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工匠戚忧无酒肉 各人以免降群魔

A+A-

    陈柯出行,向来是简单快捷,从不拖泥带水。

    与之同行的,首先是他的两位姐夫郭壮图和夏国相。然后就是江湖上的这些生死之交。

    不过胖头陀并没有带在身边,而是留在了安阜园。

    胖头陀是出家人,以后也方便常到金蝉寺去看看。胡逸之不在,陈圆圆需要人保护。

    胡逸之对这样的安排也是非常感激。

    和陈柯一同外放做官,他多少有些不放心陈圆圆。如今留下一位高镇在昆明,解决了后顾之忧。

    “我当年行走江湖,武功低微,身边也没个帮。一天到晚遇上麻烦。如今武功有成,身边高环绕,更有军马护送,偏偏就没人过来给我打发下日子?”

    出行才一天,陈柯快马加鞭,就顺利赶到了楚雄府。忍不住发出了感慨。

    这次出行,夏国相带了数百军士。一路上浩浩荡荡,派头十足。

    自出道以来,陈柯头一次不用担心有人找麻烦了。

    郭壮图忍不住有些好笑:“您可是平西王的郡主,在云贵谁敢来找麻烦?”

    “倒也是。”

    陈柯当真感慨,进入体制就是好。

    如此从昆明走到腾越,一路加急不至耽误。但抵达目的地时,也足足用了半个月。

    云南的地貌,寄情于山水是极好的。

    连绵不绝的群山,茂密的森林,密布的径流。在清初,这里地广人稀,到处都是原始的喀斯特风景。

    可要在这里生活,那真是要了亲命。

    云南几乎没有平原。居民聚落在一个个狭的盆地上,当地人称之为“坝子”。

    大的坝子方圆有百里,聚居的人多,大都形成了府县。的坝子方圆不过数里,一般是乡镇。

    像昆明的滇池,大理的洱池就是最繁华的坝子。

    陈柯赴任的腾越,算是西陲最大的坝子。因此在山道上看见这片府城的时候,他的心里颇有些激动。

    夏国相也介绍道:“主子您看,这就是腾越!”

    和陈柯一道的人也放眼望了过去。因山道较高,几乎能够看见这片盆地的全貌。

    和其他的府县一样,盆地周围依山而建,有一些低矮错落的城墙和隘口。

    坝子里面是一片片的房舍,农田。以陈柯的目力,还能看见隐约的行人。

    坝子外面还有人为修整过的山脉,形成了梯田。

    “这地方,感觉还不错。”

    这片坝子方圆有数十里,算得上很大了。

    陈柯抖擞了一下精神,牵着马开始向山下走去。大队人马也跟在一起,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这片府厅边。

    印入眼帘的,是两座丘陵之间搭建而成的城门,足有两丈多高。门楼的石碑上刻着“腾越”二字。

    城门下,还立着一众大官员。看见陈柯的队伍之后,这些人一拍马蹄袖,纷纷拜倒,迎接上差到来。

    “下官参观郡主。”

    “诸位大人免礼。”

    陈柯此时骑在马上,微微抬了一下,当真有那么点意思。这些官员也都站了起来。

    “老夏,你带人马各归各位,我先去安顿一下政务。”陈柯回头了一句。

    “是。”

    夏国相拱了一下。他下的军队是驻边的人马,那些城楼烽台就是他们的驻地。

    陈柯下了马,由这些官员引路,穿过城门来到了腾越厅。

    在行政级别上,腾越厅是州府。当然和中原比起来,它的规模就相当于一个县而已。

    城内的街道并没有铺设青石,而是硬劣的土路。路面颜色较深,这是西南地区特有的红壤。

    街面称不上繁华,不过比想象中的要好多了。

    这里同样有房有楼,有商有店,只是房屋建筑和中原有很大区别。

    除了土坯,砖瓦,木屋之外,还有竹楼,石屋,吊脚楼。再有土人聚住的地方,建筑就是一个圆盘。

    陈柯作为新任的邑主,当地官员还组织了许多百姓候在街边迎候。大搞形式主义。

    街边很多百姓也不是满清打扮。

    有的戴着银饰,有的包着头巾,有的还插着花。

    他们身上的衣服也是千奇百怪,没个定样。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还算不错。

    康熙年间,中国的老百姓还没有混到清末那样凄惨。

    这些老百姓不见得都穿得好,但也没有破衣褴衫。当然不排除这里的官员为了迎接陈柯做了面子工程。

    “这里就是我的封邑了?”

    陈柯穿着朝服,骑马过市。

    身边一众大官员随行,道路两边还有百姓跪迎,这种感觉不要太好。

    封邑可不同于官员。

    陈柯蒙太后恩准就食云贵,再由平西王赐封邑。这就是他的地盘。

    “陶大人,腾越有多少户口?”

