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三)

A+A-

    不过北美毕竟太远,每年平均移民最高达到五十万人已经非常恐怖了。这还是中国人有春运的潜在基因。

    好在陶髯廷提出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法:“姚总督,北美那里我也工作过,情况多少有些了解。如今藩镇肯定会尽最大努力确保移民,但以咱们的力量三百艘远洋大船已经是很沉重的负担了。你们那边也需要适宜调整一下人口结构,比如农产区最大的云海省?年产粮超过一千万吨,人口才一百多万,这肯定会造成农业过剩!先鼓励内部移民,多办产业,我们会切实贯彻外海移民,双管齐下才能胜利嘛。”

    姚俊笑了笑:“已经在办了。铁路修通后,正在鼓励内部人口迁徒。只要找到了铁矿,真正发展当地的工业化,到时候关东地区将会吸引大量人口,农业剩余自然也能顺利消费!只是那里远离祖国大陆,这不是怕大家忘了我们嘛。”

    陈柯便趁刷了一下存在感:“你们放心去开天辟地!祖国和人民,永远是你们这些勇士的坚强后盾。”

    哗!

    他的话,很快迎来了又一片掌声。

    再过二十年,就到英法战争了。

    如果世界格局没有大的变数,陈柯应该能继续猥琐发育。在这二十年内做好一切准备,让华人在北美真正立足。

    国会结束后,藩镇迎来了又一个新年。

    陈柯依照惯例,给乾隆皇帝上了一封折子。一是问安,二是谢恩,大面子上对这位皇帝还是挺尊敬。

    “老臣奉大清治理藩镇,已有六十年。蒙三朝隆恩,册封亲王,位极人臣,虽死不能报其万一。不过老臣身体日衰,恐年命不久,不知还能伺候皇上几何”

    陈柯表面上只有十八岁,但实际年龄已经七十八岁了。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得楚楚可怜。

    刚新政的乾隆也比较尊重他,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因为雍正以前叮嘱过这个儿子:藩镇只能安抚,不能裁撤。陈柯没有后人,只等敖死他再。

    但陈柯却过得非常好,一点要死的迹象都没有。

    新年的昆明热闹非常。

    如今的昆明府,比六十年前扩大了将近十倍,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其中农业人口只有三万左右,产业工人三十万。其他全部是第三产业人口。

    昆明成为了十八世纪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城。

    聚落是人类发展的根本。

    城区人口在三百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以及社会***体系。成为全国性大都市。

    昆明府的市政规划非常合理,也有相当的预见性。各主干道都二十米以上,每边单行线都能并排行驶两辆宽度达三米的电车或动车。

    城市的交通已经非常发达,有轨电车每天都在固定的路线行驶。上班族,学生,出行市民们也都在站台等候,然后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各种动车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马车已经很少看到了,昆明府在白天也禁止马车上主干道。

    动车两侧,每天更是穿流着大量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日渐拥堵的道路也促进了各类交通规则的制定。

    比如红绿灯,交通警察,以及柏油路面上的各种交通线。各类提案经内阁转交到陈柯上,他总能修改到最好。

    对于陈柯一开始把道路修这么宽,藩镇上下对其远见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基于主干道的规范化,一级的副干道,支干道,再到普通道路。昆明的发展一直都是有条不紊。

    而建筑的修建,一直都是采用兴亚式。这种新古典式建筑牢固,美观,经久耐用,建造起来也方便快捷。

    油汽燃料的技术革新,让各种建筑械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像吊车,挖掘,推土,打桩,一直都在与时俱进,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着自我更新。

    建筑材料和钢铁的进步,让楼房已经能兴建九层半的楼房。单基速建房能直接造出五层半,和最早的双基房一样。

    陈柯不喜欢摩天大楼,加上人口膨胀快,所以新建工程大多都是五层半单基楼。

    这样的楼房居住方便,采光好,外观气派,老百姓也喜欢。最重要的是它盖得快。

    像最早的那种宿舍楼,当初盖一座要半年。如今只用一个月就能收工,直接搬进去住人。

    只有像政府衙门,公共事业单位,比如银行,学校,医院,邮局等地方。采用九层半的双基大楼。

    这种大楼看着宏伟,而且样式不拘一格,各有特色。让藩镇政府的形象更显得光荣正确。

    宽敞的公路和兴亚式楼房,掩印着修旧如旧的古典建筑。它不像欧洲的新古典城市那样狭窄,阴暗,也不像后现代都市那样花哨,繁杂。

    明媚,阳光,大气。这是陈柯和整个藩镇的精神面貌。

    加上车水马龙的街道,拥者忙碌的人流,三百万人口的昆明已经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

