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朱熹严刑拷打严蕊

A+A-

    朱熹又寻访民间隐士,在境内境内轻车简从,所经之处,往往是属吏所不知。郡县有司,大多忌惮他,不敢为非作歹。才过半年,很有政绩。于是孝宗进升了他,朱熹入直微猷阁。次年,朱熹按行到台州,刚好知州是唐仲友。唐仲友字与政,是金华人,绍兴年间的进士。当时恰好有台州士民告状,称知州唐仲友催税严苛,不公不法。唐仲友所在学派与朱熹的学派对立,故而朱熹趁上奏弹劾何唐仲友。为了扳倒唐仲友,朱熹连上六疏,其中第三、第四道便提到了唐仲友与严蕊的风化之罪。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她出身低微,自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台州青楼女子,改名严蕊。她在在台州的时候,唐仲友听了她的名号,便请她在宴会上助兴。在宴会上,唐仲友一时兴起,让严蕊填一词。严蕊略加思索,写下了一首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唐仲友大喜,觉得严蕊这样的才女做青楼女子,实在太可惜了,就自己出钱,让她从良,回家照顾母亲。朱熹听唐仲友出资让严蕊从良时,就认为认这是攻击唐仲友的一把利器。当时朝廷有规定,官员请青楼女子陪宴可以,却不能留她们过夜。于是,他以此为由,弹劾唐仲友违反朝规。

    在得到朝廷的同意后,朱熹着处理唐仲友。首先,他就把严蕊抓了起来,希望严蕊招供。可是,严蕊没朱熹想得那么简单,她对这件事一口否认。朱熹于是决定用大刑伺候。在严刑折磨之下,严蕊生不如死。尽管如此,她依然矢口否认与唐仲友有什么不光彩的事。她甚至表示:“就算唐仲友因为我违反了朝规,我也罪不至死,我又何苦为了一个不至于丧命的罪行承受你们的严刑拷打?还不是因为我不想用假话来诬陷君子么?”

    唐仲友本身也不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因为喜欢某个青楼女子就带回家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严蕊如此地坚决,似乎在对她时,唐仲友没有做见不得人的事。这件事很快被孝宗知道了,他也觉得对一个女人如此严酷,实在有些过分。于是,他将朱熹召回,并改派岳飞的孙子岳霖去审理。

    岳霖到了后,直接释放了严蕊。经过了残酷的刑讯逼供后,严蕊终于重见天日。对于严蕊,岳霖是非常同情的。他不仅是简单地释放了她,安排她从了良,并且殷勤关照,问她下一步的打算。严蕊此时对人情冷暖已经绝望了,她只是留下了一首卜算子作为答复: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隆兴初年,陈亮上中兴五论,却没得到答复。

    陈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人,陈亮出生于婺州永、康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刚开始被取名为汝能,孝宗初年方才改名为陈亮。据陈亮是汉魏名门颍川陈氏的后代,他曾经自己:“陈氏以财豪于乡,旧矣,首五世而子孙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陈氏在其祖父代,家境富裕,人丁兴旺。“当时聚会,动则数百人”,“其后数年,死生困顿,何所不有”,从此便没落下来。

    陈亮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从青少年开始,就显示了他的聪颖精明、才华横溢和志量非凡。在十八岁时,他考查了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写出酌古论二十篇,讨论了十九位历史人物。当时的婺州守臣周葵看了这部书,对他十分赏识,赞誉为“他日国士也”,并“请为上客”。周葵期望把这位有希望的青年,纳入道德性命之学的轨范中去。

    孝宗隆兴元年,周葵任参知政事,聘陈亮为其幕宾,“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尽其议论”。周葵授以中庸大学,曰:“读此可精性命之。”陈亮对此不感兴趣,他后来道:“绍兴辛已、壬午之间,余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臣之所许,而反授中庸大学之旨,余不能识也,而复以古文自诡于时,道德性命之学也渐开矣。”

    陈亮认为,那种空谈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学无补于实际,更不能解决抗金统一事业,所以没有按照周葵为他设计的道路去实行,而是继续研究前人的历史,并且又撰著了英豪录和中兴遗传两部著作,冀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借鉴。二十四岁的陈亮改易其名,“首贡于乡,旋入太学”。次年,朝廷与金人媾和,“天下欣然,幸得苏息”,唯独陈亮认为不可,他以布衣身分,连上五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五论。朝廷置之不理,陈亮回乡教书讲学。

