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A+A-

    这日一早。

    陶厅判找到了陈柯,告诉他一个大好消息:“郡主,钱粮终于送到了!”

    “真的?”

    陈柯正在吃早饭。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放下筷子,一起和陶厅判赶到了府库衙门。

    衙门外的硬土路上,停着一长排马车和骡车。

    为首的官员看见陈柯,连忙上前打了个跪千:“奴才永昌知府应寄,叩见主子!”

    陈柯连忙上前扶住了他,道:“哎呀,只是押送一些钱粮,怎么劳动你堂堂知府亲劳亲为。”

    应知府笑道:“这是布政使亲自交代的,如今州府艰难,这些钱粮都是命根子。奴才唯恐有个闪失,不亲眼看见心里不踏实啊。”

    完之后,陶厅判也上前打了个跪千:“下官腾越厅判陶潜,见过知府大人。”

    “哎呀,老前辈不要如此。”

    应知府也连忙将陶厅判掺扶了起来。

    之后他展了展,道:“这里是一万八千两银子,还有一万石粮米,是夏将军这个月的粮饷。”

    陶厅判点点头,马上让库使过来,让他们一同护送至夏国相的驻军营帐。

    看着那些吱悠悠出发的车队,陈柯也感慨养一队军马当真是不容易。

    夏国相驻边的军队有五千人,士卒每月的饷银三两,禄米五斗。

    就是一个日日操练的将士,每天只有一斤半口粮。每月三银子的花费,是旗丁的最低标准。

    但就是这样,陈柯全部的家当拿出来,最多供养这队军马一年半载。

    “主子,后面是您调拨过来的钱粮,请点收入库。”

    就在陈柯出神的时候,应知府唤了他一句。陈柯也连忙点点头,之后让仓大使和库大使点收入库。

    陈柯这次兑出了一万两现银,还花了一万两银子买来了八千石粮食,一万石杂粮。毕竟考虑到云贵现在的境况,他都是掏的自己的钱。

    陶厅判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早就把仓库分拣了一遍。陈柯的私人钱粮分开入库。

    钱粮入库之后,时间整过了一个上午。

    和陶厅判请应知府他们留下吃饭,席间陈柯便问了一下云贵贸易方便的事情。

    毕竟他以后开工厂,必然需要有销售货物的渠道。

    市场经济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陈柯现在没条件做国际贸易,所以只能先开辟一点周边市场了。

    应知府对这方面倒挺在行,郭壮图掌管云贵府库,与内地省份还有南方诸国都有生意。

    市面上主要的流通,一般是盐,茶,布,上等生意是瓷器,玻璃,丝绸。

    腾越和永昌最近,中间就只隔了一条怒江。如果发展经济,永昌是最方便的周转门户。

    于是陈柯把在腾越卖不出去的钢笔,牙刷牙粉,肥皂等东西送了几件样子给应知府。让他有空推销一下。

    应知府一拿到钢笔,就被这东西吸引住了。

    虽然写起来还不太习惯,但这种笔实在是方便。吸饱一次墨可以带在身上随时拿出来,非常适合官员使用。

    他对牙刷,牙粉,肥皂也是赞不绝口。毕竟官商不同于百姓,更注重个人整洁。

    应知府,这两样东西应该能走俏。至于卖什么价钱,还得看市场行情如何了。只怕各地能工巧匠极多,怕卖不了几天就有人开始仿造,希望陈柯有个心理准备。

    陈柯当然不会怀疑国人的山寨技术。所以他暂时没搞什么专利政策,根本毫无意义。

    吃完饭后,应知府也不多客套,只道:“这次外出,已经用了七日。在下还得马上回转复命,不敢耽误。郡主,陶大人,后会有期了!”

    陈柯他们也一路送出城去。应知府带着从人们上马,很快就出了东门,一路回返。

    陶厅判跟着陈柯回到府衙,道:“郡主,如今钱粮已经送来,是否可以开始招募劳工了?”

    陈柯道:“当然,只是一开始不要招募太多。而且我们要稍微分散一点,比如木坊招他二十个,煤窖和矿窖各招五十个,泥瓦坊招二百个。长短工都有,也不引人注意。”

    陶厅判有些不解:“泥瓦坊招募二百个劳工,这是准备做什么?”

    陈柯笑了笑:“修路。”

    几天后,时节到了早春二月。腾越开始了春耕。

    开明士绅李乡绅他们,果然也服了周边的一些开明农民。

    他们整合了田地,合并生产资料,把土地承包给种地能。在金蝉寺僧人的指导下开始新的生产形式。

    另一些把土地租让出去的农民,正好就赶上了府厅做好规划的基建工程。终于开始招工。

    因为事先郡主先放出狠话,免了差役。

    结果陶厅判偏偏和她唱反调,闹到最后需要衙门里掏钱招募劳工。

    这不光让百姓觉得好笑,觉得新来的郡主年轻不懂事。

    衙门里那些不怎么做事,也不理解“抬石头”的官员们,更是觉得看了一场好戏。

    邑主和行政长官不和,是这些人巴不得事情。

    当然这些都无碍大局。招工的告示贴出来后,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跑过去看。

    官坊招募劳工,待遇自然挺高。每天管三顿饱饭不,月底还能领八百钱的工钱。

    这让不少有闲功夫的人都踊跃报名。

    “这年过完了啊,赶圩的日子就少了。趁着清闲,不如赚两个钱,还省了饭。这活倒是干了!”

