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二)

A+A-

    黄梨洲和王夫之到达腾越之后,陈柯和陶潜早就为他们准备了安顿之所。照顾得很是周到。

    二位老者也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

    黄梨洲在到达腾越之后几日,就写下了六个字:始惊,次醉,终狂!

    以农业为本的中国,耕种技艺已经传承了千年。但只有陈柯的腾越,完成了农民的基层组织,也只有腾越的农田生长得如此繁茂,欣欣向荣。

    这让脱离了土地束缚的农民,可以自由选择擅长的职业。这里也围绕着衣,食,住,行设立了相关的工场。同样组织严谨,而且设备如此神奇。

    穿衣方面,布料已经成了大路货。

    饮食方面,各种食品加工场相继落实。

    住的方面,工程队能在两个多月就修筑一栋大楼。

    行的方面,有许多条平坦大道,甚至还有铁路,桥梁。

    至于那些更加神奇的物品,简直数不胜数。

    电灯照亮了长夜的黑暗,电话方便了通讯的距离。以及那些数之不尽的各式商品,它们不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更是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真正开始互惠互利。

    偶尔由陶潜陪同,在街上散步。听到学校里孩传出的读书声,黄梨洲都会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这正是他追求了一辈子,让中国摆脱农陷阱的写照。如今真实的呈现在他的面前。

    腾越府城现在的基建已经完成了许多,光是职工住宿大楼就有五座。另外还有四座高大的政府建筑,信用社,供销社,卫生所等行政关已经陆续搬迁到了这里。

    居民区和政府办公地点的落实,让原本荒芜的城北地段开始变得繁华。

    宽阔的马路,高大的建筑,让走到这里的人仿佛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腾越的人如今最喜欢逛的地方,就是供销社大楼。

    这座五层半高的政府大楼,实际上是一个商品市场。

    一楼和二楼连成了一层,是宽阔的大厅;三楼,四楼,五楼分别是售卖各种产品的地段。六楼则是休闲区。

    工场的各种商品,都有着各自的展柜和橱窗。新发电站的竣工也让供销社有了足够的照明电力。

    逛商场,成了不少人爱做的事。哪怕不买什么,大家也爱到这里来选选看看,仿佛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乐趣。

    除了城北区,还有散落在府城各地的各个学校,以及办公衙门。也都有这样的高楼。

    这种兴亚式建筑,并不与传统建筑相矛盾。相反,它们搭配在建筑群中,更显露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情。

    “经伦之才!郡主之大智,非老朽可及啊。”

    黄梨洲和陶潜一同逛在街上,忍不住连连感慨。语气中又是高兴,又是自叹。

    陶潜对此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道:“郡主也是拜读了恩师的著作,才悟出此道。如今恩师能够来到腾越,是学生之幸,亦是郡主之幸啊。”

    黄梨洲和王夫之来到腾越之后,也没有过于参与政事。而是如痴如醉的学习。

    和那些文人士大夫不一样,黄梨洲他们非常放得下身段,不耻下问。

    就算看不懂一些理工教材,也会认真去阅读陈柯以前留下的讲义。听录音。

    甚至陈柯在礼堂给学友们上课时,他们也会到场,和那些年轻人一起听讲。

    这让陈柯都有些难为情:“二位老先生在此,晚辈都不敢讲课了。”

    黄梨洲则是道:“有道是学无长幼,达者为先!我们坐下就是学生,郡主但讲无防。”

    陈柯这次讲课的内容,是如何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棉粮争地的问题。

    人要穿衣吃饭,原料都是从田地中长出来的。粮食用来裹腹,棉花用来织布。

    但一块土地的功用,必须做出选择。粮食和棉花孰轻孰重,自古以来也没个定论。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石化技术。但没有得到政策上的发展。

    陈柯今天就是讲解用石化纤维,用于纺织业的生产,如何调整生产关系。从而解决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棉粮争地矛盾。这也是陈柯的老本行。

    “虽然在生产技术上,这是化工场和纺织场的事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比如农业技术人员的实地察访,确定地质所适合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有基层农业人口的组织,生产关系的转型,以及农产品和轻工纺织品所占市场的配额。这将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所以对此有理解的,或有自己见解的学友,可以就今天的讲义写出自己的看法。若是以后需要大家在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也好提前做个准备”

    陈柯每次讲义之后,都会留给大家一个消化的时间。然后有兴趣的写个课程总结,他会和衙门的官员交叉阅览。

    确定有人能够领悟,也有能力从事某个工作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黄梨洲和王夫之也听得很认真,回到住处同样也写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偶尔也会举提问。

    “请问郡主,上次您到的社会结构转型,并非是向着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转型。这其中有什么学问吗?”

