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驱除欲淬新硎剑 拜舞思弹旧赐冠

A+A-

    “多谢你了,双儿!”

    陈柯上船之后,微微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吐纳,便感觉右胸火辣辣的疼。

    远远望见冯锡范逃走,陈柯由衷的向双儿表示感谢。

    双儿也微微一笑,道:“我们可是同门啊!没有想到阿珂的武功进步到这种程度了,如果冯锡范再敢来,我们合力定然可以将他杀败。”

    的确,没有陈柯的牵制,双儿对冯锡范也构不成威胁。

    韦宝他们见陈柯安然回来,同时双儿更是逼退了冯锡范,都是大松了一口气!

    看冯锡范现在的样子,似乎不敢公然与大清朝庭为敌。那些官船只是不远不近的吊在后面。

    韦宝道:“等到了天津,看老子提兵把他们都抓起来。哼!”

    韦宝很不爽。

    冯锡范和郑克爽每每跟他作对,就是撕成碎片也难解心头之恨。

    陈柯揉了揉心脉,只道:“这个老狗武功高强,好在他瞎了一只眼睛,不然我和双儿肯定抵挡不住!要赶快回大沽口,想来姓冯的也不敢在中原胡作非为。”

    冯锡范的武功,当真让他心存忌惮。

    不过陈柯未必就怕了他!毕竟燧发枪这种东西他也造得出来。

    如今武功大成,能回转中原真正发展事业,造上成百上千条枪未必不可能。

    “居然想来对付我?等老子真的组建了火枪队,看不把你这老狗打成筛子!”

    众人商量着,同时尽量的与冯锡范的官船拉开距离。

    行了不多时,却是又看见几队官船遥遥从海上出没,让陈柯他们又是心中一悬。

    陈柯看时,见这些官船上隐约也有人穿着大明的官服。也有人穿的是和服。

    这时,接韦宝回京的温有道才道:“韦大人,诸位夫人不用担心。这些是来大清朝拜的外国使臣!”

    听他介绍之下,陈柯等人才知道,这些官船居然是来大清朝圣的。

    有朝鲜使臣,东瀛幕府使臣,还有琉球使臣。

    冯锡范实际上也是来朝拜大清的使臣。

    因为这些外国使船的出现,也终于让陈柯他们放下了心。

    毕竟冯锡范再胆大包天,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搞事。从某种意义上来,大清朝庭也算救了陈柯他们。

    于是陈柯这才安下了心,回到船舱中盘膝打坐,调息被冯锡范震伤的经脉。

    陈柯现在的武功已然圆满,身体又融合了灵药,恢复起来极快。这点伤已不足为虑。

    只是他心中的疑惑也是越来越大。

    台湾如果投降了,为什么会像其他国家或幕府那样,又向大清朝贡?

    带着这个疑惑,官船已于傍晚回到了大沽港口。

    回到内陆,这就是韦宝的地盘了。

    众人随他在天津府上休整,又一路返京。

    陈柯才终于慢慢打听到如今的清庭,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局面。

    原来陈近南回到台湾之后,拥立郑克臧为世子。郑经也非常信任陈近南,倚仗他和郑克臧固守台澎。

    这让冯锡范和郑克爽非常之忌恨,但也不敢明面上和郑经过不去。

    而在陈柯他们流落到通吃岛后不久,康熙也终于一意孤行,准下了尚可喜告老的奏章。

    尚之信请求袭爵镇守广东。康熙不准,于是尚之信开始耍赖。

    不错,陈柯没有听错。

    尚之信他们居然听信了陈柯的“谗言”:不起兵不造返,不接旨不撤藩,不理会。

    尚之信软禁了老爸尚可喜,吴三桂和耿精忠也上折子和康熙“讲道理”。

    康熙恼羞成怒,斩了吴应熊立威,之后派兵剿灭三藩。

    事实证明,先撩者贱。

    战事主要还是发生在四川,广西,湖南,江西,浙江一线。但并没有形成全国性战乱,只是局部冲突而已。

    但这一次康熙失了民心,换成了朝庭“撤不掉藩镇”,而非吴三桂“打不过长江”。

    同样的事情,被陈柯微微一搅,给人看到的局面却是截然不同。

    而这个时候,陈永华出现了。

    就在康熙与三藩僵持之际,台湾的战船直接攻打杭州城!

