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曈昽海日生残夜 烂漫江春入旧年
陈柯视察完广西,最后到达目的地廉州。廉州的水师提督看见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哎呀,陈姑娘!真的是你,你怎么一点都没变啊!”
廉州水师提督吴六奇,已经是须发苍白的老人了。不过精神矍烁,老当益壮。
而他旁边的这位身材高大,四十出头,长一脸刮不干净的络腮胡子的水师总兵。正是当初的吴宝宇。
陈柯也笑道:“我正要问你呢!这才几年不见,你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
着,大家都笑了起来。
吴宝宇的像貌比之吴六奇要清秀几分,身材也稍适中。不过遗传基因摆在那里,活脱脱就是年轻的大力将军。
一看见他,陈柯就问道:“船厂办得怎么样了?”
吴六奇道:“办得不错,船也新造了不少。来来来,大家先进府喝杯茶,休息一下!咱们慢慢谈!”
着,他赶紧招呼陈柯一行人,进了廉州水师提督衙门。
廉州隶属广东,理论上不属于陈柯所辖。但尚之信不大镇得住吴六奇。
更何况金光祖乃是两广总督,法理上也得通。只能由着平西王府和他们父子勾勾搭搭。
陈柯进了衙门,和吴六奇分宾主坐下。故人相见,免不了感慨过往,还聊了聊当年江湖上的事情。
时光荏苒,陈柯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年。有道是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
不单是吴六奇。陈柯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显出了老态。
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他自己。
陈柯化解了洪安通的两大神药。是否长生暂且不知,但不老似乎已经达到了。
不光是外貌上没变。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态,依然和十七八岁的时候一模一样。
而实际上,陈柯已经三十三岁了。在大清,这是准备当奶乃的年纪。
“廉州这些年的发展,倒是比广西内地还要好上不少了。”
陈柯在衙门里稍适休整,之后便和吴六奇父子一同去参观廉州造船厂。
骑在马上一路南行。他看见廉州府的街市繁荣,人民气色饱满,生活状态倒是比南宁还要强上几分。
因为有李西华在,廉州府开化建设较早。大概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两广地处南陲,明清时农业已经相当成熟。
廉州作物一年两熟,而且不是像云贵那样一主一杂。是真正能种双季稻。
如今,它也是除云贵之外第一个建立中学的地方。
陈柯的中学是中专性质。所以靠水吃水,廉州中学的专业科目自然是和海运有关了。
吴六奇也策马行在一边,道:“这都多亏了郡主和西华贤侄啊!要不是郡主生意大,哪里有廉州府的如今。”
陈柯也笑道:“若是没有伯父和吴兄,我平西王府也不可能发展得如此顺利。”
李西华道:“这大概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吧。听郡主和吴将军还颇有渊源?”
吴宝宇道:“我们也是后来才得知。其实我父亲,平西王,吴之荣都是远房堂亲。家父和吴之荣祖籍在扬州,平西王祖籍在高邮,明末的时候还见过几次。”
吴六奇摆了摆,道:“过去的事情,不提也罢!总之我们从龙满清,吴氏一门的名声已经糟透了。”
李西华则道:“郡主不是已经慢慢开始做政制工作了吗?如今藩镇自治,百姓拥戴,将军断然不会留下恶名的。”
听到这里,吴六奇便问陈柯道:“郡主,我们如此扩大海上贸易,真能洗涮掉我当年留下的污名吗?”
和吴三桂一样,吴六奇也已经步入暮年。
对于功名富贵,返清复明,他早已渐渐淡泊。唯一遗憾的就是留下恶名,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
陈柯道:“伯父放心,只要这次开海能够顺利,咱们吴氏一门那就是千古功臣。”
吴六奇似信非信的点点头。因为他一直在开海,和葡萄牙等洋人做生意,唯一的好处就是能挣钱罢了。
陈柯的想法自然不一样,一时也解释不了。他只知道在十七世纪末,留给中国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行人边,边策马出城。
直到下午,终于来到了廉州造船厂。这也是陈柯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最后一项工程。
“郡主,咱们的造船厂以前就能仿制西洋的各式远洋大船和战舰。如今云贵的工匠们将船厂扩建翻新,当真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呀。”
吴六奇介绍着造船厂时,颇有些自豪。
这片造船厂非常广阔,占地足有十多顷。各座厂房错综分布,从运输木材原料,到分类切割加工,再到组装成型,最后由径流入海试帆。已经形成了流水产业。
“郡主,这艘是波罗的海汉萨柯克单帆船。长十丈,宽两丈半,使用六十丈巨帆。排水量九百吨,航速七节,适合近海运输和登陆作战。所以海上的人习惯叫它海盗船。”
“这是意大利三桅三角帆船拉兹纳,也是近海船。洋鬼子一般用它在地中海做生意,咱们则用它在南海活动,当真是现做现卖。这船就能直接驶到婆罗洲。”
“这艘就是葡萄牙三桅三角帆船拿屋,远洋货船!葡萄牙人就是用它从欧罗巴跑到咱们澳门的。当年西华贤侄也是乘着它,到美洲得到了橡胶树种。”
