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不知玉露凉风急 只道金陵王气非

A+A-

    “乡亲们哪,我王老五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哪!没什么的,都到德月楼喝酒去吧!”

    重阳时分,腾越城区的大街上。

    一位须发苍白的农村老大爷,正兴奋的挥舞着上的一叠钞票。满脸喜色。

    秋赋结束,他统销到合作社的余粮,挣到了三百圆钱。老大爷迈着轻盈的脚步,正招呼着一同进城的老乡们。

    老乡们却不买帐:“声音点,丢人。”

    经过了十多年的蜕变,腾越府的农民收入翻了好几倍。终于和大英帝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而且州府的变化,也让这些老乡们多了许多自觉。开始意识到大呼叫是不文雅的事情。

    如今的腾越已经换了一番天地。

    所有的街区全部都翻新重建,主干道有三丈宽,都是平展而略带拱形的黑面马路。各大街巷也都是平整的水泥路,显得宽阔,整洁,明亮。

    街市两边,是高耸挺拔的兴亚式建筑,也有翻新重整后的古代保留建筑。各种房屋整齐错落,彼此又不相违和,给人一种过渡到新文化的意境。

    各类店铺,招牌,也悬满了大街巷。

    这里也是市政发展完全跟上人口增长,藩镇城市中唯一没有棚户区的州府。

    官营的大商店里,从白天到夜晚都是灯火通明。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满摆了玻璃橱窗,广播里放着悠扬的音乐,逛商场已经成了不少人的休闲方式。

    民营的店铺也开始变得时髦,大店铺装饰得都另俱一格。有的老板也像官营商店一样有收银。

    这里的居民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男性大多穿着整齐体面的长袍马褂,或者工作装,还有的穿着洋装皮鞋。女性穿着新式旗袍,褂,有的还烫了头。

    剧院,书店,茶室,棋牌室。各种官办或私营的场所,丰富着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就连学生们从学校出来,能买的零嘴都不是辣萝卜条了。摊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吃,还有硬纸画。

    吃着零食,拍纸画,打玻璃珠。是孩子们常见的娱乐。

    新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被大家称为“八零后”。大人们常,你们真是幸福的一代。

    中学生们更加活泼开朗,显露出少男少女的青春靓丽。他们毕业后,大多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良好的营养生成长环境,让这些孩子们的身体状况比上一代人要好得多。许多中学生比父辈要高一截。

    这个时代,中学生也是很了不起的,文凭相当于秀才。

    人文社科毕业后,会先到学校当教员,同时实习整顿风纪。然后分配到各个乡镇授予品级,管理一方百姓。

    在腾越,州县之下已经有了乡镇官员,王权不下乡已经成为了历史。

    这些从基层开始实习的官员,前途也将大有可为。他们的前辈金铨已经是成都知府了。

    理工科的中学生毕业之后,同样是各大企业争相夺取的人才。他们同样会授予品级,成为企业的基层领导,或者作为工程师培养,接过前辈上的事业。

    这样的前辈也有很多。比如那个土人阿根就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还被授予了二五计划荣誉勋章。

    那些大学生和其他人比起来,则显得沉稳了许多。

    藩镇的大学目前只有一所,位于腾越东固区。大学的学费也非常高昂,不是一般家庭负担得起的。

    但是,中学毕业之后只要考上大学。服兵役两年,则能够免费就读。

    因此陈柯的大学属于严进严出,要求极高。大学毕业后是贡生身份,相当于举人,可以直接授官。

    经过层层筛选进入大学的年轻人,绝对称得上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的见识和同时代人已经迥然不同。

    在交流中,偶尔一个耸肩,摊,甚至摇摇指,竟然和平西王府的郡主有那么点神似。哪怕他们很多人从没见过郡主。

    这就是民智开启之后,人类的思维,肢体语言偶有的相似性。

    正如猴子变成人,都是直立行走一样。古代人变成近现代人就是思想开始直立行走的标志。

    一个从生活在有电灯电话,环境不同于古代的孩。从学开始受不同于科举的教育,最后读上了大学。

    这样的人就是陈柯需要的战友,比之那些后天受到启发的古人更能接受新的思想。

    如今,腾越的社会中坚力量就是这些年轻人。

    所以在这里,才能试行训政。也只有这样的人民才能真正肩负起新的社会秩序。

    “听月底藩镇领导要来视察,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成果挺不错!还要在咱们腾越试行训政呢。”

    腾越大学校区,花坛旁边。

    一位女孩看着报纸,边望着身边的男孩。大学生对于政制方面总比其他人多了一分关心。

    男孩微微点了下头:“我已经申请去旁听了。好多年没见过郡主,都不知道她变成什么样了。”

    女孩看了他一眼,忍不住酸溜溜地问道:“你见过郡主啊?”

