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祖荫肇迹兴王所 子臣参山珠河还

A+A-

    陈柯这次出海,从正月下旬出发,四月初就回到了廉州。前后花了不到一个季度。

    作为领袖,他现在只干领袖的事。宣誓主权,调控大局,开始向着甩掌柜的形式迈进。

    而这一个季度,廉州和亰州的造船厂又有五千吨巨轮下海。廉州有两艘,亰州足有三艘。

    这让船队在轮值检修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最大的航运。藩镇的海船开始走向下饺子的体量了。

    “如果运营顺利,今年还能再下水二十艘远轮,能引渡的移民就是二十万。明年四十万,后年就是八十万!我们和朝庭现在达成了妥协,工作重点就要放在北美移民。”

    政治制度宁缓不急,社会实践宁急不缓。陈柯一回到藩镇,马上让以尚海府为基础,向内地开始传播流言。

    尚海府虽然刚刚发展五年,但已经有了一定的虹引效应。本身就吸引了不少周边省份的人。

    这一忽悠,很快就动员到了数千穷人,拖家带口的上了贼船。这可把陈柯高兴坏了。

    对于海运方面,雍正这位皇帝倒没反对。

    闽浙总督高其倬见藩镇占领尚海三府,短短数年就发展起来。于是上了一封折子请求朝庭开海。

    此时恰逢西北战事,需大量粮饷应援。

    雍正皇帝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开了海关,并让高其倬总督海务。几个反对开关的士大夫被他撸了。

    雍正是个务实的人,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懂得隐忍。这点和陈柯挺相似,所以上位后和藩镇倒挺融洽。

    而在北边,闯关东的成果同样显著。短短五年,就已经有上百万人口涌进辽宁。

    就连原本荒无人迹的黑龙江,嫩江等平原上,也开始有了万人以上的聚落。

    整个中国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唯一让人扫兴的,就是西北战事。打了快半年还没个结果。

    “郡主,藩镇已经把后几年的岁币全交上去了!年羹尧在兰州一天就要耗费二十多万两银子,现在已经用了一千多万两。照这样下去,别咱们藩镇供不起,整个朝庭也得被他拖垮。”

    这天下班,郭壮图把户部的帐目交给了陈柯。陈柯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老大不信。

    “一天就要用这么多钱,就是咱们的海军部队也没这么大开销吧?我这次出海的成本也才十几万两。再这些年,我们的上代武器都折成岁币交给朝庭了,年羹尧有那么多新式枪炮,难道搞不死一个萝卜藏丹增?”

    郭壮图坐在一边,道:“我怀疑这子是故意的,养寇自重!郡主,这事你得给皇上写个折子,岁币我们已经纳完了,剩下的钱就是为朝庭为国家,也不能再让咱们藩镇独扛。”

    陈柯放下帐册,点头道:“这个自然。咱们藩镇虽然有钱,但也是大家努力赚出来的,由着姓年的这么胡搞!我看这个家伙是活过头了,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陈柯的藩镇的确很有钱。如今南澳的银矿开采了近三分之一,藩库的白银有四亿两之巨。

    但钱是拿来搞建设的,不是乱糟蹋的。

    很快,陈柯把秘书王勋请来,让他帮忙写了一份奏折。然后送到郑州延寄给朝庭。

    雍正的工作效率倒是挺高,才几天折子就得到了批复,寄回到了陈柯的上。

    他用朱批写道:“朕实不知,西北粮饷开销竟如此巨大!让藩镇受委屈了。既然岁币纳完,以后就不用再交,粮饷由朝庭筹措。顺带,旗人在藩镇学习得如何?”

    陈柯当真没想到,雍正这个家伙外表上冷冰冰,但搞文字聊天居然如此放得开。

    于是他自己又写了一封折子:“蒙皇上荣恩,藩镇自臣下不胜感念!旗人在校表现良好,今年准备实习,明年升入中学。皇上不用挂念。”

    这些年,郑克爽的两个孙子已经升入中学。朝庭派来的旗人子弟,也终于不是像以前那样的纨绔,而是同样十岁以下聪明上进的孩子。

    几天后,陈柯居然又收到了雍正的朱批:“甚好,甚好!朕与卿等共勉之。”

    “你累不累啊。”

    陈柯有些哭笑不得。

    但这好歹也是皇帝陛下的朱批,颇有纪念意义。于是也珍藏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雍正催得太紧。一个多月以后年羹尧终于平定了和硕特叛乱,萝卜藏丹增逃走。

    之后雍正差遣了驻藏大臣,青藏从分封治走向流官制。中国对青藏地区正式宣誓主权。

    因为这次西北大战的成本,基本是由藩镇承担的。所以朝庭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陈柯的藩镇同样喜气洋洋。

    长江大桥的通车,南澳水渠的通渠,心脏海外移民的顺利安家。直到今年,石油化工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其实藩镇在这些年,已经研制出了燃油内燃。

