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纠结的心情

A+A-

    等四人吃饱喝足之后,邹靖和刘备起身告辞,潘凤趁也一同起身离开,毌丘毅将三人送出了帐外。

    几人相互施礼告别,等毌丘毅进账之后,邹靖和刘备也领着随从准备离开,在他们身边的倒是有几个身材高大的壮汉,但潘凤并没有发现有谁是五缕长髯,更没有发现谁是豹头环眼,不知道是历史记载有误还是那两个兄弟没来。

    邹靖已经喝的迷迷糊糊,他在随从的搀扶下向着营门口走去,刘备和几个人跟随在他的身后,他们的营寨就在骑兵营寨的不远处。

    虽然按照大汉军规,营中无故饮酒就是死罪,但是皇甫嵩对这件事管的并不是很严,士卒们轻易不许饮酒,将领们倒是时常可以喝上一点儿。

    潘凤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毕竟已经摆脱了大头兵的行列,这场酒刚才并没有觉得什么,可是出账之后被风一吹,顿时觉得酒意有些上涌。

    既然想知道怎么是怎么回事,那特么问问不就行了?

    “玄德公请留步!”

    潘凤打定了主意之后,紧走几步喊了一声,刘备扭头一看停下了脚步,身边的有几人也一同停了下来,其他人扶着邹靖继续向外走去。

    “潘都伯。”

    刘备向着潘凤抱拳打了一声招呼,却不去多第四个字,真是惜字如金。

    “潘凤闲来无事,就由潘凤送玄德公出营如何?”

    “如此多谢潘都伯。”

    刘备向后退了一步请潘凤先走,潘凤明白刘备现在是一个布衣身份,而自己官职再也是一个比四百石的都伯,所以才有这种举动。

    “潘凤就是一个都伯而已,玄德公不必如此客气,请!”

    要不是刘备有暴揍督邮的那一段,要不是知道刘备日后所成就的事业,潘凤真以为刘备就是一个谦卑忠厚的软柿子了,他见刘备停下了脚步,于是也停步伸示意刘备向前。

    这一次刘备没有再去谦让,两人并肩向着营寨门口走去。

    “潘都伯年不过弱冠,便能接连斩杀黄巾渠帅,真是一个少年英雄。”

    “玄德公,你那两位兄弟怎么没来?”

    “兄弟?”

    刘备正在一本正经地夸赞着潘凤,而潘凤却没有心思去这些客套话,他直接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刘备一听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就反应过来。

    “都伯难道的是云长和翼德?”

    “正是。”

    刘备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了身后两个壮汉一眼,潘凤顺着刘备的眼神看去,却见那两个壮汉同样面带惊讶地看着自己,这霎那之间他忽然明白了一件事————这两人就是关羽和张飞!

    玛德!原来问题出在这!

    刘备现在才20出头,胡须并没有多长,关羽和刘备的年纪差不多,那胡子能特么有多长?

    真要长成传中的那种大胡子,恐怕还得等上许多年才行。

    这个个头超过一般人许多的人必是关羽,看看他那双细眼,倒是张飞的模样和传中有些差距,虽然不是想象中豹头环眼,但绝对是雄壮威猛之士。

    这两个家伙一个是逃犯一个是屠夫,平日里并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现在刚刚起兵不久,距离扬名立万还早着呢,自然是没有几个人认识,被自己直接叫出姓名不奇怪才怪。

    要是按照正常轨迹来看,就是在演义中关羽出名也是虎牢关之战,若是按正史更远了,那要等到官渡之战才行。

    果然,看见潘凤正打量自己,那名身材高大的巨汉上前施礼:

    “某!河东关羽,表字云长,见过潘都伯。”

    潘凤也回礼客套一句,随即又向另一个壮汉一抱拳:

    “这位想必就是张飞张翼德了?”

    “正是在下,某涿郡张飞,见过潘都伯。”

    看着这三个以后名满天下的人物,潘凤的心里有一种错乱的感觉,怎么自己好像关张还要早?那特么历史不已经改变了吗?

    只是自己的这个名气能持续多久?

    “都伯似乎对云长和翼德很是熟悉,不知都伯是从何处得知二人之名?”