“这是荷兰的东印度商船盖伦。是商船,其实是它凉的战舰,当年郑成功就从荷兰人那里抢了好几艘。它两侧都有炮台,还有近战用的跳帮板,现在的海船很多都是照它做的。”
陈柯跟着吴六奇父子参观着造船厂。看着一座座正在建造,或已经建造完成的巨船,心中忍不住兴奋。
这些巨型帆船,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都透露着一种大航海时代的浪漫。
这是多少热血青年向往的年代。
最后,吴六奇带着陈柯来到了一艘最新打造,周身已经镶上钢壳的巨舰上。
“郡主,这就是造船厂最新打造的蚊船了。由定武造船厂的师傅过来,和我们的这里的工匠一同探讨,单是设计就花了两年九个月!如今真正完工的只有两艘。”
陈柯的工厂,对木头搭铁倒是挺在行。从最早的纺织,一直到定武蚊船,倒是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现在的蚊船,工艺还很落后。基本上就是木船外面包个壳,不过总比纯木头的要结实。
“工厂刚刚建成,能完成两艘已经很不错了。”
陈柯走在厚实的甲板上,看着钢制桅杆上悬挂的巨帆,船身上竖立的烟囱。感觉还挺满意。
这艘蚊船名叫“琼州号”。
它的舰身总长二百二十五尺,宽三十六尺,吃水十四尺。内配有六座燃煤锅炉,主功率虚数四百六十马,实数一千八百马,煤仓容量二百二十吨。标准航速八节,最大航速十一点五节,排水量一千四百吨。配有两门一百一十五毫米巨炮,两舷各配有三门九十毫米速射炮,另有四十门六十毫米迫击炮,顶端有撞角。造价一百九十万圆。
另一艘蚊船是“石塘号”。
石塘号舰身长二百零四尺,宽三十三尺,舱深十六尺,吃水十三尺。两座低压燃煤锅炉,一台一百五十马蒸汽,实数五百马,最大航速十节。配有一门一百一十五毫米巨炮,两舷各配有两门九十毫米速射炮,另有四十门六十毫米迫击炮。造价一百六十五万圆。
一百毫米以上的大倍径巨炮,只有铁甲船才能安装使用。
因为普通的木船承受不了它的冲击力。一炮打出去,轻则翻船,重则散架,自己先沉了。
“木船的成本大多是数千到万余两银子不等,我们以前就造了不少。但郡主这铁甲船造价高了十倍,如果不赶快开发进项,怕是十年八载还不能回够本钱。”
吴六奇在介绍新船时同样兴奋,但还是提醒了陈柯一句。哪怕这花的都是陈柯的钱。
陈柯也笑道:“伯父放心,只要您和洋人的生意没断,造好了船以后有的是银子赚。”
这几年,朱三太子一直在他上采购军火。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将近八百万两银子。
分摊到每一个工程,有的投入十几万,有的几十万。
廉州造船厂就在开始一次性投入了六十万两,总共派生货币一千八百万圆的建设成本。才有了如今的光景。
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是在朱慈炯的大力援助下才得以顺利实施的。该给他颁发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到进项,伯父这里的港口运营如何?”
吴六奇笑道:“自从郡主找葡萄牙人购买橡胶以来,咱们这里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你的各种商品,洋人是发了疯的喜欢,咱们这二商也赠了不少利息。”
着,一行人穿出造船厂,来到了北海港口。
此时太阳夕落,大海上印成了一片橙黄。放眼望去,北海已经有了一片硕大的海港,连绵的栈台足有好几里。
海港外,停泊着大大的各式海船。有的还飘扬着旗帜,陈柯很容易就认出葡萄牙帝国的国旗。
他如今的修为已经大成,目力比祖鲁黑叔叔还要强上几倍。真正的人形望远镜。
“对了,我们如今也要设计一款旗帜。大航海之后,世界已经逐渐开始形成国际法,没有国旗的海船很容易被误会成海盗的,这点一定要注意。”
陈柯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航海有航海的规矩。而且他的藩镇的确需要一面旗帜。
夕阳之下,码头上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时值六月盛暑,工人们都光着膀子,皮肤被汗水浸得蹭亮。
各种木箱,木桶,麻袋,还有大件的商品。成批的搬上货船,也从货船上运出来。
恍惚之间,陈柯好像记起了多年以前,他第一次结识吴六奇的时候。当时也是在福州码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吴六奇似乎也回忆起了当年的事情。
他感慨道:“日子过得好快啊?当初若不是郡主救了老夫,哪能有今日北海之兴旺!”
陈柯也道:“这就是缘分吧?如果没有认识伯父,我也没会多快好省的发展建设。”
吴六奇豪爽的笑了起来。
这时,李西华道:“对了郡主,如今我们种在南洋的第一批橡胶树,已经成熟了。以后再也不会被洋鬼子卡脖子,能够自给自足。”
着,陈柯也看见挑夫们从货船上卸下的那些大桶。
他道:“对了,橡胶树是可以反复割胶的,千万不要一次性给砍断了!”
李西华笑道:“知道,郡主都提醒很多遍了,还拿其他的树摆样子咱们看。如今南洋的橡胶园,已经像模像样了!”
陈柯听了,不觉得心神向往。
“那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李西华一愣,之后和吴宝宇对望了一眼。
吴六奇也笑道:“没问题,海港这里有我呢!就怕郡主王府繁忙,脱不开身,毕竟出一次海不可能几天就能回。”
陈柯道:“放心吧,王府那边早安排好了,这一年我就是到处视察工作。廉州府的造船厂也是咱们的事业嘛,不坐船出次海,怎么对得起大家的努力呢?”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