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四海交穷怜白发 双星夜永看珠光
这一夜大家都休息得非常好。次日启程,顺着婆罗州北岸行驶,方向正好是东北。
如此只行了一日,就已经能够看到人烟。
这里的人自然也看见海边驶过的大船。不少人都跑到岸边,又害怕,又忍不住想看热闹。
“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港口国差不多呢。”
陈柯站在船头,也用望远镜看着十多里外的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亲切感。
虽然他的目力极好,但用望远镜看得更清楚。
陈柯原本以为,渤泥国已经被殖民入侵,然后被绿化了。其实十七世纪末的渤泥还是和明朝非常接近。
李西华道:“渤泥国的居民大多都是华人么。从南宋一直到清初,移民不断,最有影响力的国主是黄元寿。他定下的国制沿袭下来,一直传到我师父。”
陈柯放下望远镜。
“这就好了,尊师如今当了国主,你又是他老人家的弟子。不知道西华兄有没有想过,把渤泥国也发展起来?要知道婆罗洲地域广大,资源可谓是丰富。”
李西华道:“自从和郡主一同发展云贵,我就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这里毕竟不是中土,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知道师尊他老人家是不是愿意。”
陈柯道:“尊师能够远渡大海,来到南洋,还继任了渤泥国的国主之位。从这一点上看,他肯定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加上西方殖民者日近,想来应该得通情理。”
李西华也点了点头。
陈柯又对吴宝宇道:“以后要是老李有会发展渤泥,我们也要鼎力扶助。咱们华人多一片基业,在日后的国际舞台上也就多一份力量。”
吴宝宇也道:“我明白了。”
如此船队一直沿岸前行,所见的景色越来越有人文气息。陈柯也把那嚣张的黄龙旗给撤了下来。
午后时分,陈柯的船队终于来到了渤泥国最大的海港:水打根。
它和港口国的河仙府海港规模差不多,也是连绵出一里余长的栈桥。上面飘扬着各色旗帜。
一艘官船慢慢使出水栈,向着船上的李西华拱了拱:“李大人,别来无恙?”
李西华亦拱回礼:“马大人,多日不见,承蒙牵挂!西华这次回来,可是又带了不少朋友。”
着,官船上的随从已经搭上隔板。让陈柯他们一同走了下来,到了这艘官船之上。
虽然陈柯并没有挂出龙旗,不过这艘铁甲巨舰依然让对方感到惊骇。
“这位是”
李西华笑道:“这就是我上次提过的,大清平西藩镇的郡主,吴珂。郡主,这位是我的老朋友,马那大人。”
“有礼。”
陈柯拱了拱。
这位马大人也拱道:“原来是平西汗的郡主,失敬!听您现在已经自治一邦,爵封贝子了吧?”
陈柯笑道:“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
李西华又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兄弟,广东水师提督吴六奇之子,吴宝宇。”
吴宝宇也拱道:“马大人!”
马大人拱回礼,道:“原来是大力将军的公子。西华贤弟,你这次可是带来了了不得的人啊?”
李西华笑道:“不是了不得的人,怎么能和我们一直做这么大生意呢?”
马大人道:“如此贵客,还请下官安排一下,在馆驿歇息。待老夫禀明国主,自当接见!”