    陈柯则会向老先生拱致意,然后回答他的问题。

    “完全的公有制社会,只能存在于两个极端。一是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二是工业社会极高的生产力。中间的历史阶段,都是私有制社会。我们这称之为线性五阶段。”

    “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奴隶性的私有制,是人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也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私有。”

    “第三阶段的封建社会私有制,只有生产资料私有,比如土地。人相对自由,并不是地主的私有品,而是依附于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有很多人,因为占有生产资料而不劳而获,比如前明的那一百多万个王爷。”

    “而第四阶段的资本社会私有制,同样是生产资料私有。但和地主阶级不同的是,他们是由开明绅士引领的社会变革,企业家和农场主作为通过劳动赚取利润的私有制,从而取代不劳而获的地主私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们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在现阶段,凭自己的劳动赚取财产,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正当合法的,也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当然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条件,劳动者也应以税赋回馈社会,同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原来如此。谢谢您郡主,您得太清楚了!”

    黄梨洲他们的确对陈柯的行政举措非常感兴趣。毕竟钻研了一辈子,思想早就到达了临界点。

    不光是他们。读书人中自然还有真正有学问,钻研过社会人文的同道中人。

    因此一接触到近代人文科学思想,他们当真是一想就透。比其他人要清楚多了。

    “原来,这就是科学!”

    科学。不仅是两位老者,也是诸多读书人来到腾越之后接触最多的词汇。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只有文学。

    人文只有与社会科学接洽,才叫文科。正如理工只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实践体系,才叫理工科。

    理工科又分为理科和工科。

    陆高轩那种研究理论基础的,就是理科男。孙兴成和钟老三这样的工程师,叫工科男。

    黄梨洲和王夫之到达腾越不久,也成功从文人变成了文科男。他们的思维终于畅通。

    最终决定留在腾越之后,二人也将产业和家陆续迁到了云贵。真正安定下来。

    黄梨洲颇有家产,王夫之相对穷困。

    王夫之早年散尽家财,资助大明抗清。晚年隐居衡阳,穷困潦倒,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

    陈柯知道之后,便请黄梨洲转赠了王夫之一万圆现金,还有八百两银子。

    同时召开了一次议会,让腾越商讨通过了一个新政策。那就是开始实行行政津贴制度。

    之后,陈柯赠予王夫之和黄梨洲二人一等候的爵位。

    按大清律,他们每年可得岁入六百一十两白银。折合腾越新币六千一百圆。

    陈柯现在头相对宽裕。不光从偭甸那里掏来了第一桶金,今年朝庭又发放了九十万两白银。

    王夫之终于一扫窘迫,可以安心生活了。

    而这项津贴制度,让陈柯自己也有了爵位收入。倒是个意外之喜。

    日子一晃就是半年。

    今年秋赋,再次迎来丰收。腾越州府上下一片欢腾。

    田地的收成更多了,火耗和丁税没有了,徭役也没有了。农民们从合作社里领到了粮食和钱款,日子比去年更有了奔头。

    而腾越的北城区,还有芒町,东坝等地,已经完成了职工的安置房。同时新的地基还在继续挖建。

    假以时日,整个腾越的老旧危房都会拆除。整个府城都会像规划蓝图中那样,变得和北城区一样宽敞漂亮。

    学校里,第一届入学的孩子已经升到三年级了,新的一年级孩子也进入了学校。整个腾越现在就读的学龄儿童,已经超过四千人。

    如今的腾越,秋赋就像一场盛典。直到月底,合作社已经不用政府动员,社员们早已自发的补种杂粮。

    这天,胡逸之带着僧众们回到衙门。

    “郡主,你找我?”

    “哎呀,胡伯伯?您来得正好,我给你看个大宝贝!”

    一看见胡逸之,陈柯就兴奋得不得了,好像个孩子。

    胡逸之则是一头雾水,不过他听衙门里的人过,郡主要补种杂粮。

    但以陈柯的性格,这种事情应该不用再关注才对吧?

    很快,陈柯就带着胡逸之来到了一片试验田。这里,了空等四名僧人也在。

    “师父!”