    “我就算了吧,承包了五人份的地,还等着插秧呢。今天免了差役,这整个人都轻松了”

    第一次,老百姓有了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

    陈柯在这几天,同样也做好了相当的准备。煤窖的工作比较危险,他和这里的朗官叮嘱得很仔细。

    至于泥瓦坊的工作,就安排得更细致了。

    除了尚未完工的水坝之外,他们还要负责开始筹建由腾越主城通往芒町的道路,修建的要求陈柯也仔细的做了陈述,甚至也画了图纸。

    陈柯要修的是马路。不是意外遇上石应朋这样人才,他还没有如此大胆的决定。

    石应朋看过图纸,也马上明白这种道路的好处,保证一定会把这条路修到最好。

    把事情都安排停当之后。

    这天上午,陈柯亲自出西门,给胡逸之,李西华,卢一峰他们送行。

    十几辆骡车上,是五千多口新打造的钢口农具。

    陈柯并没有耽误太久,就解决了河套地区的当务之急,让卢一峰差点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主子,奴才替果敢的老百姓谢谢您了!”

    陈柯道:“卢知县不要这么,你安顿边务,我这里必然尽力而为。”

    又对胡逸之和李西华道:“二位,河套的事情就拜托了。我这里实在是脱不开身,等日后抽出时间,一定要亲自去往河套看一看。”

    胡逸之拱道:“还郡主请留步,老臣已经留下四名僧人在城中,继续相关事宜。料然无事。”

    李西华也道:“臣一定把桉树种活,郡主若去河套,必然不是之前的模样!”

    “请!”

    很快,卢一峰让从人牵动骡马,向着山野径而去。胡逸之和李西华也毅然迈开脚步。

    陈柯看着他们的背影,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微微打了一拱,这才依依不舍的向着城中而回。

    不过他自然没有回去衙门,而是视察了一下刚刚动工的市政建设。

    城北门外如今已经开始铲地挖渠,修建路基。

    芒町坝子也向城北方向动工。两队人马各有六十人,每队各有一个副郎官和几名匠师指挥修筑,井井有条。

    来到芒町之后,坝子内的水库也已营造好了大半。那墩实的厚壁固如泰山,只等建成之后闭闸就能关库蓄水。

    煤窖和矿窖外,木匠们已经铺好的整条木轨,安装了第二辆木轨车。

    这极大提高了运输速度,源源不断的向着周围作坊提供着日益增加的各种原料。

    因修路被砍筏的树木,也被木坊的郎官分拣之后,由劳工运送到了芒町当木柴或木料。偶尔有那么一两株紫檀,黄梨木,则会送回府库留存。

    如此,芒町不再砍筏就近的树木。官府还组织一些劳工上山植木,绿化还林。

    有了劳工,官坊里许多苦力都可以指派他们做。省去了很多心力。

    到了中午,劳工们结束了工作,烧火开饭。

    在原始地貌的山林间奔走,这种劳动量是相当大的。因此陈柯给的伙食也相当奢侈,每天三顿都有五成细粮,汤水更是能闻到肉味的油渣汤。

    所以这些人虽然做的是体力活,但身体没有垮。人越锻炼越精神。

    “人就是财富。劳工待遇好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回馈给社会的价值也就越大。”

    正如陈柯所,自愿上工的人,其劳动性和强征的民夫不可同日而语。每天去工地,都能够看到明显的变化。

    监工们的职责也轻松了许多,不用拿着鞭子在后面抽。劳工的干劲一直充足。

    如此只过了半个月,城外的路基就已经挖好了二三里。

    北城门口,还有芒町坝子南口,都已经开始铺碎石砂土,用石碾子修筑路面了。

    按照这个进度,只用两三个月工期就能完成。路面最后还要铺上水泥,成为硬质路面。

    这条路有两丈多宽,成拱型,两侧还有排水沟。

    两个坝子之间原本没有平展的地带,只有人踩出来的曲折的径。但劳工们用火烧水激的方法,铲丘填洼,已经尽可能的让路面平直。

    这在其他州府别半个月,半年都未必能修出一条普通的土路。

    “人天生都会劳动,更愿意劳动。但人天生都不愿意被强迫当苦力。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不光是科技问题,更多的还是社会制度问题。”

    原本还担心古代人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形式,结果只用了十多天就打消了顾虑。

    当然,如此的工程,自然需要好的劳动器具。铁匠铺里,工匠们正欣喜的往泥模里倒着钢水。

    和当初的兴安铁器铺一样,他们都被这种快速炼钢的神器迷倒了,工作热情同样高涨。

    孙兴成他们更是开始熟练基板的制作,用铁母烧制陶模。

    虽然起步的时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母模一成,陶模的烧制便能批量出品,成品钢具也随之批量铸造。

    无论是农具,还是现在使用的各种修筑器械,现在都已经有了标准公差的雏形。

    大相当,质量相当。

    除了没有精确打磨到公差以内,“标准”这个概念已经慢慢成为他们的工艺习惯。

    用俗话所,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与他们一样的还有木坊。木坊制作出来的第二辆木轨车,没有再发生“不配套”的事件。

    其他的作坊,比如制作的钢笔,不同的笔帽也能互相调换。哪怕是肥皂这样的生活用品,不同的瓷缸中发酵出来质量也是差不多的。

    “越来越近了,很快就能步入工业化了。”

    陈柯拿着木坊制作的螺帽,还有铁器铺制作的螺钉,微微一拧。螺帽这回终于拧上去了,而且感顺滑。

    在他的坚持下,腾越的官民只用了一个月左右,就完成了工业格命前一百多年的理论准备。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