    “哈哈哈,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潘凤知道两人也并不奇怪。”

    潘凤顾左右而言他地打着哈哈,但是从关张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两人根本就不信潘凤得是真的,就是刘备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都是满脸疑惑,对潘凤的话同样充满怀疑。

    看来撒谎也需要客观条件支持,人家兄弟三人对自己现在的名望清楚得很,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话。

    话间几人已经到了营门口,刘备正要向潘凤施礼告辞,潘凤却忽然对着关羽一抱拳:

    “有件事潘凤想问一下,不知云长平时用什么兵器?”

    “某平日都是用斩马刀。”

    “那翼德是真的爱用蛇矛吗?”

    “某多用蛇矛,不知都伯何有此问?”

    “没事儿没事儿,就是有些好奇而已,两位都是勇猛之人,用的兵器自然是与众不同。”

    这一次问话让刘备等人更加疑惑,而关羽的脸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表情,眼神也更加的奇怪,潘凤忽然觉得那眼神中似乎带有杀。

    潘凤心中暗暗有些吃惊,又看到刘备和张飞同样一脸警觉地看着自己,而张飞已经是双拳紧握,就等着刘备的反应了。

    卧槽,这家伙是逃犯出身,别特么以为我是寻仇的仇家吧?

    “几位不用担心,潘凤绝对没有任何恶意,几位在涿郡起兵讨贼,自然应该会有人去替诸位宣扬,这些事情的确是我听无意中听的。”

    潘凤这种很是牵强的解释虽然没有彻底消除几人的疑虑,但是三人的警惕神色的确消除了许多,潘凤于是也不再等刘备等人开口相问,直接抱拳送客。

    关二用的果然不是青龙偃月刀。

    尼麻,我到底算是怎么回事呢?

    站在营寨门口看着施施然离去的刘关张,潘凤忽然觉得有些没底了,他现在已经愈发的清楚,自己这个乱入者来到的历史进程中汉末,好像跟演义并没有多大集贸关系,可特么潘凤却是演义中人物,这特么该怎么解释呢?

    要是演义就好了,大家凭力气干活。

    现实就麻烦了,因为现实永远比特么还要精彩。

    自己已经让历史开始偏转方向,虽然只偏了一点,时间轴稍微延长一点就是南辕北辙,自己以前知道的历史立刻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弄不好还会误导自己。

    去特么的!

    老子我就当是和那个被华雄干掉的家伙重名重姓了!

    谁特么现实中人就不能有人叫潘凤?

    想了一阵之后,潘凤又一次发挥出想不通就不想的光荣传统,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占据了上风。

    黄巾之乱导致皇帝陛下放开了党锢,结果一大堆牛人登上舞台,地方豪强开始崛起。

    流民性质的黄巾军就像过境蝗虫,不论什么人一律扫荡一遍,结果让地方士族和豪强们在两个王八蛋中间选择了灵帝那个王八蛋,成为干掉黄巾的根本性力量。

    官军虽然是表面上的中流砥柱,但失去地方豪强和中下层民众的支持才是黄巾之乱被迅速搞定的根本原因。

    可是黄巾军又不像以前作乱的那些人,他们是有着某种特殊性质的信众,“行大顺之道,救世赈民,天下太平”的思想已经埋下了种子,以后只要日子过得不顺心了,他们马上就是扯杆子竖大旗,去实现他们想象中的天下大同。

    白了,这帮比有着其他作乱者少有的韧性。

    要是灵帝那个王八蛋继续折腾,这帮人就会沉渣泛起。

    大汉0多年以来,皇帝陛下们都是年纪轻轻就挂掉,陷入了一个皇帝怪圈儿,如果灵帝这家伙也如历史那样过几年死了,大汉就算走到头了。

    假如灵帝这子躲开了习惯性驾崩呢?现在就筹划跟谁造反岂不是特么诛族的下场?

    去尼麻的!到时候再吧,怎么也要等到刘宏死了再做决定。

    潘凤站在那里琢磨了半天,最后得出了先走一步看一步的结论,反正那些牛人谁能起来谁不能起来都有了变数,选择谁都特么可能是跳火坑。

    就像孙坚那家伙,被自己一棍子干废了之后,谁知道了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听,太监的心理都是有些扭曲的。

    何况,在场的那么多人,都知道了他太监了,这家伙的脑袋怎么抬起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