    陈柯看着眼前的情景,忍不住问了一句旁边的厅判。作为大清的“酋长”,他首先得知道自己有多少财产。

    这位陶厅判正是腾越的行政长官,约摸四十来岁年纪,留着浓密的山羊胡,面貌端正。

    他一直策马随在一边。听见陈柯询问,便应道:“回郡主,腾越如今有四千二百户,人口两万零余。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腾越所辖之地,还有两个县,十数个乡,都乃化外之地。因此户口所录并不尽实。”

    陶厅判有些无奈。

    陈柯点点头:“这也正常。”

    明末清初,户籍上登记的人口只有三千多万人。这肯定不切实际。

    当时中国的人口,汉地十八省是一亿两千万,全国一亿六千万。

    这证明有相当多的黑户都在老少边穷地区,云贵占着大头。

    陈柯估计,云南户籍上的人口只有一百六十多万,实际肯定不止这么点。

    “人就是财富!怎样开发出这笔财富,就得慢慢去努力了。”

    不多时,陈柯一行人来到了厅府衙门。

    衙门前就有青石板路了,众人的马掌在地上踩出了轻盈的声响。

    下了马后,早有衙吏过来将马牵去马厩,陶厅判他们也向陈柯让了让。

    “郡主请!”

    “诸位大人请。”

    陈柯也微微拱还礼。

    之后两班人进了厅府衙门的大堂。一边是腾越厅的大官员,一边是陈柯带来的人。

    大堂很开阔,和其他府衙一样,正门外是石板阶。

    不过这所衙门真是“朝南开”,光线明亮。踏上石阶进入大堂后,倒没有那种阴暗的感觉。

    “给诸位大人看座。”

    眼看时间尚早,陈柯便先坐了堂。

    陶厅判连忙在堂下拱道:“郡主在此,怎敢有下官的座位。”

    陈柯道:“我刚到腾越,要先了解一下当地政务,借你的衙堂开个会而已。再我们一路劳顿,诸位大人要是不座,他们也不好休息。都坐吧!”

    陈柯完后,衙吏们便搬来了椅子,分放在大堂两侧。

    眼见胡逸之,孙兴成他们都坐下,陶厅判等人也拱谢道:“谢郡主!”方才坐了。

    衙吏们随后关上了大堂的门,侯在了外面。这让大堂的光线稍微暗了一点。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陈柯习惯于穿男装,一直穿的贝子朝服。

    虽然做的是清庭的官,但统一的朝服和官厅体制,使府衙上的氛围很是肃穆。不像江湖集会那样乱七八糟。

    陈柯开口道:“陶大人,我来此之前,向郭大人了解过一些腾越的情况。所谓民以食为天,改革农务是首要之事。眼看就要春耕,我想让这位胡大人主事农务。”

    陶厅判听了,连忙向着胡逸之拱见了一礼。胡逸之也拱还了一礼。

    陈柯道:“胡大人有更好的稻种,还会沤肥。只是这些事情,需要安排人跟他学,然后教给这里的人。大人在这里做厅判,应该能招募来有水平的人吧?”

    在农业时代,地方的行政长官必然是懂农事的。

    陶厅判拱道:“回郡主,这些事情下官都好安排。只是我腾越地狭民贫,物资欠缺。这府厅之地倒还算有着落,可下辖乡县,许多农户只有木犁。下官只怕”

    陈柯看着这位陶厅判有些惶恐的样子,道:“这也怪不得你。不过府厅既然能有农具,定然是有铁器铺吧?我们加紧时间打造一些农具出来,不耽误春耕就是了。”

    “这”

    陶厅判望了陈柯一眼,似乎想什么,又不敢了。

    陈柯笑道:“陶大人,有什么难处直。我是来办事的,又不是找碴的?就算遇到困难,大家想办法解决,并不是要甩锅让人承担责任。”

    听了这话,陶厅判方才拱道:“回郡主,腾越此地不比中原,民间作坊甚,不堪其用。腾越最好的铁器铺便是夏将军帐下的军械所。但下官只主理此地政务,所以若要调用军械处,还得烦劳郡主亲力亲为。”

    陈柯点了点头,道:“这倒是我没考虑周全。”

    一直以来,他都在江湖上晃荡,所以办起事来还是习惯性的找民营作坊。

    经过陶厅判这一提醒,他才记起这座城都是自己的了,有什么资源可以随便用。

    因此陈柯在桌上抽了一根竹签,写了令。

    便道:“孙大人,你们带上我的令,先去军械所看看。以后如何开展事务,也好早作打算。老钟,你也一起去瞧瞧,对铁器的精铸,你应该在行!”

    孙兴成和钟老三也拱应道:“是!”上前领了令签。

    陶厅判也对旁边的一位官员道:“卢大人,你认识路,先陪二位大人去军械所。再安排人,跟随这位胡大人学习耕作,一定要谨记郡主安排,不要有任何差池。”

    “下官领命。”

    这位官员连忙应了一句,之后请孙兴成和钟老三一同出了衙堂。

    安排了农务,陈柯又问道:“陶大人,腾越的官坊,除了军械所,其他的应该也有吧?”

