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禹的难题

A+A-

    原来这人是大禹的儿子,林秋到还好,田峰是瞪大了双眼。

    &p;p;p;ldq;我父亲在那个山头上。&p;p;p;rdq;启指了个方向。

    林秋和田峰搭眼望去,在旁边一个山头上,有人用茅草盖了一个大棚,四面无墙,有几个汉子围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指点着什么。

    &p;p;p;ldq;来,请带我们去见见您父亲,著名的大禹先生。&p;p;p;rdq;林秋又对启一抱拳。

    &p;p;p;ldq;好吧,两位随我来。&p;p;p;rdq;启在前面引路。

    &p;p;p;ldq;这到底唱哪出啊?&p;p;p;rdq;田峰在林秋身后声嘀咕。

    &p;p;p;ldq;让我想想啊,要不就叫后生巧逢大禹,谋划治水大计,你看怎么样?&p;p;p;rdq;

    林秋在和田峰调侃之间,人已经来到了草棚这里。

    大禹看见启带着两人进来,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随即又恢复正常,带着询问眼光望向启。

    &p;p;p;ldq;爹,这两位就是前来帮助治水的。&p;p;p;rdq;启微微躬身向大禹汇报。

    林秋定睛向大禹看去,按理现在大禹应该四五十岁的年纪,但常年操劳,皮肤被晒得黢黑,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须发皆白,看上去到似有六七十岁模样。

    大禹敞着胸怀,胸腹间肌肉明显,一丝丝赘肉都见不到。

    他右拿着一根长的白蜡杆,面前是一块大木板铺就的桌子,上面零零散散堆放着一些石子和土块。

    林秋眼尖,一眼便看出,这木板上摆放的这些东西,就是周边山川地形的样子,是工程沙盘。

    林秋在打量的同时,大禹也在观察他,良久,大禹试探地:&p;p;p;ldq;这两位后生,你们有多少人?&p;p;p;rdq;

    林秋还没回答,田峰抢先答道:&p;p;p;ldq;我们,我们有三十个人呢。&p;p;p;rdq;

    &p;p;p;ldq;才三十人?&p;p;p;rdq;大禹和他身边的几个人,脸上掩饰不住失望的神情。

    不能怪大禹他们失望,整个治水工程耗时耗力庞大,人是越多越好,三十人投入不过就是沧海一粟而已。

    大禹带着林秋,来到了山顶另一边,中白蜡杆指点着远处,&p;p;p;ldq;看,这里就是工程现场。&p;p;p;rdq;

    饶是林秋从现代穿越过来,比这帮古人见多识广,但是也被眼前的场面给震撼了。

    这个山顶是附近的制高点,从这里望出去,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视力所及的高原上,到处是涌动的人流,从山顶远望过去,就像一队队的蚂蚁般。

    有的在挖土,有的在挑运,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林秋随便一估,起码不低于五六万人,正在加油干呢。

    林秋带领的三十人往里面一放,找都不知道去哪里找,怪不得大禹他们有些失望呢。

    林秋站在山顶,随着大禹的指点,已经将整个地形都看在了眼里,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p;p;p;ldq;大禹老伯,我看大家都在东头挖渠,这边明明是下游,为啥西头那些山脚下不再开一条引流渠呢,如果西边山脚引流渠开通,东边这边可以少很多工程量啊。&p;p;p;rdq;

    &p;p;p;ldq;咦。&p;p;p;rdq;大禹听言,眼里闪过一丝惊喜,眼前这两个古怪的后生,有些门道。

    不过他随后叹气一声,对着林秋:&p;p;p;ldq;后生,你的眼力厉害,已经看出了问题,可惜啊。&p;p;p;rdq;

    &p;p;p;ldq;老伯,此话怎讲?&p;p;p;rdq;

    大禹拉住林秋,朝前走几步,指着西头那些山脉。

    &p;p;p;ldq;后生,你看,水从西面来,那边是上游地区,如果能在山谷口,修建一个引水渠,然后一路下来,将水迎到大湖里,这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p;p;p;rdq;

    &p;p;p;ldq;现在,我们在东面挖堤坝和沟渠,是因为水从山里出来,到了平原地带,它会呈现扇形分散,流得到处都是,我们万不得已进行抵挡,实乃下策。&p;p;p;rdq;

    &p;p;p;ldq;你看出问题症结,后生,但是我们没有其它办法,那些山石坚硬,又没有道路,我们没法在那边施工。&p;p;p;rdq;

    顺大禹指点,林秋又一次仔细观察了西边的情况,果然如此,不过,现在林秋到了,这个难题还是难题吗?

    &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p;p;p;ellp;

    旱扇,这个林秋在学校曾经学习过的概念,如此直接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在西北地区,连绵的大山横亘。

    每当山洪爆发时候,到处流淌的溪水就会在山区里汇集,然后一路向下冲出山口,摆脱了山势的束缚,河水就沿着还有一定坡度的山麓放射状铺展开。

    形成的扇形状流水,碰到障碍后,水势四处乱窜,无法控制,变成一道道无数的河沟。

    旱季的时候,这些扇状堆积体和同样扇状的干涸河道形态,就是旱扇。

    这种高山里出来的水,因为每次都没有固定的路线,肆意横流,对农作物和百姓的安居形成很大危害。

    林秋当然知道水灾的危害,大学里也学过如何引流挖渠控制水患。

    他仔细审视了眼前的一切,知道大禹所言非虚,按照他们目前的能力,就是靠人海工战术,想要在西边山脚下动工,根本没有可能。

    林秋呼出系统蓝屏,暗暗对西边方位进行了扫描,并且随后形成了一张只有他自己看得见的工程蓝图。

    &p;p;p;ldq;大禹老伯,我的想法是这样的。&p;p;p;rdq;林秋开始向大禹和盘托出他的施工计划。

    两人回到大棚内简易沙盘前,林秋一点不客气,拿过大禹上的白蜡杆,指点着方位。

    随着他的讲解,大禹的眼神渐渐变得惊喜万分。

    林秋的方法是,在山谷里深挖一条河渠,这样山水就能全部往低处流,进入山谷河渠,然后在大山出口处,两边建筑挡土墙,不让水往边上走,最后再来一条引流渠,直接将水引进大禹他们目前在挖的河渠中。

    大禹听得很兴奋,但是最后还是无奈叹息一声:&p;p;p;ldq;确实是好方法,但还是没解决山脚处无法施工问题啊。&p;p;p;rdq;

    田峰在边上听得心痒痒,插嘴道:&p;p;p;ldq;这又何难,交给我们就行啊。&p;p;p;rdq;

    田峰的话,如晴天霹雳,震惊住了除林秋以外的其他所有人。

    大棚里一片沉默,良久,大禹才缓缓开口:&p;p;p;ldq;后生,话可莫乱,这些活,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法干。&p;p;p;rdq;

    他的意思很明确,穷尽他们所有人力,都无法在山脚施工,更何况林秋他们不过才区区三十人。

    虽然眼前两个年轻人,浑身上下透着古怪,也提出合理化的方案,但真要实施,大禹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该怎么动。

    大禹又将询问的眼光投向林秋,只见林秋默默却坚定地点了下头。

    方法是最佳的,两个后生能不能做现在还不知道,要不就让他们去试一试,毕竟即使失败了,对大禹正常的工序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大禹答应了林秋他们前往西边开工的请求,并且愿意再派五十个民工帮助,但是林秋直接拒绝了。

    开始大家还心存疑虑,但是随即大棚里的人,都仿佛被冻住了,眼睛盯住一个方向,都不会转动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