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江水犀照

A+A-

    皇帝认同王导的意见,陶侃温峤也不好什么了。

    庾亮见大局已定,站出来来:“苏峻之乱,因臣征召他到台城当大司农而起,害得太后自尽,顾命大臣卞壸父子三人皆战死,台城被焚,化为废墟,臣请皇上降罪,赐罪臣一死。”

    庾亮这是以退为进,苏峻之乱,他责不旁贷,这个时候与其让被被人弹劾,不如站出来请罪,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让别人无处可打。

    其实朝臣们也是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庾亮并非真的想死。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纷纷劝道:

    “苏峻狼子野心,心有反骨之人,迟早会反,国舅无需自责。”

    尤其是少年时期的好朋友温峤闻言心下一酸,道:“我们七个顾命大臣,卞壸已经战死,司马羕自甘堕落投靠苏峻被斩首,七人只剩下五个人,太后又**殉国,皇上还,台城化为灰烬,建康至少五年才会恢复往西繁华,国舅若死了,谁来辅佐皇上把这片废墟恢复原状?”

    温峤厚道啊,之前庾亮防着他,把他排挤出台城,赶到地方当刺史,又写信要他“不能越雷池一步”,结果温峤以怨报德,一次次帮助庾亮。

    王导晓得庾亮的计谋,如果他这个时候不开口挽留,显得他刻薄无情,可是如果像温峤那样无条件的原谅庾亮,王导肯定做不到——庾太后曾经窥觊我宝贝儿子王悦的美色!庾亮虽然把我们一家三口送出宫,但是后来找个和我儿子相貌相似的替身送到庾太后床上去了,这样做也不行,当哥哥难道不能好好教训妹妹么。

    王导心胸开阔,从不斤斤计较,但是涉及王悦,王导就那么大方了。

    王导叹道:“庾国舅的长子庾彬也死于苏峻之乱,英勇战死,庾家为国流过血,怎么能让庾国舅也去死呢。我也失去过长子,因而深知你的痛苦,但是逝者已逝,活人还是要面对现实的,死解决不了问题,活着才可以。”

    王导这句话很有水平了,即表明了自己仁德的品格,还能暗戳戳的点明庾亮必须承担苏峻之乱的责任。

    你想一死了之还赚的知错能改的好名声?

    没门!

    庾亮一听,恨不得撕了王导这张嘴!王导用最深情的方式撕毁了庾亮的借口。

    庾亮没办法,只得退一步道:“王公的对,在罪臣的罪孽还没有赎清楚之前,罪臣不能死,罪臣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皇上宽恕了罪臣的死罪,但是活罪难逃,罪臣自请辞去所有官职,带着庾氏全家归隐山林,任凭微臣自生自灭,如此,方能让天下知道全善罚恶的道理。”

    出于孝道,皇帝当然要挽留舅舅了。这是他亲舅舅,如果真由庾亮自生自灭,他这个皇帝会落下不仁的名声,毕竟庾亮长子战死殉国,太后**殉国,庾氏算是“满门忠烈”。

    庾亮为了表现自己赎罪的诚意,不顾皇帝和群臣挽留,坚决请辞,当天就带着家人坐船走了。

    陶侃听到此事,暗自腹诽:虚伪!

    王导:矫情!太特么矫情了!

    皇帝很有眼色,知道陶侃和王导都看不惯庾国舅,连忙派了庾亮的好朋友温峤开着战船去长江上头拦截庾家的船只。

    温峤道:“我年轻时好赌,站在赌船上大呼‘卿可赎我”,每次你都用钱给我赎身。我一直记在心里,现在我也来赎你一次,给你面子。你装可以,差不多就行了,别太矫情,过犹不及。“

    庾亮抓紧了温峤,却作势就要投江,“呜呜,我有罪,我错了,就让江水洗净我的罪孽吧。”

    庾亮实在太能演了。

    温峤的胳膊被庾亮死死拉住,庾亮要是真跳,温峤也要跟着下去喂鱼。

    温峤火冒三丈:你就是仗着我见不得你死!