    此时,郑经刚刚离世,他的长子郑克臧继延平郡王位,台湾兵权归陈永华执掌。

    陈永华趁清庭与三藩内乱,果然出奇兵制敌,攻战杭州。

    这一当真让清庭措不及。杭州失陷,意味着掐断了康熙的钱粮,大清江山汲汲可危。

    因为陈柯救下了陈永华,因此在关键时刻给了康熙致命的一击。

    不过康熙也表现出了帝王心术,他竟派出使臣到台湾暗中议和。

    康亲王杰书向郑克爽许诺:如郑氏撤离杭州,退守台湾,就答应台湾变为藩属,与之“通商贸易,永无嫌猜”。

    郑克爽与清庭一拍即和,趁陈永华出兵在外,制造“东宁政变”弑杀了郑克臧。

    同时在后方断了陈永华的援军和粮草,清庭即派施琅与陈永华开战。

    陈永华水师无粮无援,终于困守钱塘九十余日,全军败亡。陈永华壮烈牺牲,其部属林兴珠被俘降清。

    台澎之危即解,之后康熙派钦差赖塔前往台澎宣诏。

    诏曰:“如郑氏肯退守台湾,本朝何惜海外一弹丸之地?郑氏可永据台湾,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

    郑克爽和冯锡范当即接旨,退兵回岛,永不进犯。

    在此期间,吴六奇父子也在战乱之中,引渡了数万流民前往台湾,以充汉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台湾顺利回归,同时保留下了汉地的气脉。

    这其中不乏有陈柯的心血,更有陈近南和台湾水师的牺牲,当然也有郑克爽和冯锡范审时度势的政治眼光。

    而陈永华和郑克臧,则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也如陈柯所言:台湾回归大陆是历史潮流,不可违逆。只看大陆是如何收复台湾,实现和平统一。

    解决了台湾问题之后,三藩“祸首”尚可喜随之薨逝。

    其子尚之信再次上折请降,恳求康熙让他袭爵,镇守广东。

    这个时候,西藏和准葛尔也上折子向三藩求情。

    甘陕王铺臣也配合上折子请愿,望朝庭“勿信奸佞之言,削国之栋梁”。

    因为台湾与三藩之乱一同爆发,清庭元气大伤,民怨沸腾。康熙也只能顺着台阶下来了。

    首先处理了一批无关紧要的“主战派”官员,背黑锅。

    然后,清庭追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尚之信袭郡王爵,镇守广东。

    同时追封吴应熊为多罗郡王,并下诏抚恤吴三桂。

    吴三桂和耿精忠也一同请降,三藩之乱就此“平定”。

    事实证明,康熙也并非像吹捧中的那样英明神武,起码他撤藩的决策是错误的。

    人民抵触战争,渴望和平统一,这是历史潮流。

    在陈柯以前的那个世界,康熙的运气实在太好。汉地又犯下低级错误,所以成就了他的光环。

    如今,陈柯纠正了一点历史错误,康熙的光环也随之暗淡了一分!

    一切回到起点,格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五年的努力终究得到了回报,这给了陈柯极大的鼓励,还有无穷的希望。

    “老婆们,京城!看,是京城!”

    就在陈柯坐在马车内思绪连篇的时候,韦宝的一声高呼终于将他又唤醒过来。

    耳边传来久违的人声马吼,陈柯下意识的掀开车帘,果然又看到了这座繁华古都。

    高大的土灰色城墙,雄伟的古堡,以及来往穿行在大路上的车马与行人,还有隐约在城中的古牌钟楼。

    陈柯第一次来,是和九难师父和韦宝一起。

    之后,又是和天地会的朋友,还有江湖上的英雄一起。

    他们在这里拜祭过煤山,刺杀过皇帝,更商议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军国大事。

    但北亰依然还是北亰。和陈柯当初到来的时候一样,未曾改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