    陈亮在青壮年时期,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得中。淳熙五年,陈亮连续三次上书,慷慨激昂地批判了自秦桧以来,朝廷苟安东南一隅的国策,以及儒生、学士拱端坐空言性命的不良风气。她他的上书感动了孝宗,孝宗“欲榜朝堂以励群臣,用种放故事,诏令上殿,将擢用之”,但被陈亮拒绝。这是因为孝宗的宠臣曾觌想抢在孝宗召见之前拢络陈亮,此事为陈亮所知,“逾墙而逃”。

    由于陈亮的奏疏直言不讳,遭到了有权势者的忌恨。回乡之后,就有人向刑部控告了他,刑部侍郎何澹素来忌恨陈亮,就以“言涉犯上”之罪,逮捕了他,并施以酷刑,打得陈亮体无完肤。此事被孝宗得知,下诏免死。陈亮回乡后,又发生了家僮杀人的事,被仇家控告为陈亮所指使,陈亮之父被囚于州狱,本人被下大理狱。这次蒙难,因宰相王淮和好友辛弃疾等人的营救,又得免死。回家后的三年中,他同朱熹又展开了“王霸义利之辨”的交锋。

    淳熙十五年,陈亮亲自到建康京口观察地形,作词念奴娇登多景楼,对京口描写道:“一水横陈,连罔三两,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他主张不要把长江天险仅仅当做是隔断南疆的门户,而要把它作为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的跳板。他再次上疏,建议孝宗“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天下锐意恢复”。但是此次上书不但没有到孝宗的里,反而因其内容指陈时弊,触怒了许多达官。

    陈亮回乡,一次参加乡人宴会。主人在陈亮汤羹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回家之后,猝然死去,他的家人诬告是陈亮下毒谋害,陈亮因此再吃官司,下了大理寺狱。后因少卿郑汝谐在皇帝面前求情,才免于死。陈亮出狱后道:“亮滥膺无须之祸,初欲以人残其命,后欲以受赂残其躯,拒狱反端,搜寻竟不得一笔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

    陈亮竭忧于国事,为国家的复兴尽瘁忧梦。他在多次上书中,向朝廷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虽也曾得到孝宗的赏识,但终未被任用。绍熙四年,陈亮五十一岁时,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其策论深得光宗赏识,御批第一,自此得中状元。

    他在给宋光宗的谢恩诗中道:“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又在告祖考文中:“亲不能报,报君勿替。七十年间,大责有归,非毕大事,心实耻之。”状元及第后,陈亮被授职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但因长期“忧患困折,精泽内耗,形体外高”,于绍熙五年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二岁。后来,经吏部侍郎叶适请求,朝廷特授陈亮一个儿子为官。陈亮死后,他的好友辛弃疾作祭陈同父文以纪念。

    再赵构自从退居德寿宫之后,不闻朝政。孝宗始终侍奉,没有失礼,这个昏君倒也优游自适,乐享天年。淳熙十四年间,他已享寿八十一岁。秋季遇疾,孝宗停朝去服侍。次月,昏君赵构总算是死了。孝宗号哭不已,二日没有吃饭,并下谕给宰相王淮道:“从前晋孝武、魏孝文二主,均实行三年丧服,素衣听政。司马光通鉴中,纪载很详细,朕也欲遵行此制呢。”

    王淮答道:“晋孝武虽有此意,只是在宫中,也只用深衣练冠。”孝宗道:“当时群臣不能顺上美意,所以被后世讥讽。”王淮不便再,孝宗于是下诏道:大行太上皇帝,奄奄至养,朕当穿哀服三年,群臣自遵易月之令。

    赵构在位期间,两次改元,共三十六年。内禅之后,安居德寿宫,又活了二十五年。翰林学士洪迈请求给赵构庙号为世祖。直学士院尤袤也汉光武帝是长沙王之后,布衣崛起,所以称祖无没有什么问题。上皇中兴,虽同光武,实继徽宗正号,以子继父,不是汉光武帝可以相比,于是定号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