    温峤是个恋旧情的人,只得配合出演,好歹,劝庾亮放下轻生的念头,并指挥将士抢夺船舵,把船开回建康。

    庾亮琢磨着他几次作秀,应该能够平息民间朝堂的怒火,适可而止,上书皇帝,我没脸在建康城待了,自请去地方做官,为国效力,为我自己赎罪。

    在如何处理国舅这件事情上,皇帝不敢自专,他写了诏书问王导的意见,在书中还特意用“朕诚惶诚恐的敬问王公”这样谦卑的字眼。

    须知皇帝是君,王导是臣,君无需敬臣。皇帝这样有诚意,王导备有面子,看皇帝左右为难不容易,就去了临时朝廷见皇帝,皇帝居然在门口迎接王导。

    王导看得心酸,连忙下拜,皇帝不准他拜。

    王导见皇帝心诚,动了怜悯之心,道:“国舅毕竟有错,就让国舅去豫州当都督,去接替桓彝的位置吧。”

    桓彝被叛军砍头,儿子桓温刚刚杀了仇人韩晃和江播的三个儿子为父复仇。桓温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官职一直空缺,刚好庾亮去填补。

    本来王导希望庾亮就此倒台,看在皇帝的份上,还是递给一副梯子,让庾亮好下台。

    皇帝道:“朕会一直记住王公的恩德。”皇帝也难啊。

    于是庾亮被“贬官”,去了豫州。

    庾亮一走,朝中五名顾命大臣,只剩下四个了。其中陆晔请求回家扫墓,结果一去不返——陆晔回乡后病重,死了。

    顾命大臣只剩下三人,温峤,郗鉴和王导。陶侃虽然是勤王盟主,立功最大,但他不是顾命大臣,所以暂且不能和这三人并肩。

    大晋需要一个宰相,也只会在这三人之间产生。

    远在豫州的庾亮当然希望好朋友温峤当宰相啊,写信要温峤争一争,他会摆脱亲信力挺温峤。

    温峤只有四十二岁,还年轻,还有激情,也想尝尝当宰相的滋味,但是他也晓得自己资历不如王导,士族们也大多数支持王导,没有胜算,于是回信只有简短的四个字,“凭天由命。”

    郗鉴有自知之明,他的家族高平郗氏不够资格和琅琊王氏争,何况是他是武将,当过流民帅,他驯服流民为军队,这次苏峻之乱,皆因流民过多失控而起,朝野上下对流民越发防备,时刻警惕,于是郗鉴自请去镇守京口,主动退出宰相之争,免得得不到还惹上一堆骂名。

    王导本来都退休了,和曹淑相伴,斗斗嘴,含饴弄孙,日子过的挺美。但是苏峻之乱,建康城毁于一旦,王导看着他一复活的大晋遭遇重创,很是心痛,又见皇帝年纪就要瞻前顾后治理国家,他便有心东山再起,第四次出任宰相。

    王导决定为自己争取一下。这个时代的官场规则是如果要争,就要先退,绝对不能大肆宣称“我还想干第四届”这种话,会被人耻笑的。

    那如何表现想当宰相的意愿呢?

