们在那边施工的时间并不多。与其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收集加工建材上面,还不如像建设大同江基地一样,直接从青岛这边运一批水泥什么的现成物资过去更划算。

    章泽天把主管海军的孙海平、主管贸易的孙少杰、熟悉鲸海贸易情况的任大年、主管陆军武装力量和兵源的胡二狗、主管日常事务抓总的章绶等人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讨论鲸海基地的建设问题。

    之所以要在打定主意之后再讨论,是希望最终确认一下他预想的基地选址,同时也确定基地的建设规模和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

    十天之后,章家的七艘大船满载各种建材设备等从青岛启航,朝东南方向驶去。

    过去的一年半时间,章泽天基本都守在青岛,只有几次短暂的外出,他静极思动,这次力排众议,亲自带队北上鲸海,主持这次基地建设工作。

    章泽天选择新造好不久的东江号作为旗舰,这艘船是已经完成建造的四艘大船里面是体量最大的,满载排水量约有50吨,总体上是传统的福船船型,不过在建造过程中有所改进,船体比常见的福船修长一些,吃水也更深。

    船采用三桅设计,主桅顶端设计了一个瞭望台,可以让一个瞭望坐在上面并用安全带固定身体,比普通船只上面爬上桅杆的瞭望更安全。

    东江号没有像其他福船那样建首楼和尾楼,在原本首尾楼的位置上分别建成了一个半围栏结构,围栏内则各安装了一门55公毫口径的后装线膛炮,并配有摇的炮架。

    这是如此大口径的线膛炮第一次被装到章家的船上,此前这种火炮只在胶州湾的炮台上才有配备,因为章家原先的那些船只结构都无法承受如此大口径火炮发射时带来的巨大后坐力,如果强行装上船的话,恐怕开不了几炮,船就会被震散架了。

    这次造新船,为了安装这两门大炮,船的龙骨结构被特别改造,与火炮的底座相连,可以将开炮时的后坐力分散到整艘船上去。同时,为了减后坐力,还在炮口增加了制退器,并在炮架上使用了新研制出来的滑轨式缓冲器,大大降低了后坐力对船只的影响。

    后世的滑轨缓冲器要到十九世纪才会出现,在这种缓冲器上,炮身被安装在了个斜坡式的滑轨上面,在开炮的时候,炮身在后坐力的作用下沿着滑轨向后滑动,通过滑动过程中沿斜坡逐渐上升而消耗后坐的动能。后退结束之后,炮身又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下滑到原来的位置,准备第二次发射。

    其实章泽天最早是打算采用管退式的缓冲方式的,但是由于加工精度问题,炮管在滑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晃动,与缓冲器之间总有不均匀的摩擦和震动,复进之后会影响下一次发射的射击精度。更严重的是,震动与撞击会对缓冲器造成严重的伤害,几次十几次发射之后缓冲器就会破裂损坏,这么短的寿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除了东江号之外,船队的其他船上所装的口径最大的火炮只是一百公毫左右的滑膛炮,而线膛炮因为后坐力比滑膛炮大,最大只能使用5公毫口径的,否则船体结构就承受不住了。

    除了两门大口径线膛炮之外,东江号还是所有船只里面唯一装备了近防炮的,左右两侧船舷上各装了三门。为了安装这六门近防炮,东江号船舷上安装近防炮的位置上都增加了与龙骨相连的加强结构,这也是其他船只不能安装这种完全没有缓冲装置的近防炮的原因。

    因为要绕过朝鲜半岛,船队出发时要朝东南方向航行。此时洗面风向以南风为主,为偏逆风,行驶速度不快。但是到达朝鲜南端后朝东行驶,便快了许多。等绕过朝鲜半岛,穿过对马海峡进入鲸海之后,便一路顺风,以极快的速度直达库叶岛。

    这一路上极为顺利,总共近三千公里的路程只花了十八天,就到达了北海道岛与库叶岛之间的宗谷海峡。他们在这里毫不停留,穿过海峡之后继续北行一百多公里,便到达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也就是库叶岛南端“鱼尾巴”的两个分叉形成的海湾——库叶湾的最深处,这里就是章泽天打算建设第一个临时基地的地方。

    只是到了那里才发现,那里并不是建设港口的好位置。船队绕过海湾最里端,转向南航行几公里,在海岸线从向南转为向东的突出拐角处,水深条件更加合适建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