陈柯喜道:“有劳大人了。”
很快,一行人随同上岸。司徒鹤他们也指挥船员安顿舰队,归整货物,有条不紊。
开拓贸易永远是首要问题。
几天后。陈柯和吴宝宇,随李西华一同乘坐马车,驶向渤泥国王宫。
渤泥国首都,这个时候还叫“佛礼”。因为这是一个佛教国家,暂时还没有被绿。
渤泥国两个有两个大港,一个是陈柯他们登岸的水打根,另一个是东北地带的山打根。
当地的地名,人文,都和中土有着莫大的关联。
这里的建筑,服饰,风俗也都像港口国一样,有着浓郁的明末风情。
不同的是,渤泥国的方言是南亰官话。这更让陈柯多了一分亲切感。
佛礼城很大,方圆大约有十多里,据有将近二十万居民。主街上人流拥动,热闹非凡。
马车驶到王宫时,街道变成了青石板路。
大路的两边还有一对对的石马,石羊,石虎,雕刻精美,极俱威仪。
这种御道,是明朝亲王规格。渤泥国国主也是由大明皇帝亲自册封过,叫“恭顺王”。
陈柯和吴宝宇的身份颇高,属于中土来使。因此国主也按国礼接待,并未轻慢。
“从礼制上看,渤泥国比港口国更正规啊。”
陈柯悄悄从窗帘向外看时,见王宫御道如此齐整,差点以为回到了凤阳。
看一个国家是否正规,首先就得看它的礼仪。
马车行驶到御道尽头,陈柯和吴宝宇分别从马车上下来。
抬眼望去,见高阶之上站立着一位身着四团龙大红色朝服,环玉带,头戴纱冠的男子。
他的身后,是数丈高的王宫殿门。身后两侧站的是僧侣护法,还有文武大臣。
这位就是渤泥国的国主了。
他的面相显得很年轻,容貌英俊,留着漆黑的短须。乍一看好像才三十来岁。
不过陈柯能够感觉出来,这位国主恐怕已经年近七旬。因为武功高深,佛法精湛,所以体态不老。
下了马车,陈柯当即席坐于地,交上拜:“中土弟子陈柯,拜见国主殿下!”
吴宝宇也一同上拜。
国主连忙微微侧身,避让了这一礼。拱道:“不可不可。尊使乃是上国使臣,寡人如何受得?”
他旁边的一位女性僧侣则道:“师兄!这孩子是我的弟子。你可以受她这一拜。”
国主方才道:“原来如此!”
欣然受了陈柯一拜,也受了吴宝宇一拜。之后让内侍将他们二人扶了起来,走上玉阶。
待他们离得近了,国主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喜道:“国师,这位后辈当真是你的弟子?”
女僧侣笑道:“正是。”
之后道:“阿珂,你真的长大了!师父都差点不敢认你了。”
陈柯连忙又拜了一次:“师父!”
这位国师不是别人,正是陈柯,阿琪和韦宝的师父。大明长平公主,九难师太。
待陈柯拜完,她上前用独臂将弟子搀了起来。上次一别,已经将近二十年不见。
九难依然风华如故,不见老态。
旁边的文武大臣见他们如此亲近,也是倍感惊奇。那位马大人道:“原来,尊使和国主是至亲哪?”
国主笑道:“尔等世代居于在这安乐之地,哪知中原经历了改朝换代之大变?我们师徒这两代人的事,怕是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哪。”
九难道:“既然讲不完,就慢慢讲。孩子们远道而来,你这位当国主该先招待才是。”
国主道:“哎,若非国师提醒,寡人都高兴忘了。国宴早已齐备,请!”
陈柯和吴宝宇也拱相谢:“谢国主!”
之后,二人一同来到王宫之内参加国宴。
国宴上,国主请陈柯与自己同坐在王案。陈柯连忙推辞,最后坐在了阶下,与吴宝宇同坐一案。
李西华原本在渤泥国也有官职,又是国主的弟子。所以在这里他和那位马大人同座一案。
另外,国师九难独坐了一案。诸位护法们坐了一案。大殿之上礼仪工整,又颇有师徒家宴的热闹。
国宴上,大家先谈了海上贸易的事情。
国主在得知那些稀奇商品都是来源于陈柯的藩镇后,也是颇为诧异。更是欣喜。
之后,他和九难也询问了一下这些年中原发生的事情。
陈柯也讲了华山派归辛树一家进宫行刺,最后惨死在皇宫的事情。让国主和九难扼腕痛惜。
不过,他们对于陈柯“投靠鞑子”当上藩王,并没有什么指责。知道这位弟子肯定有所图谋。
更何况,这位国主的父亲就是被大明坑死的。他自己更是推翻大明的主力军,对于明朝的感情很复杂。
因此,他对于陈柯的某些言论,倒是更能接受。
“阿珂,你在你的藩镇,已经不用遵照清庭的剃发令。这已经是还了汉人一半的江山,你居功至伟啊?”