    答案就是请辞。

    王导上诏书,苏峻之乱已经平息,我要回家养老了。

    皇帝吓坏了,亲自来到乌衣巷,请王导务必留在朝廷,将丞相之印送给王导。

    王导装模作样推辞了几下了,收下了。

    王导东山再起,第四次当宰相,辅佐东晋第三代帝王,堪称传奇人物了。

    这个结局并不意外。

    温峤也只是很短暂的幻想过当宰相而已。

    温峤觉得既然不能当宰相,留在京城也没意思,一山不容二虎,建康不能有两个顾命大臣,还有可能被王导忌惮,所以温峤干脆自请出京城,去镇守重地武昌。

    王导装作模样挽留了几次,同意了,皇帝想赐给温峤一些礼物,无奈国库空空,他的龙袍穿短都得继续穿,穷的很,王导看出皇帝的窘迫,就拿出了私财入了皇帝的私库。

    皇帝觉得羞耻,但没有法子,接受了王导的“进贡”,转赐给温峤。

    温峤是个厚道人,晓得皇帝的难处,就将绝大部分礼物赠给王导,要他拿去修化为废墟的台城,只拿了几个犀角。

    看到自家的东西辗转送回来,王导等于把左口袋的东西掏到右口袋了,哭笑不得。不过他由此对温峤的态度大为改观,觉得温峤虽然是庾亮的死党好友,但是为人比庾亮好多了,算是个高风亮节的君子。

    谁会料到年少轻狂时数次出入赌船把自己都典当出去,对庾亮大呼“卿可赎我”的赌徒居然如此光明磊落呢?

    温峤两袖清风去镇守武昌,途经牛渚矶时,看到了“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的奇景,此时正值夜晚,一声声猿啼在夹岸大山两边回荡着,只有书画里才能见的梦幻之地。

    温峤披衣欣赏诡异的美景,无意中水们江水下是另一个属于妖魔鬼怪的世界,所以这里风景和别处不一样。

    温峤好奇,问道:“怎么能看到江水下的世界?”

    水道:“用燃烧的犀角照着,就可以看到水下妖魔。”

    温峤上刚好留着几个皇帝所赐的犀角,就命人拿出来点燃,自己登上船,举着燃烧的犀角照着夜色下黑漆漆的江水。

    山川猿声的诡异音调触发了心理暗示,但见犀照之下(声明:残害野生动物是违法的,本文作者反对使用任何犀角制品,内容并不代表作者认同犀角制品,请勿举报,请勿模仿,谢谢)江水之中灯火通明,犹如海市蜃楼,就像没有遭遇战火之前的建康城。

    有亭台楼阁,有街市作坊,各种水形妖怪,红衣魔女等等穿梭期间,他们或飞翔,或者乘坐马车牛车,和人间差不多。

    犀角烧完,一切都消失了。

    温峤叹为观止,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写信给好友庾亮。晚上睡觉的时候,温峤梦见江水里出来妖人,对他道:“我和你幽明有别,互不相扰,为什么要用犀角照我们呢?既然你看到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就要带你走了,免得你透露出去,将来有更多的人骚扰我们。”

    完,就来拖温峤,温峤当然不肯走啊!奋力挣扎,但是脚不懂使唤,纹丝不动。

    温峤惊醒了,大声喊人,却也发不出声响,第二天仆人端来洗脸水时,才发现温峤昨晚中风了,赶紧去找大夫。

    温峤到了武昌,病情依然严峻,温峤用尽最后的力气,把那晚的怪梦口述给幕僚,要幕僚写信告诉庾亮,“生死有命,我窥破天,要付出代价,我一生无子,只有两个还未出嫁的女儿,我死之后,请你照顾我的妻女,为她们寻一户好人家嫁了。”

    温峤暴亡,年仅四十二岁。

    噩耗传到豫州芜湖庾亮那里,庾亮看着两封信,难以接受现实,对着武昌的方向跪下,设了祭坛,大声嚎哭不止。

    悲伤之后,庾亮派人去武昌料理温峤丧事,把孤儿寡女接到芜湖,把温家两个女儿当做亲女儿一样看待,好生照顾。

    庾亮翻看着温峤遗物,看到了剩下的两根犀角,顿时想起了温峤玄之又玄”犀照江水”的死因。

    庾亮不信鬼神,可是温峤身体明明好好的,只有四十二岁,比自己还,怎么可能就突然中风死了呢?

    是不是犀角有问题?

