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一击便当千里近 孤身只合万山巅
年底,昆明平西王府。
陈柯正带着藩镇的文武大臣们,在这里做祭祀。每年的祭祀不光是为了延续中华礼仪,更是为了证明法统的正确性。
平西王和作古的老臣们留下的大宪章,一直是支撑藩镇前进的力量。
“老李啊,如今事业越来越顺利。结果你又要回渤泥国,我这心里很是不舍啊。”
祭祀结束后,陈柯和李西华慢慢在王府内闲逛。言语中透露着不舍,但也没好强留。
李西华也道:“臣也没有想到恩师还是去了。恩师驾鹤前,将国家托付于我,我不能辜负他老人家的期待。”
陈柯笑了笑,也道:“你要走我拦不住,但临行前得留几天帮我撑撑场面。第一届国会马上就要召开了,这可是大事,你以后去渤泥发展总归也要有这一天的。”
李西华点头道:“当然,渤泥虽然也不,但总归没藩镇这样大。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干二十年,应该也能走到这一步。”
二人着,走到了王府大门。
郭壮图和其他文武大臣正好也在这里。他上前问道:“郡主,国会已经筹备了好几年,马上就要召开了。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陈柯喘了口气,只道:“注意安全!”
之后,陈柯上了自己的轿车。其他文武官员也纷纷乘上了自己的车,向着昆明城区使去。
五年计划顺利结束后,藩镇现在终于有了油汽动车。
几天后,时间到了十二月下旬。
昆明府这几天越来越热闹,同时对秩序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因为体制在逐层推进下,时过四十七年,藩镇终于要开始试行宪政。
试行宪政有四个省份。
分别是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这四个省的省级席员将作为代表,与藩镇最高权利进行对接。
另外,其他尚处于军政期,训政期的地区并没有完全排除在外。他们的代表也到场旁听。
这天上午,昆明平西王府全面戒严。一辆辆的动车载着各地席员,官员陆续来到王府国会大楼。
经过多年改建,王府已经被修缮得面貌一新。虽然依旧是古香古色的风格,但许多建筑都增高了,也扩大了,建筑材料也变成了坚硬的砖石。
若是步入内部,更会发现它和传统的朝会完全不一样。
国会大厅是一个高五层半,面积达到三千平方米的整楼。穹顶高二十米,装饰简约大气,色调以深色为主,但吊灯明亮夺目。在肃穆中又不失活力。
大厅的主席台有半层楼高,呈半月型。
主席台最后排有两套桌椅。右边一个位置稍后,靠背较高的是君座;左边一个位置稍前靠背较矮的,是相座。
在君座和相座之前,是一排八套桌椅,这是内阁大臣的座位。君,相,内阁在主席台上面向议*******台的两侧,各有一套副席台。同样是半月型构造,比主席台稍低,但容量更大。左边是道府县的各主政官员座位,右边是中央各部署官员的座位。
在他们的对面,但是呈扇型阶梯分布各道府县席员的座位。如今四省按各自体量,席员从二百八十人到三百三十人不等,暂定是一千二百席。
后层的二楼,三楼,角楼其他座位暂定为旁听席。
上午十点。
各道府县的席员们开始有秩序的入场。同时,那些暂未试行宪政地区的旁听者们,也随后入场。
能够进入国会大楼的,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才学品德优秀的人。因此众人对号入座,秩序井然。
之后,各道府县官员也从两边的侧门入场,座在了主席台两边的副席台。同样只有四省官员,剩下的是旁听。
最后,陈柯从后正门入场。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中央各部署官员,同样有数十人。
主持人马上带头鼓掌,表示欢迎。在场的官员,席员们也都起立鼓掌,场面挺热烈。
陈柯和身边的各部署官员们,也同样鼓掌向诸位席员们致意。之后官员各自座到了主席右首的副席台座位上。
因为现在内阁还没有确定下来。
陈柯走到君位前,向大家做了一个请的势,缓缓坐下。在场的数千人也都向他拱,然后也坐了下来。
在这里,无论是官员还是席员,都穿着整齐的新式朝服。陈柯坐在黑底镶金的御座之上,显露出十足的招核氛围。
主持人对着话筒道:“诸位官员和席员们,大家好。今天是试行宪政的第一天,也是藩镇召开国会的第一次。我们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希望大家能在郡主的带领下,让国会顺利召开。下面有请郡主发言!”