    白天,这里永远是那样繁忙。但人流无论是行走,乘车,还是过马路,都是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而到夜晚,各式的彩灯就将府城照得透亮。忙碌一天的人也都轻松下来,享受休闲惬意的生活。

    各种吃喝玩乐的场所已经数不过来了。

    喜静的人有图书馆,茶室,剧院可以放松;好动的人更有赌场,运动场,游乐场可以好好尽兴。

    商家也发挥一切想象力,提供新的消闲娱乐方式。各种娱乐发明也层出不穷,尽可能的找到商。

    这样的生活,让人们不光是发式衣着上开始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也完全不同于老一辈人。

    比如澳洲银矿大量开发之后,铱金终于进入了化工行业。

    它不光让钢笔跌到了白菜价,同时也让怀表,传呼等精密仪器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现在最便宜的怀表,价格已经从四百圆跌到了四十圆。而当下最普通的工人月工资就有一百圆以上。

    钟表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精确到了以秒为单位,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

    传呼和电话,更是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通讯器材。

    现在的传呼功能越来越完善,还配备了“日”字数显。十位数字,不光能直接显示出来电号码,更能传递简单的语言:如“五二零”就是“我爱你”,或者通用短语。

    数显更能让传呼当表使用,价格在四百圆左右。但凡有点工作资历的人基本上都会配备一台。

    因为通讯实在太重要了。在现代化的都市,如果找你不到,就有可能错过努力争取来的遇。

    就连年轻男女谈恋爱,第一次看对眼的时候也会互相留个纸条:这是我的号码,有空呼我!

    “呼我”,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交流的日常习惯。

    密集的通讯需求,让相关行业滚雪球似的膨胀。单就昆明府,下辖就分为了十多个城区,为了保证信号覆盖,每个城区都有一套以上专门的基站衙门。

    而九百台的电话交换,现在连一个城区都无法满足了。不光是政府构,事业单位,如今很多民营企业甚至普通百姓都安装了电话。

    传呼台,交换台和电报局的规模开始以几何倍数扩胀。它让许多女孩都有了职业,而且非常适合她们的专长。

    与传呼一同走进普通人生活的,莫过于摄影器材了。

    南洋橡胶园的开发和石化工业的诞生,让底片也成了白菜价。原本政府都只拿来做行政工作的摄影,如今在商场已经上货售卖。

    照像不再只是登记照,也不是领导们视察工作的新闻专利。普通人也有会留下自己的美好青春。

    甚至藩镇王府已经留下了一段“动影”。那是成千上万张胶片连续在一起,用幻灯投影后能够动的影像。

    动影和留声组合在一起,能够切实留下最为真实的场景。只是现在影像和声音不太同步,时间也只有几分钟而已。

    于是在普通人消闲娱乐上,声音依然还是时代主流。

    现在无线广播已经成为了高档货,当然有线广播暂时得到了保留。每天早晚藩镇都会播放新闻。

    除此之外,广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广播时间也越来越长,很多电台半夜都还有内容。

    音乐,歌曲,诗词,笑话,甚至还有电话互动节目,让不少人听广播已经成了习惯。

    而生活条件好的人,则能够买到留音和磁带。它们能把广播节目录下来,还能录下自己的声音。

    学生用它来学习,成人用来听歌,听笑话。女孩子们则拿来听言情,经常听得泪流满面。

    留音的普及,让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三转一响已经成为了常态,现在流行的是大三转一响。

    比如动汽车,有钱人已经能够买到了。以前只有政府官员才能乘坐的动车,现在也有了私家货。

    随着钢铁技术和工业的革新,原本“我好方”的嘎斯车越来越圆润。特别是油汽车,那真是快速便捷。

    南洋公司股东的公子,就有一辆嘎斯轿车。除了颜色和牌照,那和藩镇郡主是一个待遇。

    每当他开着嘎斯车招摇过市时,街上的女孩都会眼睛放光。同行的男孩则会无能狂怒。

    “看什么看?你喜欢找他去呀,离开我呀!”

    “你吼个屁啊!我宁愿坐在嘎斯车前面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

    女孩当场大怒,就要走。

    急得男孩一把扔下自行车,上前跪在地上就抱住了女孩的腿:“我错了”

    女孩的心也软了,把男孩扶了起来。

    “我不是真的”

    “我也不是真的”

    “我只有三转一响”

    “我也只要三转一响”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