    但原始的石油提炼是采用的蒸馏法,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成本比煤气车还要高。

    为了探索热裂化原理,藩镇这些年一直在不间断的投入。

    就像陈柯形容的那样:工程师是军官,技工就是士官。每次战役都有士兵会牺牲,但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

    这些年,从事各项科研的工作人员,死亡人数绝对不亚于部队的伤亡。这才有了藩镇如今的繁荣。

    “终于可以开始实行下一个五年计划了。如今西北平定,雍正在一门心思刷新吏治,我们也不能闲着。一是科技方面要突破创新,政治制度方面也要平稳过渡。”

    很快,陈柯开始起草一份五年计划的方案。

    因为上一个五年计划刚结束,所以要修整一到两年。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上马。

    对于新上马的项目,自然要做到技术封锁。

    重点大学重点专业,必须通过政审才能报考。外来人员肯定是不能上的。

    不过在这之前,陈柯还需要再上亰面圣一次。

    一是太皇太后,也是他的干娘终于还是去世了。二是这次平定西北,藩镇也颇有功劳,雍正要再次加封陈柯。

    这次上亰,陈柯依旧低调。

    哪怕朝庭已经封他为郡王,但陈柯依然还是穿着公主朝服。没有嚣张的招摇过市。

    但年羹尧不同。

    皇帝封他为公爵,赏穿四团龙服,他果真就穿在身上了。而且骑着高头大马穿州过府。

    “上谕:博尔济吉特氏,辅朝平叛,功勋着著。赏食郡王双俸,钦此!”

    “臣谢主隆恩!”

    在金殿上,陈柯表现得更是恭顺。三拜九叩之后,又跪听宣读,领旨谢恩。

    之后雍正让人在龙椅边设了一方绣墩,道:“爱卿,上前与朕同坐?”

    陈柯连忙道:“皇上的龙椅边,焉能有臣下的座位?还请皇上体谅,臣站惯了。”

    他这样一,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忍不住哄笑起来。雍正也忍不住直笑,不过事情就岔过去了。

    陈柯赶紧溜到殿角,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杵下了。

    但年羹尧则不同,这个男人正在疯狂作死。雍正请他在龙椅边坐下,只见他岔开双腿,就真坐下了。

    “上谕:钦命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封一等公,精奇尼哈番称号,加太子太傅衔,穿四团龙服!”

    上谕宣完后,雍正还笑吟吟地道:“亮工啊,你是朕的恩人,是大清的恩人!今天不必拘礼了,让咱们给天下人做个千年君臣知遇的榜样。”

    听了这话,年羹尧果然不再拘礼。接过上谕道:“臣谢主隆恩!”

    宣旨的张廷玉一愣,赶忙闪到一边去了。

    雍正笑了笑。

    便对年羹尧下的将士们道:“大家都是有功之臣啊!天这么热,也别拘礼了,卸甲凉快凉快!”

    那些将军听了这话,都望向了年羹尧。

    年羹尧依然岔着腿,大喇喇的坐在那里摇着扇子。这些将军见状,一动都不敢动。

    允祥忍不住道:“皇上叫你们卸甲,没听到吗?”

    这些人还是不作声。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好在年羹尧打破了这份尴尬。

    只见他非常为难地望着中的扇子,道:“既然皇上叫你们卸甲,你们就卸甲吧!”

    “是!”

    将士们得令后,马上整齐快速的开始卸甲。结果场面二度十分尴尬。

    雍正似乎很没面子,正准备岔开话题。

    “那个,亮工啊”

    不想年羹尧马上补了一刀:“皇上,您别怪他们。他们在军营里待惯了,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

    一直缩在殿角的陈柯,忍不住张嘴望向了门外。

    “啊这”

    “简直,无人臣之礼!我要参他,我要参他!”

    赴宴途中,一位下巴短得几乎缩进脖子的御史瞪着眼睛直跳。

    其他的文武大臣也是一个劲的附和。

    “就是!这个年羹尧,太嚣张跋扈了!”

    “什嘛东西?”

    “人家平西王郡主都没这么拽!”

    凡事都得同行衬托。

    人在踩一个人的时候,总喜欢捧另一个人。这个时候陈柯正好拿出来做正面典型,搞政治舆论。

    其结果,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

    原本只是口头上捧一个人。但捧得多了总不能打自己的脸,最后就真的相信了。

    于是原本声名狼藉的陈柯,如今可算被人指责得少了。士大夫们觉得他再不济也比年羹尧看着顺眼。

    晚上,雍正存了一肚子的怨气,来到了储秀宫。

    “皇上吉祥!”

    “卸甲。”

    雍正冷冷的望了年妃一眼,喉咙里蹦出了俩字。

    年妃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脸发懵的望着雍正;雍正也终于忍不住咆哮起来!

    “朕叫你卸甲你没听见吗?”

    “再脱——再脱,再脱——!”

    “朕要卸光你们的甲!”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