这所国会大楼,各式喇叭和传音设备都做了最合理的布置。因此会场虽然大,但开会发言全然没有问题。
陈柯重新站了起来,对着话筒道:“诸位,我是藩镇的郡主,今天领导召开第一届国会,让我们藩镇开始试行宪政,我感到无比荣幸!而在这之前,各道府县已经有了各自的咨政院,更有四省也完成了训政,我相信诸位官员和席员们对于议会已经并不陌生。所以我信任大家,也信任自己能够把宪政真正试行起来,变成切实可行的例行制度。”
哗!
会场上适宜的响起了掌声。不过陈柯现在对这种场面已经习以为常,表现得很泰然。
掌声结束后,他继续道:“所谓议会,就是博采众智,制定规则的过程。这其中有一个大前提,就是遵守大宪章的精神,我们制定的任何法律,规章制度,都不能违反大宪章的约束。在这一点上,我可以保证自己的行为,所以我才能有信心把国会真正召开!所以我依然是那句话,希望大家向我看齐,也希望大家随时监督我。感谢!”
哗!
会场上再次响起了掌声。同时主持人取过大宪章,走到了陈柯御座的旁边。
“郡主殿下,第一届国会马上就要召开。请您向先王,向已经故去的老臣和先烈,向全体国民宣誓。”
陈柯便将按上了大宪章。
同时,在场的人也都站了起来,拱面向了大宪章。
“我吴珂向先王,向已故去的老臣和先烈,向中华全体国民宣誓。我永远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大宪章付于我的神圣权责!如有违背,请依法裁决!”
会场的所有人也齐整地宣誓。
“我们永远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大宪章付于我们的职责和权利!”
“如有违背,请依法裁决!”
主持人便将大宪章陈列在立案上,之后宣布:“升藩旗!”
工作人员便在主席台最后面的展墙上,挂上了两面巨旗。一面是黄龙旗,一面是井字旗。
宣誓完毕,主持人便道:“好,诸位请坐!下面开始第一项内容,请郡主组建内阁。”
之后主持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好。其他人也纷纷坐了下来,只有陈柯依然站在御座前。
他拿起提名单,道:“我作为藩镇君主,提名户部尚书,藩镇大学士郭壮图为首相第一候选人。”
他完后,主席台右首边站起了一位七十多岁的官员。向着席员方向微微拱致意。
陈柯接着道:“提名提名礼部尚书,藩镇大学士王敔为首相第二候选人。提名吏部尚书,藩镇大学士黄正谊为首相第三候选人。”
完后,陈柯便坐了下来。
主持人道:“候选人已定。请大学士郭壮图向席员发言!”
郭壮图便离座,来到了主席台最前位置的一处讲台上。
“诸位席员,大家好,我是藩镇现任户部尚书郭壮图。我是已故平西图汗吴三桂的女婿,最早是读四书五经出身,后来从来来到云南,很幸运的遇上了郡主,接触了新学。我了解新学虽然较晚,但并没有落后于时代!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就随郡主一同建设州府,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最早是在云南做布政使,熟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此,我很荣幸郡主能够提名,我也相信自己如果能够成为首相,将成为郡主的可靠臂膀,也能够成为对藩镇,对国家更有作为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谢谢!”
哗!
会场上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陈柯的带动下,藩镇已经完全换了一种风气。官员那种酸腐文人的风格早已远去,大家都开始放下身段,面向大众,大大方方展示自己。
通俗点,就是官员开始从“揣摩上意”,向着“揣摩民意”过渡了。
郭壮图离场后,下一位上场的是王敔。
王敔今年六十六岁,他身材高长,面貌俊朗,颇有大儒风范。一上场,就迎得了不少人的欢迎。
“诸位,大家好!我是王敔。我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我的父亲就是普通的学者王夫之先生。但我很幸运的是,在我刚刚弱冠之时就遇上了时代的变革,来到了藩镇,看到了不一样的时代!我同样参加过每一次五年计划的实施,熟悉从基层到中央的工作,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了解经济和百姓疾苦的原因。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能有会推进社会的进步,能有会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实践!所以我诚恳的希望大家,能够给我这个会。”
哗!
会场上再次响起了掌声。
之后,第三位候选人黄正谊也上台演讲。
和王敔一样,黄正谊也是不到七十岁的年纪。不过外表比较平凡,给人一种光华内敛的感受。
“诸位,我是黄正谊,提出著名的黄宗羲定律的那个人,正是家严。介于父亲和郡主的教诲,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中国走出这个周期陷阱。如今我终于看到了希望,因为我有幸得到藩镇的赏识,从书斋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我参加过五年计划和吏治改革,对于基层工作并不陌生,同时对于上层工作也有相当的了解。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首相这个职位,我也相信如果我担任了这个职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希望大家支持我!”
哗!
会场上再次响起掌声。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