    他们向着胡逸之合掌拜了一下。

    胡逸之也点点头,之后有些莫名其妙的望着地上的一个个大布口袋。

    “这是干什么,种花啊?”

    陈柯道:“是花生!”

    着,了空上前揭开了一个口袋,胡逸之的眼睛也一下鼓了起来!好在陈柯有了经验没去看他。

    “这这花生怎么长成这样了?”

    胡逸之的声音有些变调了。因为陈柯种的这株花生,并没有往地下钻,而长成了一棵树。

    陈柯笑了笑,解释道:“是这样的。花生是世界上唯一在开花后,把果实钻进地下的作物。因为它本身具有避光性。所以在它开花前,白天用布袋蒙起来,晚上再打开,就能不开花只结果,果实也不会往地下钻!当然这需要用到一种催熟剂。”

    “催熟剂?也是尿素吗?”

    胡逸之现在也能听懂这些科学术语的大概含义了,更知道化肥才是关键。

    陈柯便道:“尿素是肯定要用的,补充营养。而无花催熟要用到这个”

    着,他牵过了旁边的一根管子。

    不等胡逸之再问,他就介绍了一下:“这里面的化肥叫乙烯。俗话得好嘛:硫酸乙醇三比一,一对情侣一对基”

    看见胡逸之他们一脸吃了尿素的表情,陈柯也觉得自己好像错了。

    “啊是硫酸乙醇三比一,温计入液一百七!当然这东西由老陆他们负责搞,大家只要知道怎么用就行了。它是一种蒸汽,催熟的时候把管子扎进布袋里熏,很简单吧?”

    胡逸之这才点点头,似乎明白他的意思了。

    “它的亩产?”

    “八百斤。”

    陈柯嘻嘻一笑,把胡逸之吓了一跳!

    之后,旁边的法空和尚也翻开了另一个大布大袋。胡逸之看了差点吐血。

    “这是番薯吧?它虽然不是果实,但和花生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你们也把它种成了树!这这亩产得有多少啊?”

    这里的番薯,如果不是还连在茎上,八成会让人以为它们就是直接堆在这里的。

    法空向着胡逸之合掌拜了一拜:“师父,有三千斤。”

    胡逸之看了他一眼,又看了陈柯一眼。

    之后他突然忍不住笑了起来,终于逗得大家一起笑出了声。

    “哈哈哈哈”

    胡逸之忍不住对陈柯道:“你这个郡主啊,脑子里哪儿来这么多鬼点子?你不会是又想拿你胡伯伯当苦力,动员农民补种杂粮,照你这个搞吧?”

    陈柯被破了心思,也颇有些不好意思。

    “那个其实不光是花生和番薯。像土豆啊,山药蛋啊,都能这么种,当然需要的化肥也相当多。不过今年就算了,咱们得循序渐进嘛,一点一点的引导。”

    腾越的化肥场现在扩大了十倍。不光生产尿素,还有足够的乙烯催熟更多的粮食生产。

    而且乙烯除了能催熟农作物,它真正的用途更加广泛。

    比如化纤,这是陈柯的老本行。另外还有的橡胶,塑料,以后分炼石油都需要用到。

    胡逸之上前按了按陈柯的肩膀,道:“放心吧,你胡伯伯做事,向来是尽职尽责的。更何况你又不是胡闹,是办正经事,交给我。我带着这些弟子一起,把这件事情筹办好!”

    “谢谢您,胡伯伯。”

    陈柯由衷的感谢他,“其实还有孙长老他们。来到腾越之后,咱们越来越忙,我有时候都觉得把大家当成工具人了,连我自己都快成了工具人。但我本身真没这么打算。”

    胡逸之笑道:“我们当然知道,这是在做事业。看着这座府城每天都在变化,不光是你心里高兴,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高兴!等什么能闲下来,咱们一起吃顿酒席,庆祝下就是了。”

    陈柯重重的点了下头。

    他原本非常反感吃酒席,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渐渐能够接受了。人总归需要舒缓一下情绪。

    “胡伯伯,现在农民们有了组织,办起事来应该会容易一些吧?”

    胡逸之道:“当然,这一季杂粮还是先带出一批先进分子。等到明年,其他农社自然会有样学样。就是怕到了明年,你这位郡主又变出花样来了。”

    陈柯做出了保证:“真没有了!如果还能有,那我当真是睡着了都要笑醒。”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