陈柯道:“国主谬誉了。其实弟子如今所辖之地,至多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那只是古训。”
国主摸了摸胡子,不禁问道:“依贤侄之见,今训之中国,又当如何?”
陈柯道:“东北满洲,外藩蒙古,西域准戈尔,青藏高原,中华南海。再加上汉地十八省,这才是中华应有之图。无论哪族君临天下,能够一统神州,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国主微微颌首,对九难道:“徒弟所言,确也在理。满清虽然不济,但也北抗沙俄,平定蒙古,收复西疆,又让青藏喇麻归附。你大明有所不及啊。”
听了这话,九难也是微微叹了口气。
她问道:“阿珂,照这样讲,满清难道真比大明要强吗?”
陈柯道:“当然不是!满清以族而临大国,必然要团结其他的族打压汉人。但汉人毕竟是正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和其他族都被汉化了,这属于无心插柳。可族毕竟是族,完全统一大业之后,其弊端就会逐一呈现,影响中华民族的进程。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既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就该退位让贤。”
九难听了,似乎真是这么回事。她现在发现,自己这个傻不拉叽的弟子居然挺有见解。
“阿珂,以前怎么没听你过?”
陈柯讨好地笑了笑:“当时还嘛。”
旁边的一位女子见陈柯挺出风头,忍不住对国主道:“师父,这位阿珂姑娘弟子以前倒是见过。”
国主有些意外:“在何处?”
女子望了陈柯一眼:“在庄家。”
陈柯也向这位女子拱了拱:“原来是何师姐。”
这位右缠着铁钩的女子,正是韦宝的“奶奶大姊”。
当时她用一十香迷魂散,吓倒了一众武林高。唯独没有吓到陈柯。
如今又看见陈柯,才知道居然是一个门派的。似乎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
只见她指一弹,一杯酒轻盈的落在了陈柯的酒案上。
吴宝宇顿时脸上一变。
女子笑道:“师妹,姐姐敬你一杯如何?”
九难微微皱眉:“铁,你干什么?”
虽然从对阿珂不咸不淡,但别人欺侮弟子的时候她是很护短的。
国主却微微拦了一把:“国师,不用紧张。铁是我的弟子,阿珂是你的弟子,难道信不过自己的徒弟不成?”
着,陈柯已经端起了酒杯,拱道:“谢师姐。”
之后将酒一饮而尽。
李西华,吴宝宇,还有一众文武大臣都紧张得微微张开了嘴。因为陈柯的脸色已经瞬间胀红!
虽不知道这位女子敬的是什么酒,但这里毕竟是国宴。哪怕不死人,闹得不成体统终究不好。
但陈柯喝了酒后,却将左一翻。
他伸出指:只见一股墨汁一样的液体,带着黑气一道从指甲内流了出来。
“六脉神剑!”
女子惊骇的张开了嘴,陈柯竟然将她的毒酒轻易化解了。
就是九难都有些不能相信,自己的弟子居然厉害到了这种程度。
陈柯微微拱:“多谢师姐赐酒!”
女子也回过神,笑道:“好!这回呀,我终于没什么好惦记了。”
国主也举杯道:“到底是咱们华山派的弟子,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呀。来,咱们痛饮一杯!”
“多谢国主殿下!”
陈柯他们也都举杯相应。悄悄看了九难一眼,见她一脸微笑,眼神中满是赞许。
这让陈柯忍不住悄悄比了个剪刀:“大功告成!”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