    男孩微微一笑:“时候见过,那时我被痞子家的兄弟打得鼻青脸肿!是她带着风纪委员救了我,还帮我撑腰,人要讲道理。听起来是一件事。”

    着,男孩的目光变得专注起来。

    “但对一个孩子来,这是足以影响他人生的大事,是郡主给了我信仰道德的勇气!那个时候我就发过誓,要用一辈子回报她,哪怕是献出我的生命。”

    几天后。

    陈柯等一行王府官员乘坐列车,从昆明到了大理。又从大理乘动车到达腾越。

    如今云贵的火车,车头的动力更大了。可以拉动二十节车厢,从昆明到达大理只用了一天一夜。

    而且动车生产厂已经出厂了八辆官员专用的客车。

    车头依然是大鼻子结构,但后车厢有一丈宽,两丈长,内有舒适的座椅。以无烟煤为动力燃料。

    同行的郭壮图,陶潜他们都是赞不绝口。加之已经修通的公路和桥梁,如今的交通实在是便利。

    这比马车要舒服多了。

    从昆明到达腾越,前后仅用了三天时间。要知道在十多年前,这段路程需要半个多月。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

    一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各类宣传标语。

    所谓衣食住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着重解决了衣食问题,第二个五年计划就修了更多的路,桥,还有住房。

    现在的公路质量比之以前还要好。因为光复四川之后,政府获得了大量的沥青和天然气资源。

    煤汽动车驶过宽阔的怒江铁笼大桥,最后终于来到了久违的腾越府。

    依然是两座丘陵落建的城门,如今已经修缮得更高大。不过古砖和石牌依旧保留了下来,古香古色。

    知府卢一峰,还有当地大官员同样迎候在此。陈柯他们也从车上下来。

    “奴才卢一峰参见郡主!”

    “罢了罢了。老卢,这些年治理州县,真是辛苦你了。”

    卢一峰的须发已经斑白了。陈柯上前握了握他的胳膊,之后和其他官员也打了个招呼。

    “治理地方,是奴才的职责。况且当初陶大人离任时,州府已经建设得极好,奴才是拣了个便宜罢了。”

    卢一峰对陈柯的忠诚,简直不能用绝对形容。满眼中都是崇敬,五体投地。

    “郡主,诸位大人!请先进馆驿歇息,之后下官等带诸位四处视察,再厘定训政之事。”

    陈柯便对大家道:“是啊,这都到饭点了。咱们先吃饭,吃饱了再办事!”

    很快,陈柯他们重新上了车。卢一峰等官员也有一辆帆布蓬动车,在前面引路。

    汽车驶过高大的城门洞后,迎面而来的是同样宽阔的城市公路。

    同样是乌黑的路面,左右行道各有两丈半宽。路边有绿化带,然后是非动车道,再是隔离树,最后是人行道。

    非动车道上,奔忙着各种马车,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和动车道相比显得拥堵不堪。

    这让郭壮图忍不住问道:“郡主,您为什么要把动车道修这么宽?有些浪费吧。”

    陈柯笑道:“这样的市政,是为了将来打算。百十年后,动车肯定越来越多,不要又大费周章的拆了重建。”

    郭壮图他们老大不信。因为动车造价高昂,现在只能作为公派车,衙门再多也没有几辆。

    但郡主这么,肯定有她的道理。郡主治理藩镇,几乎事事都能考虑周到,大家也非常信服。

    虽然腾越是陈柯一带起来的,但他这次回行却和十多年前大不一样了。

    官府没有让老百姓在街边跪迎,甚至连欢迎仪式都没办。大家依然过着自己的生活。

    不过老百姓依然记得他,很多人看见车队驶过都自觉的微微肃立。从心底感激他们藩镇的郡主。

    陈柯其实不喜欢搞形势主义,老百姓也不喜欢。他和藩镇,和乡亲们的感情也不是形势主义者能够理解的。

    下午,陈柯大致视察了一下当地的产业。二五计划之后,腾越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在东固坝子,这里有藩镇目前唯一的大学,腾越大学。大学有诸多学科和班级,不过目前人数并不多。

    第一届的学生,每个班级才十几二十个人。第二届要多一点,相信以后会慢慢兴旺。

    宁缺勿滥,是陈柯教育的宗旨。他最需要的不是文凭,而是人才。

    如今的东固坝子已经是新兴的产业基地,和以前原始森林一样的地貌完全不同。

    公路,楼房,居民区。它已经是腾越所辖的单独区镇,这里还有专门的镇长负责管理。

    加之东固没有老式建筑,也没有原著民,开发极快。青一色全是兴亚式近现代楼房。

    随着钢材和建筑材料,土木技术的提升,如今的楼房基座已经达到四层,最高能盖到六层半。

    腾越大学的主教学楼就是其中的一座。

    教学主楼高达七丈,楼顶的中间有一口巨大的时钟。陈柯到达这里时,正好是下午两点半。

    学校正在上课,校园里相当安静。

    宽阔的操场,铺设的是黑色的煤渣跑道。陈柯非常喜欢这种跑道,也非常怀念,特地在上面走了一圈。

    操场边上还有单杠,双杠,云梯,球场等各种运动器材。也有零星的年轻人在那里锻炼。

    高大的教学楼前,还有一座喷泉。

    走进教学楼后,可以隐隐听见老师授课的声音。陈柯踏上楼梯,来到了三楼的一处院系。

    墙壁上挂着许多人像,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最醒目的是八个红色的大字。

    “以钢为纲,三酸两碱”。

    这是理工科物理,化学系的楼区。陈柯拟定的产业化基础,十几年来未曾改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