    陶厅判应道:“正是。腾越虽,也是厅府。这些作坊有的在城中,但大多都不在府城之内。像夏将军的军械所就在城北十八里开外的另一处坝子。”

    “为什么?”陈柯一时又没想明白。

    陶厅判道:“郡主也看见了,云贵府县都在坝子里,地狭田少。若是再开作坊,就只能再去邻近有矿区的坝子,就地取材。比不得中原的大州大府。”

    “原来是这样。”

    陈柯点了点头。

    这样算起来,腾越厅其实不。

    主城在一个大坝子,周围是许多零星的坝子,只是交通实在是不方便。

    “西华兄,陆先生,有空我们出去看看,一来找到合适的官坊发展产业,二来做好修路的规划。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方便了,经济搞活,才能有好的发展。”

    二人也拱了拱:“是!”

    陈柯看了看自己的本子,又道:“对了。厅判大人,看这腾越厅城虽然不大,也麻雀虽五腑俱全,肯定也是有读书人的对吧?”

    陶厅判道:“那是。不过在这个蛮化之地,真正博学的甚少,厅府中只有前年中过一位举人,另外还有数位秀才,其余的都只是童生而已。”

    这话时,陶厅判的眉宇间微微有些得意。

    他是康熙九年庚戌科正牌子进士发放到外厅做官的。作为读书人,这自然是值得骄傲的事。

    陈柯道:“有读书人就好。我想在府厅里兴办学校,但凡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都能免费读书。课本我已准备好了,教书的先生正好就请那些读书人来担任。”

    完后,他对陆高轩道:“陆先生,我在通吃岛上与你交流过学校的事务。这件事情你就费点心力,安排一下。陶大人把人请到后,你培训这些老师。”

    陆高轩应道:“是。”

    陶厅判则是吃了一惊:“郡主,如此兴办义学,府库一时怕是拿不出这样多的银两。”

    陈柯笑了笑:“放心,布政使就在大理!他掌管府库,银子多少能挪动一点儿。不要心疼这几个钱,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陶厅判听了有些动容,拱道:“下官遵命。”

    陈柯翻着自己的本子,慢慢安排着要做的事情。和陶厅判交流之间,也了解了一下云南现在的情况。

    云南是汉人和土著杂居的地方。

    特别是明朝以后,汉人越来越多,西南也终于从蛮荒之地开始有了人文气息。所以有汉地十八省一。

    土著和汉人或许有矛盾,不过一般都是问题。不像满汉这样难以调和。

    “这地方不错,远离中原,不像昆明那样扎眼。康熙就算有探子过来,想递个消息也得跑断腿。”

    腾越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山高皇帝远。这是猥琐发育,慢慢坐大的好地方。

    面前的这个厅判陶潜,也是个颇有政绩的官员。

    他刚到腾越的时候,这里荒蛮偏僻,匪盗出没,土汉之间也经常发生纷争。人民生活困苦。

    但短短数年,腾越就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可以陈柯拣了个大便宜,不用从原始阶段开始做起。

    陶潜不是西选的官,吴三桂或许不待见他。但陈柯却挺看中这个人。

    这种读书人并非要效忠谁。他们是那种心系天下,真正想做实事的人。

    哪怕朝庭的贪官污吏很多,但清初不少基层官员都是做实事的。直到康熙晚年,吏治才真正烂到透。

    “这几位是?”

    之后,陈柯又询问了一下陶厅判下首处的几位官员。这些人也是他治理腾越的助。

    陶厅判便介绍了一下:“这位是下官的师爷。因人不足,暂且让他充当书判一职。这位是下官在清剿匪盗时结识的一位义士,暂且让他充当巡监一职。”

    “陶大人身边人虽然不多,但都是人才啊。”

    陈柯忍不住赞叹了一声,因为他看出来那位巡监居然是个一流高。

    “为什么只是充当?”

    陶厅判有些无奈:“下官受朝庭委任,治理腾越,却是无权委任官职。”

    西南形势复杂,陶潜的政绩朝庭看不到,吴三桂又不肯提拔非西选的官员。所以两头为难。

    因此陈柯道:“陶大人,您是正牌进士,可能我父王怕冒犯了您,所以一直不好举荐。但这样委屈二位大人,也实在是不成体统,我想就此让他们二位担任厅丞和巡监如何?”

    “这”

    陶厅判他们一时喜出望外,却又有些为难。

    但陈柯后面的话,很快就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诸位不要多虑,你们并不是西选的官,仕途自由。有道是在其位才谋其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换了任何上差都会这么做的。”

    陶厅判听了,连忙带着二人向陈柯大礼上拜:“多谢郡主!”

    陈柯大方的受了他们一拜,这才道:“诸位大人免礼,如今我们人多力大,再发展生产就更容易了。”

    “是!”

    陶厅判他们重新坐了下来,面露喜色,和陈柯的关系也开始亲近起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