    庾亮命亲信去建康调查犀角的来历,兜兜转转,查到了犀角来自王导。

    庾亮听了,顿时暴怒:“我就知道是王导捣的鬼!王导忌惮温峤,怕他将来积攒了资历,又有我的支持,会和他抢夺宰相之位!所以他算计温峤,在犀角里下毒!”

    其实王导一直贯彻“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根本不会这么做。但是庾亮本来和王导有仇怨,加上温峤死的离奇,就认定王导是杀害温峤的凶,一心想弄死他。

    王导害死温峤,庾亮要搞死王导报仇的事情立刻传遍了大晋。

    王导觉得可笑,并不在意,清者自清,温峤从来就不是他的对。

    驻守京口的郗鉴听了,顿时头疼,这特么有完没完啊!

    郗鉴真是觉得够了,从老皇帝,到王敦之乱,到苏峻之乱,一次次的内讧,无穷无尽,你方唱罢我登场,受害的永远都是老百姓,流血的都是他们这些当兵的,一次次被拖进去内战。

    郗鉴不想王导出事,到时候江南又要大乱,可是自从王敦死了,王家失去军权,也没有任何一个有能力和庾亮抗衡的武将琅琊王氏族人,谁来保护王导,钳制庾亮的杀心呢?

    郗鉴为国担忧,去庭院散步,看到西窗下正在练字的长女郗璿(念旋),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目前已经有不少士族试探他的口风,想要和郗家结亲。

    看到长女郗璿,郗鉴立刻有了法子:我把女儿嫁到琅琊王氏,找个琅琊王氏的族人当女婿不就行了嘛!

    郗家和琅琊王氏一旦联姻,庾亮就不敢对王导动。

    郗鉴拿定主意,要幕僚去建康城,和王导商议两家联姻的大事。

    幕僚南下去了乌衣巷王家,把郗鉴的书信递上,王导狂喜万分: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了!我正在愁庾亮对我使绊子呢,郗鉴就来帮忙了。

    王导道:“感谢郗公的信任,来人,把家里未婚的儿郎召集起来,任凭挑选。”

    王导要表现诚意,仆人立刻去寻人,家里除了王恬结婚生子,其余五个儿子,连同寄居在家里的侄儿王羲之都还没有结婚。

    侍妾雷氏听郗鉴要挑女婿,连忙把两个儿子召过来,好生打扮,把自己的妆奁给儿子们,涂脂抹粉,帅气无比。

    其余三个庶子,大奴二奴三奴见两个哥哥如此慎重,当然不甘落后,也是收拾得如珠似玉。

    五个未婚少年齐聚一堂,站立如松,风度翩翩,唯有王羲之昨晚跟着朋友们一起出去喝酒了,宿醉归来,衣冠不整,披头散发,他被仆人强行架着送过来“选秀”——因为王导吩咐过了,只要未婚就得来。

    王羲之心想,我是个孤儿,没有任何势力仰仗,怎么可能被郗鉴选为女婿,反正没戏,干脆放飞自我好了,他脸也不洗,头也不梳,连鞋子都没穿,衣襟大敞,露出了肚皮,摇摇晃晃走到东窗的床边,躺下来了。

    宿醉之后的人都觉得特别饿,刚好案几上盘子,放着胡饼招待客人,王羲之闻到饼香,就拿着饼吃起来,饼渣落在肚皮上也懒得管。

    郗鉴的幕僚进来了,五个少年连忙上前行礼,只有王羲之继续躺在东床上吃胡饼。

    幕僚回到京口,和郗鉴细了王家选婿的事情,“琅琊王氏的弟子素有琳琅满目之誉,自然个个都是好的,也都有求娶大姐的诚意,见我过去,一个个争相表现才艺,唯有一个少年,一直坦腹高卧,若无其事的吃胡饼,一句话都没有。”

    郗鉴顿时对东床吃饼少年有了兴趣:很好,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